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班40個學生,20個網貸:網絡貸款呈低齡化蔓延趨勢


在媒體曝光及銀監、公安的重拳打擊下,非法網絡貸款在大學校園的業務空間被大幅擠壓,而與此同時,不少互聯網公司的網貸業務不斷在高中、中專、高職等學校發展更低年齡段的新客戶。這種網貸低齡化蔓延的趨勢隱蔽程度高,家長和學校多不掌握,缺乏干預和引導,已對部分學生學習生活產生負面影響,甚至誘發犯罪。


一個班40個學生,20個網貸:網絡貸款呈低齡化蔓延趨勢


年齡更低:網貸覓得新客戶


“張某傑年僅19歲,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尚未完全形成,對世事人情認識也較為粗淺,就從一個花季少年成為搶劫致一死兩傷犯罪的被告人。學校、家庭、社會如何更好地發揮關愛、教育作用,值得我們每一個人重視和思考。”


2019年11月7日,在山西省晉城市中級人民法院的審判大廳裡開庭審理一起青少年犯罪案件,公訴人當庭發表了上述公訴意見。


張某傑就讀於山西一所職業學校,屬於“3+2”學制的學生,即先上3年中專,再上2年大專。在中專期間,他就從各種網絡貸款平臺貸款,主要用於日常消費和賭博遊戲。在幾個貸款平臺之間連環貸款後,產生了3萬元欠債,為償還欠債,他開始盜竊、搶劫。在一次犯案過程中與受害人相遇,擔心事情敗露,他瘋狂捅刺受害人一家3口,其中一人身中40餘刀當場死亡,另兩人傷勢嚴重。


一個班40個學生,20個網貸:網絡貸款呈低齡化蔓延趨勢


“相比大學生數萬、數十萬的網貸泥潭,中學生可能因為區區幾萬元網貸,就走上違法犯罪之路。”張某傑案件的承辦法官王嬋說,這些學生與大學生相比,社會知識和閱歷更少,還款能力、承壓能力更弱。“心智不成熟、身體發育足以支撐犯罪、青春期衝動不計後果”是這個年齡段犯罪的基本特徵,也是網貸低齡化蔓延的可怕之處。


半月談記者採訪發現,除了一些非法網貸平臺,目前一些知名企業如騰訊、阿里巴巴等均開設了網貸業務,許多低齡學生通過各種手段獲得貸款資格。如張某傑最開始網貸就是用其母親的身份證在支付寶上借款。當前,中學生、高職學生等從網上貸款早已從個案成為普遍現象。


一雙700元價位的籃球鞋讓家在農村的高三學生張鑫(化名)魂牽夢繞,但父母嫌貴不給他買。在同學的推薦下,他2019年9月開通了支付寶借唄,由於沒有信用額度,僅借到最低金額備用金500元,不過他對此已經很滿足了,因為500元對他而言算是一筆“小鉅款”,何況這比問同學借、問家長要更省事。


為了每個月70多元的“分期還貸”,張鑫每個週末回家時都要編瞎話從父母那裡多要20元,“我會告訴他們學校裡有各種校園活動或社會實踐”。


“我在的中專班裡40個同學,有20個從網絡上貸款。”張某傑說,每個月收到生活費,同學們第一件事就是還貸。

“學生要不說,老師很難發現”


半月談記者採訪發現,無論是普通高中,還是職業學校,老師們普遍認為網絡貸款距離這些學生很遙遠,究竟多少學生在網上貸款?貸款的規模有多大?老師們對此並沒有專項摸底排查過。就連上述張某傑案例中涉及的學校,也不願承認校園裡有網貸情況,怕影響了學校聲譽。


“學生的網貸行為,不好摸底排查。”某職業院校學生處處長沈娟(化名)說,學生們很容易下載相關貸款軟件,校方監管十分乏力。學生要不說,老師很難發現,除非學生自己被網貸壓得兜不住了才會告訴老師。


一個班40個學生,20個網貸:網絡貸款呈低齡化蔓延趨勢


為及時掌握學生動態,沈娟要求各班班幹部組成評定小組,以發現各種端倪:比如誰突然有錢了,誰突然連飯也吃不起了。老師依據這些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談話:有錢了是不是從網上貸了款?飯錢也沒了,是不是在勒緊褲帶還貸?


儘管受訪老師說沒有接到同學網貸的反映,實際情況卻非常嚴峻。在一些高中、高職學校採訪時,不少同學表示,對不知名的網貸會抵制,但對支付寶借唄、微信微粒貸、拍拍貸等以知名企業為依託的網貸平臺則“充滿信任和青睞”,相當部分同學會經常使用。


另外,還有個別同學嘗試著在來路不明的網貸平臺借錢,這些平臺過去貸款需要學生證,現在手續簡化了,“有身份證,是人就能貸”。而在一些當下流行的短視頻平臺,學生們刷視頻時經常發現,那裡總夾雜著一些不知底細的貸款廣告。


“坑了這麼多學生,怎麼就管不住呢?”


採訪中,一些老師感到迷惑:“坑了這麼多學生,怎麼就管不住呢?”不少人認為,對於沒有收入來源的學生,在家長不知情的情況下,不應該給其發放貸款。


事實上,一些網貸平臺雖有規定不向未成年人貸款,但落實情況堪憂。山西某中學一個高一班主任曾做過一次網絡貸款主題班會,現場試驗發現,微信微粒貸、支付寶借唄等平臺實行實名制驗證,不滿18歲的學生不能在這些平臺開展借貸業務。但在討論時,有同學展示了借用家長尤其是一些不熟悉網貸平臺老人的身份證件、完成實名認證操作、取得借錢“資格”的過程,限制規定形同虛設。


教育工作者認為,網貸向高中、中專、職業學校、技工學校等在校生滲透的趨勢尤其需要引起警惕。這些學校的學生正處於未成年與成年過渡期,心智不成熟。特別是一些住校生,剛剛脫離家庭管理束縛,進入相對自由的生活環境,交往半徑擴大,但錢財自控管理能力較差,較難抵禦網貸誘惑。


同時,相較於大學生,這些學生更缺乏辨別力,對自身償還能力缺少評估,有著更高的違約率,易引發多平臺連環貸款,借新還舊滾成大雪球,造成債臺高築,帶來多方面負面影響。


一個班40個學生,20個網貸:網絡貸款呈低齡化蔓延趨勢


山西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耿曄強建議,各網貸平臺應切實負起責任,嚴格落實貸款年齡限制規定,嚴管網貸廣告氾濫現象,避免心智不成熟的未成年人被誘惑貸款,對落實不力者應追究責任。此外,家長要多關注孩子的提前消費行為,培養孩子健康的消費觀念和消費習慣。


一線教師還提出,目前大多數班主任或輔導員僅知道簡單、籠統、膚淺的網貸風險防範知識,學校的宣教手段也不適應互聯網金融快速發展的態勢,無法對在校生進行深入、系統、有效的警示教育。他們建議,在校園加強金融知識的普及教育,提升學生和老師防範不良網貸的意識和能力。

(共青團中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