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运营,并不似你想象中那样简单


运营复盘Vol.1 | 社群运营,并不似你想象中那样简单

为期一周的社群运营竞赛排名终于尘埃落定,我们队以84名(总参赛队伍321支)的成绩通过项目考核。

这是我最近参加的一个线上运营实习项目,以超级简历为品牌中心去运营自己的社群,对产品的用户增长负责。

运营之光

在实践开启的前一天晚上,身为小队长的我面对着一个如此生疏、充满挑战的任务,花了2个多小时构思了社群从0到1、从拉新到转化的一整套流程,写出2000字的策划案,据此为我们的3人团队开了第一次微信电话会议。

运营复盘Vol.1 | 社群运营,并不似你想象中那样简单

第二天清早我就给队员们分配好当天的任务,细致到每一步怎么去做,话术内容安排,朋友圈什么时候发,群消息发送频率等。

运营复盘Vol.1 | 社群运营,并不似你想象中那样简单

这是因为我受到《运营之光》一书的启发——

要做好运营就必须要带着宏观的流程化和精细化思维去思考。

但遗憾的是,我没有把生态化思维成功运用到这次运营上,没能让用户之间互相提供价值形成良性内容生态,说人话就是没能让群员自发分享干货。

在整个运营过程中,我没能很好地把握运营的节奏感,在社群初建第一天就通过活动去推广产品,还没建立起用户价值就消费了用户价值,给群员留下了很生硬的广告主印象。

另外,我也没有做到一切行为以目的为导向

1.第一次团队会议时讨论决定设置进群的门槛:进群先进审核群,提示帮忙转发广告,然后审核通过再拉正式群——这个规定直接劝退了大约2/3想要白嫖的人,第二天我们就取消了这个机制。

进群量是我们的任务的重要指标之一,而我们竟然在没有任何粉丝基础的情况下设置这样的门槛,无疑是我们做得最蠢的一个决定了。

2.我从一开始就带着长线思维

去看待这件事,总觉得一个好的社群就应该长期活跃,忽略了这次项目目的只是为推广超级简历产品,创建的社群也只是短期的。

运营复盘Vol.1 | 社群运营,并不似你想象中那样简单

社群的死穴:群员不活跃

在第一天社群人数刚刚突破40时,我发现整个群氛围死寂,这是我绝对忍受不了的。

于是我自作主张策划了第一次群破冰,做了自我介绍,简单的讲了一下简历之后就推荐了产品,效果是不太理想,互动的人很少,当时我还懊恼了一宿。

运营复盘Vol.1 | 社群运营,并不似你想象中那样简单

此后,陆续举办了CEO主讲简历课、简历干货分享、简历互喷行动、职业规划课等多次活动想刺激群聊,也都收效甚微。

在这过程中,我多次发红包,因为人为财死嘛,这是直接的利益,没有人会跟钱过不去,即便我发的金额十分微不足道——但仍旧许多群友领了红包不作声;我也找了朋友当托儿来回复我的消息,但久而久之大家也都累了……

可是为什么会这样?我思索良久。

首先,是群员质量问题。群员有将近一半是我私聊朋友拉进来的,可能他们不在求职状态,对求职福利需求不大;可能我的人脉圈中大多数同学对于求职技能的学习不够积极主动;

第二,社群提供的价值欠缺包装。我一心想为群友真正准备一些有价值的干货资源,所以说完全没价值是不可能的。只是群友们感知到的价值不及其本身的价值,也就不愿意做出活跃社群的贡献,甚至连一句“谢谢”都不舍得讲。

这是因为我一直忽略了社群福利(如大学生求职礼包、Excel课程等)的包装,没有把其珍稀价值体现出来,导致群福利缺乏吸引力,群的外在价值低于实际价值——我的广告营销功力不足

第三,没有诱导出群员的潜在需求——听上一期冠军队伍分享:这次产品的主要受众是大三的学生,我们要做的是把他们对简历撰写的需求激发出来,而我一开始只认准了应届毕业生为运营对象,思维受限了。

第四,没有创造出有竞争力的独特价值。现在求职群扎堆,同质化严重,很多人可能已经加了很多的同类群,提供的福利都差不多,用刘欢的一句歌词来说就是“你有我有全都有啊”,哈哈哈,所以就很难在这么多的群里面脱颖而出,抢占群员的注意力了。群员也可能早把我的群屏蔽了。

直到竞赛期结束,社群的活跃度也没达到预期,我活生生把自己变成了客服,把本该是UGC模式的社群经营成了PGC…

品牌的力量

品牌认同感是一个产品制胜的关键,如果把社群比作产品,那么品牌的力量同样不容小觑。这是我的朋友梨云(点击偷瞄她的公众号)给我的启发——

一是要塑造个人品牌。通过一系列行为,拉近自身与群员之间的距离,让群员认为你是专业可靠的——如多分享干货见解、朋友圈输出等。我明明曾是BOSS直聘的简历导师,但由于群里太多的熟人我放不开手脚,于是群员对我的能力表示质疑。

二是当自身不够强大时,要学会借力。这就要利用好现成品牌的力量。超级简历是在线简历制作产品中的佼佼者,我完全可以通过对其品牌的适度包装来拉高社群的段位——可是我并没有。相反,我从一开始社群拉新时就削弱了品牌,只强调群福利,这就导致群员会认为品牌没有公信力,对推荐产品也不感兴趣了。

运营复盘Vol.1 | 社群运营,并不似你想象中那样简单

领导者的痛:队员不积极

3个人的团队,既有可能“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但也很大可能会“三个和尚没水喝”。很不幸,我的团队偏向于后者。

团队是随机组的,我是队长,队员小A和小B分别是大三和大二的学妹,她们的专业都和运营搭不着边,和我一样是小白。

在竞赛前夜的会议中,小A和小B都说自己会抽空来完成工作。结果在最关键的社群搭建的前两天,我包揽了海报文案、话术和进群审核等几乎所有工作,而队员除了邀请朋友进群和转发朋友圈以外,基本不做事,即便我已经非常详细地分配了任务……尤其是小B,更是直接失踪。

运营复盘Vol.1 | 社群运营,并不似你想象中那样简单

我想了想原因,小A要上网课,小B在实习,二人都比较忙,但忙并不是可以拖团队后腿的正当理由——既然参加了就要尽力而为。况且在3个人中,我是最具运营思维和营销能力的,因此她们可能也有团队依赖心理,想抱我大腿?(自作多情.jpg)

而前些天还和梨云讨论过团队管理的原则:

对有能力且积极的人要放权,对有能力但不太积极的人要激励,对没能力但积极的人要保持热情的鼓励并用教练思维带他。

那么我想,对于我的队员,她们算是能力欠佳也不积极的,我是不是应该加强情感联系并积极引导呢?

运营复盘Vol.1 | 社群运营,并不似你想象中那样简单

于是在第二天晚上,我又开了一次语音会议,表示理解她们忙,并希望她们能尽量抽空投入到团队工作中来,她们连声附和。

从第三天开始,小A开始积极起来,承担了每天社群推送的任务,还主持了一次社群活动分享。但小B却完全销声匿迹了,既不在社群互动,也不在团队群里发言了。

于是我私聊小B,让她帮忙寻找2个岗位信息发给我去上传(竞赛要求每天上报一个在招岗位的信息),试图让她稍微有所行动。然而,时间过去两天,我再去催的时候,她却要我截图跟她说明发什么样的岗位信息给她(文件说明都有的内容她自己不去看),我生气了,干脆就说“你去忙,我自己来吧!”

在团队管理这件事上,我是失败的,总结过原因也采取过对策,可惜未能完全奏效。我想,遇人不淑大概也是这次实践没能做得更好的原因之一吧!

当然,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我经验不足,但凡能力强,一个人也能做好一个社群

总结

【社群运营心得】

● 要用精细化思维和流程化思维去策划运营

● 一切运营行为以最终目的为导向

● 学会把握运营行为的节奏感

● 塑造个人品牌,自身不够强大时,要学会借力

● 社群活跃度的提升要从引流精准度、提供和包装价值入手、激发潜在需求三个方面入手

● 团队选人很重要

为期一周的社群运营,我经历过成功也尝尽了失败的苦果。

这是我第一次社群运营实践的总结,纵有不完善和错漏之处,还请我优秀的读者们及时指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