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6 世界太極,張三丰的太極十三式,各路太極拳的傳承與演化

太極拳源出武當道人張三丰,這已是數百年來不爭的事實。

金庸筆下,一代武學奇人張三丰,聞名遐邇,享譽中外。是金老筆下已知出場人物中的第一人。

張三丰開宗立派創下一門門武學,傳下一手手絕技,其武學造詣甚至已超越《天龍八部》中的掃地神僧,達到與“達摩老祖”相提並論的境界。

太極拳祖師張三丰,是一個傳奇式的人物。

世界太極,張三丰的太極十三式,各路太極拳的傳承與演化

太極拳祖師是張三丰(資料圖 圖源網絡)

世界太極,張三丰的太極十三式,各路太極拳的傳承與演化

影視劇中的張三丰

世界太極,張三丰的太極十三式,各路太極拳的傳承與演化

影視劇中的張三丰

據《明史·方伎傳》和有關典籍記載:張三丰名全一,字君寶,號三豐。遼東懿州(今遼寧阜新東北)人。生於元定宗貴由二年,卒於明英宗天順八年。身材頎偉,龜形鶴背,大耳圓目,鬚髯如戟,才華橫溢,過目成誦,學識淵博,醫術高明,道行高深,武功超絕。善嬉諧,旁若無人,因不飾邊幅,又稱邋遢道人。議論三教經書,則絡繹不絕,所以心與神通,神與道一。寒暑惟一衲一蓑,所啖升斗輒盡,或數日一食,或數月不食,興來穿山走石,能一日千里。行無常行,住無常住,人皆異之,鹹以為神仙中人也。

張三丰出身書香門第,幼年入道,拜張雲庵道長為師,後還俗專修儒學,曾在中山府安喜縣作過縣令,不久辭官,師從終南山火龍真人,傳以大道,命出山修煉。元泰定甲子春,南至武當,住在少祖山洞穴(人稱為“祖師洞”,元末在洞口建有一座磚石結構的殿堂,俗稱“無樑殿”,六七十年代被毀),修煉“內丹功”。張三丰在山洞居住九載,練到九轉還丹,終於練成。

世界太極,張三丰的太極十三式,各路太極拳的傳承與演化

張三丰練“內丹功”的實踐與體會,在他的著作《玄機直講》、《玄要篇》中多有記述。內丹功俗稱“氣功”,其行氣需要肢體動作進行導引,張三丰根據練內丹的需要,創造了太極拳。張三丰創造太極拳有幾種傳說,一種是他看到鵲、蛇相鬥(俗稱“龍鳳鬥”),一種是他看到貓、蛇相鬥(俗稱“龍虎鬥”),從中得到啟發,創造了一套靜如處子,動如飛羽,柔如靈蛇,剛如猛虎的全新拳法“太極拳”。

世界太極,張三丰的太極十三式,各路太極拳的傳承與演化

武當太極十三式為武當祖師張三丰首創,十三式是由:1、起式,2、抱球式,3、單推式,4、探式,5、託式,6撲式,7、擔式,8分式,9、雲式,10、化式,11、雙推式,12下式,13、收式所組成。

世界太極,張三丰的太極十三式,各路太極拳的傳承與演化

太極十三式其攻防意識較強,其中內含吐納導引,外氣採補功,混元站樁等道家養生功法,十三式動作是根據鍛鍊人體八脈的需要所編,而八脈又內連五臟,整過套路內有五臟八脈,外有五步八法,兼功防十三種組合,及容合道家養生術,故為“太極十三式”。

世界太極,張三丰的太極十三式,各路太極拳的傳承與演化

其動作要領是虛靈頂勁、含胸拔背、沉肩墜肘、松沉自然,舌頂上顎,練習時要求形與氣合,意與氣合,氣與神合,六合之中,神形具妙,動作之中綿綿不斷,如行雲流水,呼吸之中,升降自然,深細長勻,息息歸根,一招一式都是對人生的生理和心理的調節,有舒筋活絡、補血調氣、滋養五臟、陶冶身心之妙益,也是人生之長壽之法。

世界太極,張三丰的太極十三式,各路太極拳的傳承與演化

太極只所以能練身體,是因為經絡的導引作用;呼吸有牽拉作用;意念的誘導作用;肢體的配合作用)。

練習太極拳所要求的過程和階段:

世界太極,張三丰的太極十三式,各路太極拳的傳承與演化

第一階段:入門:主練精化氣。

世界太極,張三丰的太極十三式,各路太極拳的傳承與演化

第二階段:蹬堂入室:主練氣化神。

世界太極,張三丰的太極十三式,各路太極拳的傳承與演化

第三階段:爐火純青:主練神還虛。

世界太極,張三丰的太極十三式,各路太極拳的傳承與演化

第四階段:蹬峰造極:主練虛還道,最終達到道發自然。

在實戰中要注意:對方頭斜說明要提腿來擊,對方膀乍說明要出拳,對方側身說明要進步,對方下沉說明要發飆。

太極十三式幾經傳承與演化,現如今太極拳以六家最出名。

陳式太極拳

世界太極,張三丰的太極十三式,各路太極拳的傳承與演化

明末拳法宗師陳王廷集長拳、大洪拳、紅拳等技法,以“太極十三式”為藍本,創立了自己風格的“陳式太極拳”。陳式太極拳在陳家溝世代傳承,歷經百餘年,到了陳氏十四世陳長興、陳有本兩兄弟,兩人歸納總結分別創編出太極拳大架一路、二路和太極拳小架一路、二路。

楊式太極拳

世界太極,張三丰的太極十三式,各路太極拳的傳承與演化

一代宗師楊露禪三下陳家溝,拜入拳法宗師陳長興門下,學到太極拳不傳之秘。楊露禪天賦異稟,將陳式太極拳發揚光大,再創楊式太極拳。當時人盛傳:誰料豫北陳家拳,卻賴冀南楊家傳。楊式太極拳分

養生架子技擊架子兩脈,是楊露禪因人而異分別創立的架子。楊式太極拳至今享譽中外,在今河北永年廣府依舊有著“太極之鄉”的美譽。

武式太極拳

世界太極,張三丰的太極十三式,各路太極拳的傳承與演化

武式太極拳脫胎於楊式太極拳,得陳長興(實則是楊露禪傳授)、陳清平兩代大師的精髓,博採眾長,獨創了一種“

輕便簡潔,古樸素雅,靈巧灑脫”的新型拳術,後人稱之為“武式太極拳”。

吳式太極拳

世界太極,張三丰的太極十三式,各路太極拳的傳承與演化

吳式太極拳由楊班侯(楊露禪次子)弟子全佑所創。全佑在楊班侯門下學藝,根據自己的練拳感悟有所改換,逐漸形成了一套“道法自然,連綿不絕,剛柔並濟、獨具風格”的新型拳術,即“吳式太極拳”。

孫式太極拳

世界太極,張三丰的太極十三式,各路太極拳的傳承與演化

孫式太極拳由河北省完縣(今河北省順平縣)人孫祿堂所創。孫祿堂,清末拳術大家,在江湖上素有虎頭少保、天下第一手之稱。孫祿堂師承郝為真,將太極拳、形意拳、八卦掌三家武術融會貫通,取其精華,改創了“輕巧靈動,變幻莫測,拳步相輔”的太極新拳路,人稱“孫式太極拳”。

和式太極拳

世界太極,張三丰的太極十三式,各路太極拳的傳承與演化

和式太極拳由溫縣趙堡鎮人和兆元所創。和兆元,趙堡太極拳名家陳清平著名弟子之一。和兆元的太極拳講究技擊實戰,他改變了陳式太極拳的手法、身法、步法,以求搏擊效果更佳,更自然。幾經演化他創編了一套實戰、養生的新拳路,即和式太極拳。

太極拳修身養性,既能強身健體,又能養生長壽,實為傳統武術中的一大“神技”。閒暇之餘,練練還是很不錯的。

聲明:“漢鼎智能在長安”頭條號刊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價值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繫我們。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