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生前刘禅称之为“相父”,为什么他死后,却不愿为他建庙?

自从白帝城刘备托孤诸葛亮之后,诸葛亮就对蜀国政务事必躬亲尽心竭力,连后主刘禅也要尊称诸葛亮为“相父”,要知道这可是周武王称呼姜子牙的称谓,所以当时的诸葛亮在蜀国可谓是“居宰相位行皇帝权”,与后来的张居正那句“吾非相乃摄也”大同小异。

诸葛亮生前刘禅称之为“相父”,为什么他死后,却不愿为他建庙?

诸葛亮

但是自诸葛亮病逝五丈原之后,蜀国除了继任的丞相人选是诸葛亮推荐的费祎等人之外,后主刘禅对其余有关诸葛亮的事件都冷处理了起来,包括有大臣提议为诸葛亮建庙祭祀,也被刘禅搁置不理的,这又是为什么呢?

我们试着从当时刘禅的角度来看一下,大致有以下几点原因:

首先,没有哪个皇帝不想自己掌权,但是诸葛亮在世的时候,刘禅并没有充分享受到当皇帝的权力与尊严,诸葛亮大事小情事必躬亲,居然还得了个鞠躬尽瘁的名声,难道没有人觉得诸葛亮越俎代庖了吗?

诸葛亮生前刘禅称之为“相父”,为什么他死后,却不愿为他建庙?

病逝五丈原

而且诸葛亮死后还将军政事务托付与姜维,摆明是不把刘禅放在眼里,在他心中,皇帝就是个扶不起的阿斗。

其次,虽然刘禅管诸葛亮叫“相父”,但那是刘备让他这么叫的,毕竟当时刘备用“若阿斗不可扶持,彼可取而代之”的话拿捏住了诸葛亮,又用相父的名义笼络住了他,但是哪个皇帝愿意自己多个爹呢?而且历史上给皇帝当后爹的人没有几个有好下场,比如吕不韦、嫪毐、李辅国等等。

诸葛亮生前刘禅称之为“相父”,为什么他死后,却不愿为他建庙?

刘禅

最后,为什么不给诸葛亮建庙,是因为这样的典型不能竖,这种例子不能开,因为诸葛亮的所作所为完全已经达到了权臣的标准,单从权力上来说与司马懿已经没有区别,唯一不同的是诸葛亮拥有职业经理人的道德,没有把老板的产业变成自己的,而司马懿则完成了职业经理人到执行董事再到董事长的三级跨越。

诸葛亮生前刘禅称之为“相父”,为什么他死后,却不愿为他建庙?

司马懿

所以出于国家层面来说,不希望再出现诸葛亮这样的人物,因为不可能每个人都会像诸葛亮这样有职业道德,所以后主刘禅自然不希望树立这样一个典型人物,冷处理是最好的办法,要不然人家又要说刘禅天性凉薄,连诸葛亮那样死而后已的忠臣死后都不能够获得表彰等等。

诸葛亮生前刘禅称之为“相父”,为什么他死后,却不愿为他建庙?

武侯祠

所以最早成都只有先主庙,并没有武侯祠,只是到后来人们对于诸葛亮的景仰越来越多,形成了现在君臣同庙的情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