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真抓實幹奪取脫貧攻堅最後勝利

智庫觀點

劉永凌

2020年將是中國歷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中國將奪取脫貧攻堅的最後勝利,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脫貧攻堅最後堡壘必須攻克,全面小康‘三農’領域突出短板必須補上”,吹響了堅決打贏脫貧攻堅、如期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集結號。

準確把握脫貧攻堅戰面臨的形勢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貧困人口從2012年年底的9899萬人減到2019年年底的551萬人,貧困發生率由10.2%降至0.6%,取得了脫貧攻堅的決定性成就,譜寫了人類反貧困史上的輝煌篇章,彰顯了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政治優勢。

現在到了脫貧攻堅攻城拔寨、全面收官、奪取脫貧攻堅全面勝利的最後階段,面臨的困難和挑戰依然艱鉅。一方面,全國還有52個貧困縣未摘帽、2707個貧困村未出列、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未全部脫貧,這些都是貧中之貧、困中之困,是最難啃的硬骨頭。另一方面,新冠肺炎疫情帶來新的挑戰。疫情影響了外出務工人員的收入,這涉及到三分之二左右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一些靠外出務工脫貧的家庭面臨重新返貧的風險;疫情影響了產業扶貧進行,貧困地區農畜牧產品賣不出去,農用物資運不進來,生產和消費下降,影響產業扶貧增收,對脫貧和防止返貧影響很大;疫情影響了扶貧項目進行。易地扶貧搬遷配套、飲水安全工程、農村道路等項目開工不足,不能按計劃推進;疫情影響了幫扶工作,一些疫情嚴重的地區,掛職幹部和駐村工作隊暫時無法到崗。除了任務艱鉅又遇疫情新挑戰外,還存在著脫貧人口中返貧風險,邊緣人口中致貧風險,以及幹部精力分散、脫貧攻堅成果需要加強等一系列問題。

在這種形勢下,如果松勁懈怠、精力轉移,不建立有效的防範返貧機制,不加大脫貧攻堅力度,脫貧攻堅將無法如期完成,因此,我們必須充分認清當前脫貧攻堅戰所面臨的形勢,對症下藥,才能奪取脫貧攻堅最後的勝利。

牢固樹立“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黨全國“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按照黨中央確定的到2020年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的目標任務,連續7年每年減貧1000萬人以上。2013年至2019年,832個貧困縣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6079元增加到11567元,年均增長9.7%;全國建檔立卡貧困戶人均純收入由2015年的3416元增加到2019年的9808元,年均增幅30.2%;貧困群眾“兩不愁”質量水平明顯提升,“三保障”突出問題總體解決成功。我國在脫貧攻堅領域取得的前所未有的成就,凝聚了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心血,我們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扶貧開發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脫貧攻堅制度體系。

但同時也應該看到,在脫貧攻堅工作中,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屢禁不止,數字脫貧、虛假脫貧仍有發生,甚至在一些地方還非常嚴重,個別地區“一發了之”“一股了之”“一分了之”問題仍未得到有效解決,這都是沒有做到“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所造成的後果。

我們必須牢固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把人民群眾的利益放在首位,堅持真脫貧、脫真貧,要讓脫貧工作經得起歷史考驗。堅決抵制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堅決反對數字脫貧、虛假脫貧,建立健全防範

返貧的體制機制,奪取脫貧攻堅的最後勝利。

充分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

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隨著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不斷完善和發展,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顯著優勢日益彰顯。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嚴峻鬥爭中,全國上下一心、全力應對,取得抗擊疫情的初步勝利,這有力證明了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顯著優勢。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國全黨集中力量攻堅克難,全面打響脫貧攻堅戰,貧困發生率由10.2%降至0.6%,具備條件的建制村全部通硬化路,村村都有衛生室和村醫,10.8萬所義務教育薄弱學校的辦學條件得到改善,農網供電可靠率達到99%,深度貧困地區貧困村通寬帶比例達到98%,960多萬貧困人口通過易地扶貧搬遷擺脫了“一方水土養活不了一方人”的困境,取得了脫貧攻堅的決定性成就。

集中力量辦大事,就要堅持全國一盤棋,調動各方面積極性,有效協調各領域、各層級資源,集中力量解決脫貧攻堅中的關鍵問題,以奪取脫貧攻堅的全面勝利。當前,要繼續聚焦“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落實脫貧攻堅方案,瞄準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狠抓政策落實。確保剩餘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如期脫貧,對52個未摘帽貧困縣和1113個貧困村實施掛牌督戰,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要較真碰硬“督”,各省區市要凝心聚力“戰”,齊心協力啃下最後的硬骨頭。對沒有勞動能力的特殊貧困人口要強化社會保障兜底,實現應保盡保。要繼續集中力量,以更加有力的舉措、更加精細的工作,在普遍實現“兩不愁”的基礎上,全面解決“三保障”和飲水安全問題,跑完“最後一公里”,確保剩餘貧困人口如期脫貧。要建立有效防範返貧機制,對已脫貧人口開展全面排查,認真查找漏洞缺項,一項一項整改清零,一戶一戶對賬銷號,健全監測預警機制,加強對不穩定脫貧戶、邊緣戶的動態監測,將返貧人口和新發生貧困人口及時納入幫扶,為鞏固脫貧成果提供製度保障。加強解決相對貧困問題的頂層設計,建立解決相對貧

困的長效機制,推動減貧戰略和工作體系平穩轉型。

加強黨對脫貧攻堅工作統一領導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總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其中首要的一條是:堅持黨的集中統一領導,堅持黨的科學理論,保持政治穩定,確保國家始終沿著社會主義方向前進的顯著優勢。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堅持黨的集中統一領導,在脫貧攻堅上取得了決定性成就。今年脫貧攻堅任務完成後,我國將有1億左右貧困人口實現脫貧,提前10年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減貧目標,世界上沒有哪一個國家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實現這麼多人脫貧,充分說明了堅持黨的集中統一領導的重要性。

各級黨委要把脫貧攻堅工作擺到重中之重的位置,把當前“三農”工作重點放到脫貧攻堅上來。強化五級書記抓“三農”責任,落實縣委書記主要精力抓“三農”工作要求,加強黨委農村工作機構建設,建立村“兩委”成員縣級聯審常態化機制,持續整頓軟弱渙散村黨組織,切實發揮黨組織在農村各種組織中的領導作用,大力培養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把當務之急一件一件解決好,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防止政策執行簡單化和“一刀切”。

農村基層黨組織是黨在農村全部工作和戰鬥力的基礎。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國共派出25.5萬個駐村工作隊、累計選派290多萬名縣級以上黨政機關和國有企事業單位幹部到貧困村和軟弱渙散村擔任第一書記或駐村幹部,目前在崗91.8萬,特別是青年幹部瞭解了基層,學會了做群眾工作,在實踐鍛鍊中快速成長。要繼續把政治過硬、熟悉農村工作、有志於為農業農村發展作出貢獻的骨幹分子,派遣到農村去鍛鍊,持續向貧困村、軟弱渙散村、集體經濟薄弱村派駐第一書記,切實加強黨對脫貧攻堅工作的統一領導,保證脫貧攻堅工作順利完成。

(作者單位:山東社會科學院國際儒學研究與交流中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