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頁反對意見無效:日本香川縣遊戲禁令始末

3月18日,日本香川縣提出的《網絡·遊戲依存症對策條例》正式獲得通過,這意味著,從條例規定的4月1日起,縣內未滿18歲的青少年每天使用網絡和進行遊戲的時間將被嚴格限定為60分鐘。

曾幾何時,“遊戲一天玩一小時”是玩家用以回擊“玩物喪志”指責的金句;怎料如今,這句話卻反過來成了施加於玩家自身的沉重枷鎖。

2019年,隨著第72屆世界衛生大會上《國際疾病分類》第十一次修訂本的通過,爭論多年的“遊戲成癮”問題終於經世界衛生組織(WHO)之手認定為“精神疾病”,繼而一石激起千層浪。

76頁反對意見無效:日本香川縣遊戲禁令始末

實際早在修訂草案提出之際,就有多家遊戲機構提出異議,來自玩家的反對之聲更加鋪天蓋地。畢竟,成癮定義的確定,無疑將成為那些素來視電子遊戲為洪水猛獸的反對者們最佳的攻訐利器。只是所有人都沒想到,“反攻”的號角竟會從這個世界上有著最為發達的遊戲產業的國家中率先響起。

2020年1月9日,日本香川縣發表《網絡·遊戲依存症對策條例》草案。草案開篇就引用了WHO對於“遊戲成癮”的定義,痛斥當代互聯網和電子遊戲對學校教育及家庭關係的荼毒,並宣稱將積極推動針對青少年網絡使用和遊戲時間的嚴格限制。

76頁反對意見無效:日本香川縣遊戲禁令始末

可以想見,該草案的出臺勢必會在日本網絡中引發軒然大波。當年曾憑藉“遊戲一天玩一小時”口號而走紅的高橋名人就公然批評其內容的荒謬性;更有甚者,連香川縣政府內部的員工,都以個人身份公開了立場鮮明的反對意見。

只可惜,在這件事情上,香川縣議會至始至終都貫徹著一意孤行的決然態度,這也使得事態的後續發展極大地出乎了人們的預料。

76頁反對意見無效:日本香川縣遊戲禁令始末

自草案公開後,香川縣議會旋即開展了針對縣內居民和縣內外相關企業、機構及從業者的意願調查,其結果也成為了於3月12日召開的條例檢討會議的參考基準。當日會後,香川縣議會宣佈,對縣內2613名居民的意願調查中,有84%(2268)的居民贊同條例的頒行。基於此,決定將在3月18日的正式會議上對該條例予以通過。

然而很快便有質疑的聲音湧現,因為香川縣議會只公開了針對縣內居民的調查,而來自相關企業、機構和從業者的意見卻隻字未提;並且據知情者提供的消息,在實際的調查報告中,表示贊成的企業或機構僅有1家,剩餘的68家均表示反對——這些反對意見在這份不足100頁的報告中足足佔據了76頁的分量。

76頁反對意見無效:日本香川縣遊戲禁令始末

隨後網上又曝出12日的檢討會議並未對外公開,連與會者的身份都無從查考,從而又引發了大眾對香川縣議會政務不透明的指摘。但正如前面所說的,一意孤行的香川縣議會一邊用“反對意見沒有送到”這樣荒唐的理由搪塞,一邊繼續執行自己的計劃,並最終在3月18日的正式會議上通過了這條受無數人唾罵的遊戲禁令。

顯然,在日本這樣一個有著發達網絡和遊戲產業的國家,一刀切式的禁令不僅對普通民眾,對相關產業造成的負面影響和損失也將是難以估量的。既然如此,香川縣議會強推禁令的目的又何在?這一點,恐怕只有深諳此道的政界人士才能給出確切答案。

21日,日媒發表了一篇東京都議員慄下善行的採訪。此前,慄下議員在自己的社交媒體上一針見血地指出,所謂禁令,本質上是一項政績工程,香川縣政府無非是意在通過“國內首個通過的遊戲禁令”為自己的臉上貼金;採訪中,他又進一步闡述了禁令背後所隱含的更加惡劣的影響。

76頁反對意見無效:日本香川縣遊戲禁令始末

條例中所提及的網絡、遊戲對教育和家庭方面的損害,本該是由學校和父母出面予以解決,而不應強行利用行政手段加以干預。所以遊戲禁令其實是一種對責任的逃避和轉嫁。從另一個方面來說,在日本政界,又有著所謂的“前例踏襲主義”傾向,即,一旦香川縣頒行的條例得以施行,其他縣就會以此為“前例”,確保相同條例的通過。因此,香川縣遊戲禁令的影響實質上是全國性的。

由此可見,這一禁令的最終通過並不意味著事情的結束,而很有可能是一場更大風波的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