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血式”產業為咱村引“活水”

故事講述人 張坤 農民日報記者 郝凌峰

“左手捏莖,右手託果,然後一擰,要注意果型哦。”在河北省邯鄲市峰峰礦區彭城鎮河泉村草莓生態園內,村民胡合蓮正彎著腰給第一天來採摘草莓的胡九香做著示範。採摘、篩選、打包裝盒……一顆鮮紅的草莓被裝入禮盒,大棚內村民們忙碌著。

“日子越來越好了,跟這草莓一樣紅紅火火。”今年68歲的胡合蓮,跟家裡的2畝地打了一輩子交道,“面朝黃土背朝天,熬了一輩子,每年也就千把塊錢的收入,跟村裡的其他孩子一樣,我們孩子也早早就出去打工了。”

河泉村位於峰峰礦區彭城鎮南部,人口1456人,佔地面積80萬平方米,其中耕地980餘畝。人均耕地少,村民以務農為主,收入有限,青壯勞動力大多外出務工。村集體經濟以企業佔地收入為主,經濟發展缺乏產業支持。

2018年,峰峰礦區實施“百企幫百村”行動計劃,武彭爐襯公司跟河泉村結對幫扶。“增添新動能,激活沉睡資源。”武彭公司負責人陳文介紹,他們入村入戶全面瞭解河泉村情況,發現該村擁有土質富含硒元素且水質好的天然優勢,兩公里外就是藺家莊富硒桃園,可以借勢連片發展。於是,幫扶河泉村流轉100畝土地種植富硒桃。

“由於富硒桃3年才能見果,我們就跟著村‘兩委’到山東泰安考察,引進草莓和鈣果種植。”去年10月,2個草莓生態採摘園項目落地,10畝鈣果也開始試種。

“我們家2.1畝的土地以每畝500元全部流轉出去了,我現在在家看看孫子,到草莓園乾乾零活,每年增加收入7000多元,我們老兩口還有孩子的生活費綽綽有餘。”胡合蓮一邊說一邊走出草莓棚,指著四周,“這是我們的富硒桃園,也是我們全村的希望,孩子們以後就不用再出去打工了,村裡的人氣就足啦!”大大的口罩遮不住從她眼睛裡溢出的幸福感。

武彭公司每年幫扶河泉村10萬元,用於發展壯大集體經濟,目前已累計幫扶20多萬元,探索出“鎮有龍頭企業帶動,村有特色產業支撐”的多元共贏模式。目前開發崗位60餘個,隨著產業的擴大,預計明年村集體收入將增收20多萬元,村民實現人均增收2000餘元。

“百企幫百村,讓我們村嚐到了實實在在的甜頭,武彭不僅給了資金支持,更重要的是幫我們找到了產業,建棚、種植、採摘,每個步驟都有專家指導。”河泉村村主任白文斌說,疫情防控期間恰逢鈣果修剪季,山東的專家就視頻聯繫進行指導,目前修剪已完成大半。

黨建搭臺、企業唱戲、村民增收,峰峰礦區還積極探索幫扶新路徑,引導幫扶企業注重“輸血”與“造血”相結合,實現穩定增收。2020年,峰峰礦區將實現“一鎮一產業”,消除農村集體經濟空白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