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来天谴的天圣元宝

玩古币的币友对天圣元宝应该较为熟悉,这枚钱币为北宋第四个皇帝宋仁宗所铸。天圣元宝为对钱,所谓对钱,是指钱文相同而书体不同、可以成双配对的钱币,又称对文钱或对书钱,日本泉界称之为“符合泉”。天圣元宝有楷书和篆书两种字体,铜钱为小平版式,另有铁钱小平,折二版式。


带来天谴的天圣元宝

楷书天圣元宝


宋仁宗即位时年仅13岁,由皇太后垂帘听政,其年号为“天圣”,取二人圣的意思,即为两个圣人共同执政。然而钱币铸出之后,“天”字字形,像“夭”又似“灭”,出于政治斗争的需要,坊间与朝廷间流言四起,箭头直指皇太后。皇后垂帘听政被污为女“夭”作怪,其后历史上发生的巧合又仿佛印证了“夭”字,流言好像成真,朝廷真如遭到了天遣一般。


带来天谴的天圣元宝

篆书天圣元宝


史书上载,天圣十年(1032年),一天夜晚皇宫突然着火,火势很大,已经就寝的宋仁宗不得不起来避火。这场大火使得宫室基本被烧毁,“是夜,大内火,延燔崇德、长春、滋福、会庆、崇徽、天和、承明、延庆八殿。上与皇太后避火于苑中”。

火灾造成的损失巨大,造成的影响更是恶劣,必须严厉追究相关责任人。 “时宦者置狱治火事,得缝人火斗,已诬伏,下开封府使具狱。”找不到相关责任人和罪魁祸首,单凭一个熨斗就要治一个裁缝的罪,估计是在“三木之下,何求不得”的情况下,裁缝不得不认罪。可怜一个小小的裁缝就要为皇宫大火这么大的罪行担责,还是要背黑锅。


带来天谴的天圣元宝

天圣元宝对钱


这个调查结果让很多人都不满意,“权知府事程琳辨其不然,乃命工图火所经处,且言:‘后宮人多,所居隘,其锅醦近板壁,岁久燥而焚,此殆天灾,不可以罪人。’监察御史蒋堂亦言:‘火起无迹,安知非天意。陛下宜修德应变,今乃欲归咎宮人,且宮人付狱,何求不可,而遂赐之死,是重天谴也。’”宋仁宗本来就比较仁厚,善于纳谏,再加上蒋堂搬出了天意,自己就更不好追究责任了。“帝为宽其狱,卒无坐死者。”

其实天下如此之大,每天有个什么天灾人祸是很稀松平常的事情,但一旦引入政治斗争中,就变得说不清道不明了,当事人无从辩起,而污蔑者尽可以站在道德制高点和权力高点尽情发挥,由单纯的天灾转变成人祸。火灾发生后第二年(1033年)便更改年号为明道。

这枚小小的天圣元宝就成这些历史事件的见证,成了历史证物,睹物遥想过往,令人慨叹万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