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滅亡後,為何還有人在守皇陵?誰給守陵人發工資?

等是什麼


滿清人最開始的守陵人是在關外的遼寧誕生。那時候,滿洲人入關後,因為不能再周全地守衛自己的祖陵而誕生一第一批在東北世代守陵的人。分別是滿洲人四大遠祖的永陵、努爾哈赤的福陵、皇太極的昭陵。



皇太極死後的下一代,他的弟弟多爾袞便帶著順治母子入關中原坐江山了,相應的選擇了一批幾千愛新覺羅家的人守關外三陵。守護關外三陵的人既有每年朝廷給的俸祿,更是一種無上的榮譽,加上守的就是自家皇陵,忠誠度可想而知。

滿清人入關後,從順治與康熙後,愛新覺羅在關內也開始有了皇陵。既清東陵順治的孝陵與康熙的景陵,均設在河北遵化昌瑞山腳下。


(清景陵)

後來的又在河北保定新設了清西陵,雍正、嘉慶、道光、光緒皆長眠於此。

據《清實錄》記載,清西陵落成後,滿清在此地的守陵人開始成規模秩序的漸長。滿清人不僅在北京城,更在關外與東陵調派大量滿族人到此地負責守陵。他們的日常工作是負責巡邏、維修、祭祀等。並且,還對守陵人細分了部門,如首先設立總管西陵的西王府,下設有關防、工、禮、兵各部,內部分工十分詳細,比如有負責釀酒的一輩子只能負責釀酒,世襲罔替,負責粉刷修理陵牆的,他與他的後代世代只能幹這活,各部門各司其職,有條不紊地守護著皇陵秩序。


(清孝陵)

當然,皇帝相應的為了嘉獎這些守祖宗陵的族人,給的待遇也豐厚,每戶有地不說,每戶戶主都會給一個七品起步的官職,領七品俸祿,世襲罔替。據坊間傳聞,這幫守陵人甚至在陵區設有正兒八經的學校供後代接受教育。

平日裡,除了守陵與祭祀,這幫人簡直閒的發慌。

清滅亡後,斷了靠山與俸祿,守陵人或因為戰亂、或因為生活或因為與祖輩感情疏遠的原因,大多數開始放棄守陵,流落四方,只有極少數人恪守著守陵人的職責,繼續守陵。

但是,人一少,滿清勢微,又加上人心不古,便遭來了孫殿英這樣的賊與給孫殿英帶路的守陵人後代廢物。以至於到後來,不論關內關外,滿清人幾乎無陵可守,因為陵裡早已空空如也。


(民國清孝陵守陵人)

但是,直到現在仍舊有在陵墓附近的村莊作為守陵人後代世代寓居繼續傳承著守陵人的職責,但這份守候早已經變了味道,他們並不會再如以前那般去維修管理皇陵,而且他們的守候脆弱的很,經不起戰爭的摧殘。

從滿清滅亡後,再沒有人給守陵人發工資了。於是他們成了村落,世代居住在皇陵周圍,耕田桑種,自給自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