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歲“懶癌”重度患者,吃飯父母喂從不幹活,父母離世後餓死家中

有道是,窮人的孩子早當家。意思是因為貧困,窮人家的孩子不得不提早比起其他孩子掌握更多的生活技能。但現實恐怕不是如此。孩子的自理能力與貧窮富有無關,更多與家庭教育息息相關。

23歲"懶癌"重度患者父母離世後餓死家中

23歲河南小夥兒楊鎖可謂中國第一懶人。楊鎖父母從小就很疼愛這個孩子,連去下地幹活都要用擔子抬著楊鎖過去。待到楊鎖上學的年紀,楊鎖不想上學。好不容易在父母的勸說下去上學後,楊鎖但凡對學校或老師的教育有所不滿,楊鎖父母就會上去和老師爭論。

父母從不對楊鎖嚴格要求,也不讓他幹活。楊鎖父親去後,其母擔憂其因失去父親生活不便,對楊鎖倍加疼愛,幾乎事事包辦。但卻並沒有換來楊鎖的體諒,楊鎖脾氣越來越大,在母親重病時,竟還要求母親下地幹活,不肯分擔。待到母親離世後,楊鎖蓬頭垢面,不會梳洗。

他也不願工作,變賣財產挨家挨戶乞討,討到了米麵蔬菜寧願放壞也不願意自己做來吃。有好心人看不過去了,偶爾給他送點飯。有一天,鄰居打開門,發現楊鎖活活餓死在家中。23歲年輕小夥因為自己的"懶癌"而被餓死家中實在令人唏噓,也不禁讓人反思。

23歲“懶癌”重度患者,吃飯父母喂從不幹活,父母離世後餓死家中

小夥兒為何成為"懶癌"重度患者?

可以看出,楊鎖如此懶惰與父母的縱容和溺愛息息相關。父母過於寵愛孩子,以至於孩子稍微乾點活兒喊累都連忙讓他放下。自然而然的,楊鎖逐漸成為衣來張口飯來伸手的人。他沒有生活技能,懶於動手,完全無法做到生活自理。同時因為父母打小就順著他的意思,但凡有些抱怨卻並不對孩子及時糾正,反而將問題歸結於他人。導致他還缺乏忍耐能力,工作辛苦便寧願乞討也不去工作了。可謂實至名歸的懶癌人士。

23歲“懶癌”重度患者,吃飯父母喂從不幹活,父母離世後餓死家中

孩子缺乏獨立自主能力有什麼影響?

1、無法獨立生存

孩子缺乏獨立自主,自食其力的能力,會習慣性依賴別人,導致脫離了他人以後難以獨立生活在這個世界上。獨立自主能力是為人生存在這個社會上最重要的能力之一,這項能力能幫助孩子成為一個頂天立地的人。

2、無法適應社會的節奏

現代社會的生活節奏是飛快的,缺乏獨立自主的能力,也很難適應當代社會的環境。孩子很可能因為不適應而自我封閉,進而啃老,宅在家裡不願出門。缺乏對社會的適性,會導致孩子難以工作和生活。

23歲“懶癌”重度患者,吃飯父母喂從不幹活,父母離世後餓死家中

父母應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讓孩子成為獨立自主的人。

1、不要過分溺愛孩子

有的家長十分溺愛孩子,對孩子的要求予取予求,這是不可以的。家長可以溺愛孩子,但是溺愛會帶來孩子生活和心理上的雙重依賴,導致孩子的抗壓能力不足,遇到困難時不懂得忍耐和克服。

23歲“懶癌”重度患者,吃飯父母喂從不幹活,父母離世後餓死家中

2、教導孩子學會自理

從幼兒園開始,老師就教導小朋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理能力是一個人獨立生活必備的能力。家長不可事事包辦孩子的生活,應該有選擇地讓孩子做自己能做的事情。

3、培養孩子自食其力

家長要教導孩子生活技能,同時也要告訴孩子如何用勞動去換取生活所需的東西,培養孩子自食其力。比如,家長可以對孩子做家務進行獎勵,給媽媽跑腿買東西進行獎勵等等,從而讓孩子理解勞動的意義。

23歲“懶癌”重度患者,吃飯父母喂從不幹活,父母離世後餓死家中

懶惰是人類的天性,每個人都有惰性和畏難情緒。但是家長不可以讓孩子一直懶惰,以至於孩子無法獨立生活,不懂得自理。家長固然可以寵愛自己的孩子,但是寵愛過度,寵愛也會變成對孩子傷害,讓孩子在離開父母后無法自理,沒有生存技能。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我是尼莫媽媽育兒師,也是5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