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能讀懂老子《道德經》的人,會強大到可怕!


《道德經》,是歷代中國人的文化自信。


2000多年來,它是中華文化思想中的一座主峰。看其他書是踏上進步的階梯,讀《道德經》則是直接登上高山之巔,仰可觀宇宙之變化,俯可察世事之浮沉。


它談天地法則: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它談為人之道: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

它談處世原則: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

大至天地,小至塵泥,到修身、養生、處世、治國,萬象森羅,盡收眼底。

有人在知乎上提問,“《道德經》現在全球都在讀,西方很多國家都在用,可是我卻讀不懂,也就記下來幾句話(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最熱門的回答是這樣的:“

《道德經》不是用來讀的,而是用悟的,結合生活,工作,經歷等等,去猜透它。它就像是一把尺子,哪裡做的不好,哪裡做的好,用它一量,就全知道了。”

《道德經》自問世以來,在歷朝歷代都擁有一群“鐵粉”,他們不僅讀,還要為之做注。

據學者統計,自先秦以來,注經解經的至少有數百人。最早的一位大概是戰國時期的韓非子,他著有《韓非子·解老》。到了兩漢魏晉時期,注經的人數大大增多,這其中出現了兩個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一個是王弼,另一個是河上公。他們兩個人走的是不同的路線,王弼的註解深得上層的喜愛,而河上公的註解在民間流傳甚廣。

尼采說,《道德經》像一個永不枯竭的井泉,滿載寶藏。

魯迅說,不讀《老子》就不知中國文化,不知宇宙真諦。

毛澤東說,《道德經》是一部兵書。

馬雲行商數十載,唯獨此書不曾離身。

不僅如此,《道德經》還擁有四位帝王級的粉絲,所謂“帝王級”不帶有任何修辭上的意義,因為這四個人分別是:唐玄宗李隆基,宋徽宗趙佶,明太祖朱元璋以及清世祖愛新覺羅·福臨。

而到了當今社會,《道德經》更是走出國門走向世界,走到了大洋彼岸的華爾街。據說,華爾街的金融界人士以及一些企業的高管、創業者們也都很喜歡讀。

據教科文組織的統計,《道德經》總共被翻譯為四十多種語言,歐美的譯本就有三百多種。美國著名女科幻作家厄蘇拉·勒奎恩(Ursula K·Le Guin)就曾經與人合譯過。


真正能讀懂老子《道德經》的人,會強大到可怕!

厄蘇拉·勒奎恩(Ursula K·Le Guin)


《道德經》為什麼這麼受歡迎?

《道德經》全文雖只有五千多字,卻指明瞭天地人世的運行發展規律。


它告訴了我們每一個人修身養性、行事為人所應遵循的法則,指導著我們應該如何去面對世界、周圍以及自己。

為人之道:層次低的人複雜,境界高的人簡單

《道德經》中說“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田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

顏色太多讓人眼花繚亂,聲音太多讓人耳朵分辨不出,味道太多讓人感覺失調,縱情打獵讓人身心張揚發狂,稀奇的寶貝,常常讓人為了得到而不擇手段。

所以聖人只是為了維持基本的生存生活,有選擇性地取捨。

簡單的人,想的事少,對待一件事、一個人更專心,不會搞彎彎繞繞。

簡單的人不會在意別人的評價,只會遵從自己的內心。

生活的智慧,最重要的就是守住本心、迴歸本心。


真正能讀懂老子《道德經》的人,會強大到可怕!

處世之方:層次低的人強勢,境界高的人隨和

老子講:上善若水。

隨和的人就像水一樣,雖然柔軟,但是卻可以包容萬物。

《道德經》中說“夫唯不爭,故無尤”,隨和的人就像水,看上去柔軟,卻隱藏著無窮的力量。

做人隨和,說話做事給別人留餘地。

做人做事隨和,不鑽牛角尖,別人才會對你有好印象,有好印象自然有好人緣,人緣一好,路就寬了。

中國有句老話“槍打出頭鳥”,鋒芒太露,容易招致禍患。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

強勢的人鋒芒太盛,在言行上往往很不注意,很容易傷害他人,而這種傷害也是一種樹敵。

楊修因一句話被殺,就是因為其鋒芒太過。內斂,則會讓你成為一個從容、大氣的人。


真正能讀懂老子《道德經》的人,會強大到可怕!

做一個隨和的人,守住口,保持低調隨和之心。

當然隨和不是無原則的妥協。

老子講:“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

和諧不是靜態的和諧,和諧是競爭之中的平衡狀態。

原則性的問題就要據理力爭,不當牆頭草,不能和稀泥。這才是真正的隨和。

謀事之術:層次低的人“收”,境界高的人“放”

想要成就大事,就一定要能聚人。能聚人,就得能管理人。

一個好的領導、好的企業家、甚至一個好的家長都要懂得管理之道。

怎樣的管理才是好的管理?老子講“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道”衍生萬物,從少到多,從簡單到複雜。

這種“生萬物”,是一種本性,自然而然的發展生長,是萬物的本性。

無論是國家治理、家庭管理、孩子教育,都要把這種發展的本性釋放出來。

所以國家、企業的管理治理中,不壓抑這種本性,就是最大的成功。

“無為”來自《道德經》中的那句“為無為,則無不治”。很多人會把它簡化為“無為而治”。它並非如人們從字面所理解的“什麼事情都不做”,而是說要尊重系統的自組織,也就是系統自身的內部規律。


真正能讀懂老子《道德經》的人,會強大到可怕!


任何系統都有一個關鍵點,只要把握住了這一個點,其他各部分都會按部就班的運行下去。一個旋轉的盤子,你只要找到其中的一個點,它會不停地旋轉,但如果你找不到這個點,或者找到了很多個點同時踩下去,那麼這個盤子最終的結果就會翻掉。


所以要“為無為”,明白哪些是該做的,哪些是該放手讓他人去做的,哪些才是真正解決問題的關鍵。這一點對決策者和管理者來說至關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