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巧手小精灵——0~1岁精细动作发展最重要 不要错过4个关键期

大部分的新手妈妈更关心宝宝什么时候会爬能走,大运动的表现怎么样,但是却对精细动作的认知存在一定的误区:

很多妈妈觉得精细动作不用练,长大必然就学会。

还有的妈妈觉得,买套串珠玩具问题就解决了。

其实,其实精细动作比大运动更能反映宝宝心智发展水平。因为在宝宝一岁前,大运动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大运动动作发育受到自身先天条件的影响比较多。而精细动作受到先天个体差异的影响会比较小,只要通过科学地引导,宝宝都可以在对应的月龄达到很好的锻炼。

关于宝宝的精细动作发展,家长该如何引导宝宝?哪种做法对宝宝的发展更好呢?看看教育专家们怎么说。

一、精细动作发展对婴儿发育的重要意义

儿童的智慧在他们的手指尖上,手是思维的镜子,是智慧的创造者。——苏霍姆林斯基


培养巧手小精灵——0~1岁精细动作发展最重要 不要错过4个关键期

1、什么是精细动作

宝宝的动作发育包括大运动和精细动作两方面。其中精细动作发育是指宝宝带动手或手指等部位的小肌肉群做运动。精细动作是宝宝神经系统发育的重要指标,更能反映宝宝的心智水平。

我们经常提到的精细动作指的是狭义的精细动作,以手部动作为主,是我们人类用手解决细小问题的很重要的一个发育基础。如果我们要完成很小的一个抓握、捏起、穿过等,都是需要我们的手、眼睛以及神经系统的配合。严格来讲,精细动作是大运动的一种延伸。

2、精细动作发展的重要意义

  • 促进宝宝智能发育

因为控制手的操作来自于大脑的最高区域——皮层的条形区,这一区域横跨了整个大脑,运动越精细,支配它们的相应脑区越大,每次进行手部精细动作的练习,都能调动起大脑相关区域的活动。研究表明通过手部活动刺激大脑,能提高宝宝的智力水平。

  • 帮助宝宝探索自己的身体

精细动作的发育可以帮助宝宝理解身体各部分的作用。比如宝宝会观察字节手和手指,也会抓着自己的脚和脚趾,把它们塞进嘴里。

  • 提高宝宝的自理能力

让他更独立。手部灵巧的宝宝,能更好地完成吃饭、穿衣、系鞋带等这些日常事务。

  • 提高宝宝的探索能力

宝宝的控制力和精细度得到发展,能帮助他掌握工具的使用方法,会大大提高了他探索和学习周围世界的能力。

  • 提高宝宝的耐心和专注力

精细运动不同于大动作运动,它能让宝宝安静下来,专注于自己正在进行的事情。

  • 增强宝宝的自信心

不管是扔东西、画画,还是捏黏土,宝宝都能直观地感受到自己对周围世界产生的影响。这些行为能增强他的自信心,激发他探究世界的兴趣。

精细动作的发展和我们的大脑有很大的关联。俗语讲:“动手就是动脑”,就是在讲这个道理。手是人类神经感觉最为丰富最为敏感的部位,神经纤维也最集中。动手的同时,大脑也会通过神经系统感应到,并做出相应的关联和反应。因此,精细动作的发展决定着婴幼儿的智力水平。

二、0~1岁婴幼儿精细动作的发展情况

一个孩子如果很少动手,甚至很少运动,那么他的性格里面必然会有懒散、执拗、缺乏热情和意志消沉等因素。与之相比,动手机会越多的孩子,其性格养成越好。——玛丽亚·蒙台梭利


培养巧手小精灵——0~1岁精细动作发展最重要 不要错过4个关键期

1、0~1岁婴幼儿精细动作发展情况

妈妈们可以参照以下的表,来看一下宝宝的大运动发展情况。值得注意的是,每个宝宝都有自己的成长规律,只有当动作比平均值晚或早两个月,才算异常。

1个月

目光可以跟踪眼前移动物体,可以把手放进嘴里,但是无法真正控制手的动作

2个月

喜欢观察自己的手,开始控制自己的手并抓住眼前一个物体,然后放在脸旁

3个月

尝试伸手够眼前的物体,很专注地看眼前的物体,试图将其放在嘴里探索

4个月

能捕捉、拍打眼前的物体,能将一个物体从一只手转到另一只手上

5个月

能够准确地伸手够到一个物体,而且能牢牢地将这个物体握在手里,

6个月

能够不断重复抓取松开的动作,开始用4个或3个手指捏着食物放到嘴里吃

7个月

能常用3个手指捏取细小的东西,偶尔能用2个手指,可以将纸巾撕成一堆小块儿

8个月

能够用2个手指捏起一个小物件,喜欢往小孔里插食指,开始偶尔地转动手腕

9个月

经常用食指指着感兴趣的物体,能够用两手抓不同的东西,然后相碰弄出响声

10个月

喜欢重复地把球扔进盒子的洞里,然后从另一个洞找到,一只手可以抓两个小物品

11个月

尝试开关瓶盖,并可以打开和关上一些简单的安全锁,会翻书页

12个月

开始尝试是用勺子舀食物,可以使用蜡笔画出痕迹,使用左手更多

2、影响0~1岁婴幼儿精细动作发展的5个重要因素

精细动作涵盖了无数种具体的动作,但是决定精细动作能力的重要因素有以下五个:手指动作、双手协作、手眼协调、抓握力量以及手腕灵活及稳定。

  • 手指动作

手指运动又叫五指分化,分开五指是发展精细动作的第一步。宝宝在三个月前,小手都是紧紧握住的小拳头。出生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宝宝依然会保持这种高肌张力的握拳状态。

  • 手眼协调

是指宝宝的手眼配合程度,并能够锻炼宝宝的大脑。因为眼睛看到的图像传递到大脑,再经过大脑的处理向手发出信号,所以准确来说是手眼脑的协调。

  • 双手协作

日常生活中我们所做的大多数活动都是需要双手配合的,宝宝的大脑分别控制两只小手在特定的时间做什么动作,才能完成双手的协作。

  • 手腕灵活与稳定

手腕锻炼非常容易被妈妈们忽视,但它在精细动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是因为,手腕关节是连接上肢的大运动和手掌的精细动作最重要的枢纽,让动作从粗放变得精确。

  • 抓握力量

抓握力量是由手臂和手掌肌肉收缩产生的。手掌小肌肉群的力量训练可以保证宝宝使用正确的姿势来做精细操作,要是用错了肌肉,动作就会很别扭。

以上这五个方面的能力并不是独立发展的,他们一定是相互交织,相互影响,每一项基础元素的发展也会促进别的元素发展,共同推动精细动作发育。也只有五方面能力均衡发展,才可以说精细动作发展得好

三、0~1岁婴幼儿精细动作发展的4个关键期及训练方法

“眼——手动作”的发展代表着一个过程的开始:宝宝将学会把手作为一个工具去抓取物体以便拿到自己跟前把玩。——伯顿·L.怀特


培养巧手小精灵——0~1岁精细动作发展最重要 不要错过4个关键期

1、出生到3个月,宝宝手掌能打开,拇指不内扣

  • 发展指标

宝宝刚出生时,手掌是紧紧握着的,包括拇指也是紧紧地扣在一起的。但宝宝3个月左右手掌就差不多能打开了,而且拇指也不再内扣,这就为以后手部的精细动作打下了基础。

  • 游戏锻炼

妈妈可以帮宝宝多做一些按摩抚触,并给宝宝手边放一些便于抓握的玩具,引导宝宝张开手掌。

2、4-6个月,可以把玩具从一个手里传到另一个手里

  • 发展指标

宝宝到了4-6个月,精细动作发育进入关键期。这个时期的宝宝能够抓玩具了,同时也有啃咬动作。平躺的时候甚至能抓住脚来玩。

在第6个月,宝宝还能把玩具从一个手里传到另一个手里。宝宝手部动作变得灵活,手眼协调能力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 游戏锻炼

妈妈们可提供给宝宝各种不同材质的玩具来探索。柔软的、光滑的、粗糙的、带声音的......宝宝手里抓握不同材质的玩具,可增进宝宝触觉感知。同时大大小小的玩具也能锻炼宝宝的抓握能力。

3、7-9个月,可以敲、摇、扔玩具

  • 发展指标

这个时期的宝宝会发现出对手部动作的兴趣,他们更喜欢作出敲、摇或者抛掷玩具的动作,实际上这是宝宝在探索玩具的特性、发展对空间的认知。

  • 游戏锻炼

这个时期的宝宝对自己吃东西开始有兴趣,妈妈们可以放手让宝宝自己捏取食物,多给宝宝尽情尝试的机会,千万不要错过这个锻炼宝宝手眼协调能力的最佳时机。

4、10-12个月,可以单独活动自己的每一根手指

  • 发展指标

这个时期的宝宝,手指不再作为整体来活动,而是可以几个手指进行“各自活动”了。比如用食指指某样东西、举起拇指点赞等。

  • 游戏锻炼

家长可以两手食指互点再分开,嘴里唱“虫虫飞”,并让宝宝跟着模仿。各种各样的手指操、手指歌谣不仅可以锻炼宝宝手部灵活性,还可以增强宝宝的语言能力。

此外家长需注意,精细动作是大运动动作的延伸。比如用手抓东西,首先需要手肘带动手掌来到要抓取的物品旁边,之后才能实现抓东西这个动作。因此,如果家长发现宝宝精细动作落后了,要看看是不是大运动落后导致的。带孩子多玩、多动,才能促进宝宝整体运动能力的发育,进而促进智力发育。

婴幼儿精细动作的发展是更能显示宝宝的智力水平,手巧心更灵 。因此聪明的妈妈应该要掌握婴幼儿精细动作的发展规律,抓住0~1岁婴幼儿精细动作发展的4个关键期,让宝宝成长为有创造力的的巧手小精灵 。

<code> 原创文章,转载请说明出处。/<code>

我是若纳,一位关注自我成长的职场宝妈;崇尚游戏育儿的心理咨询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