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想让孩子优秀,是批评教育好,还是专门溺爱的好?

与正义同行


答案是多鼓励,该批评时候批评。但是要采用合适的方式。

1 多鼓励

看到孩子的优点,就说出来。这样孩子就知道这些优点是好的,被肯定的,他们就会往这方面发展,从而固化到孩子身上。

但不要说得太笼统,总是你好棒,你好聪明。

要夸得具体,比如,你今天做作业的时候好认真,你很努力,谢谢你给我做了示范。夸孩子具体的品质,这样孩子就知道这些品质很重要。而不是在乎自己的聪明。



2 正确的批评

批评的时候不要放大孩子的错误,而是要实事求是,比如孩子今天早上没有洗手。你就说今天早上没洗手。而不是,你从来不知道洗手。这就有点儿人身攻击了。

然后再说,你昨天就做得很好,让孩子看到自己的“光辉历程”,知道这事儿不是做不到的。

最后,和孩子一起解决。

这样的批评,孩子比较容易接受。


宝妈丽丽在修行


这两个没有啥可比性,单独用在孩子身上都不行,要两者结合。

我小时候,妈妈就是采取单独批评的模式。怎么样都得不到她的表扬,每次做的不好,她就批评我,做的好,她就说我应该更好。例如上大学那会儿,她说谁谁谁家都拿奖学金,然后我也努力,拿了800的奖学金,我和我妈说以为她会夸我,结果她说才八百[捂脸][捂脸],其实她是高兴的,但是,我真的很不喜欢她这种教育方式,感觉怎么做都得不到她的肯定,那个时候会觉得有些压抑,觉得一点动力都没有。

我有个同学,家境优越,家人一直视若珍宝,那叫一个宠的,好像全天下就他儿子最好。现在我那个同学犯了个大错,全家卖房子给他还债。当然,这不能以偏概全说宠孩子都不好,只是如果你只宠不批评,孩子将来犯错的几率会比别的孩子更高。

所以从我和他的例子就能看出两个极端都不好,要相互配合着用,例如孩子做的很好,你可以夸他做的不错,是爸妈的骄傲,但是可以做的更好,爸爸妈妈期待你更好的成绩。孩子犯错的时候,一定要严厉批评,并指出问题所在(严厉批评不是打人,我不支持打孩子的),然后告诉他爸爸妈妈爱你,我们只是希望你的人生少走弯路。

优秀的孩子是需要一个温暖的家庭来支撑的,所以作为父母要在孩子优秀的时候承认他的优秀,在他犯错事和他一起改正。[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



萝小卜MAMA


首先要说明的是,不管是批评还是溺爱都没有用。而且教育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根本不可能通过简单的方法去解决。必须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合适的方法和力度。

下面进入正题。

批评和表扬哪一种方法能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我们先来把批评和表扬转变成孩子做错事和做对事的时候。毕竟你总不会无缘无故的批评或者表扬吧。

开篇正题:做正确事情的时候进行合适的称赞,可以固化孩子的正确行为。做错事的时候是提高亲子关系的时候。

首先我们要知道批评对成长是没有用的。就像我们在工作的时候,老板的批评只会让我们想办法隐瞒或者不表现出错误,而不会让我们想办法提高自己的能力。

特别是对小孩子来说,批评只会降低孩子的自尊心,压抑他的情感,最多在家长面前减少一些家长反对的行为,就比如孩子沉迷网络,有几个是靠批评变好的?

表扬可以让人愉悦,孩子在被表扬之后会想做相同的事情再得到表扬。

但是一定要注意方式。但是一定要注意方式。但是一定要注意方式。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基于结果的表扬(你真棒,你真聪明一类的)只会让孩子在乎结果。比如表扬成绩好,那么孩子可能会为了提高成绩,不做手段,包括作弊,改成绩等。

最重要的是会让孩子形成固定性思维,为了维持真棒,真聪明,真有天赋这样的评价,而不敢去尝试任何有难度的事情。甚至撒谎。

最好是基于过程的表扬,比如你真努力,你真认真,这样孩子们就会知道,你们并不在乎他是否成功,他们才会愿意尝试更多新的、困难的事情。

注意,不是不能说孩子好,而是要基于成长的表扬,比如,“你这次考了100分,爸爸很高兴,你一定是很努力并且找到了很好的方法吧?能跟爸爸说说吗?”

下面进入第2个主题,是否要溺爱?

开篇正题:不行!

我们常用的几种管孩子的方式严厉的控制型,忽视型,溺爱型。

控制只会激起反叛,或者换个方向说,孩子习惯被你控制了那他怎么进入社会呀?

忽视则会让孩子寻找归属感,因为他在父母这里找不到嘛,于是他就可能沉迷于网络,甚至加入各种帮派团体。

溺爱会让孩子没有安全感。没错,无限制的溺爱会让孩子找不到行为的边界,但是他知道进入社会之后,不会有人这样宠着他,他不知道应该怎么做。

因为这个话题跟问题无关所以就简单说一下,如果想深入了解的话建议读一遍《正面管教》这本书。


盾牌教育


个人认为不能说哪个更好,因为要对人对事来分析和对待,不能绝对。在孩子教育的道路上,家长和孩子一样都是要成长学习的,每个阶段每个孩子的问题不一样,不能走向极端。不能一味地批评教育,因为物极必反,这样会使得孩子产生自卑、自责等心理,久而久之会使得有的孩子懦弱,使得有的孩子性情暴躁叛逆。当然一味地溺爱也是不可取的,这样只能让孩子唯我独尊,目中无人,变得自私,也不利于孩子独立的品格发展。

对孩子的教育是一门大学问,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解决的,我们大多数家长都是在摸着石头过河处于摸索试探阶段,但是有一点是不能缺少的,那就是无论哪个阶段的孩子,我们大人都要学会去倾听他们,只有知道他们的想法和心声,才会找到对应的方法,就像医生给病人看病一样,要先找到病理才会诊断及对症下药。


唐小猫


无论是批评教育,还是宠爱教育。都属于教育的两张极端的方向。

教育在很多时候,其实发生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想要孩子“优秀”,那么教育就没有那么“刻意”。为什么?我要这么说呢?

我们一开始不是带着某种教育方式来去等待教育契机的。当然,批评与爱从来不矛盾,但两者都有一个“界限”。

批评的界限是什么?——有没有真正理解为什么孩子的某种行为让我们感到失望或者生气?如果,我们抛开追究原因的一味批评,收获得是一位因为批评而优秀的孩子?

爱的界限又是什么?——没有规矩的爱就是没有界限的爱。没有规矩的爱是消耗的爱,孩子没有规矩,就会无理取闹、就会随心所欲。

批评与爱从来不矛盾,批评要先做到理解、倾听、支持、引导。不要让情绪先控制了自己,让情绪去渲染情绪,那样双方的情绪就会无限放大,不管是孩子的情绪,还是大人的情绪。批评之前先去理解为什么?你能讲一讲,我想听一听,我很理解为什么?我也遇到过,我们能一起聊一聊接下来我们应该怎么做?我可以帮助你。或者,你真的不应该这样做,这样做会带来什么不好的。

爱的前提是有规矩的爱,爱孩子,就给孩子规矩。宠爱一样不会养育“优秀”的孩子,给予孩子规矩,会让孩子养成各项良好的习惯。就例如,我们吃饭要给孩子养成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地方、要自己吃。吃饭之前不能在吃任何零食,吃饭的时候不能玩玩具、不能看动画片……

批评与爱从来不矛盾,养育优秀的孩子从来也不是两者方式中的其中一种就可以养育出来的。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绘本君之小剑妞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关于孩子教育,我想说下个人的经验和看法:

1:孩子的成长过程伴随很多事情的出现,不管是优点还是缺点,都会在平时学习生活中慢慢显示出来。父母肯定是希望孩子越来越优秀,至于采取什么教育方式合适,我认为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教育和批评并重的方式。

2:孩子不可能不犯错,本身就是不断学习和进步的过程,犯错了,肯定是要批评教育,当然批评的目的不是惩罚孩子,而且让他知道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可以做。

3:溺爱和满足孩子本身也是一种教育的方式,但我认为主要说批评教育的一个补充。具体体现出来就是奖罚分明,做事有原则。

4:最后一点就是孩子的具体情况不同,家长应该总结经验,学习好的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式,提高孩子的综合能力。


童小画


这个提问,列出教育孩子的两个极端,在实际的育儿中都不可取,应该是有规则的赞赏。批评过多会伤害孩子的自信心,容易造成懦弱,胆小,不敢尝试的毛病;溺爱则会滋长孩子以自我为中心,不知感恩,自大,轻浮等,危害更大。



峰教授


你好,非常高兴回答你的问题!对于孩子,该给他指正错误的时候要指正,该引导的时候要引导,溺爱就算了吧!还是痛在心里吧!我有以下几个观点

1、“自己来做决定吧。”

如果你想让孩子做某件事,或者是停止做某件事,建议你这样说。这么说是为了让孩子了解,他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从而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2、“妈妈爱你,但妈妈不喜欢你这样做。 ”

身为父母,总免不了会责备孩子。这个时候,最重要的是就事论事,这样,孩子会知道自己做了一件不好的事,但这并不意味着自己是个不好的人。在批评孩子的同时告诉他“妈妈爱你”,这样做也能提醒你自己,批评孩子的目的是帮助他分清对错,而不是处罚他。

3、“你其实是想说什么?”

有的时候,孩子会无法说清自己的感受,只是不停大喊:“我不要你!”“我不喜欢!”这个时候,就需要你来帮助孩子更好地了解和表达自己的情绪。等孩子逐渐学会了解自己的内心感受,那么即使你不在旁边,他也可以清楚地向周围的人表达自己的感觉了。

4、“你来试试帮我解决这个问题。”

这是个有魔力的句子,它可以让孩子感觉到自己的行为是受欢迎和受尊重的,让他可以不把你看作是他的对立面。当孩子在做不恰当的事情时,这样说还能让孩子懂得什么事情在什么时间不能做。

5、“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要。”

当孩子又在跟你讨价还价的时候,你一定要清楚地告诉他这句话。你要让孩子了解,每个人只有在他真正需要的时候才能得到。


哈哈车干


你好,我是(宝妈一起和你谈育儿),很高兴能为你解答。对于你这个问题,我是这么认为的,对于孩子的教育,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不同的孩子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想要孩子变优秀,也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完成的,教育是一个慢过程,这就需要父母慢下来和孩子同步,耐心、细心的去教育孩子,当然具体不能离开这三点(以表扬为主,批评为辅,溺爱是不可以的。下面具体来谈一下我的看法)。


表扬鼓励的孩子更自信

受过表扬的孩子,他会因为得到父母的鼓励和认可,而变得更加自信,因为父母是信任支持他的,同时也会让他变得更加勇敢。当然表扬也要讲究方式方法,不是什么都表扬、乱表扬,表扬也要实事求是,对于正能量的东西必须给与表扬,要发自内心, 并要具体到问题,比如(你今天自己认真把作业做完了,妈妈都为你感到高兴,相信以后你自己做作业的能力会越来越强,而不是只表扬你真棒)


适当的批评也很重要

总是受到表扬的孩子,时间长了可能会盲目自信,目中无人,承受不了一定的挫折,适当的批评就是适时给他压力、给与挫折,让他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人生也并不总是一帆风顺,当孩子出现问题时就要及时给与批评教育。告诉孩子人无完人,错了没关系,错了就要接受批评,不能只接受表扬,不接受批评,那样永远长不大。

溺爱不可行

这一点是不用质疑的,溺爱是不可行的,溺爱的孩子自私自利,更是承受不了挫折,就像一颗小树苗从小成长在温室里,长大后一下把他放到室外,它是经不住风吹雨打的。溺爱中的孩子,不但长不大受不了挫折,更不会为他人着想,那样会很危险。



最后我想要说想要孩子优秀,父母在教育孩子的同时,也要以身作则,具有终身学习意识,时刻观察孩子的成长,多和孩子沟通交流,以便可以和他一起处理所发生的问题。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你想要孩子变得怎么样你就怎样去做,言传身教就是最好的教育。


宝妈和你一起谈育儿


要孩子优秀,不是批评,乜不是溺爱,而是鼓励。孩子世步时多鼓励,孩子落后时帮孩子找出失败原因,克服错误,总结后再鼓励。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一懂得对与错,二能够自己面对失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