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沐氏家族为何可以镇守云南近三个世纪?

钊君在此


在金庸先生的《鹿鼎记》中韦小宝的七个夫人中有一个叫沐剑屏的,她的身份是云南沐王府的小郡主。在《鹿鼎记》中这个云南沐王府还是颇有一番实力的:一度派人混进皇宫刺杀清朝的康熙皇帝,还和天地会的总舵主陈近南讨论过明朝皇室的正统问题。在金庸先生的小说中很多帮派都是历史上曾真实存在过的——天地会就是历史上曾真实存在过,陈近南也是实有其人的。至于这个云南沐王府其实也是存在于真实的历史之中的,那么这个沐王府究竟是何来历呢?

沐王府的开山鼻祖是沐英。元至正四年(1344年)沐英出生在濠州(今安徽凤阳)定远县,和明太祖朱元璋是同乡,与此同时他和朱元璋也有着相似的早年经历——他们都出生于贫寒之家。在沐英很小的时候他的父亲就去世了,他和母亲相依为命,后来这对母子为了躲避战乱、饥荒只得四处流浪,沐英的母亲就在逃难的路上死了。至正十二年(1352年)八岁的沐英一路流浪到濠州城,这时已起兵的朱元璋在偶然间遇到了流浪至此的沐英,也许是相似的出身经历使朱元璋动了恻隐之心,于是就把小沐英养在自己身边,从此以后沐英就认朱元璋为义父,认朱元璋的妻子马氏(也就是后来的马皇后)为义母,他的名字也一度改为朱英。

至正十六年(1356年)朱元璋亲自统率水陆大军第三次进攻集庆(今江苏省南京市),这年十二岁的朱英第一次随军出征,不过此战他并未立下战功,更多的时候是随侍在朱元璋身边。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十八岁的朱英开始独当一面担当军事要职:朱元璋任命他为帐前都尉,负责镇守镇江(今江苏省镇江市),后来又被提拔为镇守江西广信(今江西上饶)的指挥使。在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朱元璋攻取福建的战役中朱英攻破江西、福建交界处的分水关,占领崇安(属今福建省武夷山市),又攻破闵溪十八寨,俘虏陈友定部将冯谷保。此战之后朱元璋命朱英恢复沐姓,移师建宁(今福建三明建宁县),节制邵武、延平、汀州三卫。

公元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派遣徐达、常遇春等人率军北伐并成功攻克元大都(今北京),元顺帝逃回漠北草原。这一时期的北元政权不仅控制着蒙古故地之外,山西、甘肃的扩廓帖木儿;辽东的纳哈出;云南的梁王把匝剌瓦尔密仍奉大元正朔,与此同时北元同高丽、畏兀儿等藩属仍保持着政治、经济上的联系。1369年徐达在沈儿峪大破扩廓帖木儿,扩廓帖木儿逃奔和林,明军平定陕甘地区。随后朱元璋的目光开始转向云南地区,事实上这一地区的情况比陕甘要更为复杂:在秦汉之前云南属于中原王朝的化外之地,汉武帝时期将西南夷纳入到版图之中,然而这一地区地形崎岖复杂、民族众多,长期以来一直叛服不定。蜀汉丞相诸葛亮对这一地区的少数民族首领采取恩威并施、攻心为上的策略才暂时将这一地区平定下来。到了唐代在云南的洱海地区出现了蒙巂诏、越析诏、浪穹诏、邆赕诏、施浪诏、蒙舍诏六个部族,合称六诏。开元二十六年(738年)蒙舍诏首领皮罗阁在唐王朝的支持下征服了其他五诏,开创了统一的南诏政权。南诏统一之后和唐朝的关系几度出现反复波折:公元830年1月2日南诏军队攻破成都,掳掠了五万人。然而这仅仅只是开始,在接下来的半个世纪中南诏把战火燃遍唐朝的西南国土,一度成为除吐蕃之外令唐朝头疼的又一大边患。天复二年(902年)南诏权臣郑买嗣自立为王,建立“大长和”国。929年“大长和”国被大天兴国取代,次年大天兴国又被大义宁国所取代,直到937年通海节度使段思平建立大理国后才使云南地区重新恢复相对安定的局面。宋太祖赵匡胤灭后蜀后大理入贡宋朝,宋与大理以大渡河划界而治。1253年蒙古大汗蒙哥派其弟忽必烈率10万大军分兵三路征服了云南的大理政权。

蒙古人征服云南后对这里的治理模式与其他地区有很大的不同——尽管元朝设置了云南行省,但相比其他行省而言:云南行省几乎没下设府县,也就是说云南行省几乎没有深入地方的下级行政机构,那么云南行省是如何进行地方治理的呢?原来元朝中央政府几乎不向云南地区委派地方行政官吏,而是任命云南地区原来的地方部族首领治理当地,这种治理模式被称为土司制度。与此同时元朝册封藩王率军镇守云南,以保持对地方土司的威慑。朱元璋驱逐元顺帝时镇守云南的蒙古藩王就是梁王把匝剌瓦尔密,蒙古在征服大理后并没消灭大理段氏家族,而是封其为世袭大理总管,从而利用段氏的余威治理云南。朱元璋要平定云南就必须打败梁王把匝剌瓦尔密以及臣服于他的段氏家族、地方土司等势力。洪武十四年(1381年)农历九月朱元璋终于开始了平定云南的军事行动:以傅友德为征南将军,蓝玉、沐英为副将军,率军三十万征讨云南。明军在白石江大破梁王把匝剌瓦尔密的军队,梁王把匝剌瓦尔密闻讯自杀,明军一鼓作气趁势消灭了段氏割据政权,一时间云南土司竞相归附,云南得以平定。

尽管云南得以平定,但朱元璋很快又思考起另一个问题来:云南扼守西南门户,战略地位极其重要,然而距离内地太过遥远,当地地形复杂、民族众多,开发程度较低。云南当地的土司政权尽管臣服于明朝,然而在天高皇帝远的状态下实际成为了半割据政权,鉴于这一地区复杂的局势有必要委派一位皇帝信得过的重臣镇守于此。朱元璋思前想后觉得沐英是最合适的人选:如果委派其他大臣前去不免使朱元璋担心他们与当地土司勾结渐成割据势力;如果委派自己的子侄的话,试问这些养尊处优的龙子龙孙们谁愿去当时基本还属于蛮荒之地的云南受苦呢?沐英在名分上是朱元璋的义子,但在血缘上与朱氏皇族毕竟不同,由他以藩王之名代天子镇守云南最为合适。沐英为人不苟言笑,但却礼贤下士、待人谦和,与此同时他始终尽忠职守为大明王朝驻边,对朝中事务几乎从不参与,以免触犯忌讳、招人忌惮。

事实上在明军平定云南后当地土司的势力仍很强大,沐英及其后人一直作为明王朝经略云南的干城,每当有土司叛乱之时沐氏家族总是身先士卒冲锋在前:早在1312年傣族先民就在今天的云南西南部、缅甸中北部建立了麓川国。1382年明朝平定云南后麓川首领思伦法将元朝所赐印信交于明朝,于是明朝册封思伦法为麓川平缅宣慰使司世袭宣慰使,麓川由此成为明朝治下的土司政权,但独立性仍相当强。洪武二十一年(1388)云南麓川宣慰司思伦发举兵30万(号称)反明,奉朱元璋之命镇守云南的平西侯沐英即刻挑选3万精骑前往平叛。明军的战马一见到思伦发的象兵就吓得四处打转。在这样的情形下沐英想到了利用明军的火器优势,不过此时明军的火器有一个缺陷:打一发之后需要花相对较长的时间填充火药,还没等弹药装填完毕也许敌人就已冲到眼前了。沐英针对这一缺陷命令部队将火铳、神机箭分置三行,第一行发射完毕就自动退下装填弹药,第二行则前进射击,第二行射击完毕再退下装填弹药,第三行前进射击,等第三行设计完毕时之前的第一行已装填好弹药,如此循环往复。此战沐英斩首四万余人,生获三十七头战象。

沐英不仅以武力为明王朝镇守云南,同时也为明王朝治理经略云南:沐英招引外省百姓来云南屯田,一时间云南屯田大兴,粮食收获大有增加。沐英还以屯田的增减考察官吏的政绩。沐英治理云南期间屯田总数百万余亩,促进了云南的农业发展。沐英还组织民工疏浚河道,扩大滇池,兴修水利;招引商人来云南,运进米谷、布匹和盐,发展商业。开发盐井,增加财源。沐英还整修道路,保护粮运,使云南农商都有发展。沐英增设府学、州学、县学达几十所,择选民间优秀及土官子弟入学,每个月赐给饮食,每年赐给衣服。他本人也经常读书,手不释卷,工作闲暇之余就找儒生讲说经史。1392年沐英在皇太子朱标死后不久也身故了,然而正是沐英的身故使沐氏家族得以避开朱标死后皇太孙朱允炆与各位叔父之间的矛盾。沐英为沐氏家族留下一条祖训:“凡我子孙,务要尽忠报国,事上必勤慎小心,处同僚谦和为本,特谕,慎之戒之。” 整个有明一代沐氏家族的子孙中尽管才干良莠不齐,但都能秉承这一祖训——竭忠尽智为大明王朝守边,与此同时竭力使自己置身于朝中政务之外。甚至直到崇祯皇帝自缢于煤山之后沐家还在西南地区坚持了十余年的抗清斗争,1658年沐王府最后一代主人沐天波让沐家的男丁全部入赘当地土司家族,以此为家族留下血脉香火,而他自己追随南明永历帝朱由榔进入缅甸。1661年8月13日缅甸国王在吴三桂的军事威胁下抓捕了永历帝君臣,沐天波在夺刀自卫并杀死九名缅甸士兵后被害。


鸿鹄高飞一举万里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

在明朝近300年的历史进程中,有一个家族非常显赫,他不但躲过了朱元璋血洗功臣的腥风血雨,而且在整个明朝时期,地位都非常显赫,这就是沐氏家族。

沐氏家族镇守云南,近300年时间成为明朝在云南边陲的重要支撑点,那么为什么沐氏家族可以镇守云南300年而不受明朝统治者的猜忌呢?静夜史认为有以下原因:

1、云南需要藩王常年驻守

云南地区一直是中原王朝的化外之地。虽然自汉武帝时期以来就将西南夷纳入了中央版图,但是由于云南地区山脉广布,地形崎岖,民族众多,因此中原王朝一直无法实际统治这里。

唐朝时期,云南地区的蒙舍部落建立了强大的南诏政权,后来南诏政权被段氏大理所取代。

等到中原王朝想要再一次统治云南地区时,已经是北宋时期,不过赵匡胤在平定南方诸国后,选择了止步大渡河,放过了大理政权。

云南第一次纳入中原版图是在蒙古时期,1253年忽必烈奉蒙哥之命南下大理,消灭大理政权,将云南纳入蒙古版图。

不过此时的云南距离蒙古本部太远,因此蒙古采取了分封藩王镇守云南的政策,梁王作为蒙古的藩王世代镇守云南,为了加强中央对云南的统治,忽必烈将大量蒙古人迁入云南地区。

不过虽然进行了一系列加强统治的措施,云南地区距离中原核心区域还是太过遥远。在这样的情况下,元朝不得不在分封梁王的同时,强化地方土司制度,即任命当地的少数民族首领作为地方长官,中央政权不再委派流官进行管理。

明朝初期,同样面临这样的情况,甚至包括沐英等人率领明军平定云南,都是千里迢迢孤军深入。这时的明朝如果想要保持对云南的统治,就必须要延续元朝的藩王镇守政策,加强对云南的管理。

所以朱元璋派出了自己最心爱的养子沐英镇守云南。

2、沐氏和明朝皇室的特殊关系

之所以是沐氏镇守云南而不是其他藩王,归根结底是因为沐英和朱元璋的特殊关系。

沐英和朱元璋是安徽同乡,在八岁时沐英被朱元璋夫妇收养。因为朱元璋对马皇后情深意重,这使得他们抚养的孩子沐英也成为朱元璋最宠爱的孩子。

虽然沐英不是朱元璋的亲生儿子,朱元璋在立太子前,也刻意的将沐英排除在外,但是作为父亲,朱元璋对木英的宠爱是无以复加的。

而沐英作为朱元璋的长子,从来没有居功自傲,相反对朱元璋夫妇,以及对弟弟朱标,沐英都摆正位置,尽职尽责,对朱元璋忠心耿耿。

另外作为朱元璋的养子,沐英还是一员虎将,在南征北战中为明朝建立立下了赫赫战功。

因为这样的特殊身份,使得沐英不受多疑的朱元璋猜忌。而因为沐英不可多得的能力,使得沐英能够成为镇守云南的得力人选。

因此在平定云南后,沐英才能够作为藩王镇守云南。

3、明朝最云南的统治始终鞭长莫及

沐氏家族之所以能够在沐英之后仍然数代镇守云南,直到明朝灭亡,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明朝在西南地区的扩张推进得非常缓慢。

明朝时期的云南孤悬西南,成为实际意义上的陆上孤岛。在这样的情况下,朱棣继位后设置了贵州承宣布政使司。此举标志着明朝的中央势力,开始向西南地区逐步延伸,贵州承宣布政使司的设立,使得云南和内地彻底连为一体。

不过贵州承宣布政使司的设立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整个西南地区土司制度盛行的局面。

虽然明朝在朱棣之后开始逐步推行改土归流,即撤销土司派驻流官进行管理,设置和内地相同的地方行政机构。但是因为山高路远且地方土司势力庞大,拒不服从中央的管理,使得明朝在西南地区特别是云南地区的行政改革推进得非常缓慢,一直到明朝末年都没有完成。

历史上云南的改土归流是在清朝时期完成的,此时的清朝平定了吴三桂的三藩之乱,以追击流寇的名义,派大军大举进入云南,压制了土司势力,才最终完成了对云南的改土归流。

而直到清朝,云南才建立了和内地相同的地方行政机构,在这样的情况下,藩王镇守才真正成为历史。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静夜史


沐氏家族能镇守云南近三百年,有其地域、文化、民族的特殊性。

大明洪武十四年,朱元璋命令付友德、蓝玉还有自己的义子沐英领军三十万出征云南平乱,平乱区域不但包括现在的云南地区,也涉及安南(现在的越南)和缅甸地区,地域广,民族多,情况很复杂。但是对于付友德、蓝玉、沐英这种打了一二十年仗的老兵油子来说,几乎就不算个什么事儿了。

云南平乱三下两下就搞定了,三十万大军准备班师回朝,朱元璋很远见的下旨留下了沐英及部分人马永世驻守云南,以防南边再起动乱,这一驻守就让沐英及其子孙再也没有离开过云南,甚至明朝灭亡了,云南沐氏都还在恪守自己的职责。

云南沐氏能镇守云南这么长时间,有非常特殊的原因,甚至有点现代西方政治讲究的军队国家化的理念。其具体原因有以下三点:

一、沐氏与大明皇室朱氏的关系

沐英从12岁就跟随朱元璋,此时的朱元璋都还光棍一条呢,被朱元璋收为义子,并且深得朱元璋的喜爱和信任,朱元璋娶了马姑娘后,朱元璋两口同样示沐英为己出。沐英对待朱元璋和马皇后无论何时都是执儿子礼,对待朱元璋夫妻恭敬、孝顺,朱元璋的太子朱标出生后,沐英更是对自己的这个干弟弟照顾有加,保护备至。

朱元璋对此沐英不但从小知晓,而且对沐英的言行看在眼里,记在心上的。沐英随付友德出征云南平定南方后,朱元璋能留下镇守云南地区的唯一的最可靠的人选就只能是沐英。沐英对待的大明和朱元璋的忠诚是绝对没有问题的,以至于听闻马皇后病故后,沐英既悲痛咳血而死,朱元璋更是悲痛万分,才令沐家后人送沐英归葬南京。


二、沐氏的政治地位和理念与其他封疆大吏和藩王不同

云南沐氏在大明的政治地位很独特,比一般的封疆大吏要高得多,由于云南地处复杂的民族地区,周边不但有少数民族的部落和族群,更有安南、缅甸等外藩,这里的镇守官员朝廷一般不会轻易的动弹,如大清康熙年间削藩吴三桂,后引发了吴三桂的造反。

由于政治、军事、地域的特殊性,镇守云南的沐氏的地位就远高于一般的封疆大吏,但同时由于沐氏只是朱元璋的义子一支,在血缘关系上就远远不如朱元璋的亲儿子,这又恰恰保护了沐氏,因为没有血缘的关系,沐氏没有任何争夺皇权的野心,但又让朱姓皇帝很放心,虽然没有血缘,但有亲缘!


三、沐氏在当地与各部落和族群的关系错综复杂

沐英镇守云南起,沐氏家族就世代经营云南,他们前期在武力威慑之下,大力帮助当地少数民族发展经济,推广农耕,广为教化,经过几代沐氏人的建设,云南地区逐步稳定,经济有所发展,人民文明程度提高。但是同时,沐氏更是通过与当地的土司、首领、头领等部落贵族通婚的方式,加强了当地的统治。

沐氏逐步的融入了当地的土司文化中后,不但代表了中央政权对云南的统领,更是当地各个部落的最大影响者和决策人,于是,这样的沐氏家族对于大明朝廷也好,对于当地少数民族族群也好,都已经是根深蒂固,动摇不得的了。

<strong>


沉墨I方之城


我是历史旅者,现在开始我们的历史旅程吧!

朱元璋登基后可是杀了不少功臣,可是也有不少有功之臣得以善终,而且还有一户人家不仅活了下来,还延续了300年,地位显赫,那就是沐氏,镇守云南300年屹立不倒。

为什么沐氏家族这么厉害呢?理由有二:

与朱元璋关系匪浅

沐英与朱元璋都是安徽凤阳人,他在八岁的时候被朱元璋夫妇收养,成为朱元璋的养子,虽然无法让他当太子,但毕竟也是自己带大的孩子,所以宠爱有加。



有能力

沐英在起初跟随朱元璋灭元,征战南北,立下赫赫战功,后来又是攻下云南,而当时云南局势不稳定,朱元璋就派文韬武略的沐英先去云南稳定局势。

尔其留镇,抚绥平定,当召尔还

结果朱元璋万万没想到的是沐英实在太优秀了,不但稳定云南局势,而且还得到云南各族人的拥戴,一次沐英回京面见朱元璋,结果云南各族人都聚集在一起向东眺望,深怕沐英不回来。就这样朱元璋也不得不让沐英镇守云南。



后面朱元璋也曾派自己的儿子是牵制沐氏,然而沐氏一族忠心耿耿镇守云南,朱棣最终也下了决心,让沐氏一族永驻云南,召回了亲王。

尊重历史,方能以史为鉴,我是历史微旅者,欢迎关注点赞留言,一起讨论学习进步!


历史微旅者


明代沐氏家族为何可以镇守云南近三个世纪?原因很多,大致可以分成这4个方面:

第一,沐氏家族的双重身份:既是藩王,又是流官。

一方面,沐氏经由明朝中央政府任命、代表行政权向帝国边陲的延伸;另一方面,沐氏虽然实际是黔国公,但威福自专,尊重拟于亲王(云南百姓称黔国公府为沐王府),具有相当程度的自主权。

第二,沐氏家族的独特身份:尊尊而亲亲和举贤而上功的统一。

从朱元璋的养子沐英开始,沐氏家族和明朝皇室之间有着拟制血亲般的亲密关系,能够得到明朝皇室的信任和偏袒,而作为回报,沐氏家族成员也一直忠心耿耿,尽心竭力。

另外重要的一点是,相比于真正的血亲藩王,沐氏家族不可能在法统上对皇位构成觊觎和挑战,可谓有血亲藩王之利而无其弊。

(沐英死后被明朝廷追封为“黔宁王”,系明朝开国元勋之一)

(南京沐英墓出土梅瓶)

第三,沐氏家族起到的作为明朝政府代表和与云南及周边国家政治势力之间桥梁纽带的作用。

沐氏家族极力周旋于云南地方势力,以及后世的缅甸、泰国、老挝等东南亚国家和地方政权之间,一方面,凭借着这种强大政治影响力为朝廷效力;另一方面,偶尔也不乏养寇自重的成分。

到永历帝逃难入缅的时候,缅甸国王还以永历帝的玉玺和之前明朝诏书大小不相符为理由质疑永历帝,直到沐天波拿出沐氏家族的印章才使得缅甸国王认可——从某种意义上,说当时的很多地国内外地方政权和沐氏家族建立了一种准封建关系(Feudalism)也不为过。

第四,沐氏家族高超的为官做人技巧。

前面说到沐氏家族偶尔也不乏养寇自重的成分,可见忠心耿耿之外,他们也不是纯粹的善男信女,他们通过联姻、进贡、贿赂、和皇室本身以及权贵要员们勾兑。在云南,朝廷本身也安排了镇守太监、督抚巡按、三司官员、参赞军务等等制衡沐氏家族的权力,沐氏家族也必须和他们平衡协调好关系。

事实上,世镇云南的沐氏家族,遇到过许多的弹劾抨击,也很多次从抄家灭族的边缘滑过,明朝的皇帝始终控制着他们从婚丧嫁娶到死后归葬,从富贵荣辱到人身自由的一切。

他们就像明朝中央嵌入云南的一个楔子,掌控着局势,也被掌握着。

谈古论金,掰开揉碎历史的人性和技术流呈现给您


谈古论金


第一次听说明朝的沐氏家族是看《鹿鼎记》的时候,里面的云南沐王府是反清复明势力之一。其实沐氏是明代世袭黔国公,只不过因为世代镇守云南,威权日盛犹如皇族亲王,因此百姓尊称黔国公府为沐王府。咱们都知道明太祖朱元璋是一个对开国功臣相当严苛的人,用杀戮严防权臣的出现,那么像沐王府这种权势家族是怎么来的?这里面就不得不提沐王府的开创者沐英,沐氏子孙世代镇守云南就是沐英打下的基业。

沐英和明太祖朱元璋是安徽凤阳老乡,元朝末年天下大乱,沐英的父母都死于战乱,当时还是一个孩子的沐英四处流浪,1352年,8岁的沐英遇到了改变他一生命运的人朱元璋。当时朱元璋和马皇后刚刚结婚没有孩子,因此收养沐英为养子,让沐英改姓朱当成亲生儿子一样抚养教育,从此沐英跟随朱元璋南征北战,战功无数,成为明朝的开国功臣。要说朱元璋养子不少,大都被他诛杀,为什么独独厚待沐英呢?

1、沐英是朱元璋夫妻第一个养育的孩子,相识于微末,感情深厚。沐英和朱元璋其他的养子不同,两人相识的时候一方面沐英才8岁,心思单纯;另一方面朱元璋当时只是一个红巾军小头目,远没有后来的权势,因此这对父子相认的目的很单纯。另外朱元璋夫妻一直到1355年才有了亲生儿子朱标,在这之间的3年沐英受到了这对夫妻的所有关爱,这种感情基础是其他养子甚至于朱元璋的亲儿子比不了的。

2、沐英摆的正自己的位置,知道感恩。1367年时天下形势已经明朗,朱元璋称帝在即,这个时候立谁为太子就提上了日程。朱元璋为了给亲儿子朱标铺路,就让名义上的长子、养子朱英改回叫沐英,实际上就是将沐英排除在了皇族之外。沐英没有任何怨言,任劳任怨,依然将朱元璋和马皇后当成亲生父母一样尊敬,将朱标等人当成弟弟一样爱护,但是在外人面前沐英从不炫耀和朱元璋的关系。后来沐英年仅48岁就病逝,主要就是因为马皇后和朱标先后去世,悲伤过度所致。

3、沐英确实功勋卓著。在明朝的开国将领中,沐英是和蓝玉齐名的后起之秀,18岁就已经成为坐镇一方的将军,在平定江西、福建、关陕、甘肃、青藏等地的战斗中屡建奇功;1381年,沐英随大将军徐达北征蒙元,独当一面,可以说论战功沐英是徐达、常遇春之下有数的几人之一了。

4、明朝云南特殊的形势需要有能做主的人坐镇。明朝初年云南地区蒙元残余、大理段氏、番王土司等各方势力错综复杂,叛乱时有发生。而云南远离当时的明朝统治中心,等出事再派人镇压就全晚了,必须有能镇得住的人在此地掌控军政大权,和朱元璋关系亲密的沐英就成了最好的人选。从洪武十四年至洪武二十五年,沐英镇守云南期间先后平定安抚威服曲靖、广南两府之乱,浪穹等地变乱,土著首领思伦发叛乱,东川土酋之乱,贵州普安、云南临安之变等等,几乎是一年一场大战,沐英都完美的解决了。

1382年,沐英因为养母马皇后病逝悲伤过度吐血伤了身体;1392年,又因为好兄弟太子朱标去世,沐英身体彻底垮了,不久病逝。当沐英的遗体运到南京后,朱元璋亲自出城迎接,追封沐英为黔宁王、配享太庙,从此沐氏子孙世代镇守云南直到明朝灭亡。


当狗容易做人难


谈到沐氏家族驻守云南,这就要追溯到洪武皇帝朱元璋时期的那些事了。公元前1381年,朱元璋命蓝玉、沐英、傅友德率领明军收复云南,这场战争最终以明军的胜利而告终,但问题来了,云南位处大明边疆而且局势复杂,必须要一位既有能力又信得过的人来驻守,那么谁可堪大任呢?


沐英!朱元璋毫不犹豫的想到了他。沐英是何许人呢?为何朱元璋放心让他留守云南呢?沐英还真有点背景,他是朱元璋的儿子,但不是亲儿子是养子。当年沐英流离失所,很小的时候爹妈就离开了人世,八岁时那年朱元璋看他可怜,有点像小时候的自己,于是就把他带在身边培养,沐英从小在朱元璋的教导下成长起来,并且功勋卓著而且人品不错,对朱元璋是绝对的忠诚,毕竟朱元璋一直拿他当亲儿子一样对待,如此看来,沐英留守云南也合情合理。

沐氏家族永镇云南世袭当然是朱元璋的意思了,一方面是对沐家的恩赐,另一方面也找不出比沐家更合适的人了。沐家也没让老朱失望,一直忠心耿耿的为大明驻守边疆,当明朝走下坡路的时候,西南少数民族及外国势力袭扰云南,是沐家一直稳定西南局势,保证了边境安宁与云南的良好发展。
沐氏家族在明朝的地位有些特殊,沐家的执政者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诸侯、藩王、土司或流官,却同时兼有诸侯、藩王、士司和流官的某些特点和权益。但尽管如此,沐家还是与大明王朝荣辱与共二百余年,南明灭亡后,沐家随明朝一道淹没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可敬!可叹!

(配图来自网络)我是纳兰轩若,欢迎关注互动。


纳兰谈史


明氏沐氏家族在云南的情况非常特殊,他们世代镇守云南,但是并没有“制度”上的保障,他们不是“云南王”,云南也不是他们家的封地,他们家的有世袭的爵位(黔国公),但明朝的爵位只是身份地位的象征,并不是土地和人民的实封,大多数的公爵、侯爵都不到封国就任的,沐氏家族的“家长”虽然世代承袭黔国公的爵位,但是他们在云南的实力和地位,来源于每代人都可以成为明朝在云南的武装部队总司令——“镇守云南总兵官”。但是注意,云南总兵并不是世袭的职务,当时云南有大量的世袭职位(各地的土司),但云南总兵不是世袭的,而是朝廷从中央委派的流官。

  • 明成祖时代的云南军政区划地图


那么明代的沐氏家族在云南就形成了一个非常奇怪的体制,拥公爵之虚名,处藩封之实地,以总兵流官之名,负世镇土司之实。这么一个奇怪的体制,当然有他奇怪的原因。沐氏家族世代镇守云南,源自沐英,可是沐英在云南干了一辈子,纯属偶然。明军打下云南后不久,就班师回朝,朱元璋鉴于云南的局面还不是太稳定,于是让跟随大军在云南的沐英留下来稳定局面,这只是一种临时安排,在给沐英的诏书里,朱元璋还说“尔其留镇,抚绥平定,当召尔还”。意思是你先在这里安定一下局面,事情搞定了我还是会让你回来的。

显然,朱元璋最开始只是想让沐英在云南弄一段时间,局势稳定了就让他回朝的,但是沐英在云南干得太好了,不但把局势稳定下来了,而且还得到当地的各族首领的拥护,成了云南安定团结的支柱,后来沐英到南京朝见朱元璋,结果云南的蛮夷土司、各地百姓,“无老幼,惟恐其不来也,咸戚然东向”,生怕沐英不能再回云南,等到沐英返回云南时,“蛮夷酋长,越境款迎,军民室家相庆”,显然云南对沐氏已经形成了“依赖”,这让朱元璋不得不让沐英继承镇守云南。

不过,朱元璋是一个疑心很重的人,普通人要是在地方上位高权重,还深得民心,估计死期就到了!可是沐英跟朱元璋关系不一般,沐英八岁就跟了朱元璋,收为义子,小时候跟他姓朱,后来才恢复沐姓,从小在朱元璋身边长大,跟亲儿子一样亲,明初兵权大多掌握在军中的元老功臣手上,这些人辈份跟朱元璋一样,他当然不放心,但沐英是养子,有感情,又是他的晚辈,自己在沐英那里是有绝对的权威的,所以沐英掌兵朱元璋是放心的。沐英的儿子沐春成年后按例去军中任职,本来是要先做试职(实习),但朱元璋却说:“是儿也,我家人,非他比,畀实授”。

但是既便如此吧,朱元璋让沐英镇守云南,仍然是临时措施,他把沐英当干儿子,虽然比对一般功臣要放心一些,但干儿子,毕竟还不是亲儿了,可是他的儿子们那时还小,担不起这个担子,只得让沐英先在云南弄着,等到时机成熟,自己的儿子长大可用了,再去云南取代沐英。可是天有不测风云,洪武二十五年,沐英居然英年早逝,打乱了朱元璋的计划,沐英一死,云南对沐英的依赖就出问题了,局面开始再次不稳定,各族首领对“沐氏”信服、怀念,让朱元璋不得不让沐英的儿子沐春去云南做云南总兵,这样本来不是世袭职位的云南总兵,成了父子相承了。

对此朱元璋是很警惕的,他还是怕云南最终成了沐家的天下,于是洪武二十六年他把自己比较小的儿子(第十八子)岷王改封到云南,岷王的封地本来在甘肃,让岷王去云南,显然是要化解沐家在云南的权势,朱元璋还特别说了一句“云南土旷人悍,必亲王往镇之”。可见朱元璋还是觉得亲儿子可靠些,洪武二十八年,岷王到达云南,以亲王之尊镇守云南,对沐家来说是个很大麻烦和威胁,本来沐家在云南的天下,到这个时候就该差不多了。

可是这个岷王运气不好啊,他到云南没两年,朱元璋就挂了,这时沐春已死,弟弟沐晟接了棒,沐晟看到建文帝一心要对付自己的那帮叔叔们,要削藩,于是抓住机会,告发岷王谋反等各种罪状,建文帝顺势就把岷王给废了,废为庶人,流放到福建去了,这下云南基本上就是沐家的天下没问题了,可是又是天有不测风云,建文帝没几年居然被朱棣干掉了。

朱棣上台,立即宣布给自己的兄弟岷王平反,恢复封爵不说,还继续回云南镇守,岷王回云南后,当然跟沐家势同水火,搞得很不像样子,朱棣自己以藩王起家造反成功当上皇帝,对各地的藩王其实也是不放心的,岷王做大,对朱棣来说也不是什么好事,沐家坚决反对岷王,且在云南已经父子相继了三任(沐英、沐春、沐晟),已经树大深根,岷王如果要真能扳倒沐家,那时势力一大,也未必肯听他这个造反成功才当上皇帝的燕王,更重要的是,朱棣发动交趾战争后,云南成为战争第一线,不能没有真能打仗的人主持大局,就算把云南交给岷王,他也撑不住,所以永乐六年,朱棣最终下定决心把云南彻底交给沐家,宣布把岷王召回京城,后来把他放到湖南的武冈去了。

  • 考古出土的黔国公金冠(昆明呈贡王家营)


岷王走的当年,朱棣正式封沐晟为“黔国公”,本来沐家的爵位是西平侯,西平是为表彰沐英在青海的战绩,西平的地理位置也是指的青海一带,这次升级为黔国公,并且以“黔”作为封号,把地域的象征符事情从西北的青海转到西南地区,表明朱棣彻底承认了沐家在云南的实际地位,从此明朝中央再也没有想过要改变这一局面,沐家世镇云南算是稳定下来了。

  • 明代后期的黔国公金牌(南京博物院藏)

只爱潘多拉



第一,云南需要有大人物镇守。云南加入中原版图的时间比较晚,在宋代以及更早的的唐代,云南都不属于中央政权管辖,云南加入中原版图是蒙古人的功劳,是蒙古人将云南纳入了中央政权的正式管辖范围。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大明后,派出蓝玉、养子沐英等将领西征云南,取得成功。但是云南作为元朝的版图,当时情况十分复杂,动荡,征服不易,要想管理好,更不容易,山高皇帝远,人心不稳,的确需要有人镇守。沐英是第一批入云南的高级将领,是镇守云南的好人选。但是沐英是养子,朱元璋亲儿子那么多,所以后来朱元璋想封个亲王镇守云南,后来朱元璋的儿子岷王朱楩封到云南,但是朱楩不是这方面的人才,搞得当地怨声载道,和沐英也没有搞好关系;再后来朱棣想把能征善战的儿子汉王朱高煦封到云南,但是朱高煦死活不去。朱家几代亲王都与云南无缘,确实是因为太远了,后干脆就不从皇子里面考虑。



第二,沐英具有镇守西南的才能。沐英是朱元璋的养子,身份上有优势。沐英自从进驻云南以来,就不断地平定云南各地的叛乱,有时甚至是疲于奔命。但是,沐英绝非穷兵黩武之人,他一方面通过武力平息各地叛乱、加强军事布防来巩固明王朝及沐家在云南的统治权威,一方面恢复和发展云南的社会经济、文教事业。经营云南前后不过十年多,但云南从此走上了正常的发展轨道。难怪朱元璋几乎对所有功臣都满腹疑虑,却独对沐英说,“自汝在镇,吾无西南之忧!”无论这种信任是发自内心的,还是出于政治需要,出于巩固明王朝西南边陲的重要性和沐英的个人才能考虑,沐英地位应当特殊,沐英在云南的开局,有目共睹。  


第三,沐英小心谨慎。当明政府在云南设立了府州等行政机构后,沐氏依然保留着西平侯的世袭爵位和西南军权。皇帝甚至多次下旨,要求云南地方官员,在处理重大政务时务必征求沐府的意见。沐英的第十世孙沐叡墓中曾出土一块类似“长命锁”一样的金牌,金牌正面正中写着“黔宁王遗记”五个空心大字,右边刻“此牌须用”等字;背面写着:“凡我子孙,务要尽忠报国,事上必勤慎小心,处同僚谦和为本,特谕,慎之戒之。”这是沐英对后代的谆谆教诲。


沐英之死——公元1382年9月,明太祖朱元璋的皇后马氏病逝,入葬孝陵。马皇后远在云南的义子沐英听闻这一噩耗,不禁伤心痛哭,竟因悲伤过度而咳出血来。公元1392年4月,38岁的太子朱标染疾,不治身亡。沐英再次遭受打击而患病,于太子死后的两个月,病逝于云南任所,年仅48岁。

正是因为沐英开局良好,一直获得中央的信任,家风传承好,在云南树立了很高的威望,为朝廷分忧,为云南造福,所以朝廷也投桃报李,沐英家得以一直镇守云南。一直坚持到南明灭亡,末代黔国公沐天波战死,沐家对得起大明朝。


坐看东南了


因为沐氏家族的老祖宗沐英是朱元璋的干儿子,不过仅凭这点还不能完全让朱元璋放心。

沐英是朱元璋在路边捡回来的,当时他与夫人看到沐英挺可怜,膝下又无子女,就把沐英认作干儿子,起名为朱英,沐姓是后来朱元璋当了皇帝后改的。

这个沐英的功绩什么的就不多说了,作为明朝的开国功臣,功劳肯定是非常大的,我就不做叙述,我们来探讨为什么沐英能深得朱元璋信任。


感恩之心人人都会有的,更何况当年沐英还是个小孩子,为了报答朱元璋的养育之恩,跟随朱元璋打天下十几年,每次杀敌都是冲在前面,最危险最困难的事他都要去做,用一个词形容就是忠义,这些朱元璋都看在眼里,对沐英也非常肯定。

沐英平定云南之后,就留在了云南,但是有一个问题,朱元璋疑心很重,当年的开国功臣都差不多被杀光了,沐英在云南那么远的地方,他相当于云南地区的土皇帝,要是沐英养兵造反,那自己这江山岂不是没了,但沐英是自己的干儿子,十几年走过来,朱元璋对他的品性很了解,认为沐英不是这样的人,但朱元璋还是不放心,于是朱元璋做了最后一次试探。



那一次沐英到京城述职,朱元璋留下来请他吃饭,吃饭的时候朱元璋嘀咕到:朱英啊朱英,你到底是谁的孩子呢?

其实朱元璋这就开始试探了。

朱英一个劲儿的回答:我只是陛下和皇后的孩子,深沐陛下的养育之恩。

朱元璋似乎还是不满意,一次不够又反复问了好多遍,朱英就始终磕着头重复那句话,最后朱元璋一下子笑出声来。

对沐英说:你是朕的养子,你不能再随朕姓朱了,既然你一直口念深沐之恩,就赐你沐姓吧。

通过朱元璋这句话可以看到,朱元璋的重点在于沐英知道感恩,给他赐沐姓更是完全肯定了沐英,所以朱元璋对沐英放心,让他镇守云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