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歐美小留學生是否違反了義務教育法?

沽上風雲


中小學生出國留學正逐漸盛行。義務教育法只是要求適齡兒童必須接受九年制義務教育,但並沒有具體區分接受教育的地域。無論在中國還是外國,只要讓孩子掌握一定的知識就成。

近些年,有不少國外中小學特意漂洋過海來到中國招生,出國留學的小留學生也在不斷增加。但目前總數量還並不是很大,只佔留學生群體中的一小部分。

不過,小學或者中學就出國留學並不一定是好事,客觀的講,有益也有弊。

有益的一面

1、可以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能力,以及對困難和挫折的承受能力,使孩子提前學會自立,對孩子成年後的生活和工作都有所幫助。

2、可以開闊孩子的眼界,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見多識廣,對孩子也是一個知識的增長和積累。

3、有些來中國招生的國外中小學表示,中國的中小學生進入他們的學校就讀就,可以獲得進入高質量高等學府的機會,這也是最吸引家長們的一個點。所以,才會有越來越多的家長願意將未成年的孩子送到國外去就讀。

存在的弊端

1、讓未成年的孩子過早遠離父母,缺失了父愛和母愛的關懷,以及與父母的互動。無論什麼關係的人之間,都需要靠面對面的相處才能培養出感情,親子關係也不例外。長久的分處異國,可能會導致孩子與父母的感情淡薄,甚至影響親子關係。

2、在全世界來說,中國是最注重情感和人情味的國家,這是幾千年流傳下來的一種民族特質,也是我們此次能夠全國總動員馳援湖北,取得抗疫勝利的一個重要因素。而媳婦國家則截然不同,他們相對理想、獨立,人與人之間並沒有中國這樣的情感氛圍。孩子從小留學國外,多少會受西方人思想的影響,變得同樣過分理性、獨立,忽視了與父母的情感交流,對父母變得不再那麼需要。

3、父母花費重金將孩子送到國外鍍金,但不一定都能培養成人才。有可能白費一番心思,成年後依然無所作為。成龍成風只是父母的一個美好願望,現實中,龍鳳型人才畢竟是少數。多數只是鍍了一層面子上的金而已。

綜合以上兩點,等父母全程將孩子在國外培養成人後,最終換來的可能是一個薄情寡義的孩子。因為他們成長過程中的思想、意識形態等都是在國外形成的,與父母沒什麼關係。成長的路上沒有你,成人之後不需要你,甚至養老送終也別對孩子有過高的期望,而且,依然碌碌無為,這應該不是父母想要的結果。

結束語:儘管義務教育法沒有限制中小學生出國留學,但由於年齡、心智等原因,不一定真的對孩子有好處。所以,父母在送未成年的孩子出國留學這件事情上還是要慎重考慮,切莫圖面子或跟風。一旦事與願違,後悔亦晚矣 。

大家對此有什麼看法呢?

【謝謝朋友們耐心閱讀,歡迎關注、評論等,發表看法,一起互動交流!】


龍族社


題主所提的這個問題從題意本身就存在邏輯錯誤,小留學生屬於未成年人,如果未成年人在該入學的時候(其父母屬於中國國籍),父母並沒有依法送孩子入學而讓其無學可上,其父母則違反了義務教育法。因此,從法律責任主體來講,小留學生並沒有違法。

當我們在探討小留學這個群體時,並不能拿義務教育法來做為討論依據,因為中國家長送孩子去國外讀書,從初衷來講只是為了讓孩子獲得良好的教育(注:並不是我否定中國基礎教育,請不要誤讀),之所以沒有選擇國內的義務教育,完全屬於監護人個人意願,家長實際上讓孩子享受到了受教育的權利。

通過上述分析後,我們會發現小留學生的出現,這是一種社會必然現象。最近由於疫情的影響,個別在國外讀書的小留學生受到公眾的關注,可能部分人會產生心理不平衡感,認為一些小留學到國外讀書,他們的父母目的就是想讓孩子將來獲得外國國籍,並不打算將來回來發展,於是便對小留學生家長產生一種反感情緒。

如果大家能用理性來思考問題的話,會發現人都有利已思想,正所謂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家長送孩子去國外讀書,在他們的觀念中認為國外的教育就比中國的好,這純粹是大家普遍認為的崇洋媚外思想在作怪。但是大家是否想過,能把孩子送到國外去讀書,沒有一定的經濟基礎能做到嗎?世界是開放的,家長送孩子到哪去讀書,只要有能力都可以去,我國的法律也沒有禁止。

總之,小留學的出現畢竟只是小眾群體現象,大家只需要理性看待就好,用不著非要抱著各種複雜的心態去面對。


寒石冷月


根據屬地原則,人在英國就應該受英國法律管轄。


長島男爵


要不是此次疫情,我還不知道有那麼多義務教育階段的孩子在接受純粹的外國教育。比如光英國就要15000多人,平均年齡才14歲。

對於這些小留學生是否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我不是專業人士,特別是不知道為什麼孩子那麼小,有些父母寧願放棄國內免費的義務教育,放棄閤家團聚,而在孩子“三觀”形成之前自費送孩子出去接受異國教育真正原因,所以沒法定論。

但是我熟悉《義務教育法》的一些條款,現摘抄如下,供有興趣的朋友參考判斷。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立法目的】為了保障適齡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保證義務教育的實施,提高全民族素質,根據憲法和教育法,制定本法。

第二條【制度概說】國家實行九年義務教育制度。

義務教育是國家統一實施的所有適齡兒童、少年必須接受的教育,是國家必須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業。實施義務教育,不收學費、雜費。

第三條【實施目的】……為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礎。

第四條【適用對象】凡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的適齡兒童、少年,不分性別、民族、種族、家庭財產狀況、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並履行接受義務教育的義務。

第五條【政府、家長、學校、社會的義務】……適齡兒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監護人應當依法保證其按時入學接受並完成義務教育。……

從以上條款可知,假如本應該在祖國接受義務教育的中國未成年公民,家長卻無正當理由讓TA接受純粹的外國教育,而不履行《教育法》義務,那麼肯定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


育兒智匯


小留學生違反義務教育法?這該從何說起?看來題主對義務教育法還是不太清楚。國家出臺義務教育法的目的是為了保證每個適齡兒童接受到教育,從而提高國民素質。

義務教育法中沒有規定,不許孩子出國留學這一條,而是說適齡兒童、少年到了入學年齡,而其父母或者監護人不讓他們接受義務教育的,會受到相應的批評教育,責令整改。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每個父母都希望給孩子最好的教育,這本是人之常情。在經濟條件許可的情況下,父母把孩子送到國外留學,也無可非議。如果不是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小留學生也不會進入公眾的視野,引起大家的熱議。

父母讓低齡孩子出國留學,各有目的。有的是看重國外寬鬆的教育環境,有的是想把孩子早點送出去,早日加入外國國籍;還有的是因為國內高考競爭壓力太大,自己孩子成績不是太好,不具備競爭優勢,出國上學,幾年之後,頂個留學生的頭銜回來,以彌補學業的不足。

不管何種原因,都談不上違法。只是,現在國外疫情形勢緊張,小留學生進退兩難。不回國,父母不放心,孩子年齡小,許多託管家庭不讓孩子住,有的學校放假,不讓學生住校,這些實際問題真的讓人擔心。回國吧,航班停飛,機票難求,回來途中還面臨被感染的風險。面對如此形勢,166個家庭簽字申請中國政府包機接回留學生,由此引發對留學生的熱議。

但是,不管怎麼說,留學生也是祖國的孩子,無論如何,祖國不會對留學生不管不問的。關鍵是這些留學生如果回國,一定要遵守國內的相關規定,如實報告,自覺隔離,不敢特權,自然不會引起人們的反感!


靜靜助學


從本質上來說,我認為是違反了義務教育法,義務教育法實施的目的是:

為了保障適齡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保證義務教育的實施,提高全民族素質。

1、保障少年兒童的受教育權利,因為在過去由於各種原因,很多孩子無法得到受教育的機會,甚至有的家庭就是不讓孩子讀書,所以國家從法律層面制定的義務教育法,強制所有適齡兒童必須要讀書,如果這些孩子無法接受教育的話,家長是要承擔法律責任的。


2、義務教育法實施的另外一層目的就是要提高全民素質,每一個公民都是社會的一份子,理應提高自身的素質,這也是一個國家強盛的根本。

那麼現在很多家長把小留學生送到國外去,是不是達到了這兩個目標呢?

我認為只達到了第一個目標,那就是讓孩子接受到了教育,給了他受教育的權利,甚至是優質的教育。但我不認為滿足了第二個要求,出國留學享受所謂更優質的教育,這就意味著提高了全民族的素質了嗎?

好,那我們就看一看我們的九年義務教育在學習什麼?

上面的課程當中有多少在英國是不學習的?或者說哪些教材是我們國內所特有的?國外有語文課程嗎?有歷史與社會嗎?有思想品德類課程嗎?而恰恰只有學習了這些課程才能說明你是一箇中國人,如果連這些課程都沒有學習的話,即便學習了國外最先進的知識和文化,也不代表提高了全民族的素質,假如有一天我們14億人都放棄了學習自己的文化和特色的東西,那麼我們這個民族將面臨著什麼?

結果是不可想象的,新一代的教育直接關乎著民族的未來,如果讓年輕一代都去學習西化的那一套,然後再回到國內來治理國家,服務於國家,我們這些長輩放心嗎?


小留學生去國外我們不反對,但是在基礎教育就接受了西方的那一套,我個人是不接受他們再次擁有中國國籍,但是我尊重他們選擇追求的權利,我們擁有這樣的胸襟讓這些人走出去,但絕對不歡迎一個沒有接受國內義務教育的人再次回到國內工作,因為我們很難讓這些人對自己的祖國產生認同,這和高中生以及大學生出國留學完全是兩碼事,高中生以上出去留學之前他們已經有了自己的認知和是非觀念,但小留學生出去完全是接受了訓化教育,請各位家長給孩子轉國籍,謝謝!


美蛙英語


前幾天報道在英國留學生的家長聯名希望國家包機把他們的孩子接回祖國,我才知道原來我們國家竟然有那麼多小留學生。


單獨英國就有1.5萬人,如果再把其他國家的小留學生加起來,那麼最少也得有幾十萬吧。

這麼多小留學生沒有在國內進行九年義務教育,而去其他國家留學,那麼他們會違揹我們國家的義務教育法嗎?

其實,我們大家不用擔心,我們完全沒有必要瞎操心。

⑴ 我們國家可能會對部分國家的教育認可。

⑵ 把小孩送出去留學的家長希望孩子將來在國外工作或者改變國籍,那麼國內認不認可、違不違背教育法他們也就無所謂了。

⑶ 部分在外學習的小留學生可能已經具有其他國家的國籍了。

⑷ 能夠把孩子從小就送出去留學的家庭不簡單,他們有辦法解決很多一般人解決不了的事。

所以,對於小留學生是否違揹我們國家的義務教育法,我們這些吃瓜群眾還是別瞎操心了!

大家認為呢?


地理視角看教育


我認為這明顯違反了中國的《義務教育法》

中國的《義務教育法》必然不同於英國或美國的《義務教育法》,必然是有利於中國的,這就是讓每個受教育者首先接受本國文化的薰陶,從小培養愛國主義情操,用本國的傳統,倫理,道德,信仰等價值觀武裝頭腦,這是國家和民族長治長存,繁榮興旺的保證。

接受那國的義務教育就必然有利於那個國家,把小孩送到外國接受基本教育,只會用別國的價值觀,人生觀,國家民族觀等理念鑄造其頭腦,教育出的公民只能是一個合格的“外國公民“,而決不是一個合格的“中國公民“,尤其是意識形態敵對的國家去留學,必然會培養出本國本民族的“敵人“,這一點,只要看一看那些留過學的“精英“的所作所為,所思所想即可明白。

這難道就是中國義務教育的目的嗎?

如果這樣的“教育精英”被委之以國家的重任,在他們的領導下,我堅信不要太久,“中華特色“就會被慢慢地“磨沒“了,我們的後人雖然存在,甚至活的很好,但已不是“中華民族“了,當然也不是英國或美國的民族,而是一個“失憶的民族,失去自我的民族“。


意識物理學


部分歐美小留學生是否違反義務教育法?這個問題非常有爭議,不僅現在有爭議,在過去幾年就存在著較大的爭議。我認為歐美小留學生違反了義務教育法。

違反了教育法第二條規定。

我國義務教育法第二條明確規定:

國家實行九年義務教育制度。
義務教育是國家統一實施的所有適齡兒童、少年必須接受的教育,是國家必須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業。

實施義務教育,不收學費、雜費。
國家建立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保證義務教育制度實施。

從以上內容中,我們可以看到義務教育制度是九年,也就是小學、初中九年的義務教育。小留學生留學到國外學習,有沒有進行義務教育是眾多爭議所在。我們仔細閱讀第二條的規定中有對義務教育的定義:義務教育是國家統一實施的所有適齡兒童、少年必須接受的教育,是國家必須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業。

這裡有“國家統一實施”這個詞語,我們可以很清楚地知道這裡的國家指的是中國,不是英國、也不是美國、澳大利亞、加拿大等,那在其他國家接受了九年的教育在理解上就不屬於我國的義務教育範圍。

結束語

對於小孩子的教育,即使留學沒有違反義務教育法,我認為也不必將孩子送到國外去接受教育。在我們中國有真正最好的教育寶貝,我們大家要好好在自己的文化當中去發現真正有益的東西。


童教雷鳴


低齡留學並不是最近兩年才出現的新事物,在英國的1.5萬小留學生也絕不是一下子冒出來的。前幾年,對於低齡兒童留學是否違反義務教育法是問題,國內還有過一些討論。不過,普遍認為,低齡留學仍然存在法律空白,國家對此也只是默許。


有些專家認為,《義務教育法》雖然規定適齡兒童應該接受義務教育,但並沒有具體規定在哪裡接受,可以在公辦學校,也可以在民辦學校,只要是學校就行。那麼,送孩子出國留學,只不過是學校不同,並沒有剝奪孩子受教育的權利。不過,真經認為,低齡留學,屬於鑽法律的空子,對國家來說並不是一件好事情。



若干年前,有家長希望能自己在家教育孩子,不過這種方式最終被認定為違法。2017年,教育部印發過一個通知,明確提出,不得擅自以在家學習替代國家統一實施的義務教育,並要求高度關注接受“私塾”“讀經班”等社會培訓機構教育的學生。也就是說,國家並不認同這些教育形式是義務教育,因為國家的義務教育,對教材等是嚴格管理的。而某些教育方式,並不能給孩子傳遞正確的價值觀、世界觀。



同樣,從小去國外留學,完全接觸不到中國傳統文化教育、接受不到愛國主義教育。就說升國旗這樣的事情,孩子在英國唸書,週一早上就算不升英國國旗,也不可能升中國國旗。孩子對國旗的感情幾乎為零。此外,每個國家都要向孩子講述自己國家的歷史,如果孩子從小在英國上學,那學習的就是英國的歷史,甚至可能會接受一些美化鴉片戰爭和侵略者的歷史教育。這樣的孩子,將來還能和中國一條心嗎?


所以,真經認為,低齡留學不叫義務教育,甚至這叫逃避義務教育。義務教育作為國民的義務和權利,學到什麼知識可能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在受教育過程中明白自己是中國人,明白我們國家的繁榮富強來之不易。我認為,受中國式的教育才是義務教育。我們應該修訂義務教育法,對低齡留學進行規範,減少低齡學生出國的情況,除了在境外工作的人群外,不允許適齡兒童去接受西方的教育。如果我們需要精英教育,我們可以將歐美學校引進到國內,但一定要加上愛國主義教育、歷史教育和思政教育,為孩子們繫好第一粒紐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