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繁到简,从多变到统一,从单一到复合,浅谈中国方胜图案的衍变


从繁到简,从多变到统一,从单一到复合,浅谈中国方胜图案的衍变

由两个大小、方向完全相同的几何菱形压角相叠而成的方胜纹,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才见诸记载,到隋、唐、宋时期才开始盛行。

而方胜纹拆开后即为两个菱形的形态与新石器时代人们常用的陶器装饰纹样——菱形纹很相似,如马家窑文化彩陶,陶器腹部所饰即为菱形纹。

从繁到简,从多变到统一,从单一到复合,浅谈中国方胜图案的衍变

菱形纹作为新石器时代主要母题纹样形式之一,在整个黄河上游地区早期陶器的装饰纹样中,以菱形为母题的纹样或图案是出现频率最高、组合形式最为丰富、使用时间最长的一种纹饰,并成为高原地区早期陶器装饰纹样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代表纹饰。

菱形纹以线条的交织构成块面,部分菱形纹之间存在菱角的重叠现象,这种构成形态与方胜纹压角相叠突出一辙。

从繁到简,从多变到统一,从单一到复合,浅谈中国方胜图案的衍变

因此可以推断,方胜纹样的雏形是在菱形几何纹样的基础上起源于原始社会。

再根据 一文可知,方胜的直接原型是来自于秦汉时期所盛行的方形“胜”首饰,在经历不断应用演变和发展的过程后,才真正形成了成熟的装饰性方胜纹样。

从繁到简,从多变到统一,从单一到复合,浅谈中国方胜图案的衍变

汉代出土 玉胜

也就是说,方胜可能最早出现于秦汉时期,其真正作为纹样而开始使用,则应大约从唐宋时期开始,因为这时方胜佩戴方式开始发生了改变,这也就标志着方胜的应用方式从此得到了新的扩展,它不再单一作为头饰,并且为后来逐渐独立出来作为平面装饰图案纹样的广泛应用和传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但任何一种图案纹饰,都有其产生和发展的时空背景,都伴随着纹饰主题的出现、不断传承和发展于后世的朝代,形式也是经不同时期文化的锤炼后,才形成自己独特的表现特征和风格。

那么方胜纹作为独具特色的吉祥纹样,它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史呢?

从繁到简,从多变到统一,从单一到复合,浅谈中国方胜图案的衍变

一、从繁入简的原始萌芽期

远古时代,先民对于变化莫测的宇宙万象充满种种幻想,在图腾、生殖、神灵等崇拜心理的驱使下,萌生了原始的吉祥意识,也由此产生了赋予吉祥涵义的方胜纹样的雏形纹饰。

再经过商周时期纹样凌厉风格的演变,雏形中方胜纹样的几何抽象化和线条画的特征更为鲜明,也随着社会需求的转型,其主体装饰地位逐渐被动物纹样所取代,而开始作为辅纹装饰。

从繁到简,从多变到统一,从单一到复合,浅谈中国方胜图案的衍变

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白玉簋

春秋战国时期,人们解除了束缚、赋有强烈的进取和创新精神,纹饰艺术从商周时期的神秘世界走向现实世界,几何纹或半几何纹重新回到它的主体装饰位置,表现出精巧、细密、秀丽的装饰特征。

可以说,先秦时期雏形的方胜纹样是先民对神秘力量的图腾崇拜到吉祥美好的象征物的演变。

二、从多变到统一的发展形成期

秦汉作为一个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时期,是我国文化艺术史上的一个辉煌时代,这一时期的总体装饰特征是古拙而奔放。

从繁到简,从多变到统一,从单一到复合,浅谈中国方胜图案的衍变

秦汉时期方胜纹样造型风格

从目前出土的秦汉时期文物来看,演变中的方胜纹样在装饰应用上的主导地位虽然被写实之风的人物和动物纹样所替代,处于低落阶段,但仍然可以从艺术的继承和发展的角度发现,他的形式结构以方带圆,四方八位,突出中心,是继先秦时期以来的进一步发展。

秦汉时期的纹饰表现异彩纷呈,汉画像、瓦当、画像砖、画像石、漆器等艺术表现形式的丰富多样涉及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然而此时作为几何形态和继续演变发展中的方胜纹样,在这些艺术载体的应用中国并未获得过多崭露头角的机会,但是,我们仍然能够从这些器物中发现方胜纹样缓慢趋向成熟的痕迹。比如从织物纹饰的运用来看,这时的方胜纹样的表现可以被看成是菱形纹饰的变化发展过程。

从繁到简,从多变到统一,从单一到复合,浅谈中国方胜图案的衍变

汉代织锦菱形纹

秦汉时期的方胜纹样在造型、构成和组织排列等艺术处理方面,不论是单独还是连续,已初步形成了它特有的传统装饰风格。这种装饰风格,与原始文化以及商周、春秋的几何图案艺术,有着一脉相承的传统关系。

其次,由于方胜纹样的真正原型来自于秦汉时期的胜首饰,可以说它的出现,直接决定了后世成熟的方胜纹样的形成,它是在同时具备菱形纹饰的艺术装饰特性的基础上,延伸出了更丰富和贴切的纹饰内涵。

进入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宗教艺术的盛行和瓷器制造的兴盛,使得魏晋南北朝成为了中国艺术史上一个重要和繁盛的时期。

这个时期的装饰艺术,不仅继承了秦汉时期传统风格,而且又在宗教艺术的基础上,吸收了西域传入的犍陀罗美术造型风格,在两种不同的艺术风格的融合中,形成了豪爽精巧、多姿多彩的装饰风貌和内涵。

西晋青釉瓷上的印花、模印贴花装饰,方胜纹样仍然延续了秦汉时期的装饰风格和方法,

纹饰形式因受这一时期宗教色彩的影响,在保持原有基本造型的基础上,又与时下流行的宗教装饰元素共同组合构成,纹饰之间的组合运用更趋于严谨,装饰艺术风格上既保守又不失精致丰满。但总的来说,方胜纹样的发展变化不显著。

从繁到简,从多变到统一,从单一到复合,浅谈中国方胜图案的衍变

西晋青釉瓷上的印花、模印贴花装饰

隋唐时期,几何纹样的运用相对前朝来说出现得更为频繁,技术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它大量运用于纺织物的装饰,主要由万字、双胜、棋格、锯齿、十字等组成。但这里所出现的双胜,是以两个菱形或圆形相扣一起而成的图案纹饰。

隋唐时期的双胜缬和唐代的双胜纹印花织物,从图中我们可以清晰地分辨,隋唐双胜缬的双胜纹样,它仍然保持了隋唐以前复合菱形纹样的装饰特点,纹饰中点、线、面元素的相互构成既和谐又稳重,骨骼之间的架构连接相套,使装饰整体视觉感丰满而生动。

从繁到简,从多变到统一,从单一到复合,浅谈中国方胜图案的衍变

而唐代的双胜纹印花织物中的双胜纹样,则与前期演化中的方胜纹样有所不同,它省略了以往的线性穿接,而是直接以纹样外形轮廓的实心图案为装饰元素,使菱形的纹样造型更为抽象简化,装饰块面感更为强烈突出。

可以说,这一时期双胜纹样是前朝规则性散点和二方连续等装饰法则和菱形纹复合形式构成方法综合性传承的结果,它的出现,标志着后世成熟的放胜纹样已趋于成形。

但总的来说,从先秦时期方胜纹样雏形的萌芽,到秦汉时期复合菱形纹的演变,以及方胜纹样原型——方胜首饰的标志性出现,再到隋唐时期双胜纹样的清晰定型,方胜纹样的发展始终沿袭了传统菱形纹样的艺术装饰特征,但因其装饰位置基本处于次要地位,因此这一时期方胜纹样的表现,总体来说单位较小,形象较为单纯。

从繁到简,从多变到统一,从单一到复合,浅谈中国方胜图案的衍变

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的方胜纹样风格

从单一到复合的成熟盛行期

宋代的几何纹样十分发达,出现了万字、方形纹、龟背、锁子、瑞花、棋格、连线、回纹、枣花、如意等多种程式化的几何纹样,极富理性的结构和特性,在应用中长作为花鸟纹样的衬地。

其中,方形纹饰是在两宋时期应用表现突出的一个几何纹样大类,它的组合形式多样,有相交的方胜或双胜、相套的套方、连续的斗方或方环等多种,因此也是变化方式最丰富的几何纹样。例如在福州南宋墓出土的宋绮梅花方胜卍字纹纹锦:以相交的方胜、卍字和梅花、树叶多种主题组成,题材虽繁杂,但并不杂乱,而显得十分统一。直线和曲线、线与面形成对比,散点式的装饰骨骼布局,使织锦物呈现出既丰富饱满又不失秩序性的视觉美感。

从繁到简,从多变到统一,从单一到复合,浅谈中国方胜图案的衍变

南宋墓出土 宋绮梅花、方胜、、、卍字纹纹锦

可以说,成熟的方胜纹样艺术符号在此时已基本形成,程式化的装饰特点使得方胜纹样端严庄重,它常以组合的方式出现,充分表达着两宋时期人们祈求万事如意的心愿,因此方胜纹样与其他同类方形纹,在此时受到民众普遍的欢迎。

元朝虽然在统治政策上是“民分四等”,对蒙古贵族外的民族进行压迫和歧视,但是民族文化政策采取的是相对宽松的多元化方针,不仅积极鼓励各民族文化的交流和融合,而且也包容和接纳外国文化。

元朝在承袭宋金文化的基础上,又融合了漠北游牧民族的游牧文化,以及阿拉伯地区的的异域文化。在这三种文化的交融下,造就了元朝时期装饰纹样的独特形象。

继两宋时期方胜纹样正式形成,它散点式的组合布局方式在元朝时期得到推广,并出现在另一种寓意丰富的多主题相结合的传统吉祥纹样——八大码中。

从繁到简,从多变到统一,从单一到复合,浅谈中国方胜图案的衍变

在八大码中,方胜纹样一般独立作为元素,取其优胜祥瑞、同心相连之意,由此,方胜纹样在元朝时期的频繁应用主要依托于八大码,它多作瓷器上的辅助纹样,如元代八大码双龙纹瓷罐和元代八大码瓷罐:纹样独立性强,空间布局规整。

由于八大码最大限度地融合了中华各民族对幸福、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希冀,也使得方胜纹样得到了更广阔的伸展空间。

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社会形态的重要转型时期,社会的变革和思想观念的更替,激发了人们对吉纹瑞意更浓厚的喜爱和追求。

因此这一时期的纹样装饰艺术不仅精细、规整,而且在工艺技术上极具创造性,尤其表现在宫廷的刺绣、织物、瓷器等御用工艺品的装饰上,极具贵族品位,繁缛细丽之风盛行。

从繁到简,从多变到统一,从单一到复合,浅谈中国方胜图案的衍变

明代八大码云纹锦、四季花缎

方胜纹样以它高度抽象概括的样式化、程序化和规格化丰富具体的艺术形式,展露出独特的个性和趣味,成为明清时期最具特色而又广泛流传的几何装饰纹样之一,如明代八大码云纹锦、四季花缎,方胜纹样的应用方式是在元朝时期八大码的基础上,以散点式或二方连续的装饰法则,与明代流行的云纹、花卉纹样相互结合的出现。

又如明代的方胜灵芝纹锦,表现为复合型的菱形相互交接构成。可见,明代的方胜纹样相较宋元时期来说,组合构成形式不仅多种多样,而且纹样艺术符号造型也已经基本固定下来,一般是以两个正方菱形相交构成,并分别在菱形的夹角处饰以圆形的点。可以说,明代的方胜纹样融合了更为丰富精彩的纹饰主题,组合变化形式更加多元化。

从繁到简,从多变到统一,从单一到复合,浅谈中国方胜图案的衍变

明代的方胜灵芝纹锦

伴随明代方胜纹样的盛行,以方胜为器形的陶瓷工艺品也开始陆续出现,如明代隆庆方胜瓷盒与明代万历青花五彩云龙纹方胜瓷盒,器形方胜的出现,使方胜纹样从平面装饰逐渐走向直观的立体造型,大大扩展了方胜纹样与其他纹饰题材组合的程式,其装饰纹样相互之间的交融更为相得益彰,它的存在和意义强烈而深刻。

方胜纹样作为线性构成、造型简洁的几何纹样之一,它独具特色的形式语言构成了方胜纹样立体化发展的必然性,它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在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清朝更是达到高峰期,涉及到了陶瓷、漆器、家具、建筑等与人们生活相关的各个方面。如清乾隆雕漆八蛮进宝方胜形盖盒,清乾隆黑漆描金山水纹方胜式盘等。

从繁到简,从多变到统一,从单一到复合,浅谈中国方胜图案的衍变

基于深厚的传统工艺文化和成熟的工艺技术,此时的方胜纹样不仅表现出以往单体性的装饰特性,还与其他几何装饰题材有机共生形成更具综合性的复合方胜纹样,这不仅丰富了方胜纹样本身装饰构成应用的多样性组合程式,更使得中国传统装饰艺术表现出它强烈的纹饰相互包容性和组合再创性。如出现了方胜盘长纹、套方胜盘肠纹等,如方胜盘长窗格纹饰,套方胜盘长窗格纹饰。

从繁到简,从多变到统一,从单一到复合,浅谈中国方胜图案的衍变

总结

任何艺术符号的诞生都不是偶然的,而是在长期的实践中,由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能共巧匠的技艺共同创造而成,且随着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演进而不断发展的。

而方胜纹艺术符号所呈现出的鲜明的东方个性和独具一格的艺术风貌,不仅仅是因为它具有了对称、均衡、连续的构图、强烈而简洁的装饰感,还因为它融合了人们的生活体验、感情色彩以及审美心理。而且这也是方胜纹能够流传至今的内在品质。

从繁到简,从多变到统一,从单一到复合,浅谈中国方胜图案的衍变

明清时期

可以说,方胜纹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符号之一,不仅是中国传统视觉艺术的代表,更融合了释道玄儒、政治伦理和民情风俗等众多元素,表达了中华民族传统而淳朴的对美与生命的追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