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新基建”歷史機遇 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


抓住“新基建”歷史機遇 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

本報評論員

今年年初,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給人民群眾的健康安全和正常生產生活秩序帶來嚴重影響,給全國經濟穩定運行帶來較大沖擊。面對這一情況,黨中央國務院出臺了投資高達34萬億的七大新興產業新基建計劃,彰顯了以高質量發展促進經濟增長的決心,為我州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機遇。

機遇即風口,站在風口迎風起舞,就能借勢而飛、順勢而為。正如州委書記郭鶴立所說:“當前,國家省上密集對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作出安排部署,出臺了一系列政策舉措,這對於我州來說是重大利好,必將為脫貧攻堅和經濟發展帶來千載難逢的歷史性機遇。”那麼,我們如何才能抓住這一機遇?讓“新基建”真正釋放出新動能,結出豐碩果實。

“新基建”需要新觀念來推進。吃透政策,才能用好用足政策,這就要求各級各部門領導幹部要樹立強烈的政策意識、機遇意識、發展意識,緊盯國家政策導向,緊盯經濟形勢發展變化,從宏觀上全面、系統、準確地理解“新基建”,精準把握政策精神,主動對接上位規劃,謀劃一批有潛力、有後勁、帶全局、利長遠的項目,才能保證政策在實施過程中不變形、不走樣,政策紅利也才能因此得到最大限度的釋放。

“新基建”要明確新在何時、基在何處、建在何方。新基建包括七大領域:5G基站建設、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這些領域與臨夏交集頗多。

早在2017年,臨夏州人民政府與中國電信甘肅公司就簽訂了“互聯網+”智慧臨夏建設戰略合作協議。3月6日,為適應新時代交通發展需求,州上又超前謀劃、主動作為,召開新時代軌道交通發展戰略研究方案彙報會,高起點高標準規劃建設軌道交通……這一切,讓我們增強了信心,有了篤定前行的勇毅與擔當。

佈局“新基建”,就是謀劃地方經濟的未來。加快“新基建”進度,不是簡單的基礎設施建設,要求各縣市各部門要緊盯國家“新基建”七大領域,統籌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國土空間總體規劃、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鄉村振興規劃以及沿黃河——洮河民族團結進步提升帶工作方案,進行認真梳理,因地制宜,制定具有科學性、前瞻性、指導性、操作性的實施方案,抓緊謀劃爭取一批既能增強基建穩增長的傳統項目,又可以助推創新和拓展新消費、新制造、新服務,打基礎、利長遠、惠民生的重大項目,不斷提升我州傳統基礎設施智能化水平、新型基礎設施產業化水平,為我州在部分領域實現“彎道超車”創造條件。

“所當乘者勢也,不可失者時也。”機遇千載難逢,機遇稍縱即逝,誰見勢早、出手快,誰就能立於新的時代潮頭。我們要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增強必勝的信心,切實強化“機遇抓住了才是良機,錯失了就是危機”的意識,以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的緊迫感,危中求進、化危為機,及時補齊發展短板,先人一步謀發展,快人一步搶機遇,勝人一籌抓落實,變“暫停”為“快進”,從寒冷的冬季走進幹事創業的旺季,不負時代的重任、群眾的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