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論》第3條淺釋與理解

3,太陽病,或已發熱,或未發熱,必惡寒,體痛,呃逆,脈陰陽俱緊者,名為傷寒。

解1,太陽經病症,有已經發熱的,有的已經有症狀,但過一段時間沒有明顯發熱。這兩類症狀必然都有怕冷畏寒的症狀,全身不適,身體痛感明顯,有反胃打嗝的症狀,三部九候的脈相都緊張,這一種症狀命名為 表實寒症。

解2,或已發熱:無論時間長短,已經有發燒。

或未發熱:太陽症無論日久或是剛發生沒有發燒。

必惡寒:必然有、肯定有畏寒怕冷的症狀。

脈陰陽俱緊者,是指三部九候的脈象都呈現緊張的狀態。

經雲:緊脈,舉如轉索切如繩,脈象因此得緊名,總是寒邪來作寇,內為腹痛外身痛。

解3,對照上一條為:外風入內,風為陽邪,擊中太陽經,二陽相合則熱,自然中風即發熱,發熱快。而本條是中寒氣,即寒氣擊中人體太陽經絡,發熱有早晚之分別,寒為陰邪,發熱快慢也是看病人之所稟賦,病人陽氣之多寡,而決定發熱快速還是遲緩。病人如果陽氣強盛,積極抗邪,正氣與寒邪抗爭於外則發熱略快,而病人素體陽氣虛衰,寒邪擊中則發熱緩慢或暫時不發熱,等到由表入裡時則化熱發燒,但是開始都是偏重度怕冷畏寒。所以經雲“必惡寒”。

寒性收引、凝滯,經絡筋脈不舒展則身體疼痛,脈像自然呈現 緊張 狀態。寒氣入胃,胃氣寒則氣逆,打嗝呃逆。就像咱們正常人著涼一樣,涼氣如果入胃,就不願意吃寒性的食物,因為涼的食物入胃以後引起來更大的氣逆,所以胃就會拒食寒涼物。

太陽經表證的脈象,這一條目說是:緊,其實應該 浮 緊。因為浮為表證,緊為寒症,就是表寒實症。後世醫家有補充說:這一個症狀,應該還有無汗證。因為表實無汗,才會產生畏寒怕冷的惡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