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在家的日子,一天两顿饭,到底好不好?

杨叔禹中医工作室 解码科普 今天

一天吃两顿饭,到底好不好?(一)

少吃一顿饭,行吗

宅在家的日子,一天两顿饭,到底好不好?


居家不出门,人们有好多有关“吃饭”问题。

运动少,仍然一天三顿饭,体重疯长,胃肠也不舒服。能不能少吃一顿?会不会缺乏营养、影响健康呢?

带着诸多问题我们连线了杨叔禹主任医师。

宅家活动少,少吃一顿饭,行吗?

宅在家的日子,一天两顿饭,到底好不好?


“只要合理、科学控制饮食和热量的摄入,非但不会影响营养,反而有益健康。”杨叔禹主任医师深入浅出地进行了详尽解答。

宅在家的日子,一天两顿饭,到底好不好?

最近,权威学术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了荟集数百项基础研究和数十项临床试验的综述报告,研究表明:包括间歇性断食(轻断食)等在内的减少食物供应,限制热量摄入,可以减少氧自由基生成,抑制炎症,提高抗应激能力;可以通过减轻体重,改善胰岛素抵抗,逆转糖尿病前期;可以改善血脂异常、高血压等;还有一项研究表明,限制老年人的热量摄入,能有效改善语言记忆等认知功能。

宅在家的日子,一天两顿饭,到底好不好?


总之,研究证实,科学合理控制热量或饮食的摄入对健康有益。特别是对肥胖、或体重超重、2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等人群。

宅在家的日子,一天两顿饭,到底好不好?


由一天三顿改为一天两顿,要注意哪些?

宅在家的日子,一天两顿饭,到底好不好?


需要注意的是:尝试一天两顿饭,应该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因为有些人是不合理改变餐次的,如工作量大的上班族;初次尝试,不能操之过急;要注意营养合理搭配;避免体重下降过快过多等问题出现。

宅在家的日子,一天两顿饭,到底好不好?


我们目前在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南普陀中医院开展相关的研究:通过改变进餐次数、时间和饮食结构,逆转糖尿病前期。(未完待续…)

宅在家的日子,一天两顿饭,到底好不好?


一天吃两顿饭,到底好不好?(二)

两顿饭的前世今生

问:我们的祖先们一天吃几顿?

答:一天两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食制和存续悠久的惯例。在殷商甲骨文中就有“大食”和“小食”的记载。

“大食”指早餐,也叫朝食,是正餐。一般在上午七点至九点之间。

“小食”指晚餐,量少,是辅餐。一般在下午三点至五点之间。

宅在家的日子,一天两顿饭,到底好不好?


问:祖先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难道中午不吃饭吗?

答:中午只吃干粮,一般是冷餐。

"馈”、“饷”的本义,就是中午送到田间的食物。

由此可见,我们的祖先们是一天两顿正餐。如果全日劳作,中午则有简餐、干粮、点心作为非正餐的补充。

一天两顿,是汉代及汉以前的普遍食制。从《史记》可以看到:汉初,汉文帝的兄弟刘长谋反获罪,被处罚“一天只能吃两顿饭”。实质就是贬为平民的意思。因为那时候皇帝、公侯是可以一天吃三顿或四顿,老百姓日常只是一天两顿。传说刘邦与项羽争战,刘邦为了鼓舞士气,喊出破例“吃三顿饭”的口号。可见,当时军队也是一天两顿饭。

问:我们从什么时候开始一天吃三顿饭的呢?现在还有人一天吃两顿饭的吗?

答:我国从唐代开始,三餐制才逐渐出现;宋、元时代,三餐制与两餐制并存;明、清以后,三餐制则逐渐成为主流食制。

现在,我们已经习惯了一日三餐,这主要是为了适应生产与社会活动。

但是,我国历史上下数千年,幅员广袤几万里,地域不同,生产水平、劳动方式、生态环境的差异,食制不可能完全整齐划一。即使是现在,某些地区,某些人群,如在农闲或假期,有些老年人,或劳作不重的人群,仍然沿袭一天两餐的习惯。

问:西方人的祖先们一天吃几顿饭?

答:古罗马人认为,每天进食多于一餐是不健康。因此他们每天只吃一顿正餐,通常在16:00点左右。尽管在早上和中午也吃东西,但只是清淡和快捷的简餐。

后来,受修道院的规则影响,人们习惯早餐(breakfast),这个词的意思是“打断一夜斋戒(break the night’s fast)”,指出这是开戒后的第一顿饭。同时,在工业革命到来后,早餐作为上班前的餐食,变得很重要。在广泛使用人造光(如电灯)之后,晚餐才得以逐渐普及。

问:祖先们数千年的餐次习惯,对我们的遗传基因会有影响吗?

答:肯定会遗存下痕迹。餐次虽然会受到生产方式、社会形态、文化习俗等的影响。但几千年或更漫长的时间,饮食习惯必然在我们的遗传基因上留下烙印。如今随着劳动强度的降低、交通、通讯工具的便利,人们体力消耗反而日益在减少。同时,食物更加丰富,热量的摄入在增加。这种“入多出少”的状态,已成为引发很多慢性疾病的一大诱因。

科学控制热量摄入,适当减少餐次,合理搭配膳食结构,对健康有益。

宅在家的日子,一天两顿饭,到底好不好?


宅在家的日子,一天两顿饭,到底好不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