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美院90後小姐姐,畫了一隻耳朵殘疾的兔子,看哭了無數孩子

中央美院90後小姐姐,畫了一隻耳朵殘疾的兔子,看哭了無數孩子


有一部名叫《拋開自我空間》(《深知我心》)的電影,在豆瓣上得到了8.7的高分。


這部電影講的是一位名叫薇薇安的女教授,她雖然學識淵博,但性格也很乖僻,不愛與人交際,只喜歡埋頭鑽研那些在旁人眼中枯燥乏味的文學作品,例如英國17世紀的玄學派詩人約翰·道恩關於死亡的詩詞。

但年輕的薇薇安萬萬沒有想到,上帝竟然給對生活和學術充滿了熱情的她開了一個天大的玩笑。經過醫生確診,她竟然患上了卵巢癌,而且病情已經發展到了末期,幾乎沒有治癒的可能。從此,薇薇安只能躺在病床上接受各種檢查與治療。

無論是病痛還是醫生的冷漠,都讓這個可憐的女性備受折磨。直到有一天,她的老師愛弗斯教授來看她,薇薇安像個脆弱的孩子一樣,委屈地對老師傾訴自己的痛苦。愛弗斯教授心疼地將她抱在懷裡,想給她念一首道恩的詩,但薇薇安卻拒絕了。於是,愛弗斯教授又拿出一本《逃家小兔》,輕輕地念道:

“從前有一隻小兔想逃家……”

中央美院90後小姐姐,畫了一隻耳朵殘疾的兔子,看哭了無數孩子


這時,焦躁不安的薇薇安終於平靜下來,躺在老師的懷中聽完這個故事,然後沉沉睡去了。

從這一天開始,儘管康復的希望依舊渺茫,但薇薇安還是積極地接受了可能令她形銷骨立的化療治療。在身體逐漸枯萎,頭髮接連落光的過程中,她也不忘對自己的前半生進行捉摸和思考,她在有限的生命中看到了無限,最終調整好了心態,以平靜之姿態,面對必然到來之死亡。

在她人生最後的時光裡,面對死亡帶來的恐懼和憂傷,靠著這樣一冊小小的繪本,帶給自己最純粹的安寧和撫慰——這就是繪本的力量!

中央美院90後小姐姐,畫了一隻耳朵殘疾的兔子,看哭了無數孩子

很多人認為,繪本就是孩子的玩物,沒什麼大不了的。此言差矣,繪本值得任何年齡的人在任何時刻重溫。孩提時期讀繪本,是為了培養語感,感受這個世界的美好,學習這個世界裡的各種常識。中年時期給孩子讀繪本,一邊薰陶著孩子,一邊陶冶著自己,讓自己和孩子一起快樂成長。年老時候讀繪本,是讓自己繁雜的心靈再次歸於純真,透過自己滄桑的人生閱歷,看到自己來時的路途。

正如日本兒童文學家柳田邦男所說的那樣:“人的一輩子有三次讀童書的機會,第一次是自己是孩子的時候,第二次是自己撫養孩子的時候,第三次是生命即將落幕,面對衰老、疾苦、死亡的時候。我們都會出乎意料地從童書中讀到許多可以稱之為新發現的深刻意義。

麥可洛克,一位畢業於中央美院的90後小姐姐,也是一位很厲害的原創漫畫作者,她所繪製的《破耳兔》,就是這樣一本具有情緒疏導功能的文學繪本,無論你此刻的心情多麼抑鬱,翻上幾頁,就會被書中那個可愛的小兔子逗得會心一笑,從而忘記剛才的不快。

中央美院90後小姐姐,畫了一隻耳朵殘疾的兔子,看哭了無數孩子


這套書的全名叫做《破耳兔:你不完美的樣子也很好》,目前已經出到第二本。書中那隻調皮搗蛋的破耳兔,就是一個長不大的孩子。比如,它愛上了一頂雨傘帽子,就非要纏著媽媽買,結果買回家以後,天公卻不作美,一直不下雨,所以這頂帽子也就沒法用。於是破耳兔又纏著媽媽哭鬧,最後,被纏得沒辦法的兔媽媽,只好用水管模仿下雨,來滿足破耳兔的小小願望。

這說的不就是我們自己嗎?誰小時候沒有纏著爸爸媽媽買東西的經歷呢?為了實現一個小小的願望,小小的我們費盡心思,淡然,在得償所願之後,那種快樂和滿足,讓過程中一切付出,都顯得微不足道了。

當然,童年並非只有甜蜜,人生百味,酸甜苦辣,年幼的我們難免也會經歷一些小小的挫折,嚐到一些小小的苦澀,但這也會讓我們明白:世界並不是只圍著自己轉。


中央美院90後小姐姐,畫了一隻耳朵殘疾的兔子,看哭了無數孩子


不過,管它呢,反正心情不好的時候,吃一根胡蘿蔔,做一個白日夢,不是挺好的嗎?就相當於給自己的勇氣和信心蓄能啦!

就像麥可洛克小姐姐在這本書的序言裡說的那樣:

破耳兔依舊等待,滿懷希望,昂首挺胸,希望可以變成更好的自己。可是好像……還是什麼都沒發生。但是沒關係,這世上的每件事都僅此一次,每一天、每隻兔子、每顆星、每粒塵土,之前不曾有,之後也不再有,唯有現在、此刻。

不發生的事,就不值得期待嗎?或許破耳是動物鎮最傻的兔子,但多一些期待,也沒什麼不好。我們有很多時間可以一起長大!

未來那個更好的自己在等你,你要跑著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