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谈京剧戏台上的“抓哏”

抓哏,人们认为它是一句相声用语,其实它最早也是来源于戏曲。它的意思是:戏曲中的丑角或者别的行当比如花旦泼辣旦,或曲艺相声演出的时候,在节目中临时穿插进去的可笑内容、语句、话题,由此而引起观众发笑的一种艺术手段。

相声就不说了,戏曲中过去这种表演形式那是非常多;非常常见的,哪像今天的戏都快成了“馆阁体”了,什么都要排呀排呀,那点灵气,全都排完了!还讲什么意趣?

闲谈京剧戏台上的“抓哏”

戏曲中的丑角

戏曲中的丑角抓哏,意即调和戏的场面。抓哏也有俗套子与临时台上抓哏之分,俗套子即固定语,虽然是俗套,台下听众明知有这么一句,但艺人如果表演的形神兼备,妙趣横生,也会引起观众的共鸣而发笑。那么台上临时抓哏,则必须得有小聪明或见景生情,或者舞台经验极其丰富,有掌控舞台以及调度语言恰到好处的能力,并且抓哏还得恰当,最忌贫俗不堪,让人听了烦躁生厌的无聊话语。

某年,不知道什么由头,北京的名角儿演出大义务戏,最后的压轴是集体反串《大八蜡庙》。梅兰芳反串黄天霸(旦角反串武生),杨小楼反串张桂兰(武生反串旦角)。其他名角儿也都是反串。

梅兰芳出场一亮相,念道:“俺,黄天霸!”杨小楼本应当随着念:“我,张桂兰。”因为他反串的是黄天霸的老婆张桂兰,结果杨小楼扭扭捏捏走向前来,兰花指一戳,害羞的说道:“我啊,叫福芝芳!”(福芝芳为梅兰芳的妻子)台下一愣,随后哄堂大笑,喊好声如炸了锅一边热烈!

闲谈京剧戏台上的“抓哏”

梅兰芳演《木兰从军》

1956年,“四大名旦”之尚小云,荀慧生老哥俩,联袂演出了《樊江关》一剧,尚先生扮演樊梨花,荀先生扮演薛金莲。这出戏,现在还留有录音,其中有一段词说到最后,扮演薛金莲的荀慧生先生,现场抓哏,他说完以后,台下哄堂大笑,让这出戏立刻趣味无穷,生动精彩。

他们二位,开始念的词,都是正正规规的,精彩的桥段在荀先生说的最后一句:

樊:闹了半天,你不知道我是怎么回事情啊?

薛:我不知道你是怎么回事情。

樊:告诉你,想我樊梨花,曾拜骊山圣母为徒,自幼学成兵法武艺,投唐以来,屡建奇功,圣上见喜,封我:“威灵侯”,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镇守樊江关,你呀,又算得了什么东西!

薛:你嘴里干净点你别骂人呐你!闹了半天,你是有师父的啊,

樊:告诉你说,太爷有准师父的!

薛:好哇,我也不是票友出身哪!

闲谈京剧戏台上的“抓哏”

京剧《樊江关》

当然,因为台上抓哏而惹祸的也有过,这件事发生在晚清帝制时代。

有一年,丑角艺人名郭八十到内廷演戏,演的是什么戏呢?《御碑亭》。演到王有道赔礼道歉一节,有个下跪的情节,丑角应该扔一个垫子,说几句俏皮话。那天,这位郭老兄不知道为什么忽然突发奇想,现场抓了一句哏:“您老可别忘了谢恩哪”,结果这句话说坏了,李总管李莲英听后勃然大怒,立刻吩咐值班的太监把郭八十拖到后台,拔了裤子打了四十竿子!

打完以后,有人过来悄悄问郭,怎么回事啊?郭苦着脸说不知道啊!又恨又气还不敢发作说什么。这时候,慈禧太后问李莲英:“小李子,这个郭八十怎么了,你刚才说的什么事情啊,要打他?”李莲英答道:“回老佛爷的话,此人在戏台上用“谢恩”二字,亵渎太后皇上,属于大不敬之罪,所以应该重罚以儆效尤。”慈禧嗯了一声就不再说话了。

闲谈京剧戏台上的“抓哏”

慈禧面前的红人大太监李莲英

还有一件事,说的是程砚秋与某丑出演济南堂会,堂会的东家,是当时的山东督军,就是连自己几个老婆也不清楚的"三不知将军"张宗昌。

闲谈京剧戏台上的“抓哏”

“三不知军阀”张宗昌

结果那天演《女起解》,演到行路,父女二人对话,崇公道照例俗套子抓哏说道:“奉劝诸公,往后弄姨太太可得跟大太太商量好啦,不然就有性命之忧啊!”,他说的是戏中的事,结果,这个张督军在底下听了勃然大怒!认为是在影射他的家务事,因为,张宗昌家里确实最近有这种龌龊事搞的他焦头烂额,正无处发泄!这倒好,这位丑角这不是给他添堵吗?

于是乎,他立刻命令马弁护兵,上台不由分说,将这名丑角拉下来一顿鞭子。可怜这位艺人被打的皮开肉绽,哭嚎连天,还不知道为了什么,太冤了!真是飞来横祸。

闲谈京剧戏台上的“抓哏”

程砚秋演《女起解》

由此可以看出来,过去的艺人,社会地位十分低下,讨口饭吃,实在是太不容易了。

当然,丑角的表演艺术也分层次,这个可能和文化、修养、环境等等诸多因素有关。过去公认萧长华先生的艺术就比较文明,茹富蕙、孙盛武比较规矩,但墨守成规。马富禄、贾多才也是名角,很受欢迎,艺术也高超灵活,但他们嘴里时常会蹦出几句脏话,品味一下就低了不少,这个可能和环境也有关系吧。

闲谈京剧戏台上的“抓哏”

萧长华、梅兰芳演《审头刺汤》

人们常说,艺人追求的是什么?如果他的环境就是处在骂街文化的熏陶中,嘴里不带脏字也难,那么,过去有的艺人在台上不严肃,随便开玩笑即不符合剧情又不切合题目,那就更不是艺术而是胡闹了。现在的戏曲由于多是官家剧团,好像大剧场看不见了,那么私下的民间剧社呢?有些比较红火的相声演出呢?那就难说了。

上面说了几个戏台上抓哏的小故事,全当各位看客茶余饭后的消遣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