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和:精準施策助力殘疾群眾脫貧不掉隊

青海新聞網·大美客戶端訊 精準扶貧工作開展以來,海東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堅持“輸血”與“造血”、“扶智”與“扶志”結合並進,大力實施康復、就業創業工程,助力貧困殘疾人脫貧不掉隊

“現在政府對我們殘疾人就業扶持力度特別大,還免費給我們培訓技術,相信我們的生活在黨的好政策扶持下一定會更好。”在黨的惠民陽光普照下勤勞脫貧的古鄯鎮殘疾貧困戶楊雙露感慨說。

2019年,古鄯鎮殘疾貧困戶楊雙錄在縣殘聯的扶持下,支起了百貨攤位,賣起了土特產,兩個月的時間盈利了6000餘元,過了旅遊旺季,他又積極報名參加洗車培訓,利用一個月的時間就拿到了技能培訓合格證,現在正琢磨著在古鄯鎮開一家洗車行。

巴州鎮殘疾貧困戶李海成在縣殘聯的幫助下,已經學會洗車技術並開起了一家洗車行,一個月也有幾千元的收入。

轉導鄉忠孝村殘疾貧困戶劉明在縣殘聯的扶持下,依託發展養殖業走上了脫貧致富路。

劉明家原本養著幾隻羊,2018年,縣殘聯給他送來了3只小尾寒羊和3袋飼草料,2019年產下7只羔羊,當年出欄的11只羊給他帶來1萬餘元的收入。

同村,70歲的殘疾人安福女因類風溼性關節炎已臥床20年,她的兒子劉全發因照顧母親無法外出務工。縣殘聯獲悉情況後,將3只母羊送到安福女家,經過一年的養殖,加上家裡原本就養的幾隻羊,今年也出欄11只,劉全發又購買3只母羊繼續擴大養殖規模。

劉明、安福女是民和縣通過產業扶持助力殘疾貧困戶摘取“窮帽”的一個縮影。

精準扶貧工作開展以來,民和縣堅持“輸血”與“造血”、“扶智”與“扶志”結合並進,累計為4.9萬人次殘疾群眾發放“兩項補貼”9195萬元,託養就業段貧困殘疾人774名。投資870萬元對1萬餘人次貧困殘疾群眾實施免費康復訓練、提供適配輔助器具、無障礙改造等項目,370餘名殘疾學生享受助學金近700萬元,殘疾兒童入學率達94%,投資326萬元開展實用技術培訓2000餘人次、產業扶持348戶、安置就業170餘人次,不斷提高殘疾群眾就業創業能力,持續改善殘疾群眾的生活條件,提升殘疾群眾獲得感、幸福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