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小夥成“懶癌”重度患者,父母離世後餓死家中,溺愛害了孩子

疼愛孩子是每一對父母的天性,父母對孩子的疼愛也體現了人性美好的光輝。但是疼愛孩子也要適度,父母對孩子正常的疼愛能夠讓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如果這種疼愛變成溺愛,反而會讓孩子受到傷害,甚至可能會完全毀了孩子。

歲小夥成“懶癌”重度患者,父母離世後餓死家中,溺愛害了孩子


01

父母離世後,23歲年輕小夥餓死家中:家長的溺愛,終會毀了孩子

有一個人們耳熟能詳的寓言故事:一個孩子從小受到父母的溺愛,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一次父母有事要門一星期,出門前擔心孩子餓著於是做了一個足夠孩子吃一星期的大餅掛在孩子的脖子上。

本以為這樣的安排萬無一失了,可當夫妻兩一星期後回來的時候卻發現他們的孩子還是活活餓死了,因為這孩子太懶,不用手肯轉著餅吃,所以只能吃到嘴邊幾口餅。

現實生活中也有類似的事情發生,讓人感嘆溺愛的危害。

歲小夥成“懶癌”重度患者,父母離世後餓死家中,溺愛害了孩子


楊鎖的父母30多歲才結婚,生下楊鎖時,父親已經46歲了,“老來子”楊鎖也因此倍受寵愛。即便不是很富有,父母也會盡力讓楊鎖每天都吃到喜歡吃的東西,還不對他的學習進行干預;楊鎖已經比較大的時候都不用自己走路,都是靠著爸媽用擔子挑著的。

楊鎖這樣“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錦衣玉食”的生活一直持續到18歲,儼然成為了一個“重度懶癌”患者。18歲這一年,他的父親和母親先後因病離開了人世,留下了楊鎖一個人孤獨地生活在世上。

但是,家庭的變故並沒有讓楊鎖學會自立,他依舊像個“巨嬰”一樣生活,從來沒有試過自己做飯,都是靠著鄰里的接濟度日。

楊鎖23歲的那年冬天,嚴寒使得楊鎖不得不點著家中的傢俱取暖,然而,從櫃子到箱子,最後連床也被他燒了。最後,楊鎖竟然沒有熬過這個冬天,活活餓死在家中。

歲小夥成“懶癌”重度患者,父母離世後餓死家中,溺愛害了孩子


02

分析:為什麼楊鎖會有如此悲慘的下場呢?

23歲的小夥成“懶癌”重度患者,在父母離世後餓死家中,而毀了楊鎖的人生,導致如此悲劇的正是楊鎖父母的溺愛。

楊鎖並不是天生就帶有懶惰的細胞,他本可以成為一個勤勞的孩子,幫助年邁的父母做做家務,乾乾農活,這樣不僅能夠讓楊鎖自己得到鍛鍊,也能減輕父母的負擔,可能也不會造成最後父母因為過於勞累而早早離世的後果。

但是,楊鎖並沒有成為勤勞的孩子,父母對他過於溺愛,連路都捨不得讓孩子走的家長,如何能要求孩子能有很強的自立能力呢?

楊鎖的父母以為自己包辦一切就能讓兒子過得輕鬆和幸福,但是正是他們的所作所為最終造成了兒子被活活餓死。楊鎖的悲劇真的值得其他溺愛孩子的家長深思。

03

啟示:父母該如何培養孩子的自立能力呢?

1、培養孩子對勞動的興趣

想培養孩子的自立能力,首先要讓孩子學會做各種勞動。對孩子來說,興趣往往是他們能否做好事情的重要因素,所以家長應該培養孩子對勞動的興趣。不要讓孩子把勞動看成負擔,要多鼓勵孩子,讓孩子喜歡上勞動。

2、多給孩子鍛鍊自己的機會

不可否認的是,很多家長都會或多或少有一些楊鎖父母的思想:認為孩子什麼都不能做。實際上,很多事情都可以讓孩子做,不讓孩子嘗試他們永遠也得不到成長。所以家長要多給孩子鍛鍊自己的機會,循序漸進,讓孩子獲得成長。

歲小夥成“懶癌”重度患者,父母離世後餓死家中,溺愛害了孩子


歲小夥成“懶癌”重度患者,父母離世後餓死家中,溺愛害了孩子


每一個孩子都是需要成長的,把孩子一直放在溫室裡成長,短期內會讓孩子受到很大的保護,但長期來看這是對孩子的極大傷害。所以,希望每位家長都能大膽地讓孩子去做嘗試,積極的促進孩子成長,這樣孩子才能做好更充分的準備面對各種困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