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日日談 第31期


《論語》日日談 第31期

《論語》日日談 第31期

本章為《論語》:公冶長篇第五章

【原文】

或曰:“雍也仁而不佞①。”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囗給②,屢憎於人。不知其仁,焉用佞?”

【註釋】

①雍:冉雍,字仲弓,孔子的學生。佞(nìng):能言善說,有囗才。

②御:抵擋,這裡指爭辯頂嘴。囗給(jǐ):應對敏捷,嘴裡隨時都有供給的話語。

【翻譯】

有人說:“冉雍這個人有仁德,但沒有囗才。”孔子說:“何必要有囗才呢?伶牙俐齒地同別人爭辯,常常被人討厭。我不知道他是否可稱得上仁,但為什麼要有囗才呢?”

【解讀】

口舌之爭,非仁也

生活中,我們常常看到能言善辯之流,最終結果沒有幾個得善終的。多言必失,要謹言慎行,才符合道。一個人行仁是靠效地效天,靜無聲息,才能夠長久。口舌之利,很多時候物極必反,大多人都很憎恨,因此不可取。

孔子曾說過,“剛、毅、木、訥,近乎仁。”其中,“木”和“訥”就是少說話,不要逞口舌之利,只有這樣才能接近於“仁”的境界。前面我們已經提到過,孔子最反感的便是巧言令色之人。孔子借別人對冉雍的評價,再次對好逞口舌之利的行為進行了批評。

老子其實也如此,“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不爭而勝,成全的是別人,成就的是自己,這才是聖人的思維,真正的大智慧。人爭論沒有贏家,只會使事情更加糟糕。

在孔子門下眾多弟子當中,子貢算是非常出眾的,不僅智商高,反應十分靈敏,而且還能言善辯。有一天,有一個綠衣老者來拜會孔子。看到一個年輕人在院子裡打掃落葉,便問年輕人:你是孔子的弟子嗎?年輕人正是子貢,他很得意:對啊,您老有何指教?綠衣老者:孔子是很有名的老師,你既是他高徒,我想請教你一個問題。子貢毫不猶豫的答應了。綠衣老者:一年有幾季?

當然是四季!子貢沒想到老者居然會問這麼簡單,人所眾知的問題。不可能,一年是三季!綠衣老者立即反駁道。四季。三季。四季。三季……兩人辯論不休半天,誰也說服不了誰。綠衣老者提議:這樣吧,我們去問你老師。如果你說得對的話,我會向你磕頭三個;如果我是對的,你就向我磕三個頭吧。於是一起去找到了孔子。見到孔子,子貢如同看到了救星,趕緊上前和孔子說明情況,讓孔子為自己撐腰。孔子思忖一會:沒錯,一年的確只有三季;子貢,你輸了。子貢大吃一驚,雖然很是不情願,但師命難違,還是規規矩矩地向綠衣老者磕了頭。綠衣老者心滿意足的離開了。子貢鬱悶了半天,心中一直不服,忍不住問孔子:老師,這是怎麼回事啊,一年是四季,怎麼可能是三季呢?孔子說:一年當然是四季;但你看這個人身穿綠衣戴綠帽,又堅定的認為一年只有三個季節,他分明就是個螞蚱!螞蚱春天生長,夏天飛舞,秋天就死了,他怎麼會見過冬天呢;一個三季人,你去和他爭四季,三天三夜也不會有結果。子貢恍然大悟。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不要和層次不一樣的人去爭輸贏;層次不一樣,眼光和境界也大不相同。你站在山巔,看見遠處是一片海洋,他站在山腳,眼前只有滿目的荒涼。所以道不同,不與為謀,不用刻意計較,不去過多爭辯。與其浪費時間解釋半天,不如心朝大海一路向前。

蘇軾的才華絕世,但仕途卻一路坎坷、屢遭打擊,這與他直諫朝政、諷時譏世有很大關係。在王安石變法推行青苗法時,他就寫了首《山村》的詩,即:“杖藜衷飯去匆匆,過眼青錢轉手空。贏得兒童語音好,一年強半在城中。”詩的大意是老百姓得到了青苗錢後,就立即在城中過度消費。後來,他又作《秋日牡丹》一詩,其中有兩句是“化工只欲呈新巧,不放閒花得少休”。被人看作是借化工比執政,借閒花比小民,諷刺當朝的執政者,被人從湖州任上逮捕回京問罪。這就是後來著名的“烏臺詩案”。蘇軾之所以身陷囹圄,就是因為逞口舌之利。

在生活中,有些人不但反應快,口才也好。無論在何時何地,我們總能看到他們在高談闊論,總是在炫耀著自己的才能有多麼出眾。倘若他們在生活中或工作中,與他人發生衝突或爭辯,很可能會憑著自己的“辯才”無往而不勝。不管自己有理沒理,只要讓他們抓住了對方語言上的漏洞,就會展開大肆攻擊,將對方辯到啞口無言。這種人若是放到辯論會上或是談判桌上,也許是個人才。可是,人生不是一場辯論會,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如此“強勢”,早晚是要吃虧的。

還有一些人,總覺得自己是真理的擁有者,喜歡與人爭論不休。但是,他們卻不知道,有些時候言辭也是很蒼白無力的,它根本就不能說服他人改變立場,就算是口若懸河也無濟於事。因此,作為一個聰明的人,應該學會謹言慎行。要知道,在他人面前逞口舌之能是毫無意義的,有時還會把自己逼上絕路,到那時再後悔可就晚了。

達芬奇在很小的時候就非常喜歡畫畫,於是家裡人就把他送到佛羅倫薩——歐洲的藝術中心,拜著名的畫家和雕塑家費羅基俄為師。學習的第一天,費羅基俄就讓達芬奇畫蛋。橫著畫,豎著畫,正面畫,反面畫……接下來的很多天,唯一的功課,就是一直畫蛋,一天又一天……達芬奇終於忍不住了,跑去問老師。“可別小看這小小的雞蛋,”費羅基俄很耐心地對他說。“在一千個雞蛋裡面,從來沒有兩隻形狀完全相同的。即使是同一個雞蛋。觀察的角度不同,照射的光線不同,它的形狀也會不同。”“要做一個偉大的畫家,就得要有紮實的基本功。現在畫雞蛋,就是為了訓練你的觀察和把握形象的能力。”達芬奇茅塞頓開,繼續勤奮地苦練基本功。通過畫雞蛋的練習,達芬奇創造了一種被人稱之為“薄霧法”的繪畫技巧。最終成為文藝復興時期著名的畫家、雕塑家。而之後達芬奇的一生可以用“開掛”形容,擅長音樂、數學、建築、物理、考古、天文等等,簡直就是個全才。至今他的傳奇一直被人們津津樂道,甚至有人懷疑他是未來的穿越人,恩格斯曾稱他為巨人中的巨人。

低頭走路的人,只看得到大地的厚重,往往忘卻了天空的高遠。抬頭走路的人,被廣闊高空所吸引,就不懼腳下的險阻與艱辛。只有經歷過狂風暴雨,才能守得住彩虹滿天。世界很公平,它不會偏愛任何一個不勞而獲的人,也不會辜負每一個默默努力的人!就像達·芬奇那樣,沒有之前的勤學苦練,也就沒有之後的輝煌人生。

人生不在言,而是在於行。為而不爭,成全別人,成就自己。只有每個人拿出空杯的心態,實實在在地做事,不與天地人爭高下,行仁才能被更多的人認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