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太極隱士透露太極拳擊打祕訣

為什麼生活無處不太極這麼熱衷於傳統的太極,原因只有一個傳統太極才有中國的文化內涵。

太極隱士透露太極拳擊打秘訣

中國的“中和之道”和“與人為善”,“上善若水”的文化內涵。

太極隱士透露太極拳擊打秘訣


談到擊打,同樣是打,拳擊和搏擊、格鬥看起來痛快酣暢,視覺效果特別好,但在這樣的競技場是以無數的拳手風險為代價的,所謂少年不識愁滋味,又有多少人理解拳手為生計而戰呢?競技場留下的是永遠的傷痛。。。

太極隱士透露太極拳擊打秘訣


【太極隱士談“擊打”和“發放”】

“擊打個發放”是不同的,外家拳講擊不講發,講打不講放,而太極拳能長能短,能發能放,一般不用去打。

擊打是斷勁、短勁、直勁,是以力傷人。太極拳講發放,以發、放為主,勁長,將人發放至丈遠,還能勁斷意不斷,不以傷人為目的,但不是說太極拳不能擊倒,沒有短勁。

太極隱士透露太極拳擊打秘訣

【牛春明的提勁和擠勁威力很大】

太極拳的“哼”“哈”二氣中,“哼”是短勁,寸勁。“哈”是長勁,所以拳譜說:“”合則發放出,不必凌霄劍。涵養知多少?一氣哼哈遠。口授須秘傳,開門見中天。”(《太極平準腰頂解》)

【田兆麟和武匯川為楊澄甫的哼哈二將】

太極隱士透露太極拳擊打秘訣


太極隱士透露太極拳擊打秘訣

武當拳術秘訣》中有拳術打法詩訣:“打法各家各不同,伏如處女傲如鴻。鐵鞋踏破江湖上,不如張家妙術工。”

勁有蓄勁、趁勁之別,打有等打、趕打之分;

已打之後,趁勁為佳。

開手之時,等打為佳;

發手之後,趕打為上。

太極隱士透露太極拳擊打秘訣

【談太極拳打人如親嘴】

打擊談的是打人,拳擊,跆拳道以及許多拳術是要把人打出去,一拳多少磅,多少公斤力,能把磚塊擊碎,把石板粉碎……

而太極拳中,楊班侯留傳的“九訣”要求“打人如親嘴,手抱身要擁。”意念全然相反,不是用力,不是把人能打出去,而是要抱過來,“擁”是擁抱,抱過來,不是把對方看作死敵,而是視為親近的女子。

我在教學生時為了說透,以便讓他們更好地領悟精神,加了兩句:

打人如親嘴,手抱身要擁。

氣升神貫頂,胸中一片空。

手抱時要吞化對方的衝擊力,意氣從腳跟翻上,到達頂上,形成神聚的狀態,此時達到全身透空的狀態,然後才能體會理解“打人如親嘴”的內涵。

太極隱士透露太極拳擊打秘訣


【延伸理解】

傳統太極拳要求的松、通、空,不但是勁力發放的身體狀態要求,也是人的健養鍛鍊的好方法。松靜能讓人臟腑之氣中和,能有效的改善人的內分泌系統。如中定做的好,氣以沉,口水自來,身體發暖。虛靜的若有若無,忽隱忽現,對神氣的保養特別有幫助,一套拳能專心誠意行下來,人的精氣神一下子就有了,行拳走架就是“養氣”,“氣以直養而無害”具有深刻的內涵,前提是你能進的了太極的“虛靜”狀態,我想這就是太極身心求道過程,飄渺飄渺,恍恍惚惚,有說不出的一種舒服,行拳要的就是這種舒服感。

太極隱士透露太極拳擊打秘訣


太極拳的發放,被髮者有心驚之餘但身體卻有另外的舒服之感意氣在體內的通達能幫助被髮者打通自身經脈,身體通了,氣血就活了,人的精神氣就有了。

因此太極拳的發放沒有暴力,沒有傷害,它具有中國特有的“和文化”“中和通達之道”文化內涵。

太極隱士透露太極拳擊打秘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