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水日丨淺談水與人體健康的關係

俗話說的好,水是生命之源,健康之本,乍看之下,它是一種簡單無味的液晶結構,然而,歷經數十年的研究,人們越來越發現水對我們的生存和身體健康是多麼有益。僅人體水的含量就佔到了70%以上,可以毫不誇張的說人體就是一個“大水球”,而水在人體也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它的好處簡直數不過來,今天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下水在你身體裡的作用。

1、 水對人體的重要性

地球上生命的出現源於最古老的原始海洋,從單細胞生物、水生生物到後來的陸生生物,水的起源就是生命的起源,而作為哺乳動物中進化最高級的人類,同樣也離不開水,人體就是一個名副其實的“水球”,先來看看這些數據,你就知道人原來真是水做的!

一個成年人體內70%以上由水構成,而人體代謝越旺盛的器官含水量往往越高,比如說大腦90%都是水,血液裡血漿90%是水,腎臟83%是水,就連牙齒這看似固態的物質竟也含有10-13%的水份。

從化學結構來說,我們都是碳基生命,碳氫氧是構成地球上所有生命的基礎,而水則承載著生命體內一切物質能量的交換。在人體內,水不但起到體內物質輸送的媒介作用,而且還參與了生物大分子結構,水與生物大分子共同完成了人體的物質代謝,能量代謝和信息代謝,就連人的衰老也是一個脫水的過程。

2、水都參與了哪些人體健康反應

水對人體竟如此重要,在複雜的人體系統裡,水同樣為人體的健康做了很多貢獻。

首先,水參與了人體內新陳代謝過程。一個不太恰當但又很形象的比方,這就好比疏通下水道,利用水自身較大的流動性和極強的溶解力,在人體消化、吸收、循環、排洩過程中,水可加速協助營養物質的運送和廢物的排洩,使人體內新陳代謝和生理化學反應得以順利進行。

其次,水是人體細胞和體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人體這個上億個細胞構成的身體裡,每個細胞都由2/3的水構成,可以說細胞的生長全靠水來滋養,細胞與水不斷接觸來吸收必要的營養,也增加了細胞處理廢物和毒素的能力,而人體的各種腺體分泌物也均為液體。

再次,水還參與調節人體體溫的功能。人體在代謝過程中會產生熱能,如果沒有水,人體恐怕會是一個“大熔爐”,正是因為有了大量水的吸收作用,人體只要蒸發少量的水即可散發大量的熱,來維持一定的體溫,如遇外界環境溫度高,體熱可隨水分經皮膚蒸發散熱,以維持人體體溫的恆定。

當然,水在人體的作用遠不止如此,水還保持著人體一定的血容量,維持著人體正常血壓與心肺等器官的功能活動。如果大量缺水會導致血溶量減少引發低血壓,從而影響各器官機能;缺水還會導致消化液分泌減少,食物消化功能受影響,食慾減退;體內廢物長期堆積,缺少水的參與,代謝活動降低,也會導致一系列疾病,威脅身體健康。

3、保持適當的水分,才能保持健康

如果說沒有固體食物,人還可以存活數週,而沒有水,人體恐怕只能存活幾天而已。因此,為了保持健康,我們應該為我們的身體提供每天需要的水量,以避免脫水。而且不僅要喝適量的水,一些錯誤的喝水觀念也需要糾正。

比如,人們常說每天要喝八杯水,其實這個概念很籠統,畢竟杯子有大有小,最好按毫升來計算,通常情況下,正常成年人每天至少要喝2500毫升以上的水才算適量,如果飲水量不足會引發腎結石,飲水量過高會導致水中毒等疾病。

另外,不要錯誤的將飲料當飲水喝,一些怪病和很多癌症,都與錯誤的飲水有關,所以水跟我們生命質量也有很大關係。

最後,還想給大家科普一下,儘管我們認為水是地球的起源,地球表面超過70%的面積為海洋所覆蓋,但是隻有2.5%的淡水資源能夠供人類使用,實在少得可憐。在1977年,聯合國就向全世界發出警告:水將繼石油危機之後成為下一個全球性的社會危機。直到1993年,在第四十七屆聯合國大會上,確定了每年的3月22日為“世界水日”。

今年的3月22日是第28屆世界水日,也是第33箇中國水周。世界水日的宗旨是喚起公眾的節水意識,加強水資源保護。水對我們乃至整個地球都如此重要,希望我們人類能夠善待每一滴水,呵護每一滴生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