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单位领导超过了55岁就要退居二线?

豫北见闻


公务员到50岁还沒达到厅级职务的领导干部一律退居二线,不再担任领导职务?


严九哥184096


这是企事业单位里的一道“靓丽风景线”,“年富力强”的55岁(女50岁)中年男被“一刀切”退居二线,拿着工资回家玩去了,反观基层一线,60岁的男工人还在热火朝天地干着活呢。这是存在多年的不合理不公平的现象,但又被默认被接受被全面实行的通用职场规则,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们要为更大的难题让路,就是为年轻化让步。

第一,大家觉得不平衡不公平。

退二线,一般指:科级以上干部职位,男到55岁女到50岁,退出现职(实职)岗位,改任调研员,工资待遇执行100%、80%,有的企业严厉一点,离岗回家不上班的执行60%。其实,大多数单位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退二线之后拿着100%或80%待遇回家去了。

多年来,这个“土政策”始终被干部和员工所诟病。为什么呢?因为有两个矛盾:

一是干部不愿意退二线。按照最新年龄划分,还属于青壮年呢,这个阶段的职场男女,家庭负担较少、身体硬朗、经验丰富,正是发挥作用的时候,怎么就让他们回家了呢?退二线就是终止了职业生涯,大多数干部是不情愿的。

二是那些不是科以上干部的普通职员依然要干满60岁才能退休,心里也不平衡。比如,同样是55岁,职员埋头苦干、挥汗如雨,工资还低。干部不情不愿,“退休”回家,工资基本不变(注:企业里矛盾更大,因为回家的收入可能是干活的十倍)。所以,退二线的干部对在职的干部,普通职员对退二线的干部,都抱怨这是双重标准。

第二,为什么推行这个退二线政策?

这是要为干部年轻化让路。干部年轻化事业,比退二线的影响更大。所以,为了给年轻化创造空间,只能默认了这种退二线的土政策流行。因为,按照国人的中庸文化,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这是因为有三个根本问题:

一是干部的职数。一个企业,一个单位,都有干部职数,这是上级给你核定的。你问为什么要核定这个?如果不核定干部职数,按照国人的脾气,几年之后,人人都是领导了。举例说明:某企业,1000人,核定中层职数(处级干部)50个,科级干部职数200个。职数管住,工资管住,企业不敢超职数提拔,这是纪律,也是大忌。虽然有些企业也搞灰户口,自己提拔内部待遇人员,这条灰路,基本也被堵死了。

二是只上不下。企事业单位,不像民企私企那样,有经济指标的硬性考核,你不挣钱就滚蛋。但企事业单位,除非自己犯错误或主动离职,一般不会让你下课。还是上面那个例子,十年二十年后,处级干部、科级干部都到了50岁,如果60岁腾出职位,至少还有10年。那么,那些三四十岁的年轻人急眼了,等你们60岁,我们也50岁了,我们还有什么劲啊。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年龄“盖层”。因为只上不下,现在的干部职位上,密密麻麻的站满了老同志。再由于职数限制,年轻人只能干瞪眼。

三是创新发展。企事业单位,提拔到干部岗位之后,指挥别人干活,自己又不学习。考核指标不严厉,只要不出事就不能下课。职位上的干部们,没有压力,不学习不与时俱进,慢慢地知识老化,魄力不足,年龄越大越保守,越不敢惹事,就越不愿意改革创新。竞争时代,不改革创新,企业就不能生存发展。大力推行年轻化势在必行,让有能力有魄力有创新精神的年轻人早一点上课,唯一的办法,就是让岗位上的老同志早一点腾出位置。老同志也是做出过历史贡献的,总不能让他们下岗吧,于是这个退二线的政策就流行了。

第三,不应该搞这种一刀切式的退二线,应该强化老中青梯队建设。

研究政策的人,远比我们聪明,这是一个平衡多方利益的妥协结果。我们百姓看到的是不正常的现象,不干活还拿高薪,不到退休年龄就变相退休,这是不公平的现象。但是,换位思考,如果不各让一步,老同志不下课,年轻人就上不来,企业活力不足,就无法生存发展。把老同志淘汰出局,也不符合社会、国家和文化的现实情况,毕竟这些人也年轻奋斗过,现在又没有犯错误,凭什么让他们交出实职?不给优惠政策,老同志怎么能心平气和交出位置?(这一点比私企民企要人性化的多)。从这个角度上来讲,这个土政策,还是有许多现实理由的。

老人家早就提出,干部队伍要老中青三结合,来源上要五湖四海。由于过去的历史因素,干部老龄化现象比较严重,现在的社会竞争激烈,发展注重新思想新科技新机制新理念,长江后浪推前浪,江山代有才人出。为了时代发展这个千年大计,需要让更多的年轻人脱颖而出,让那些年龄偏大的同志做出让步,同时给他们福利待遇的保证,这是这个历史背景下的一种客观选择。

其实,大家感到不理解的是,为什么非要搞一刀切?那些年龄超过55岁的职场中坚力量,要经验有经验,要精力有精力,为什么不能发挥他们的作用?所以,很多人呼吁不要搞一刀切,让需要下的下去,有价值的留下。但国人文化素来是不患寡而患不均,一刀切往往是最好的解决策略,最大限度消化了群体互相攀比心态。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现在一些企业搞了一种专家安置法。比如说,中层部门经理年龄到了55岁,按照制度必须退二线了,但单位需要继续发挥他的作用,那么就转聘为专家岗位,这样就不占干部职数了,也腾出了部门经理实职的岗位,又能发挥老同志的经验作用。如果专家真的能发挥专家作用固然好,最担心的就是,又沦为变相的待遇化和福利化。

关于这个问题,你有什么看法,欢迎交流。


职场火锅


为什么很多单位领导超过了55岁就要退居二线?

我想,这个问题我还是有资格来作答的!因为问题的两个条件我都具备:即所谓单位领导、今年也正好过了55岁,对这些政策也是一直关注的。过了55岁就要求退居二线?别人的情况我不清楚,至于我,到现在还没见到上级组织来找我谈话,还得奋斗几年。如果说很多单位领导超过了55岁就要退居二线,那应该是指55岁的科级男同志。

干部管理规定又是怎么要求的呢?

领导到点退居二线,一般适应于科处以上的领导。现在国家层面的干部管理制度,还没有硬性、统一规定,说是55岁就必须退居二线的年龄点。但是一般通行的管理办法是:

处级干部男同志57岁、女同志52岁,科级干部男同志55岁、女同志50岁。

具体按什么年龄点来要求领导退居二线,还得看各个地方或者各个企业的相关政策是怎么规定的,可能会有些不同,但大致在51岁至58岁之间。

什么情况会安排提前退下来呢?

领导自己提出申请,主动要求退下来的;
因企业改革、改制,年龄也已接近相关年龄点的;
不能履行领导职责的;
组织考察认定不宜继续任职的;
因工作需要或身体健康原因需要解职的,等等。

什么是领导干部退居二线?

可能有些人并不是很清楚,通俗点说,就是没有实际权力的人。退居二线,源于战争时期,一线说的就是火线,二线就是随时支援一线的人和地方。

而现在对退居二线的解读:是指领导干部在退休前,提前解除现有领导职务,卸下担子,不再负责具体事务,而是根据上级组织安排,担任相应级别的顾问或调研员的职务,按照原岗位的政治、经济待遇,继续发挥余热。这是管理层新陈代谢的需要,以保证企业或者政府工作得到延续与发展。


莉粒爷


退居二线,在基层一般称之为“离岗”,名义上是退居二线,但实际上基本到大后方了,很多离岗领导除了一些特定的会议和活动不得不参加之外,基本不会再到单位了。

这种干部管理方式,在各地都较为普遍,基本也是约定成俗的规定,从上到下,都有级别上的年龄限制,目的还是为了优化干部年龄结构的办法,要让年轻人看到希望,不然干部成长的连续性就会受影响,容易出现青黄不接的情况。

但是,自从八项出台以来,以及治理吃空饷活动的深入,这种干部管理方式已经被明令禁止,必须严格按照退休年限来,你可以退出实职岗位,但人不能像以前那样想来就来,不想来就不来啦,而且还要纳入干部考核体系。

当然,一个长期形成的惯例,要想在短时间内完善也是不可能的,允许有一定的过渡期,所以很多地方采取了“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方式,对原有退居二线人员不再安排工作岗位,按照老办法,允许继续离岗,当然也可以选择继续上班,这个个人自愿。但在规定之后的在职人员则必须严格按照新规实行,退出实职之后必须坚持在岗。


元芳有看法


机关事业单位领导距离退休年龄不足5年,主动退居二线,这在以前是不成文的规定。也就是说,在党政机关的领导职位上,或者事业单位管理岗位上,男满55周岁、女满50周岁,就要提前离岗。其主要原因,就是领导职数和管理岗位限制,和干部年轻化的双重作用。老领导退下来,把职位让给年轻人,更有利于职能的发挥。

这项政策,不见于文字,经历了“执行—禁止—执行”三个时期。由于职数限制问题,各地临退人员都会退居二线,有些基层甚至扩大到一般职工,这是由于基层编制、岗位短缺,老职工退居二线,可以腾出编制和岗位,给年轻人使用。专业技术人员和工人退居二线,也是为了腾退出职称名额和职业资格名额,其作用是一样的。

由于没有政策依据,也由于“吃空饷”专项清理活动,组织、人事部门叫停了这一做法,不允许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退居二线,严格按退休年龄退休,一般干部更不用讲。这一禁止政策执行到2018年底,由于党政机构改革,又发生了变化。党政机构改革,领导职数和管理岗位严格按机构级别和编制数额设置,不得超编制规定设置领导职数,不得突破领导职数配备领导干部,机构改革中超配的领导干部,必须于三年内消化完,使领导职数和实际配备相符合。由于领导职数的限制,使得各级党政机构都产生了一些失去岗位的领导干部。为了解决这一机构改革产生的矛盾和问题,也为了机构职能更有效发挥,提前离岗、退居二线的措施,又在各级党委政府开始实施,市县距离退休年龄不足5年,省厅距离退休年龄不足3年,半强制性要求退居二线。

领导干部退居二线,其工资待遇都不受影响,担任的是非领导职务,承担的工作也以协助分工为主,不直接承担工作责任。类似的,专业技术人员打破“职称终身制”,建立职称能上能下双通道政策,也在研究制订中。


职言管语


为什么很多单位领导超过了55岁就要退居二线?

这个问题很简单:一是要给年轻人让路,给年轻人以舞台、以机会。二是需要打破领导终身制,以增强队伍的活力与竞争性。

划定年龄还是有一定必要性!

曾经有一段时间,不少地方在领导退居二线方面,划定了不少年龄,一般是在55岁,但也有层层递减的现象,有的甚至递减到40多岁就退居二线。显然,这样“一刀切”的现象不太科学,也容易引发干部低龄化问题,使得有的地方出现违规提拔年轻人的问题。

为此,年龄一刀切现象被停止。这本是件好事,但又出现了矫枉过正,退居二线也不划年龄了,甚至要干到60岁。这在基层显然不太现实。一方面是导致大量年轻人上不来,出现年龄断层。

另一方面是干部年龄老化,有的领导任职时间太长,工作积极性、创造性大大下降,不利于增强队伍的活力与动力。

所以,有的地方慢慢恢复了退居二线的制度,只是采取了一种变通的方式,通过给年龄大的领导做工作,让他们自愿退居二线。不然在基层,干部机制用不活。

干部是工作落实的重要因素!

路线方针决定之后,干部是决定因素。任何一项工作,最终还得靠广大干部去执行、去落实。如果没有一个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始终是一潭死水,那么工作是无法推进的。

在当前的情形下,年龄可能还是一条比较好执行的硬杠杠,也为大多数人所接受,除非是那些嗜当官如命、视权如命的官员,才可能死死抱着官位不放。

毕竟在绩效考核、任期制、能上能下等制度方面,还没有形成很好的机制。所以,划定一定的年龄,还是比较好执行,而且也有利于干部队伍整体的流动性。

一是可以实现从老年人向年轻人的流动。二是可以实现从长期任职向新晋人员的流动。三是可以实现从一潭死水向一汪活水的流动。毕竟这可以让人看到希望。

应受制约的权力!

规定一定时间退居二线,实际上也是让权力受到制约。有的领导在一个岗位上,一干就是好多年,从来不曾换过,也从来不曾下过,时间越长,往往就会出问题。

如果有一定的时间、年龄界限,也是对于他们的制约,还是对于权力的一种清醒,这个职位不是你个人的,而是组织、群众赋予的,你要珍惜这个权力,而不是滥用这个权力。


碧翰烽


不要对二线的领导同志说三道四。他们退二线,一方面是身体因素和工作压力因素;另一方面是主动退下后,便于让年轻同志上位,发挥激情,保持干部队伍话力。老同志退下后,很多人都愿意发挥余热,做力所能及工作,但单位出于多方考虑,不好意思按排工作,所以很多人在家。二线干部是一笔宝贵的资源,具有党性原则强、人脉广、能力强、掌握情况透、工作经验丰富等优势,各级党委及组织部门应就如何发挥二线领导干部作用深入研究,将这些二线干部集中安置在人大、政协、统战、政策研究、巡视督查、基层党群组织、信访、老干部及关工委、各类行业协会等机构,定期召开会议,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既照顾其身体,又能使其更好地发挥他们的工作热情,使他们不至于失管。


静水流云38928464


我的一个朋友,五十二岁,今年“六一”前从岗位上退了下来,而且连退休手续都办理了,所以从六月份开始已经在拿退休工资了。为了“庆贺”,还专门在一起聚了一下。五十二岁能退休吗?朋友言:特殊政策。问及“退”的原因时,朋友没有多说什么,也许是出于某种考虑,不方便细说,只是简单地告诉我“服从组织安排”。所以,“退”的年龄不仅仅限于55岁,说不定还会向年轻化走。为什么会这样?

一、让路给年轻人

毫无疑问,给“给年轻人让路”或许排在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的第一位。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随之中国整体素质、素养的提升,现在的年轻人已经不像几十年前那样“无知”了。除了教育程度以外,也包括视野开阔的程度,都是几十年前的年轻人不可比拟的。现在的五十几岁的人,都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生人,尽管经验丰富,但在毕竟由于当年各方面的情况受限,与年轻人相比较,有了一些差距。只要他们在岗,那些年轻人就无法上来。所以,把“路”让给年轻人成了五十多岁就退居二线、离岗的重要原因。年轻人无论从能力上,还是视野上,都不输给“老家伙们”。或许,以后还会更加年轻化。巧的是,我这位朋友当时也是因为“学历、素质”和“干部年轻化”的要求走到领导岗位的。

二、思想“僵化、陈旧”

我们不得不承认,在五十多岁年纪的人中,确实有一些人思维敏捷、思想开放、敢想敢干,但那只是一小部分。大多数的人,相对于年轻人来讲,缺少了活力、缺少了胆量,相对来讲思想也变得僵化和陈旧起来。老实讲,这是自然规律。组织上与其让这样的“思想僵化的老头子”在岗位上,不如让年轻人上来闯一闯。况且,这个年龄段的领导干部,已经成为了“温水中的青蛙”,养成了懒散的习惯。迈着方步当干部的时代过去了。

三、激活组织

国家想要在国际上参与各种竞争,国家机构中的组织管理、组织体制起着积极的作用。“老态龙钟”无法让组织活跃起来,为了激活组织,上面必然需要那些更有闯劲、更有魄力、更能引起“鲶鱼效应”的年轻人尽早参与到国家机构的管理中来,作为一种新鲜的细胞植入到组织中去,参与国际竞争才会更有希望。为什么“老特”那么大年龄还在一个国家的组织里?国情、文化、历史不一样。为什么还有更大年龄的人在组织里?政治需要。争这些没有用,我们只能以俗人的眼光来看待领导五十多岁退居的情况。

四、关系不到位

可以明确地讲,不是每个人都在55岁会退居。往大的讲,那都是组织的需要,往小的讲,如果核心关系的不到位,组织一定是按照惯例来做事的。由于方方面面的限制,在这里我们无法细谈这个问题。只是,你退居不退居,和关系够不够近有一定的关联关系。何况,很多领导岗位上的人已经干的厌烦了,尽早下来颐养天年,也是自己巴不得的事情。只是,下来后,资源没了,人走茶凉了,但我相信他们心理上造就准备好了。他们对社会的判断不比我们这些世俗的人差。

毕竟,社会在进步,组织的模式和结构在进步,国家在进步,但唯有一样会向后退:年轻化的年龄。以后退居的年龄会越来越年轻。相信吗?


耕然夫


如今有政策规定单位领导超过55岁就要退居二线,我认为让年龄稍大的领导干部退居二线,是人民事业的需要,也是对退居二线干部的关心。

年龄原因

人超过55岁精力体力下降,记忆力减退,知识结构的散架与老化,导致工作效率不如从前,而且家庭,生活羁绊多。人最黄金的工作年龄是在三十岁到五十岁,这个期间工作贡献力最高,身心条件良好,业务也处于熟悉和精通状态。所以单位领导在55岁退居二线无疑是对一个人的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给年轻人机会

试想如果单位领导一直不退居二线,年轻人就没有了升职机会,在原有的岗位上会有熬不出头的感觉,这也会导致年轻人的积极性不高,而且优秀的能力得不到发挥,好的人力资源得不到利用。毕竟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给年轻人机会也会给企业带来新的血液和活力。

我是裁缝方师傅,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谢谢。


裁缝方师傅


政策规定会随着时间的变化经常调整,但是这样的事情其实是有一定道理的,由于领导层年龄结构的问题,比如目前领导班子成员集中在六十年代出生的层面,甚至班子成员都是64-68年之间的,而收到职数限制,又不能提年轻干部,假如退一个提一个,培养时间不够,也会造成企业的管理问题。这样的事情不仅仅是简单的让不让提前退的问题,而是在领导班子配置的过程中就应该严格年龄梯度建设,使新老更替秩序井然,不让企业面临困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