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整体服务方案

收集整理了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的整体服务方案,有需要的老师朋友可以好好看看

一、项目意义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是教育部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和《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实施好《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推进教师、教材、教法改革,加强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更好地适应教学模式和评价模式改革需要,满足基于工作过程的模块化课程、实施项目式教学要求,推动对接国家教学标准并结合实际开展教学,促进教师综合素质、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全面提升而组织的一种职业院校教师教学技能级别最好的比赛项目;是全国优秀职业院校、全国高水平职业院校、全国职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等项目评审中必要的标志性成果之一;是职业院校快速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建设优质师资队伍的有效途径;是发展职业院校、提升育人质量的根本手段。

二、参赛服务方案

说明:本方案为每组作品的综合服务,每组作品收费5万元,包含本方案中服务明细所有内容。如有特殊需求,院校代表与校方具体协商。

1.整体规划

第一阶段

专家类别:政策分析专家

服务内容:

  • 大赛政策解读
  • 诊断院校2020年可申报专业,并确立参赛对象
  • 诊改教学环境

服务方式:线下

服务成效:院校领导和教师对大赛有一个相对清晰的认识;准确选定参赛专业和参赛对象,最大限度节省人力物力,提升获奖机率;对学院参赛环境(教室、设施、信息化平台等)进行诊改,以满足参赛要求。

第二阶段

专家类别:教师能力专家

服务内容:对院校选定的参赛团队集中进行教学能力专项培训

服务方式:线上+线下

服务成效:参赛教师教学基本理论和教学能力明显提升

第三阶段

专家类别:教学设计专家

服务内容:对院校选定的参赛团队集中进行参赛作品的课程设计及制作

服务方式:线上+线下

服务成效:参赛课程提交材料最优化

第四阶段

专家类别:现场比赛专家

服务内容:现场比赛及答辩注意事项、现场材料制作

服务方式:线下

服务成效:做到让参赛教师上场不陌生、讲授不紧张、答辩有预料

2.服务内容明细

第一阶段

赛事解读

解读教学能力比赛的发展变化、2019年教学能力比赛解析、教学能力比赛考察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能力比赛赛项设计规律、如何选择满足赛事要求参赛内容、教学设计能力、参赛选手应该具备的基础能力素养、2020年如何选进行备赛等

集中培训

一个学校超过5组作品组织一场

参赛评估

分析全校专业大类以及各专业的优势,结合2019年参赛情况,评估2020年可参赛的专业和课程

本校/讲座

邀请1-2位专家协助学校选定参赛团队

邀请专家诊断参赛的教学环境,并提出优化建议

第二阶段

教师教学能力

针对全校教师开展,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实践能力、教研能力、管理能力、实施能力、反思能力和研究能力等

线上网络学习(含直播)

所有直播、现在工作坊参赛团队均可免费参与

基础教学能力专题

针对全校教师开展,教学内容选取、设计、执行、评价、展示、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

线上网络学习(含直播)

线下讲座

现代教学能力专题

针对全校教师开展,现代教学理论、现代教学内容、现代教学设计、现代教学实施、现代教学评价、现代教学技术应用等

线上网络学习(含直播)

线下讲座

比赛能力专项

针对参赛团队教师开展,比赛文件阅读能力、作品二度创新能力、展示及答辩素养等

线上网络学习(含直播)

线下工作坊

第三阶段

选定参赛内容、准备教学材料、初步完成教学设计

围绕比赛文件,结合选定的参赛团队确定参赛内容,对内容选题、教学策略、支撑材料、教学环境等进行初步设计,确定参赛作品思路,完成教学设计文档。

本校/一对一指导

细化教学设计、完善教学材料、彩排录制

专家对参赛作品的内容(行文写作、逻辑表达、课件设计、数字化资源)进行针对性修改、拔高;

参赛教师协同摄像人员对拍摄场地进行布置设计,调试课程中使用的设备、资源等;

摄像人员指导参赛教师进行参赛内容的彩排和录制(V1版作品)。

本校/一对一指导

A.每组作品实战专家指导一次;

B.拍摄课程默认一组作品彩排1天,正式拍摄3-5天如需增加工期,需另核算费用,拍摄每次配备摄像师两名,课程顾问一名;

C.教学课件设计:最多提供3版,修改3次;

D.教案:排版设计一套

E.实施报告:排版优化一套

F.教学设计:参赛教学设计课件一套

G.教学素材制作:每组作品如需动画素材,可配合教师制作二维动画120秒,三维动画60秒以内。

作品打磨、凝练特色、现场录制

专家从V1版作品的教学性、必要性、合理性、逻辑性、规范性等方面逐一进行打磨,结合专业特长和学校文化凝练特色,进行再次录制。

本校/一对一指导

根据省赛、国赛文件微调作品,并准备参赛,决赛的技能培训。

专家根据新文件的变化微调作品并集中组织决赛技能培训;

一对一指导参赛文件(教案、教学实施报告、课程标准、人才培养方案)的编写。

集中培训/讲座

第四阶段

省赛材料上传、临场指导、现场材料制作

专家陪同参加决赛做临场指导;

现场决赛材料制作(教学课件、教学设计课件)。

比赛地点/团队指导

省赛现场一名课程顾问全称陪同制作调整参赛文件。

三、参赛作品制作标准

1.教学能力比赛视频制作

①视频规格要求

教学团队成员按照教学设计实施课堂教学(含实训、实习),录制2~5段课堂实录视频;课堂实录视频每段最短8分钟左右、最长20分钟左右,总时长控制在40~45分钟;每段视频可自行选择教学场景,应分别完整、清晰地呈现参赛作品中内容相对独立完整、课程属性特质鲜明、反映团队成员教学风格的教学活动实况。

②录制要求

采用单机位拍摄,所用摄像机分辨率1920*1080,录制视频宽高比16:9,视频帧率为25帧/秒,配备专业录音设备。在拍摄时应针对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拍摄方式与后期制作统筹策划,与参赛团队应保持信息畅通,确保成片中的多媒体演示及板书完整、清晰,符合大赛要求。

③声音要求

教学活动实况录制期间,教师与学生良性互动过程中,师生双方需要提供拾音设备,保证师生声音完整、清晰保留。

④后期制作

使用专业的非线性编辑系统对源音视频进行最基本的处理,不允许对视频进行剪辑包装,视情况而进行视频降噪、音频降噪。

⑤视频信号源

全片图像同步性能稳定,无失步现象,CTL同步控制信号连续;图像无抖动跳跃,色彩无突变,编辑点处图像稳定;图像信噪比不低于55dB,无明显杂波;白平衡正确,无明显偏色。

⑥音频信号源

中文内容音频信号记录于第1声道,音乐、音效、同期声记录于第2声道。若有其他文字解说记录于第3声道(如录音设备无第3声道,则录于第2声道)音频信噪比不低于48b。

声音和画面要求同步,无交流声或其他杂音等缺陷。伴音清晰、饱满、圆润,无失真、噪声杂音干扰、音量忽大忽小现象。解说声与现场声无明显比例失调,解说声与背景音乐无明显比例失调。

⑦视、音频交付文件

所有视频文件需按照全国职业院校教学能力比赛交付要求标准制定,采用MP4格式封装,每个文件大小不超过200M。每段视频文件命名有明显区分。同时刻录在DVD光盘上,并对刻录光盘做封口处理。每张DVD光盘可以刻录多讲内容,并在盘面上注明光盘中的内容清单(标记学校名称、课程名称、主讲教师、时长等)。

2.参赛作品数字化资源制作

①参赛作品视频资源制作

根据参赛教师教学内容设计进行视频素材的采集、设计及制作等,如导入视频、情景剧、企业导师对话等。

②参赛作品动画资源制作

前期制作:根据老师需求策划、脚本、资料的收集和整理、风格设计、角色造型设计场景设计、分镜头脚本。

中期制作:设计稿、背景绘制、原画、加动画、动作检查。

后期制作:扫描、电脑描线、上色、合成、输出、剪辑、配音、影片输出。

二维技术标准:FLASH导出版本为8.0以上,格式为swf格式,1280*720屏暮分辨率下能完整显示,单个swf文件不得大于5B,总体速率保持128Kbps,用户正常浏览课件时,网络带宽占用不得超过256Kbps。图像原则上以矢量为主,避免大图片的大幅度移动。矢量图或格式为jpg或png的位图,按实际大小应用,不得缩放,输出单个jpg文件不得大于32Kb。音频为立体声,频率为44002,码流率不超过64kpbs,格式为mp3,输出单个mp3文件嵌入形式不得大于0.2MB,通过媒体服务器的大小不受限制。

③教学课件制作

教学团队成员以1课时或者2课时为单位,将教学内容按顺序编排,提供课件制作思路以及课件中所需要使用的与专业相关的素材,对课件进行定制开发;每门课程至少1套教学课件模板,课件模板支持修改文字格式、图片格式;课件插入多媒体资源能够进行正常播放;课件与其他软件兼容性好,能够支持多平台进行演示,不因设备问题导致播放冲突。

④说课课件制作

教学团队成员以1课时或者2课时为单位,提供说课讲稿,主要包括教学分析、教学策略、教学过程和教学反思等;教学过程涉及需要展示的教学活动、教学资源需要对应教师提供相应素材;说课课件层次清晰、合理,配色和内容相协调。

3.教室场景布置及师生形象设计

①教室环境创设

教学能力比赛作品拍摄及教学开展场地:60平方以上智慧教室要求录播功能及一体机或电子屏等设施齐全,能容纳30个左右学生学习;6套以上自由拼接组合桌椅,能满足不同组合需求;智慧教室配备纳米黑板,具备教学备课系统,配备带有智慧课堂系统教学平板8套以上,能全程记录学生各种教学活动全过程。

②师生形象设计

每个参赛团队2~4名教师和参与学生形象、服装设计,满足教学能力比赛统一着装要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