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55萬人猝死的背後:單位永遠不缺你一個人,但家會缺你

臺灣演員高以翔的離世,把過勞猝死這個被人們遺忘很久的話題又拉了回來。

的確,誰也不會想到一個年僅35歲的青年演員,在之前沒有任何身體異樣的情況下,突然的倒下了。而他的這一次的倒下,再也沒有等來“下班”的通知。


而就在高以翔去世的前幾天,11月20日,陝西省西安市軟通動力有限公司一名32歲的程序員,因為連續加班猝死在工作崗位上。

然而,這似乎並沒有引起人們多大的關注,家屬在微博上的聲討換來的只是些許的安慰。


公司照常運轉,他的工作崗位幾天後就有了新的程序員替代,等到再過幾個月,關於他的話題或許永遠消失在同事之中。

每年55萬人猝死的背後:單位永遠不缺你一個人,但家會缺你

一個真實的數據是,截止2018年年底,全中國每年有超過55萬的人猝死。而在這一數字中,45歲以下年輕人的比例正在逐年上升。


很顯然,在巨大的工作壓力下,死神並不會因為年輕而多幾分眷戀。


1

這些天我的微信群裡經常有一些朋友在轉發這一類話題的文章,大家看完之後都唏噓不已,有人說了一句很實在的話:

早點睡別熬夜,工作可以努力,但不要拼命。

高以翔事件發生之後,人們逐漸通過網絡和新聞才瞭解到娛樂圈所謂的“007工作模式”,從一個零點到另一個零點,一週七天無休息。

每年55萬人猝死的背後:單位永遠不缺你一個人,但家會缺你


之前另一個比較火的綜藝《演員請就位》中,嘉賓趙薇就曾經透露,節目組要求四天內拍攝兩個電影片段,為了趕時間,她四天只能睡3個小時。


每天工作時候感覺整個人的身體都是往下墜的感覺。

另一些現實的例子。

李冰冰為了排節目,熬夜熬進了醫院吊瓶,迪麗熱巴甚至四年沒休息過一天,何炅每天只睡3個小時。主持人華少,每晚都要出去應酬, 從這個場子換到下一個場子,最後回家催吐。每天高負荷工作,曾經兩根血管爆掉,一次吐了500cc的血。


然而,這種不合理的現象,不但不被重視,反而被誇讚為“敬業”。

而在高以翔的事故發生之後,這種說法聽起來簡直就是搞笑。

每年55萬人猝死的背後:單位永遠不缺你一個人,但家會缺你

很明顯,這個時代,做任何事情都有代價,表面光鮮的明星,也不過是高薪社畜。

實際上他們跟那些埋頭在格子間工位上,過著996的生活的普通人從本質上而言沒有什麼區別。

只是他們衣著更加光鮮,薪酬更高。

2

36歲的華為工程師齊智勇,在肯尼亞過勞而死。當時他正在開車,突然覺得頭痛欲裂,把車靠邊停下來後,開始嘔吐,最後整個人就失去了意識。醫生搶救了12個小時,依然沒能挽回他的生命。


他整整22個月都沒有休假回家,直到離世,還剩餘33天的年假沒休。


出事前10天,他領到了海外十年獎牌,出事前一週,曾發微信給妻子說,可能挺不了了,出事前2天,還在通宵工作。

透支自己的身體去拼搏,錢和名利都得到了,人卻沒了,留下悲痛的妻子和孩子,值得嗎?

每年55萬人猝死的背後:單位永遠不缺你一個人,但家會缺你

幾年以來,一個很殘酷的現象是:過勞猝死已滲透在每個行業,不論身份、地位、收入。

2008年11月,均瑤集團董事長王均瑤因過度勞累,患癌症去世,年僅38歲。

2012年8月,央視著名足球評論員陶偉心臟猝死,年僅42歲。

2016年6月,天涯社區副主編金波在加班回家的途中猝死。

以往我們認為過勞死只發生在一些工作壓力比較大的辦公室工作人員身上,但如今看來,這一現象正在向各個領域擴散。

這些猝死的人,或許在死前還被巨大的壓力裹挾著,或是是訓斥著“沒有做到更好”然而,當他們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一切又都好了。甚至被冠以“愛崗敬業”的名頭。

當然,這都是可以理解的,畢竟在中國的文化中,只有死人才是完美的。

3

愛奇藝綜藝奇葩說中曾經有一期關於“996”的辯題:

當我遇到996的時候,我應該離職麼?

我記得當時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羅振宇的一句話:別掙扎了,這就是我們這一代人的命。

當然,給我印象深歸印象深,但個人而言,並不是很贊同他的觀點。

每年55萬人猝死的背後:單位永遠不缺你一個人,但家會缺你


時下,社會主流的價值觀就是兩個字:成功

什麼是成功的象徵?金錢,地位,於是乎,人們為了實現這兩個目標就不斷的透支著自己的身體,從而實現更大更高的突破。

去世前,高以翔在接受一個採訪時表示,年輕的時候希望多拼一些,將來年齡大了就可以少拼一些。

然而,現實生活中,當你努力實現自己最初的夢想,賺到了更多的金錢,取得了更高的社會地位後,你會發現曾經996悄悄變成了007,因為還有一句話叫做

能力越大,責任就越大。

而一系列虛榮帶來的光環又讓你不得不硬著頭皮繼續往上爬,繼續更大的透支著自己的身體,殊不知,死神正在一步步的走向你。

正如茨威格所說:“一個人年輕的時候,總以為疾病和死神只會光顧別人。”

4

人民日報曾經做過一份調查,從疲勞到猝死,僅僅6步:

輕度疲勞→身體發沉→筋疲力竭→身體有恙→疾病纏身→突發猝死。

無論哪個職業,都不應該以命換錢,沒有了健康,一切都是空談。

你拿命換錢,拿什麼換命呢?

每年55萬人猝死的背後:單位永遠不缺你一個人,但家會缺你

只有當生死臨界點到來的時候,你才會發現,任何的一切所謂的成功,都是虛的。因為當你身體出現警告的那一刻,所有塵世間的名利慾望,都在和你一一告別。


在我個人看來,人生最本質意義應該是“自得其樂”,而不是過於追求那些你需要付出極大努力才能獲取的東西。


而對於大部分人的一生而言,保持善良,保護好自己和家人。擁有健康的身體和愛的人,以自己喜歡的生活方式,這應該就是很美好了。


生活永遠是高於一切的,不要總是被那些職場上的讓你“拼命”的雞湯影響太多。

單位或是你的行業裡,永遠不會因為你一個人的存在或者消失而受到多大影響,但家裡不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