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倚天屠龙记》中的宋青书?

黄强


我是海伦儿朱,读的是金庸原著新修版。


这里不提宋青书和周芷若的感情纠葛,咱们来说说,如果宋青书没偷窥峨嵋女侠寝室,没杀莫声谷,没另投门派,没意图加害尊长,没有以上这些“政绩”,而是一直好好做他的“玉面孟尝”,有没有可能继承武当第三代掌门呢?

宋青书好不好?

当然好!

首先,形象气质佳。

众人适才见他力斗殷氏三兄弟,法度严谨,招数精奇,的是名门子弟风范,而在三名高手围攻之下,虽然已大落下风,但仍镇静拒敌,丝毫不见慌乱,尤其不易,此时走到临近,众人心中不禁暗暗喝采:“好个美少年!”但见他眉目清秀,俊美之中带着三分轩昂气度,令人一见之下,自然心折。

相貌真的很重要。鸠摩智是不是就比金轮法王看着像高僧?岳不群是不是就比左冷禅看着更平易近人?更不要讲,宋青书除了眉清目秀,身上满满的名门风范啊!别人不敢说,和情感充沛遇事爱哭的殷六侠相比,和魁梧奇伟满脸浓髯的莫七侠相比,是不是更像掌门?

其次,江湖声誉好。

静玄道:“近年来多闻玉面孟尝的侠名,江湖上都说宋少侠慷慨仗义,济人解困。今日得识尊范,幸何如之。”

六大派围攻光明顶时,宋青书在江湖上已经闯出了声誉。玉面孟尝,不管有没有讽刺武功的成分,这也不是随便能叫的称号吧?拿贾谊对孟尝君等人的评价来说,“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总是正面,不是负面。

他随口呼喝,号令峨嵋派的三十多名弟子分占八卦方位。峨嵋众人正当群龙无首之际,听到他号令之中自有一番威严,人人立即遵从。

六大派围攻光明顶,宋青书这么一组织,竟然能挡住青翼蝠王韦一笑的进攻。而且峨嵋门下许多弟子,只引荐过一次的人,都能记住名字,打斗时按照能力分配位置。想在姑娘面前表现是一回事,但有没这份能力还是挺关键的。连灭绝师太都忍不住称赞:峨嵋门下哪有这等人才?

就算当面奉承灭绝师太是宋青书对周芷若故意撩骚,甭管这些技巧对周姑娘管用不管用,别人不知道啊。大家眼中,这就是武当第三代继承人了对不对?

灭绝师太和静玄等均想:“近年来张三丰真人早就不管俗务,实则宋远桥才是真正的武当掌门。看来第三代武当掌门将由这位宋少侠接任。殷梨亭虽是师叔,反倒听师侄的话。”她们却不知殷梨亭性子随和,不大有自己主张,别人说什么,他总不加反对。

不过,觉得宋青书有可能接任掌门,只是江湖上一般人的看法,看也就看个表面。传不传衣钵,还得本门说了算。

张真人有没有考虑过衣钵传承?

当然有。

俞莲舟迎张翠山夫妻回武当,路上就解说过一番。

俞莲舟道:“可是我七兄弟中,文武全才,唯你一人。弟妹,我跟你说一个秘密。五年之前,恩师九十五岁寿诞,师兄弟称觞祝寿之际,恩师忽然大为不欢,说道:‘我七个弟子之中,悟性最高,文武双全,惟有翠山。我原盼他能承受我的衣钵,唉,可惜他福薄,五年来存亡未卜,只怕是凶多吉少了。’……

关于属意张翠山接掌武当,张三丰不仅挂在嘴上,更体现在实际行动上。

第一,说是武当七侠,其实张翠山算是关门弟子,殷六莫七的武功都不是张真人亲自教的。

近年来张三丰极少显示武功,殷梨亭和莫声谷两个小弟子的功夫大都是宋远桥和俞莲舟代授,因此张翠山虽是他的第五名弟子,其实已是他亲授武功的关门弟子。

第二,夜里自创武功教给张翠山一人。

俞岱岩受伤身残,张翠山夜不能寐,起身要去打都大锦一顿,走到大厅,看到师父在空临《丧乱帖》。张三丰起初还是写字遣怀,发现张翠山后就开始因材施教。

从前张翠山修为未到,虽见到师父施展拳剑,往往未能体会到其中博大精深之处。近年来他武学大进,这一晚两人更心意相通,情致合一,以遭丧乱而悲愤,以遇荼毒而怫郁。张三丰情之所至,将二十四个字演为一套武功。他书写之初原无此意,而张翠山在柱后见到更属机缘巧合。师徒俩心注神会,沉浸在武功与书法相结合、物我两忘的境界之中。……张三丰仰天遥望,说道:“翠山,这路书法如何?”张翠山吃了一惊,想不到自己躲在柱后,师父虽不回头,却早知道了,走到厅口,躬身道:“弟子得窥师父绝艺,当真大饱眼福。我去叫大师哥他们出来一齐瞻仰,好么?”张三丰摇头道:“我兴致已尽,只怕再也写不成那样的好字了。远桥、松溪他们不懂书法,便看了也领悟不多。”说着袍袖一挥,进了内堂。

夜里单独教,这不是菩提祖师和孙悟空么……

不过,张翠山身故,晃了张真人一道。但他还有一次安排后事的机会,就是托孤俞岱岩。

六大派围攻光明顶过后,少林僧空相来到武当山,使奸计打伤张真人,接着赵敏便率领大队人马冒充明教前来。

危急之际,张三丰要把闭关十八个月新创的太极拳和太极剑传给俞岱岩。

张三丰淡淡一笑,说道:“我武当开派以来,行侠江湖,多行仁义之事,以大数而言,决不该自此而绝。我这套太极拳和太极剑,跟自来武学之道全然不同,讲究以静制动、后发制人。你师父年过百龄,纵使不遇强敌,又能有几年好活?所喜者能于垂暮之年,创制这套武功出来。远桥、莲舟、松溪、梨亭、声谷都不在身边,第三四代弟子之中,除青书外并无杰出人材,何况他也不在山上。岱岩,你身负传我生平绝艺的重任。武当派一日的荣辱,有何足道?只须这套太极拳能传至后代,我武当派大名必能垂之千古。”……俞岱岩唯唯答应,已明白师父要自己忍辱负重,以接传本派绝技为第一要义。

这里倒是提到了宋青书,也承认他算是第三四代弟子之中的杰出人材。

但你看语境,这是说宋青书出类拔萃,还是说他矬子里拔将军呢?

委托俞岱岩,是让他务必找到宋青书传授武功呢,还是让他忍辱负重传承绝技,再把武当派发扬光大呢?

在生死关头想到的都不是你宋青书,真能有指望接掌门户吗?

所以,即便不是张翠山,也不可能是宋青书吧。

传衣钵靠的是能力,还是“爱”?

有伙伴恐怕要说,张三丰多年闭关不管事,武当事务不都是由宋远桥处理吗?传了宋远桥,就相当于传了宋青书。

近年来武当派中诸般事务,张三丰都已交给了宋远桥,这个大弟子处理得井井有条,早已不用师父劳神。

别忘了,张三丰出身少林,对达摩院和知客院的不同功能应该还了解吧,让你处理处理事务,别太当真好吧?

宋远桥确实武功高强,办事能干,声名卓著,但这都属于个人能力部分。

乔峰当帮主前,不仅武功卓绝,还闯出不小声誉,但是有什么卵用吗?如果不是最后功劳太大,绷得汪帮主实在下不来台,这帮主之位恐怕也要落空。

还有伙伴恐怕要说,不光是外人认为宋青书要接任掌门,武当内部也是这么认为滴。

宋青书在武当派中虽是第三辈少年弟子,但武当门下都知他是未来掌门人,纵然俞莲舟、张松溪等几位师叔,对他亦颇客气,从没半句重语。他一向高傲惯了……

这说明宋青书是张三丰选定的继承人吗?我们来看看语境?这时宋青书投入丐帮,因为追击赵敏和丐帮掌棒龙头发生误会。此处更多是说宋青书比较自己身在武当和丐帮的落差,心态调整不好了吧?

何况,要论关系远近,是越客气越好吗?

乔峰就曾经怀疑过,为啥我爸妈对我总是这么客气?我还以为他们天生慈爱,其实呢……

关键在于,宋远桥、宋青书和张三丰真的“并不亲”。

宋远桥和张三丰说话都要“陪笑”着说。

宋远桥望了望红烛,陪笑道:“师父,三弟和五弟定是遇上什么不平之事,因之出手干预。师父常教训我们要积德行善,今日你老人家千秋大喜,两个师弟干一件侠义之事,那是最好不过的寿仪啊。”

《倚天屠龙记》里,卫璧谄媚朱九真,才“陪笑”着说;鹿杖客是赵敏下属,才“陪笑”着说;客店伙计不敢得罪扮做恶丐的张无忌,才“陪笑”着说啊。

遇到大事,张三丰特别爱用设问:你说该当如何?

俞岱岩被大力金刚指重伤,问张松溪你说该当如何,得到一番形势分析侃侃而谈,接着问宋远桥,得到怎样的答复?

张三丰向宋远桥道:“远桥,你说目下怎生办理?”……他听师父如此说,站起身来,恭恭敬敬的道:“师父,这件事不单是给三弟报仇雪恨,还关连着本派的门户大事,倘若应付稍有不当,只怕引起武林中的一场大风波,还得请师父示下。”

这处理的是什么诸般事务?

宋远桥尚且如此,高傲的“玉面孟尝”宋青书又怎么可能在张三丰那里扮演承欢膝下的角色呢?

张三丰和张翠山又有多亲呢?

咱们有个词儿叫“不肖子”,这是什么意思?子不肖父,你不像我啊!

金轮法王找传承,偏偏看中了小郭襄;岳老三找传承,非要和段誉玩命儿,都是因为“你像我啊”。

几个弟子中,谁才更像张三丰呢?是稳重可靠的宋远桥、俞莲舟、俞岱岩,是足智多谋的张松溪,是重情爱哭的殷梨亭,是年轻气盛的莫声谷,还是形象气质佳、江湖声誉好、组织能力强的宋青书?

谁像自己不重要,重要的是张真人觉得谁像自己。

邋遢、诙谐,跟大徒弟开“救寡妇”的玩笑;有事总问“该当如何”,却马上拿出解决方案;缘出少林,礼敬为先,却不必过分低头。

张三丰素知……张翠山聪明机灵,办事迅敏,从不拖泥带水……

张三丰觉得最像自己的就是“聪明机灵,办事迅敏,从不拖泥带水”的张翠山啊!

俞岱岩遇难,张真人也“胸中大震”,也悲愤惶惑,但面子上好歹能控制住。

过不多时,张翠山悠悠醒转,叫道:“师父,三哥还能救么?”张三丰不答,只道:“翠山,世上谁人不死?”

张翠山身故,张真人悲伤成什么样,已经不顾身份,近乎嚎啕了有没有?

张三丰叹了口气,并不回答,脸上老泪纵横,双手抱着无忌,望着张翠山的尸身,说道:“翠山,翠山,你拜我为师,临去时重托于我,可是我连你的独生爱子也保不住,我活到一百岁有什么用?武当派名震天下又有什么用?我还不如死了的好!”众弟子尽皆大惊。各人从师以来,始终见他逍遥自在,从未听他说过如此消沉哀痛之言。

张翠山死后两年,武当山上张三丰差不多是抱着张无忌度过。宋青书在哪儿呢?


海伦儿朱


张无忌是《倚天屠龙记》中的男主角,各路人等都是为了衬托或者推动情节而存在。作为武当大弟子宋远桥的长子宋青书,就是一个这样的存在。


宋青书武功不凡。自幼跟随父亲,自然深得武当真传,首次出场,在书中十八回“倚天长剑飞寒硭”,武当派作为六大派之一,齐聚光明顶围剿魔教,宋远桥携带武当弟子等三十二人出马先行到了一线天,然后派宋青书与殷梨亭接应峨嵋派,在大漠遇见魔教五星旗,展开争斗。宋青书遇到殷天正的三个奴仆强攻,虽然已经落败,但是门户收放自如,书中评价“法度严谨,招数精奇,确是名门子弟的风范”。

宋青书外貌俊美。与峨嵋派初见,得到众女侠的认可,且江湖风评较佳,“玉面孟尝”就是最佳的注脚。相比之下,蛛儿得出结论,长相上宋青书强于男主角张无忌的。

宋青书走到临近一看,峨嵋众人心中不禁暗暗喝彩:“好一个美少年!”但见他眉目清秀,俊美之中带着三分轩昂气度,令人一见之下,自然心折。

宋青书聪慧过人。在韦一笑撒扰峨嵋派时,宋青书根据韦一笑的飞奔路线,瞬间相处对敌之策,号召峨嵋派众女侠站立五行八卦之位,成功堵截韦一笑,此一役深得韦一笑与灭绝的青睐。一方面体现了临时的机变能力之强,另一方面证明了宋青书过目不忘的 本领,一次全部记住峨嵋派众女侠的名号。


宋青书情商颇高。围堵韦一笑成功之后,他深知灭绝的不爽,所以故意前去搭讪并捧一捧峨嵋派,当然在灭绝师太那边碰了钉子后,并不气馁,转而在峨嵋弟子那边进一步得到指正。灭绝总归是技痒,展示名动天下的峨嵋剑法,宋青书本来只是称赞,没想到真的得到灭绝的真心指点,趁机学习并讨教,把握机遇。

宋青书凝神屏气,暗暗心惊。他初时不过为向灭绝师太讨好,称赞一下峨嵋剑法,哪知她施将出来,实有难以想象的高妙,不由得衷心钦服,诚心诚意的向她讨教起来。宋青书问甚么,灭绝师太便教甚么,竟比传授本门弟子还要尽力。宋青书武学修为本高,人又聪明,每一句都问中了窍要。

如此上佳人选,可惜宋青书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心胸狭窄与贪恋女色。作为武当首徒之子,再加上天资聪颖,自然得到众多赞誉,可是遇到了张无忌之后,他的这些优势不复存在,无忌小小的年纪,就技压群雄,在光明顶大放光彩,让正派、邪派都肃然起敬,这让心高气傲的宋青书如何能忍!宋青书一见到周芷若,便坠入情网,可惜峨嵋周芷若一心只爱张无忌,特别是在光明顶,他清晰且绝望的看到,周芷若的一剑刺去,自此自己再也没有机会赢得周芷若的芳心了。




宋青书心下明白:“周芷若这一剑刺了之后,不论这小子死也好,活也好,再也不能从她心上抹去了。”自己倘若击死这个少年,周芷若必定深深怨怪,可是妒火中烧,实不肯放过这唯一制他死命的良机。

虽然明知不可以,但情之为何物,到底焚灭人性,本来守正端礼的武当少侠,因爱痴狂,变得不可理喻。

至于后来被莫声谷发现偷看峨嵋女性,也是被情所困,无可奈何的举措。自此杀师叔、投靠陈友谅,背叛武当,滑向一个无法回头的深渊了。

悲哉,武当!


北望大坡滩


哈哈今天我们来聊聊电视连续剧《倚天屠龙记》里的宋青书。

分析宋青书这个人,要从他父亲宋远桥对儿子的一个描述入手:心高气傲。这是一个武当诸侠身上没有的性格特质。宋远桥是恬淡谦冲的,他武功不如俞莲舟但从没忌妒或自恨的情绪,俞莲舟武功高于宋远桥,但并不会质疑宋远桥的领导权威。其他诸弟子性格各不相同,但都是耿直的,虽然身负盛名,但并不以个人名声为念,俞莲舟为了保护张翠山及其妻儿,遇到江湖上的三流门派也宁可避开,莫声谷知道云鹤曾有义举,一刻也不能等就要下山向他赔礼道歉,张三丰为了救张无忌一命,不惜以百岁高龄去少林寺求九阳真经的残本,这是武当派一以贯之的一种性格,并不以低头为耻。

但宋青书不一样,他很圆滑,他对峨眉派礼数周到,在江湖上急公好义,是由于自来受到的教育如此,是出于“礼数”“江湖规矩”,是有目的的,而不是发自内心地尊重,比如他拍灭绝马屁,目标明显是直指周芷若。其实如果他是向父亲或别的叔伯提一下自己心仪峨眉派周芷若,请他们代为提亲,实在算不上什么轻浮浪行,毕竟他二十多岁的年纪,在古代都算晚婚了,从张三丰对张翠山、殷梨亭婚事的态度来看,武当也并没有那么古板。





农村巧夫


宋青书,做为武当派的唯一徒孙,如果没有遇见张无忌,如果没有爱上周芷若,他可能是风度翩翩,仪表堂堂,颇具美名的武林侠客,可是,他遇见了,他爱上了,从此,他人生的劣根性一点点的暴露了出来。

  一,心胸狭隘。宋青书的父亲宋远桥是武当掌门弟子,武当七侠对宋青书都相当关爱,养成了宋青书唯我独尊的性格,为人处事非常计较,因为与张无忌二人同是武当徒孙,对张无忌非常嫉妒,在围功光明顶时,若非莫声谷阻挠,就会对身受重伤的张无忌下死手。

  二,卑劣自私。宋青书爱上周芷若,而周芷若却对他不屑一顾,他为了满足自己私欲,便偷窥峨眉住室。被他的七师叔莫声谷抓住后,不敢担当,反而逃逸,逃逸不成更是与莫声谷对打,甚至为了逃避责任,勾结陈友谅,害死了莫七侠。并且知错不改,错上加错。宋青书害死了莫声谷之后,为逃避责任,加入丐帮,成了陈友谅的傀儡。

三,不知感恩。张三丰是他的师祖,从小对她宠爱有加,可是,迫于陈友谅的威胁,他仍然答应了向张三丰下毒,若非张三丰发觉较早将计就计,就会死于非命。

  四,狠毒张狂。宋青书后来逃离丐帮,投靠了周芷若,为了帮助周芷若练九阴真经,四处为周芷若寻找尸首,并学会了九阴白骨爪,并抓死了丐帮两人。


小眼神看世界


如何评价《倚天屠龙记》中的宋青书?其实这个问题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复杂。所以我从两个方面来说:

第一,说简单也简单。宋青书最后的归宿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自作孽,不可活”。

第二,说复杂也复杂。作为武当第三代弟子的佼佼者,如果宋青书没有恋上峨嵋派弟子周芷若的话,不妒忌成为明教教主张无忌的话,不偷窥峨嵋派女寝的话,不误杀师叔莫声谷成为武当叛徒的话,不加入丐帮被逼向武当张三丰下毒的话,不投靠峨嵋派掌门周芷若修习九阴白骨爪的话,那么他的命运将会改写,他将是《倚天屠龙记》中除张无忌之外最耀眼的明星。可惜的是,一步错,步步错,让人扼腕叹息。

宋青书成为了反面教材,但是这一艺术形象,在整部书中是熠熠生辉的。


光华的小说铺子


宋青书本是英姿飒爽、豪气冲天的英雄,却因妒忌张无忌与周芷若相好而将自己的前程和生命毁于一旦。直到他死,周芷若依旧没有正眼瞧过他,周芷若从始至终只爱张无忌,她对宋青书只有利用,没有半分感情,最后被周遗弃,宋青书也是剧中难得的痴情男,文武双全,乃武当派第三代弟子中出类拔萃的人物,为人也素来端方重义,但遇到了情字一关,竟至方寸大乱”


林羽非


谈到宋青书,我认为他是一个不忠不孝、不仁不义,好听的痴情男人,难听的好色之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