楊班侯大功架四十二式太極拳(二)

喻承鏞 林書立 李浩

(接上期)

第七式進步搬攔捶

接前式,左手收回平屈胸前,右手亦握拳屈回,並以右肘肘尖向左作橫肘撥頂之勢,左手掌心向下扶按在右拳上,此為橫肘。眼看右肘前方(圖36)。

隨之左手順右小臂向前至右肘尖護肘,右手翻轉,手背向前,肘尖向下;同時抬起右腿(圖37)。

右拳向前反打,同時右腳橫勢向前踹出,並向前落地。此為護臂反打(圖38)。

楊班侯大功架四十二式太極拳(二)

楊班侯大功架四十二式太極拳(二)

左手立掌由右肘裡側向前擊出,右拳撤回腰間右肋旁,拳眼朝上,目視前方(圖39)。

接上左步,重心前移,成左弓右蹬式,右拳由右肋向前直擊,含胸拔背,力由脊發;左掌置於右肘中節裡側,仍為立掌,掌心向右,掌指朝上,面向正東(圖40)。

楊班侯大功架四十二式太極拳(二)

【技擊意義】“橫肘”的用法是,在與對方交接右手時,我以左手從右手肘下穿出,右臂屈肘以肘尖直向對方的正胸頂擊。或者當我用雙手捋帶對方,而對方則順勢用肩向我正胸靠擊而來時,我疾用橫肘順勢向外橫撥而出。即訣所云“貼身靠近橫肘上”。

反打的用法是,若我用肘尖衝擊對方正胸,當對方用手托住我肘時,我疾用護中之手下撥敵手,同時另一手則以肘尖為軸心,用拳自胸前向對方面部反打,即訣雲“護中反打又稱雄”。

“搬攔捶”的用法是,當我與對方互搭右手時,我即刻不容緩疾用左手攔住對方的右肘中部,並以右拳直擊對方肋下,同時要進步近身。左右用法相同。即訣所云“進步搬攔肋下使”。

第八式如封似閉

接前式,右腳向前跟半步,同時,右拳變掌,掌心向下,左手手心也向下,經右肘上方向前,在右手背上向左平畫一小圓後,左右分開與肩同寬(圖41)。

楊班侯大功架四十二式太極拳(二)

右腳隨即再向後撤半步,同時兩手亦收回至胸前,手掌上翻,掌心朝前,掌指、虎口均朝上。收回雙手時,要以腰為主力,松肩墜肘,重心在右腿上,左腳也收回至右腳旁成虛步,腳尖虛點地(圖42)。

前式不停,左腳向前邁出,雙手再向前推出作“按”式,兩腳成左弓右蹬式,上身不可前俯後仰,要做到尾閭中正,頭頂項豎,沉肩墜肘,含胸拔背,力由脊發。目視兩手前方(圖43)。

楊班侯大功架四十二式太極拳(二)

【技擊意義】如我的右手腕部或肘部被對方抓住,我即可用左手向肘、腕部接應,並以環轉之力、掩撥之法,化撥對方之手,以便撤出自己的右手,並隨用擠按之法,直奔對方的右肩外側或其正中部位推擊而放之。訣雲“如封似閉護正中”,是為連顧帶打之法。

第九式十字手

接前式,右腳向後撤半步,向右轉身,同時右臂反上架起,當身體轉向正南時,左右兩臂同時上舉成圓形,兩手虎口相對,掌心向上,成託天式,上身正直,兩腿成正馬步,面向正南,目視兩手中間(圖44)。

楊班侯大功架四十二式太極拳(二)

兩手自頭頂向左右分開,上身偏向右方,兩臂向左右兩側伸展成通背式,掌心向下,眼看右手(圖45)。

楊班侯大功架四十二式太極拳(二)

兩手各經左右在身前由下向內合攏,重心也隨之向左移動,雙手合至襠前交叉,成向上撈起之勢(圖46)。

右腳向左靠小半步與左腳成馬步,上身隨之直起,兩腿屈蹲。兩手收至胸前交叉成十字形,兩臂圍成環形,虛腋含胸,面向正南,目前視(圖47)。

楊班侯大功架四十二式太極拳(二)

【技擊意義】太極拳的一切手法,都可由十字交叉的手法中變化而出,故訣雲“十字手法變不盡”。

第十式抱虎歸山

接前式,左腳里扣,右腳向左腳收並後,再向右後撤退一步,上身轉向右後方,面向正北,交叉的十字手從面前,將右手向前伸出,抓擄成拳,同時,左手順右臂前探,右手向後抓回至腹前,兩腿成右弓左蹬式(圖48為反面圖)。

將前探之左手變成採式,右手向前向上直奔對方的肘部(圖49為反面圖)。

楊班侯大功架四十二式太極拳(二)

左手如同採住對方之腕,右手如同採住對方之肘,向左胯下方“”之,隨即將左手按在右手腕內側。重心在左腿,右腿伸直,右腳腳尖向上勾起(圖50為反面圖)。

向前弓右腿,蹬左腳,使兩腿成右弓左蹬式,面向正北作“擠”式(圖51為反面圖)。

楊班侯大功架四十二式太極拳(二)

【技擊意義】當我與對方互交右手時,我用右手將對方右手腕捋住往下捋帶,同時左手直奔對方面部擊去,對方如用其左手攔截,我左手變採,將對方左手腕抓住,同時出右手鉗制對方之左肘,並直向我左胯下方採,此時如對方向後撤手或向回坐力,我即順其撤勢用“擠”手直向對方左肩下擠擊之,彼必然跌出。訣雲“抱虎歸山採成”。

第十一式斜步攬雀尾

接前式,作完“擠”式後,再作“按”式(圖52、53、54均為反面圖),練法同前。

楊班侯大功架四十二式太極拳(二)

楊班侯大功架四十二式太極拳(二)

做完“按”式,即向左轉身面向正西,繼續向左方作一平“捋”(圖55),再向右方作一平“捋”(圖56)。

楊班侯大功架四十二式太極拳(二)

當雙手平捋到身體右側後,右手上提變勾手,手指朝下。左手上託至右勾手旁,掌心朝上,魚際靠近右手虎口。同時,左腳收至右腳內側,腳尖虛點地,重心在右腿,面向正西(圖57)。此為攬雀尾之末式。

楊班侯大功架四十二式太極拳(二)

【技擊意義】與前面的攬雀尾之用法相同。

第十二式肘底看捶

接前式,左手向前下平落至與胸平,左腳亦向前,橫腳蹬出,不落地(圖58)。

隨即,左手與左腳同時向左平畫半圓至正南,左腳落地,左手內旋翻掌繼續向左後畫圓至正西,與此同時,右手也變掌下落,使右臂與肩平,掌心朝外,掌指朝上,並隨身體左轉由右向左平畫至正東,右腳也隨身左轉向西上步,扣腳,落於左腳後方,兩腳尖均朝東,兩手臂左西右東成通臂勢,目視右手前方,面向正東(圖59)。

上動不停,左手裡裹,屈肘經左肋旁掏擄向前,並由胸前順右手臂上方前伸,翻腕使掌心朝外,掌指朝上。同時,右手隨左手前穿向左摟化,並後撤至左肘下方成拳,重心在右腿上,左腿伸直,腳跟著地,腳尖向上勾起,沉肩墜肘,面向正東,目視左手前方(圖60)。

楊班侯大功架四十二式太極拳(二)

楊班侯大功架四十二式太極拳(二)

【技擊意義】在我左肘(左臂中節)被對方抓採時,我在左肘下之右拳即可隨時出擊,並用以解開我被抓之左肘。訣雲“肘底看捶護中手”,即為此意。俗話說“中節不明,全身皆空”,可見“護中”之重要性。

第十三式左右倒轉肱

接前式,左掌向前平伸,右拳變掌由下向後平舉,兩臂成通臂勢。左腳放平,重心仍在右腿,兩肩放鬆,含胸,氣下沉(圖61)。

右腿向上平抬,右掌由後向前經右耳旁,再沿左臂上方向前平推至左手上方,掌心朝前,眼向前看(圖62、63)。

楊班侯大功架四十二式太極拳(二)

楊班侯大功架四十二式太極拳(二)

左手翻掌使掌心朝上,並由前向下向後畫至左膝外側時,左腿即向後撤步,落在右腳後方。左手隨左腿向後撤步,繼續向後畫至後方平舉,臂與肩平,掌心仍向上,兩臂平直成通背勢,兩肩松沉,重心移向左腿,目視右手前方(圖64)。

右腿向上平抬,左掌由後向前經左耳旁,再沿右臂上方向前推出至右手上方,掌心朝前,目視前方(圖65、66)。

楊班侯大功架四十二式太極拳(二)

楊班侯大功架四十二式太極拳(二)

右手翻掌使掌心朝上,並由前向下向後畫至右膝外側時,右腿即向後撤步,落於左腳後方(圖67)。

右手隨右腿向後撤步,繼續向後畫至右後方平舉,臂與肩平,掌心仍向上,兩臂平直成通背勢,兩肩松沉,重心移向右腿,目視左手前方(圖68)。

楊班侯大功架四十二式太極拳(二)

再作一次左倒轉肱,動作如前式,練法相同(圖69、70)。倒轉肱兩左一右,共作三次,故訣雲“退行三把倒轉肱”。

楊班侯大功架四十二式太極拳(二)

楊班侯大功架四十二式太極拳(二)

【技擊意義】當對方抓住我的手腕時,我即退步後撤,用身下墜被抓之手,並向外翻腕,其手自開。同時,另一手則向對方面部推擊。訣雲“墜身退走扳挽勁”,即為此意。

第十四式斜飛式

接左倒轉肱之末式,左臂由後向上向前回屈,使左手屈伸到右肩前,掌心向下,掌指向右,同時,右臂亦由前向下向後收回,使手至左肋下,掌心向上,掌指向左。右腳也同時收至左腳前,面向正北(圖71)。

右腳不停,經左腳裡側畫弧,繼續向右(正南方)邁出落地。身體隨之右轉90度,面向正東。同時,兩手在胸前交叉,左手在上,掌心仍向下,掌指向右;右手在下,掌心仍然向上,掌指朝左不變(圖72)。

上動不停,兩臂隨之左右展開,左掌向左斜下方,橫掌下按於左胯旁,掌心向左,掌指朝前,虎口向下;右臂向右斜上方橫挑而出,手掌外擰,掌心斜向上,掌指虎口均朝南。重心隨之移於右腿,身向右傾,兩腿成右弓左蹬式,面向正東,目視前方(圖73)。

楊班侯大功架四十二式太極拳(二)

楊班侯大功架四十二式太極拳(二)

【技擊意義】當我與對方互搭左手時,即用左手採住對方的左手腕,同時,右腳向對方左側後上一大步,用右腳鉗住對方之腳,右臂則由對方的左腋之下向前穿出,並直奔其右肩向外抖擊。同時,起身長腰,以助抖擊發放之力。此式用時不易落空,故訣雲“斜飛著法落不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