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唐伯虎一樣,活出真自我。

像唐伯虎一樣,活出真自我。

小時候讀《今古傳奇》讀到《唐解元一笑姻緣》,後來電影《唐伯虎點秋香》又炒得火熱,印象中的唐伯虎是一個英俊瀟灑、風流儒雅、志得意滿的少年才俊。今天讀到,才知道真實的唐伯虎遠非印象中的唐伯虎,其個體生命是悲劇性的存在。

像唐伯虎一樣,活出真自我。


唐伯虎生於明朝中期蘇州一市民家庭,自幼聰明穎悟、才華橫溢,二十九歲時以第一名鄉試中式,次年上京參加禮部會試。這時的唐伯虎已被主考官程敏政、李東陽內定為本科會員,可謂穩操勝券、志在必得,處在人生最得意的時刻。不料晴天一霹靂,徹底擊垮了唐伯虎的美夢。與唐同行赴考的人中有一個叫徐經的,利用錢財買通程敏政的僕人,得到了試題,請唐伯虎代為起草,唐伯虎不知內情代為捉刀,又在聊天時不慎洩露,被嫉妒他的朋友都穆狀告。皇帝勃然大怒,將唐、徐二人打入大牢。唐寅尊嚴掃地,皮肉受苦,一下子從得意的高峰跌入失意的深淵。回思來京路上的躊躇滿志,真有恍如隔世之感。

像唐伯虎一樣,活出真自我。


第二年科場永訣的唐伯虎回到故鄉,親人的冷漠,世人的嘲諷,再加上內心的絕望痛苦,令唐伯虎幾乎痛不欲生。熬過最艱難的日子,痛定思痛,冷靜下來的唐伯虎開始思考自己今後的人生道路,有云做人的價值標準有三條,"立德,立功,立言。"身敗名裂談不上立德,文弱書生又何以立功,只能立言了。唐寅固然博學多才,但少年輕狂的他無法靜下那顆躁動不安的心,埋頭書齋。最終,唐伯虎選擇了藝術家的生活方式:靠詩文書畫為生。

科場失利,積極進取、奮發有為的人生態度已成為遙遠的過去,為了忘懷失意,使有限的生命包容無限的樂趣,唐伯虎選擇了及時行樂、豪放不羈、風流放誕的人生態度,縱情聲色、留戀風月。"笑舞狂歌五十年,花中行樂月中眠。"世人稱之為"神仙"。

像唐伯虎一樣,活出真自我。


很多時候,我們無法選擇人生境遇,生命形式,唯一能選擇的,是生活態度。唐伯虎適合做成功的政治家還是神仙似的藝術家,姑且毋論。但我們知道,唐伯虎作為一個"拋棄官場恩怨,忘懷世間榮辱"的自由藝術家,他張揚個性,揮灑豪情,書寫真性情,活出了真自我。

中有這樣一則故事:鷹問烏鴉,為什麼你能活九十年,而我只能活三十年?烏鴉回答,因為我吃的是腐肉,而你喝的是鮮血。鷹飛身啄了一口腐肉,不好吃,吐掉說,我還是喝鮮血吧,哪怕只活三十年,只要活得精彩。

生活中,我們要找到適合自己的人生道路,活出真實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