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甘肃兰州皋兰山“刘伯温斩龙脉”的传说是什么?

北纬37度八


古代故事中,刘伯温一直是和诸葛亮相提并论的传奇人物。

相传大明王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听信术士所言,祖国各地多龙脉,而龙脉易出造反义士,所以朱元璋为了让大明江山万古长青,千秋万代,便命刘伯温去斩断大地各处龙脉,让天下除了皇城再无出龙之地以保大明江山稳固。

刘伯温奉命去天下斩断了九十九处龙脉,也被称为斩断了天生和人间的消息通道。

那么我们要知道,所谓龙脉,指的是连绵起伏的山峦,山上的石头是为龙骨,土地是为龙肉,花花草草以及树木被称为龙的鳞片和毛发。

刘伯温在兰州皋兰山斩龙脉的故事是这样的,当年刘伯温奉命去大明王朝的大好河山去斩断各地龙脉,当来到了兰州城,登上当地的望河楼远观的时候啊,忽然发现流经此地的黄河河水奔腾而起,激荡起来的水蒸气竟然和南北方向的两座大山上的雾气渐渐的融为一体,刘伯温一寻思,这南北两座大山不就是两条龙吗?南方的一座山名为皋兰山,北方的山在九州台,这要是不斩断,两龙交汇不是要出真龙天子吗,于是刘伯温便斩断了皋兰山和九州台两处的龙脉。自此以后,人们便把刘伯温斩龙处叫大豁岘,把皋兰山尾部叫龙尾山,而斩龙时流淌下来的龙血流下的地方叫做红山根。当地人们说龙脉断了以后,南北两山的环境逐渐恶化,变成了荒山野岭无人问津。

关于刘伯温斩龙的方式,有流传说是靠一把斩龙剑,见到龙脉便一剑砍下去就能砍断龙脉,还有说刘伯温斩龙脉有自己的办法,先是觅龙,察砂,观水,点穴,立向,确定此地是否有龙脉之后,在用挖土,打井,砍伐树木的方法,也就是对龙脉进行拔毛割肉砍骨的方法切断龙脉。

当然,斩龙脉这一说法仅仅是流传下来的传说,具体是否真的有龙脉,还需要进一步探讨,各位小伙伴觉得我们是否真的有龙脉呢?


小太阳D


这个传说是说兰州皋兰山一带有一个老人发现了龙脉,要求儿子在向天射箭81天后将自己赤身葬在龙脉所在之处,结果儿子在射箭的过程中有一支箭射到了南京朱元璋的宫殿,朱元璋一看这还得了,招来刘伯温一掐算,知道了龙脉的存在,刘伯温遂赶往兰州,在皋兰山斩断了龙脉,并用一系列手段做法压胜镇住了这个地方,后来当地人把刘伯温斩龙处称为大豁岘,把皋兰山尾部叫成龙尾山,龙血流下的地方叫红山根。

刘伯温没有去过兰州,他也不是术士,所以这个传说是完全虚构的,不过,刘伯温兰州皋兰山斩龙脉的传说是对明代初年西北政治军事紧张局势的反映,也是对明代初年西北自然生态环境破坏的反映,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

明清以来,兰州科举出身的大官不多,因此兰州当地百姓在皋兰山顶修建了魁星阁等建筑,取聚集兰州文脉的意思。


谈古论金


刘伯温怒斩皋兰山龙脉的传说相信大家都略有耳闻,但是很少有人看过完整版的,都是残缺不全,今天羽评郡主就将完整的“刘伯温斩皋兰山龙脉”的故事写出,喜欢看民间传奇故事的不妨看看,当不得真。

第一部分

相传在兴隆山以前叫“兴龙山”,山里森云密布、走兽成群,如今却丝毫不见鸟兽,成了荒芜之地。山里住了一位远近闻名的阴阳先生,他有两个儿子。



一天,两个儿子按捺不住,就去问父亲,让父亲教他们本领,可是老先生说不是我不教你们,是你们没有这个根基,兴隆山这个地方时卧虎藏龙之地,教了你们万一糟蹋了龙脉怎么办?

后来在老先生临终之际,两个儿子问他死后埋在哪里?老先生说:“我死后你们不必声张,只需要将我的身体用清水清洗干净,再赤身用草席卷起来,用草绳子捆好,再抬着他向兴隆山一直跑,绳子在哪里断就埋在哪里,切记不可随意移动,等到墓地修好之后再守墓一百天,同时还要将我留给你们的桑弓柳箭每天在太阳升起的时候拉弓三次,最后到了第100天,你们就将箭对准太阳射出去,这样你们便可出人头地。”



说完便断气了,再用草席卷起来的时候,老先生的女儿说父亲赤身不好看,最后就穿了一条裤子再卷,而后两个儿子也的确按照吩咐,每天守墓,还坚持拉弓三次,但是100天,他们在这个过程中将日期算错了,到了第99天的时候,他们就将箭对着太阳射了出去,没想到那支箭射出去后就不见踪影,两人害怕就赶紧回家。


第二部分

朱元璋在天下安定之后,清早洗脸时,突然一支伴着红色光芒的箭从他身边掠过射中了金銮殿的柱子上,吓得朱元璋差点摔倒在地,事后朱元璋怒气难消,心想竟然有人谋害我!我定要差个水落石出,可是一问大臣们,他们都说不知道,更何况今日也没人去过朱元璋的寝宫。

朱元璋一拍大腿,怎么没想到刘伯温呢!于是去找刘伯温问个清楚。刘伯温得知这箭并非皇宫人所谓,掐指一算,认定这支箭是从西北方向射来的,而西门方向射到宫殿,直指朱元璋,看样子西北有真龙天子,对大明江山不利,朱元璋对刘伯温一直都是深信不疑,这次决定派刘伯温亲自前去西北斩断龙脉。



刘伯温到了西北地区,四处打听,查探龙脉在何处,走到榆中的时候,发现这里有一条连绵不绝的山脉,这里山清水秀、奇峰罗列,鸟兽成群;而河水也同样哗哗流淌,鱼跃龙门,刘伯温断定龙脉就在此地,于是命人去打听附近又没有奇异的事情发生,果不其然,刘伯温得知阴阳老先生的下葬怪事。

第三部分

刘伯温找到老先生埋葬地点,命人开挖,结果奇怪的事情发生了。明明白天挖了一大半,第二天起来一看坟墓又合上了,刘伯温知道事有蹊跷,决定不分昼夜,终于将坟墓挖开,打开棺木,草席早已腐烂,只见老先生上半身已经长出龙鳞,下半身因为穿了裤子,没有长出龙鳞来,但是一条腿已经跨上土龙,准备一飞冲天。





刘伯温赶紧命人摧毁坟墓,接着将附近的龙脉也挖断,据村民们回忆,从这之后,兴隆山就开始荒芜了,树木生长缓慢、山间鸟兽也不来此地栖息加上不断的砍伐,最后就成了如今的模样。

刘伯温在兴隆山地带一直寻找龙脉,怕有疏忽,心里还是觉得有些异动,总感觉还有龙脉没有斩断。于是他又来到兰州城,站在高楼观望,发现黄河奔腾直流,旁边两座大山隔河对峙,黄河上方的雾气不断被旁边两座山吸走,慢慢融合在一起像极了两条腾飞的龙。


南边的龙头早皋兰山,北边的龙头在九州台,一旦两龙相交,真龙天子定会重现于世,刘伯温自知大事不妙,幸亏发现及时,他命人将皋兰山山脉挖断,自己默念咒语,皋兰山上空出现一把巨剑,将皋兰山斩断,后来人们就将挖开处叫做大豁岘,把皋兰山尾部叫做龙尾山,龙血流下的地方叫红山根,他还在龙尾处修建了四个墩子,用来压住龙的身体,后来人们把那里叫做四墩坪或者伏龙坪。

皋兰山

兰州红山根红泥沟的红土,就是当年刘伯温斩龙时的龙血染成的。除此之外还在伏龙坪上建了一座伏龙亭。根据民间传言,龙脉断了后,南北两山生态逐渐恶化,变成了荒山秃岭。

以上就是刘伯温去西北斩皋兰山龙脉故事的全部细节,可能很多人以前看到的都是残缺的,如果您喜欢历史或者有趣的历史故事,就关注下羽评郡主,带给您有趣的历史知识。


猫眼观史


我是历史工匠我来回答,关于刘伯温斩龙脉的传说来源于甘肃民间故事

甘肃兰州皋兰山被刘伯温斩龙脉的传说来源于甘肃民间传说,对于刘伯温斩龙脉,要从朱元璋创立大明朝后开始说起

朱元璋在统一天下后,内心极为不安,农民出身的他,虽然历经磨难夺得天下,但出身不好的他最是没有安全感,总认为有人要加害他,有可能夺取这得来不易的朱氏家天下,所以密令刘伯温前往全国各地侦察风水,将有可能诞生真龙天子之地毁掉,所以才有了标题的,刘伯温斩龙脉

故事的主角刘伯温,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温,处州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温州市文成县)人,故称刘青田,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故又称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后人称他刘文成、文成公。元至顺间举进士。博通经史,尤精象纬之学,时人比之诸葛亮。至正十九(1359),朱元璋闻刘基及宋濂等名,礼聘而至。他上书陈述时务十八策,倍受宠信。参与谋划平定张士诚、陈友谅与北伐中原等军事大计。吴元年(1367)为太史令,进《戊申大统历》。奏请立法定制,以止滥杀。其中刘伯温的风水秘术,寻龙定穴,最为后世津津乐道

刘伯温被后世各种增加神秘色彩,犹如诸葛亮般,神魔化,其中又以风水传说居多,其实刘伯温是深悟天地日月运行之道、精研五行八卦之精髓,重要的是他还会寻龙脉点龙穴断地气辅佐江山。当年朱元璋打下江山后,受到一位老道的点拨说,天下龙脉众多,龙脉之地必出反王。所以,朱元璋就命刘伯温带兵去到处寻找龙脉龙穴宝地,斩断龙脉地气,以保大明江山永固。在我国大江南北,关于刘伯温斩龙脉龙穴断地气的故事很多,数不胜数,讲起来又是绘声绘色,甚至是有的县志里正式有深刻的记载。

说起龙脉龙穴宝地的事神乎其神的,虽无太多的科学道理,但有些产生的现象至今为止,也是无法用科学解释的。在风水学中,龙脉其实就是起伏的山脉,一般龙脉聚集的地方被成为风水宝地,有龙穴孕育。

话说刘伯温领朱元璋命令后向西北出发,我们都知道中华大地龙脉始于昆仑山,分支后一条走于黄土高原从北京到长白山。另一条从西北川蜀到金陵入海。所以刘伯温对于西北大地是重点照顾的,

刘伯温来到了西北边陲,在兰州白塔山上的望河楼,极目眺望,但见滔滔黄河由西向东奔腾而去;南北两条大山雄峙两岸,山上灌木丛生,郁郁葱葱;山顶上还有几棵老树迎风挺立。他再俯视金城,城池虽比不得北京、长安宏大,却也是一河隔双城。若西守金城关,东扼桑园峡,南北两山驻以重兵,其坚固程度,真如金汤浇灌一样。

刘伯温看后,不由得在心中叫好。刘伯温追随朱元潭多年,过惯了军中戎马生活,养成了每天早起的习惯。这一天早晨,他又登望河楼,发现黄河之水气竟然与南北两山的雾气合在了一起。这雾气被晨曦映照着,似有彩虹出现。他忽然若有所悟:这南北两山不正是两条龙吗?那河南面的皋兰山最高处不正是龙头吗?那西端的末尾不正是龙尾吗?那北面的九州台不正是龙头吗?倘若两龙交尾不就真要出真龙天子了吗?

第二日,他将发髻解开,将长发披于肩上,穿起了道袍,手持桃木剑,嘴里念念有词,朝着皋兰山龙头处把剑一挥,大叫一声:“开!”说也奇怪,那被剑指过的地方,土的颜色从此就变红了。刘伯温还不放心,又指使金城地方官在南面山上修了一阁,压住龙头;在龙尾处高筑起4个四四方方的大土墩,把龙尾压住,以免它再次翻身。刘伯温征服了南面的龙后,又去制服北边的那条龙。据说寺院也是可以压邪气的,他又指使地方官在金城关上方修建了一座寺院,并且对白塔寺进行了扩建。这样,北面的龙便也给制服了。兰州的龙脉就这样叫刘伯温给斩了。后来,南北两山的灌木丛不见了,就连那皋兰山顶上的几棵大树也没了,变成了秃山。每年开春之际,兰州还要下几天土。据说,这也是因为风水走了的缘故。以后的兰州不要说没出过皇帝,就连大一点的人物都没出过。几百年来,兰州当地岁数大些的老百姓,每谈及此事,还都对刘伯温表示愤慨呢。以后,人们就管刘伯温斩龙处叫大豁岘,把皋兰山尾部叫成龙尾山了,把皋兰山下有红色土的地方叫红山根,而且还附会其意,把筑了四个土墩的山,叫成四墩坪,也叫伏龙坪,还在坪上建了一座伏龙亭。

这就是刘伯温斩龙脉的故事之一,据说当年刘伯温斩的龙脉达到三千之数,但能猜测到神算如刘伯温也没想到,在长白山支出会诞生下一条真龙天子。

我是大历史小工匠,择历史终一生。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


阐释君


兰州古名叫金城,是汉骠骑将军所建的前进基地,取名固若金汤的意思。霍去病的前进基地,就设在皋兰山北麓,汉军驻扎在半山腰,离黄河较远取水不便,霍去病拔剑击出五眼甘泉,皋兰山北麓又叫五泉山。隋大业年间,在皋兰山下设州府,故称兰州刘伯温带着人,四处寻访,查看风水地脉。这一天,来到了榆中,只见眼前一条山脉,山清水秀,奇峰罗列,鸟兽成群,的确不凡。再往前走,河水哗哗流淌,小鱼跳跃。刘伯温断定射出惊天一箭的人就在这一带,就耐下性子慢慢查访,果然打听到了蒲阴阳这个人,更听到了安葬时发生的怪事

于是,刘伯温挥剑向皋兰山下斩去,相连的山脉便被斩出缺口,这就成了后来的大豁岘,皋兰山尾部成了龙尾山,龙血流下的地方就成了红山根。他还在龙尾处修建了四个墩子,即为四墩坪,也称为伏龙坪,坪上还建了一座伏龙亭。


江小周


龙脉指如龙般妖娇翔,飘忽隘显的地脉。风水中借龙的名称来代表山脉的走向、起伏、转折、变化。因为龙善变化,能大能小,能屈能伸,能隐能现,能飞能潜。山势就象龙一样变化多端,故以龙称呼。

风水业内公认:昆仑山是"万山之祖、龙脉之源",是龙中的祖龙。另外历朝历代都有自己的龙脉。黄帝的龙脉在中原黄河流域,周朝的龙脉在岐山,秦朝的龙脉在咸阳,汉朝的龙脉在沛县,唐朝的龙脉在长安,明朝的龙脉在安徽凤阳。

西北自明代后就没有出过更大的官或者天子,原因就是刘伯温斩断了西北的龙脉。

朱元璋当了皇帝后,为了朱家江山能世世代代传下去,命令刘伯温到全国各地去巡视,看看还有哪些地方有龙脉,如果有,就想办法破坏掉,以免出真龙天子争夺朱家天下。

这一日刘伯温来到了兰州白塔山,他在山上的望河楼极目远眺,见黄河由西向东奔腾而去,南北岸边有两座大山对峙,山上郁郁葱葱,树木林立。兰州城被黄河隔开,河上水汽弥漫,与山的雾气合在一起,似有七彩霓虹。

刘伯温是个识货之人,他看南北两山宛如两条龙,此地将来必出真龙天子。

于是,刘伯温将发髻解开,长发披肩,身穿道袍,手持桃木剑,朝着皋兰山龙头处一挥,大叫一声:“开!”只见愁风惨雨,雷声阵阵,剑指过去,山顶染红。刘伯温知是龙头已被斩下,为保险起见,又在南山上修了一阁,压住龙头;在龙尾处修筑4个土墩,以免龙翻身。这样,兰州的龙脉被刘伯温斩断,此后再出不了天子。

此后,人们就管刘伯温斩龙处叫大豁岘,把皋兰山尾部叫成龙尾山了,把皋兰山有红色土的地方叫红山根,把筑了四个土墩的山,叫成四墩坪,还在坪上建了一座伏龙亭。

刘伯温继续四处巡视,斩断了无数的龙脉,最后只独放过了长白山的一条龙脉。这是因为长白山的龙脉特殊,龙眼在一颗长衫树下,刘伯温没有发现这条大龙。也有说法是刘伯温算到自己以后的子孙会跟随长白山龙脉的主人,如果斩了这条龙脉,将来生孩子没屁眼。

长白山龙脉没有斩断,后来在此崛起了爱新觉罗家族,成为明朝的埋葬者。清朝历代皇帝也听过这个故事,为了保证龙脉安全,在清朝长白山是禁区,不许别人上去的。


宰少


传说在明朝时期,有一位王爷人称李靖王,在朝廷上因得罪了皇帝被发配至西边一个叫享堂的地方,虽然环境优美、山清水秀,但李靖王心中却是满怀怨气,一直希望回到京城,但却一直没有机会。

有一年,李靖王的父亲去世了,来了许多送葬的人,其中有一名道士,这个道士让李靖王守孝一百天后,向东方射三支箭,然后带兵回京。李靖王对这位道士的话深信不疑,于是静心守孝、心无旁骛,可就在快要成功时,他和妻子都按捺不住了,在第九十九天时就向东方射了三支箭。这三支箭可射出了大麻烦,一支射中了皇宫里的柱子上,一支射在了金銮殿中的墙壁上,还有一支射在了皇帝的洗脸盆里。

当时刘伯温作为朝廷的军师,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是个通晓古今中外的奇人,他得知皇帝差点中箭后急忙率兵向西边赶去。而另一边,李靖王本打算率兵回京,却在得知皇帝未死、刘伯温率兵向西头来后,悄悄地退回了享堂。

刘伯温到西头后,查了半天也查不出谁放的箭,却发现了此地地势奇特,不仅有许多龙山、凤山,而且有条龙山山脉已经快延伸到黄河边了,是个卧虎藏龙的风水宝地,此地必出真龙天子。刘伯温大惊失色,立刻派人夜以继日地挖断山脉、斩断龙气。但就在挖大凤山的山脉时,挖了几个月都挖不断,每次都是白天挖晚上就长起来,很是奇怪。有天一个士兵将鞋落在了挖山的地方,晚上去寻,听到地下有说话声:“好险,要是再继续挖就要被挖断根了。”士兵听后吓得赶紧回到营地,将这事告诉了刘伯温,刘伯温立刻带人连夜去挖,果真发现在九丈九深的地下有一个粗壮的树根,刘伯温挥刀将其一刀斩断,殷红的鲜血流入了黄河。

从此以后,三川再没出现过什么大人物,据说刘伯温当年斩龙脉所致。


老照片


传说秦始皇曾收天下之兵,铸十二金人,以镇天下龙脉;唐初的袁天罡、李淳风曾炼制镇龙砂,以镇天下龙脉。然而,传说明初的刘伯温更狠,直接斩断天下龙脉,以断天下之灵气。

虽然,刘伯温在甘肃兰州皋兰山斩龙脉的传说流传很广。但是,在江苏、安徽、浙江等地区,几乎每一个县都流传着刘伯温斩龙脉的传说,就连锁龙井也有传说是刘伯温留下的。

特别是刘伯温的《烧饼歌》,几乎预言了明成祖篡位、明朝迁都北京、土木之变、魏忠贤专权、李自成起义、吴三桂引清兵入关、强令汉人剃发、中华民国建立等诸多大事。无形中,在刘伯温的身上增添了一层神秘的光环。

同时,还传说刘伯温曾斩99条龙脉,而放过了长白山后金的1条龙脉。最终,后金凭借这条龙脉夺取了大明江山,并建立大清。另外,还有斩无锡龙山(今惠山)龙脉的传说等。不过,这里我们只单纯讲讲刘伯温斩皋兰山龙脉的传说,可这个传说也太五华八门了。所以,这里对大数传说版本进行汇总,看看都有哪些相同之处,与不同的区别。

事件时间:基本有两种说法,一是洪武元年;二是明朝初年。

事件地点:甘肃兰州皋兰山。按理来说,昆仑山才是天下龙脉总源头,斩龙脉也该到昆仑山才是,而刘伯温却跑到了甘肃斩龙脉,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原来,大明初定之时,昆仑山还处于鞑靼人的统治之下。所以,刘伯温在去西北的路上,发现太白星和紫微星的光芒交汇之处,正好落在甘肃兰州皋兰山,方才断定这里有龙脉。

事件人物:刘伯温,李靖王父子和道人或女真贵族蒲察氏父子或老先生父子等。

事件起因:共有两个版本。

版本一:朱元璋建立大明初期,担心有些地方存在龙脉,会出真龙天子,影响大明国运,这才命刘伯温以巡视全国为名,寻找龙脉,并斩杀龙脉。

版本二:李靖王去世前,游方道人告诉其子,将其父一丝不挂摆放100日,待101日太阳照到其父尸身上时,便对着太阳连射三箭,就会射死大明皇帝朱元璋,而自己就有当皇帝的机会。女真贵族蒲察氏父子或老先生父子等人,都是父临终告子这样做的。

结果,儿子都将时间搞错了,全部在99天向太阳射出三箭,并分别射在了皇宫的柱子上、金銮殿的墙壁上和朱元璋洗脸的金盆里。因此,朱元璋大惊之下,下令追查三箭来源,数日下来一直都没有一点眉目。无奈之下,朱元璋找来刘伯温寻问。刘伯温略一推算,便断定三箭从西北射来,而射箭之地极有可能是龙兴之地。于是,朱元璋命刘伯温前往西北查看,并斩杀龙脉。

事件经过:基本上大同小异,只是细节各不相同,但这里仅说下民间较为普遍传说的事件经过吧。

刘伯温接旨后,假扮成樵夫(也有说带着3000军队),一路向着西北查找而去。一日,他来到甘肃兰州兴隆山,举目望去,发现皋兰山坐南朝北,开八扇威屏,如屯军大营。山脚滔滔黄河水由西向东而去,环绕如玉带缠腰,水龙飞天,内聚精气,龙角生辉,当出真龙天子,实为“兴龙”之地。再结合皋兰山兰州省城,与黄河水组成“金城”格局,故曰“金城”,乃是兴国立都之所。

因此,刘伯温推算一番后,认定这里就是龙脉所在,也是三支箭射向皇宫的地方。于是,刘伯温用圣旨从当地调来3000军队,先将周围封锁,防止闲杂人等冒然闯入。

随后,命令士兵将山顶两棵百年参天松柏挖倒,说这是龙脉的两只龙角。当两棵松柏倒下的瞬间,从树根下爬出无数蛇类,四散而去。

接着,他又令士兵顺着两棵松柏中间往下挖。可是,一连挖了几个月,大青石道是破掉了一层又层,就是没有出现异常。一天深夜,刘伯温思前想后,以为自己推算有误,便将挖龙脉的士兵从深坑中叫上来,准备收工,重新寻找龙脉要害之处。

可是,当士兵们刚刚回到营寨,一个士兵却叫道:“糟糕,我的军帽遗落在了坑中。”丢失军资可是重罪,这个士兵只好再次返回挖龙脉的深坑中寻找。忽然,地下传来说话的声音:“哎呀,好险啊,要是再连夜挖可就活不成了。”士兵吓了一大跳,也顾不得找军帽,慌忙爬出来,将自己听到的说话声告诉了刘伯温。刘伯温闻言大喜,再次将准备休息的士兵叫起来,连夜继续深掘。

果然,天快亮时,挖到九丈九时,出现了一根一抱粗的蛇皮形状的大树根。刘伯温迅速抽出朱元璋赐的天子剑,猛然挥剑将树根斩断。只见树根断处汩汩地流出大量殷红的鲜血,并向着黄河流去,眼看就要流进黄河。这时正好一个渔翁从此经过,在河滩上踩出一个深深的脚印,鲜血便流了进去,快溢出时,鲜血又正好停止流淌。

见此,刘伯温一拍额头,暗道侥幸。因为,一旦鲜血流进黄河,龙脉便可借助“青龙”,东山再起。也就说明,这此斩龙脉失败了。传说,刘伯温共斩杀99条龙脉,这才保住了大明276年江山。

后来,刘伯温遭到胡惟庸诬陷,深知自己斩龙脉犯下了和蒙恬一样堑山堙谷、绝地脉的罪过。不久,一病不起,郁郁而终。

相信,我们许多人小时候都听过刘伯温神机妙算、刘伯温斩龙脉等传说故事。长大后,才知这些只不过是民间编造的“故事会”而已。因为,历史上的刘伯温(刘基),是元末明初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是明朝的开国元勋,这可与“半仙”式的刘伯温根本不粘边。


祥子谈历史


这个问题很简单,随便一搜,把本处也吓傻了。再看其他回答,还真有人煞有介事的去解释。这世界怎么了?这是个传说,但也足够荒诞。简直不可能。下面就大致分析一下。

先把故事情节简单说一下。

说是一个采药的,得到一本天书。并且按照天书的指点,找到了龙脉。在他死后让儿子朝天上射箭。射满八十一天,就能成为皇帝。死时候还要不穿衣服,赤条条来赤条条走。

但是在六十四天,平射了一支箭,射到了南京朱元璋的宫殿柱子上。然后朱元璋找刘伯温,看看是怎么回事。原来西北方向有龙气生成。刘伯温就带人去西北,斩断了龙脉。

先不说,天书和龙脉的事,单说从兰州到南京,坐飞机也要五个小时。一个人力气再大,能把一支箭射出这么远的距离。那还当什么皇帝?直接成仙了。

那么请问,这支箭从第六十四天射出去,要多久能射到南京朱元璋宫殿的柱子上。就按照飞机的速度,五小时到。那么,刘伯温带人去甘肃要多久呢?古代没有飞机、火车,只能骑马、坐船。从南京到兰州的距离是:1712公里。

古代快马可以一天跑100公里。这么长的距离,就是十七天。且不论刘伯温当年的岁数能不能禁得住骑马颠簸。即使按最快的速度,从第65天开始启程(做准备工作,召集人员,也要时间)。也要十七天后才能到。65+17=82。最后期限是八十一天。正好没赶上。

再说刘伯温其人。本身就是个书生。后来被神化了,甚至妖化。仅次于诸葛亮的位置。但观其生平却没有到过甘肃。

有的说是做法,并没有亲身去。用桃木剑,朝着西北方向劈了一下,结果当地的皋兰山立刻塌陷了一块。这就更有意思了,如果能练成这种神功,当年朱元璋与陈友谅大战,又何必那么辛苦。直接让刘伯温那把桃木剑,照着虚空劈一下,直接就斩了陈友谅的首级。

不过说到龙脉,在风水学上来说,还真有这种说法。

由于中国的地势西高东低,江河也是从西向东流。风水随动,便是风水。而江河便是龙的脉络,根据由西向东的走势以及中国的山川地形,确实有三条龙脉。这三条龙脉的走向,由北到南,依次是:

北龙是黄河,由青海而出,贯穿甘肃、山西、河北,之后北上,覆盖东北,延伸至朝鲜半岛;隐入东海。北京正在这条龙脉上。

中龙在黄河与长江之间,覆盖川、陕、冀、荆、皖、鲁,入渤海;古都西安、洛阳,在这条龙脉上。

南龙便是长江了。覆盖南方地区。南京、上海在这条龙脉上。

而前面那个荒诞故事的主角刘伯温确实也与龙脉有些关系。据说,南龙的走向是他考证出来的。即从峨眉山沿江而出,东行到浙江海盐是南龙的尽头处。


参习处


作为和诸葛亮、袁天罡齐名的奇人,发生在刘伯温身上的故事传说实在是太多了,其中很多都是玄之又玄的。

关于“刘伯温斩龙”的传说就至少有三个版本,最有名的就是斩昆仑山和长白山的龙脉了。

朱元璋以布衣之身夺得天下,最害怕的就是有人会夺了他的江山,于是想尽一切办法来稳固自己的皇位。他不仅大肆屠戮功臣,也信奉风水玄学。

正好他手下刘伯温是天下第一的异人,于是便命令他来斩尽天下龙脉,只留他老朱家的一条龙脉。谁知道刘伯温斩龙斩得太多,不慎把老朱家的龙脉给斩了,还因为恻隐之心留下了长白山的一条龙脉,导致大明最后被起于长白山的满人灭亡。

传说朱元璋请人望气,发现西北方向有龙气散发,是这里将会诞生帝王的征兆。于是便排刘伯温到西北区,找出这条龙脉斩了,以绝后患。

刘伯温一路循着龙气,到了甘肃兰州。登高远望,开始望气,发现黄河奔腾,两边山脉起伏,像一条龙一样盘踞在那里,再一看河面上水汽蒸腾,这就是他要找的地方。

于是拔出宝剑,一剑将面前蜿蜒的山脉拦腰斩断。人们管这个斩出的豁口叫大豁岘,又在龙尾的地方修建了四个墩子和一座伏龙亭,用以镇压。

打这以后,这个地方就人才凋零,再也没出国什么像样的人才,这里的环境没有了龙气滋养,也变得恶劣起来,成了一片荒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