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怎么提高到90?

ljlyfzdy


这个问题本人太有同感了[笑哭]。从上初中,在课堂上接触历史课开始,对历史这门课的学习,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如鱼得水。从迈入中学开始,自己就沦为一个学渣,可能是天赋问题,尽管上课在听,放学认真完成作业,可从第一次考试开始,数学英语等学科就没及格过。数学最高四十多分,英语最高三十多分,到了后期,更是只有个位数,在恨铁不成钢的父母面前,没少挨揍[流泪],但自己真的努力了,却怎么都听不懂,以致后来越差越多,自己也就慢慢放弃了。而反观很多数学学霸同学,放学就进游戏厅,可数学照样拔尖,更是有个同学,缺课半个多月,结果成绩一点没降下来。对他们,自己真是可以说是羡慕嫉妒恨[捂脸]

可是,语文和历史这两门课,我却一直成绩优异,我想可能是自己有兴趣加上有着天赋吧。虽然学习理科和英语觉得自己脑子笨得很,小学生都比不了,可是在对中国文字文章的记忆力上,我却比很多同学强。别的同学想背下某一篇课文或者段落时,总是要反复默读,多次背诵,才能结结巴巴背下来,而我只是像看故事一样,轻松看几遍,就烂熟于心。有次老师带我们学习《田忌赛马》,在她给我们读过上完之后,让我们现在多读读,然后背下来,同学们都开始读了起来,我却在她话音刚落,就立马大声背诵出来,一字不差,全场惊奇不已。在平时老师每次要求背课文时,我总是背的最快,第一个回家的那个人。另外自己对文学作品也很喜欢,甚至到了痴迷的境地,在课堂上学习过鲁迅的《阿Q正传》和《祥林嫂》后,当晚回家我就在家里电脑上把电影看了一遍,连我爸妈这个岁数的人,都奇怪我这个小伙子怎么会看她们都看不下去的老掉牙片子。至于原著,更是早已读过,文学名著的书,自己也小有涉猎。数学等成绩落在倒数二三名,无法翻身之时,语文最差没下过前十,满分50的高考作文,考了45分。虽然总体成绩呈现无法挽回的败势,但这门学科给了我一丝聊以自慰的骄傲。

最后说到自己引以为傲的历史,我想之所以成绩优异,原因应该就是两个字——喜、钻。从小学三年级开始,爸爸给了我一本《中华上下五千年》,从那时起,就对历史陷入了狂热的喜爱,直到现在,还是个人最大的兴趣所在。与历史为伴,就好像在浩瀚又充满有趣的海洋里遨游,又像看一场精彩绝伦的大片,享受着妙不可言、难以形容的视觉盛宴和精神洗礼。正因如此,对历史的学习我从不感到其他学科那样的艰难、枯燥和疲惫,想到却如鱼得水般乐在其中。一次初中期末考试,我在急于提前交卷回家的情况下,半小时内就写完政治历史两张卷子,成为全校第一个交卷的人。成绩下来后,全班同学都吃惊不已,全班只有两个考90分以上的,而我考了89分,当老师报出这个分数时,全场拍案叫绝。这个小插曲算得上是个人学习生涯中聊以自慰的小小闪光点。在自己每每被长辈训斥,不好好学习,辜负他们期望的时候,这个微不足道的内心成就,给了自己稍许自信,它可以让我对自己说,你不是学渣!

在部队里,这种小优势曾令我被刮目相看,有次无意间跟副连长聊起自己对“汉初三杰”和“红顶商人”的看法感受,他仿若如获至宝的感觉,顿生相见恨晚之情。而其他战友,却连他们是谁都没听过。每次在学习条令、记写歌词等需要手书记录的情况下,好多战友对基本的汉字都不认识(这是因为随着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的普及,过去那种需要自己翻书查询,手写记录的情况比较少见,尤其年轻人,更是很少握笔,而并非是过去那种没读过书不识字的文盲),只好坐在我旁边,抄我写的,这个时候,也是自己可以“嘚瑟”一番的时候[呲牙]

说到底,个人感悟就是,历史很有趣,也很好学,只要你多看多读,投入身心入了解它,喜爱它,就一定能获得好成绩,祝你成功[赞][握手]







大秦锐士天下无敌



我高中读的文科。关于历史,除了死记硬背记住各个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背景,过程,历史意义,牵涉人物等等。就要理解记忆,对比记忆,比如唐朝的文化经济发展与宋代相比有何不同;为什么洋务运动失败告终,明治维新却让日本更加强大,这其中的原因和产生的历史影响如何。最后,如果你真的没有记住,考试就要上套路了。问原因,问意义,要对比的各种题型都有答题套路,冷静对待,总会拿到分的。

加油。


君莫思量我


高一历史的学习与初中相比上了一个较大的台阶。想学好高一历史,首先要有通史基础,把中外历史按通史进行梳理;其次,通过字面看到实质,教材叙述比较简单,但事实往往比较复杂,这就需要多占有史料,对事件的来胧去脉、前因后果有清晰的认识。第三,多总结多练习,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和答题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