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張錫純與氣功養生學

淺談:張錫純與氣功養生學

轉文

張錫純(1860~1933年),字壽甫,河北鹽山人。當時與陸晉笙、楊如候、劉蔚然,被譽為全國“名醫四大家”,所著《醫學衷中參西錄》,上世紀二三十年代風行海內外,其入門受業弟子有100餘人,函授子弟達500餘人。

淺談:張錫純與氣功養生學

他是近代中醫理論造詣高和臨證經驗豐富的名家,其學術經驗,至今仍受到中醫界的廣泛重視。   值得提出的是,在當時醫學界鼓吹中醫要科學化的浪潮中,他不僅奮力捍衛傳統中醫的學術地位,而且獨樹一幟,把當時未被列入中醫學術殿堂的氣功養生學,提高到應有的地位,認為它是中醫的源起和基礎,號召醫界身體力行並應用於臨床治療。他在著述中介紹了氣功養生學的理論,功法和治療效果,是近現代氣功養生學的先驅者。

  張錫純提出,中醫源起於氣功養生學(他當時稱哲學),再及醫學,說:“夫《內經》既為黃帝講明醫學之書,而必以哲學(“上古真天論”)開其端,誠以哲學者保生之學也……保已之身用哲學,所以哲理,即已身之氣化也;保人之身用醫學,亦因先洞悉已身之氣化,自能代人人燮理其身中之氣化也。”結論是:“由斯知哲學實為醫學之本源,醫學即為哲學之究竟。”用唯物主義認識論表述,他指出了氣功養生學是中醫學實踐基礎之一,而這正是西方醫學所沒有的。他提倡醫家力行靜坐氣功,並學習長於養生氣功之道家的《丹經》,認為醫家通曉氣功養生學有以下裨益:(1)易於領悟臟腑經絡之功能和人體內之氣化作用。如通過練習靜坐氣功,對醫家理解心之君火、腎之相火及其相互關係,以及腦的作用、命門學說、奇經八脈循行路線及其功能,均大有裨益;(2)能使醫家增智益神,即能開發人腦的潛在智能,他說:“若是,則研究醫學者顧可不留心哲學(氣功養生學),藉以清我性靈,益我神智乎哉!”(3)由於上述裨益,能使醫家“臨證審機,觸處洞然,用藥調方,隨手奏效。既能壽身,又能壽世”,“可濟醫藥之窮也”,即一些醫藥難愈之證,可藉氣功而愈。

  對於氣功之實際效能,他以親身實踐所得,對讀者來函作了具體的回答。他自幼稟賦心火旺而相火不足,故飲食不畏寒冷,而恆 畏坐涼處,中年以後,相火不足更甚,偶坐涼處即洩瀉。他先服食硫黃,僅有一時之效,後以氣功使“心腎互相交感,”此症即徹底治癒,自言:“今年已七十有三,臂力精神毫不衰老,即嚴冬之時食涼物,坐涼處,亦毫無顧忌,是哲學誠可濟醫藥之窮也。”《醫學衷中參西錄》中又刊登三則讀者來函,以證明氣功之效驗:一為張慎敬,自秋後患黎明洩瀉,“屢治不效”,後依錫純介紹之心火溫腎水之氣功法,行之四五日,“洩瀉遂愈”;二為戈文藻,“患寒飲症,發則喘急,不坐亦不臥,服藥無效”;三為丁振鷗,“患鼻息熱而痰延鬱胸”症,後二人皆以張氏介紹之“吸升呼降”之氣功法治癒。

  張氏介紹的氣功法,主要有靜坐功(凝神入氣穴)、吸升呼降溝通心腎法、意通督脈任脈法等等。此外,張氏還介紹了佛道修煉氣功之書,如魏伯陽的《周易參同契》,張紫陽的《悟真篇》,柳華陽的《金山證論》、《慧命經》等等。

  綜觀張氏之論,使我們認識到:氣功養生學是中醫所特有的實踐基礎之一,也是中醫優勢所在的一個廣闊領域。它對於領悟醫理、開發智能、養生療疾,大有裨益;對於中醫教育來講,似應列為必修課程之一,它不受實習條件之限制,親自實踐,更易領會中醫之理論,樹立較為鞏固的專業信念,於弘揚東方醫學,實為有益之舉。

——————

歡迎來到三三能量生,我是庸君。

三三能量生,是一個修身空間,交流探索實證傳播能量修身術,強身健體,修心養性,讓能量永遠守護健康,讓活力常駐於君!

同時結交同道師友,共同學習生命科學,探尋人體奧秘,研究健康玄機,開智明悟,傳播健康知識理念,帶動健康生活,快樂地健康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