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國際化社區加強對境外來滬人員的管理服務,結好防疫閉環“最後一米”

「聽」國際化社區加強對境外來滬人員的管理服務,結好防疫閉環“最後一米”

為嚴防境外疫情輸入,上海在落地分流排查、接送轉運和屬地社區管控之間已形成牢不可破的“三大閉環”。當環環相扣、無縫銜接的流程來到最後一站,社區防控抓實抓細各項措施,加強對境外來滬人員的管理和服務,守牢閉環的“最後一米”。請聽上海電臺記者顧赬琳發來的報道。

「听」国际化社区加强对境外来沪人员的管理服务,结好防疫闭环“最后一米”

晚上6點,江蘇路街道派車前往長寧區臨時集中留驗點,將核酸檢測呈陰性的西班牙籍居民安妮接到了丁香大樓小區門口。居委、社區醫生和民警跟隨上門,確認安妮為獨居,符合一戶一人或一家的居家隔離條件,隨後進行測溫,簽訂居家隔離承諾書。第二天,華山居民區黨支部書記潘志歌就收到了安妮發來的自拍視頻:“看到門口的蔬菜我太驚喜了,謝謝你!非常感動!”

潘志歌介紹,國際化是華山居民區最鮮明的特點,在總統公寓和東方雅苑小區,外籍居民佔比接近一半。像安妮一樣近期從國外返滬的就超過30戶,其中不乏來自日本、法國、美國、德國等重點國家的外籍人士,有9戶正在居家隔離。社區外防輸入的挑戰正在升級。

潘志歌說:“五個小區總共1125戶,失聯的大部分在國外,他們返滬的比例會比較高,後續還在增加。境外防控的時候,我們已經有經驗了。我們這邊信息接到,會跟物業說,誰哪天回來,他們傢什麼情況,然後消毒工作跟上,服務工作跟上。中外一樣的。我們三人小組上門,每天測體溫。”

「听」国际化社区加强对境外来沪人员的管理服务,结好防疫闭环“最后一米”

為了讓外籍居民充分了解隔離政策,做到閉門不出,從而鞏固基層防疫的閉環。社區動員了大量外籍志願者充當“翻譯官”,一對一地解讀隔離要求。意大利居民賈柯木就是其中之一,他手機裡存著很多份自己翻譯的意大利語、英語的防疫文件。總是用自己的意式幽默讓外籍同胞放輕鬆。

賈柯木說:“外國人從國外回來要隔離,我跟醫生一起找他們,解釋隔離的規定。我儘量描述得清清楚楚,這樣就不會有誤解了。看見我是個老外在做這個工作,他們也會覺得比較有安全感。為了控制疫情,我參與進去了,我感覺更屬於這邊的社區。”

居家隔離的居民經常會收穫 “小驚喜”,蔬菜、巧克力、口罩,還有女生會收到鮮花。記者注意到,他們的門上貼著有 “2020、健康”字樣和中國結的紅色卡片,代替了之前的隔離貼條。這些都是居委和物業精心設計的,將管理寓於服務之中。復瑞物業項目經理紀寧最近還成了“點外賣專員”,一位獨自隔離、不懂中文的外籍居民每到飯點就向他求助。

紀寧說:“他要叫外賣。我英文也不好,用翻譯軟件。理解他的訴求之後,我就開始跟店家溝通,要不要辣椒,大概多長時間送到。外賣一到的時候,他一看到電話了,我去幫他拿。”

「听」国际化社区加强对境外来沪人员的管理服务,结好防疫闭环“最后一米”

採訪一結束,潘志歌趕緊翻閱著微信裡上百條未讀消息,她轉身對紀寧說,又有兩位留學生馬上回來了。潘志歌說:“今天明天都會有回來,隨時做好上門準備,這時候只有我們上。物業也很辛苦,有時候凌晨回來,他就等著消毒。防疫的工作是多方的配合和聯動,大家一方不可缺。”

「听」国际化社区加强对境外来沪人员的管理服务,结好防疫闭环“最后一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