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諾門罕蘇軍損失那麼多而日軍人員傷亡比蘇軍少?

冬天我最帥1


諾門坎戰役中日軍的傷亡比是遠高於蘇軍的,之所以會有這個疑問,恐怕你看的是日本方面的記錄文獻。由於在諾門坎戰役中蘇軍給予日軍極大的打擊,以至於給日本陸軍的內心中留下了一塊大大的心理陰影,最後即便日本戰敗之前,都不敢在北上覬覦蘇聯的一寸土地,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出,當時的蘇軍究竟給日軍打成了什麼樣兒。

由於之前日本從未打過什麼像樣的戰爭,也從未遇到過什麼像樣的敵人,即便之前已經跟中國軍隊打了好多年,但當時的中國軍隊既沒有空軍也沒有坦克支援,就連步兵戰術都是最為簡單的軍閥內鬥打法,對當時已經接受過現代化改造的日本軍隊而言,簡直就是大人打小孩的級別。

由於那幾年的日本在中國打的實在是太過風生水起,以至於把日本陸軍給慣的不知道自己吃幾碗乾飯,所以內心有些膨脹的日本陸軍覺得自己很厲害,有能力跟蘇聯紅軍正面碰一碰,所以就派遣駐紮東北的關東軍和本土的一支甲等部隊前往諾門坎戰場。然而歷史現實的告訴我們,蘇聯紅軍叫做人。

其實諾門坎並不是蘇聯的國土,它位於蒙古境內,而當時的蒙古在蘇聯的庇護之下,所以日軍入侵到了諾門坎,就是對蘇聯紅軍赤裸裸的挑釁,所以蘇聯紅軍自然要將來犯之敵給消滅乾淨。

當諾門坎戰役打響之後,日本陸軍才第一次見識到什麼才叫真正的硬實力,首先空中有i15戰鬥機負責空中敵人,伊爾-2攻擊機負責舔地。地面載具則是BT-7輕型快速坦克配合步兵協同作戰,這對於缺少坦克沒有飛機的日本陸軍而言,無異於是致命的缺陷。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指揮官,在這次諾門坎戰役中,日本陸軍無異於是不幸的,因為他們碰到了蘇聯最厲害的指揮官,朱可夫大將。

當常規作戰處於劣勢之後,日本軍隊甚至喪心病狂的使用起了細菌武器,將臭名昭著的731部隊所研發的新型細菌武器投放進了河水中,妄圖通過飲用水殺傷蘇聯士兵。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蘇聯軍隊不僅有強大的作戰力量,後勤力量也同樣完備。

因為在諾門坎作戰的蘇聯士兵根本就不會飲用當地的河水,在戰爭初期蘇聯方面就鋪設水管從大後方取水飲用。可本出於害人心裡的日軍卻因為誤飲支流裡的河水,死了好幾百人。

綜上所述:為什麼會覺得蘇軍傷亡會比日軍多?因為日本覺得丟臉故意隱瞞死亡人數,那自己士兵的生命當草芥。可為什麼現實中日軍的陣亡率比蘇軍高出那麼多,因為蘇軍軍隊比日軍軍隊的實力高的不是一個數量級。面對陸空聯動步坦協同的蘇聯紅軍,只會無腦衝鋒沒有坦克掩護的日軍,簡直就是一群老百姓拿著木棍去打正規士兵。


九品侍衛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這是因為,日軍比蘇軍厲害的多。

此戰日軍大約有3萬兵力,蘇軍為接近6萬,兵力相差較大。

雙方戰後公佈數據為,蘇軍:陣亡失蹤9,703人;受傷15,251人,一共2萬4000多人。

日軍:陣亡失蹤8,440人;受傷8,766人,一共1萬7000多人。

可見,即便按照這個數字,蘇軍傷亡也大於日軍。

這還是蘇軍後期佔據絕對兵力和火力優勢下,才有這種成績。

蘇軍分析傷亡,發現其中44%的傷亡都是日軍子彈造成的,另外48%是炮彈,手榴彈造成的。還有6.5%是航空炸彈,0.9%是日軍的刺刀。

有意思的是,日本方面卻完全不同。

62.7%日軍都是蘇軍的炮擊造成的,37%的日軍是子彈造成的傷亡。

可見,蘇軍的優勢在於炮火,而不是士兵的具體作戰能力。

也就是蘇軍依靠炮火的優勢,劈天蓋地的對日軍陣地炮擊,造成日軍較大的傷亡。

隨後蘇軍發起對日軍陣地的攻勢,日軍則採用炮火攔截,然後再近距離用步兵武器射擊,擊退蘇軍。

由於日軍防禦戰術得當,蘇軍傷亡較大,而且更多是被步兵武器殺傷。

這說明,日軍是沉著等待蘇軍進入輕武器射擊範圍,才開火的。

蘇軍此戰中消耗炮彈炸彈3萬1000噸,日軍投入炮彈與蘇聯相差甚遠。這不是日軍沒有火炮和炮彈,只是並沒有投入戰場,說明日軍對此戰並不重視。

就單兵作戰能力來說,日軍造成的傷亡大於蘇軍,可以說日軍比蘇軍要精銳。

要知道,該戰役日軍參戰師團為23師團,只是一個日軍二三流的駐守師團,同真正的一流師團相差很遠。

就這樣,尚且造成蘇軍如此損失。

連蘇軍總指揮朱可夫將軍也認為,日軍單兵作戰能力比蘇軍要強:與我們在哈勒哈河作戰的日軍士兵訓練不錯,特別是近戰,他們守紀律,執行命令堅決,作戰頑強,特別是防禦戰。

我們再看看坦克戰。

當時日本和蘇聯坦克性能都差不多,都是輕型坦克。

那麼,雙方坦克兵的素質以及戰術素養,就是取勝的關鍵。

結果,蘇軍明明佔據坦克裝甲車數量的絕對優勢,傷亡仍然很大。


蘇軍參戰的第11坦克旅,損失158輛坦克及裝甲車。

第6坦克旅損失30輛。第9坦克旅損失3輛。

合計蘇軍完全損失並無法修復的共有191輛。

日軍此次參戰的裝甲部隊為第1坦克旅團,後增兵至2個旅團,參戰坦克約是84輛,後公佈損失數據為37輛。

退一步說,我們就算日軍數量有些水分,但就算84輛全部損失,也比蘇軍損失少得多。

所以,雙方單兵戰鬥力的差距是明顯的,這就是蘇軍傷亡更大的原因。

近戰中,曾經1個日本兵,用刺刀連續刺倒6名蘇軍。


薩沙


不請自來的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根據雙方官方宣稱的己方傷亡來看,1939年的諾門坎之戰,蘇聯軍隊的總傷亡確實比日軍高。

(該圖為擺拍,蘇聯坦克第11旅第24營的坦克炮塔射手阿列克謝·伊萬諾維奇·格拉西莫夫和摩托裝甲第8旅獨立機槍第171營的亞歷山大·捷米多維奇·布爾納紹夫,在被俘後數日答應日方要求,由格拉西莫夫手持一條白毛巾和布爾納紹夫一道鑽出坦克,裝扮成向一名日本軍官投降)

諾門坎之戰中

日軍的傷亡有如下數字:

比如日本第六軍軍醫部提交的有關報告

出戰:58,925人

戰死:7,720人 其中 軍屬24人(日軍的軍屬不是軍人家屬,是軍隊附屬人員)

戰傷:8,664人 其中 軍屬17人

戰病:2,363人 其中 軍屬13人

合計:18,979人

另有,死傷病合計 17,405 人;戰死及不明8,717 人、戰傷8,647 人、戰病2,350 人、合計19,714 人;死傷病合計 19,768人等不同說法。


還有個數據是,作為主力的第23師團,死4945,傷5574,失蹤651,病1335 ,總計損失12505人,整個師團基本打光。另一個主力第7師團 ,死1108,傷1699,失蹤345,病327,總計損失3479,投入的兩個聯隊也報廢了。第八國境守備隊損失1454人,炮兵集團損失1450人,最後總計損失20589。

蘇軍按照《Soviet Casualties & Combat Losses-Hardbound》的數據,蘇軍戰死6472、傷死1152 、病死51、失蹤2028、純減員9703人;受傷15251、疾病701、合計15952人;總損失25655人。


從這來看,如果雙方沒隱瞞傷亡數字的話,確實蘇軍的傷亡比日軍多不少。


為什麼出現這種情況呢?

因為當時日本關東軍投入了自己的家底和精銳力量。比如23師團是日軍為了更加適應現代戰爭,而於1938年專門組建的三聯隊制新式野戰師團,第7師團更是作為老牌精銳的常設師團。而第1戰車團(旅級)、滿洲獨立重炮聯隊和關東軍飛行集團、自動車(汽車)部隊,更是關東軍的血本。

而對面的蘇軍呢?真沒啥精銳,大部分蘇是連三流都算不上、相當於民兵水準的地方師。這種地方師,有點類似美國的國民警衛隊。士兵不是連續在營,而是在居住地附近分期服役,第一年三個月集訓,掌握軍事技能,隨後四年每年服役一個月。其目標是省錢,維持基本訓練。所以這種部隊戰鬥力很差,甚至一聽到日軍的炮響就會嚇得亂跑。

對此,朱可夫有過吐槽:

我們對德作戰準備不足有許多原因,其中之一是地方部隊訓練制度不完善。這一制度我們實際上到1939年才廢除。補充到地方師的人員訓練素質極差,既沒有現代戰爭觀念,又沒有同炮兵和坦克協同作戰的經驗。從訓練水平看,地方部隊與正規部隊無法相比。在哈拉哈河我曾與第82師這樣的地方師打過交道。日本人幾聲炮響就把他們嚇得到處亂跑,我們不得不採取一切常用的手段來制止他們。……日軍見他們幾聲炮響就逃跑,就一個勁地跟蹤追擊,而日軍只要集中所有火炮,從前線各點向他們射擊,就能阻止他們前進。未經任何軍事訓練的地方師就是這個樣子,我在哈拉哈河是領教過了……

第82步兵師指揮機關及人員缺乏訓練,部隊各層面指揮員無法維持單位紀律,該師充斥了作訓不良的兵員(該師有30%屬於無任何訓練的老齡人員),其第603步兵團不像是整建軍事單位,更像是武裝遊民,在防禦戰時,該部面對敵軍進逼,倉皇脫逃,丟棄大量步槍,輕重機槍,並蒙受重大損失。


第36師的步兵,缺乏“現代”步兵訓練/整備,不知如何在夜間作戰行動且未進行研習,在無良好收組情報的情況下盲目行動,指戰員不知如何進行偵查(尤其在夜間)……部隊遭受重大損失也是由於步兵作訓整備的匱乏,指揮人員缺乏在戰鬥中掌控……


第5(摩)機槍步兵旅的一些骨幹人員整訓度令人滿意,但被後湧入的該旅(有3分之2訓練匱乏或完全無訓練)的部隊人員,稀釋化。那一些骨幹被其分入的各單位“淹沒”。該旅作戰不力也歸咎於其旅長費德洛夫中校,他戰場上拋下部隊,自個逃跑……


狀態稍好的是蘇軍投入的裝甲部隊,如第6和第11坦克旅,但也存在“缺失與步炮單位交匯協同的實際作訓”的一些問題。

(以上記載出自《哈拉哈河區域武裝衝突(5-9月)》 諾瓦利斯出版社(莫斯科)2014年)


可見當時蘇聯軍隊遠東部隊的狀態確實很成問題。而之前的張鼓峰之戰中,日軍就跟這樣的蘇軍部隊交過手,佔到了便宜,傷亡1:3。所以當時日本關東軍非常狂妄,認為一個日本兵能打三個俄國兵。

但工業國力的雄厚與軍事機械的強大,已經抹平以上問題,讓幾乎處於烏合之眾狀態的蘇聯地方部隊,去壓垮那些信奉著“武士道精神”與軍國主義的所謂“日本精兵”了。


1939年8月20日清晨,蘇軍集結起57000名士兵、542門火炮、498輛坦克、385輛裝甲車和515架飛機的強大力量,兵分三路,對日本關東軍發動了超出其承受能力乃至想象能力的機械化立體式攻擊。

戰至23日,蘇軍完成對日軍的分割與合圍,31日,除少數漏網之魚外,被圍日軍被全殲。

當然,由於步兵素質太差、導致裝甲部隊缺乏步兵配合,加之當時蘇軍裝備的都裝甲薄弱的BT5、BT7、T26等輕型坦克。所以在攻擊中,蘇軍也付出了相當的代價。僅從8月20日到30日間,蘇軍坦克就被擊毀22輛,擊傷102輛,技術原因損失89輛。

但是,誰被打疼了誰心裡有數。

日本報紙對此哀嘆,“大量高級軍官如此集中的傷亡,是日俄戰爭後從未有過的。”而日本軍隊普通士兵的士氣也低落到了谷底,甚至有傷員在醫院,用刀將突圍逃出時被炸斷雙腿的第23師團參謀長岡本德三大佐,砍死在了床上。

此戰後,日本放棄北進計劃,轉而執行南進政策。1940年7月⒛日,主張南進的第二次近衛文瘩內閣成立,制定《基本國策綱要》和《適應世界形勢處理時局綱要》,採取加快南進步伐的新政策。

(本文圖片除第一張外,均為蘇軍展示諾門坎戰役繳獲的日本戰利品)


冷兵器研究所


相信日軍戰報?該交稅了!

拿中國的藤縣保衛戰,川軍兩個師死傷四分之一,日軍戰報傷亡16人。可是日軍完全改變攻城策略改為更為冒險的向川軍側後包抄的戰術。覺得這是武士道精神的日軍?臺兒莊戰役,日軍被繳獲10000餘槍支,日本戰報卻只有7000傷亡。武士道精神的日本兵竟然有3000人扔了槍跑了?諾門坎戰報更可笑了,看看蘇聯繳獲,看看日軍此後畏懼蘇聯的程度就知道日軍損失了。


久兒爸爸


很多回答,包括我一向比較尊重的 ,都在那兒逼逼叨叨地分析說,主要原因是:

1、日本鬼子厲害,士氣高昂,敢於衝鋒,戰術得當……

2、蘇聯經過大清洗,士氣低落,戰術不當,指揮官水平下降……

我看了暗笑了半天,基本上憋出內傷來了。

這些人回答時,根本就沒有分析,題目對不對,依據的數據對不對,就急吼吼地下結論。根本就沒有先分析數據對不對,就開始瞎扯。前提不正確,怎麼得出正確結論?

日本鬼子一向喜歡報喜不報憂,隱瞞傷亡數據,那是一貫的。比如說黃土嶺戰鬥,按某些鬼子的資料,鬼子總共損失才6人,其中就有一位將軍,就是那位有名的阿部規秀。還有劉老莊戰鬥,新四軍損失八十多人,鬼子只損失2人,一個是帶隊的隊長,一個是隊長的文書。這用腦子想一想,就知道這兩個數據肯定是不對的,偏偏有人引用起來信誓旦旦,還分析出各種原因,說來搞笑不?

諾門坎一戰,鬼子被打怕了,直到二戰結束也不敢打蘇聯的主意。諾門坎戰後,鬼子的軍官撤職的撤職,切腹的切腹。鬼子用血肉之軀去和鋼鐵拼,焉能不敗?

要說日本鬼子損失少於蘇軍,原因也不是沒有,除了前面說過的統計數據原因外,另外的原因就是,有人精日,拼命替鬼子隱瞞傷亡。另一部分人反蘇反共,逢蘇必黑。再有一部分人愚昧無知,聽了前面兩種人的話,信以為真,而且如獲至寶,以為正史都是在掩蓋,他們知道的才是真相。


比兔子跑得還快


我們先來看一組數據:

在諾門坎戰役當中日軍戰死、失蹤、負傷、生病,合計損失19000人。有人會把蘇軍的表現和那是我們的中國部隊比較,認為蘇軍手一揮輕輕鬆鬆殲滅了6萬日軍,這樣是不正確的。我們再看蘇軍在諾門坎戰役中死亡、受傷、生病,合計25655人。

整個戰役,蘇軍有超過7比1的坦克和裝甲車數量優勢,6比1的火炮數量優勢。同時,蘇軍前後消耗作戰物資達80000噸,僅炮彈炸彈就消耗了31000噸,而日軍從頭到尾各種物資消耗,加起來還不到2000噸。

所以說,此戰蘇軍是贏了,不過也是慘勝。蘇軍在諾門坎戰役中的表現,真不怎麼樣。絕的兵力和武器優勢,又在如此開闊的地形條件下開戰,卻打成了這個樣子。

但蘇聯慘勝也是有原因的:日軍主動進攻諾門坎,是沒和蘇軍打招呼的,蘇軍倉促應戰;1937-1938年蘇聯的大清洗,對蘇聯軍隊的大清洗是致命的,軍官、司令、

甚至連科學家都沒能倖免,蘇聯的國防工業幾乎陷入了停頓。這也導致了蘇軍在諾門坎戰役中的指揮有很大錯誤。


蝦米次大魚


首先需要說明的是諾門坎戰役是日本近代陸軍建立之後,人員和裝備損失最多的一次戰役。

按照蘇軍數據,共殲滅日軍5萬餘人,繳獲槍械5800餘支、擲彈筒189支、火炮207門

日軍自己數據宣佈出兵75736人,戰死8632人,戰傷9087人,病1340人。

關於自身損失,俄羅斯1993年數據為純減員9703人,傷病15952人,另外蒙古人民軍損失556人。裝備方面損失94門火炮和迫擊炮(徹底損壞32門)、車輛667輛(徹底損壞139輛),全部損壞和需要大修的坦克與裝甲車386輛

對於蘇軍來說,通過戰役意識到坦克防護力差、汽油發動機容易起火等問題,為此後研製T-34坦克獲得了寶貴的經驗。

至於雙方空軍損失,蘇軍宣佈日軍損失飛機646架,而日軍宣稱擊落蘇軍飛機1162架以及地面擊毀98架,自身僅損失162架。

日軍由於慘敗,關東軍司令植田謙吉和參謀長磯谷廉介被撤職編入預備役,參謀本部參謀次長和作戰部長等人也被撤職編入預備役,第6軍司令11月6日撤職等。

在朱可夫的回憶錄中,他寫道“日軍下級指揮人員受過很好訓練,作戰異常頑強。中高級軍官訓練差,主動性差,習慣於墨守成規。。技術裝備落後。。。戰役初期日軍空軍比我們強,當伊-153和伊-16殲擊機到來後,制空權很牢靠掌握在我們手中。我們的БТ-5和БТ-7坦克容易起火。。。”

即便按照日軍自己承認的損失數字,也並不比俄羅斯最新解密的蘇軍損失少多少,況且這個公佈的數字無疑是縮小到。如果日軍傷亡不慘重,也不可能那麼多將官失去職務,日後在蘇德戰爭時儘管關東軍進行關特演,有百萬大軍,終不敢再與蘇軍較量!


榮華之武器堂


很多人低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日軍的戰鬥力,日軍精銳部隊的戰鬥力還是相當強的,在諾門罕中同蘇軍戰鬥的關東軍第23師團便是一支戰鬥力強悍的精銳部隊。蘇軍統帥朱可夫在戰後回憶中,對日軍頑強的戰鬥力印象可謂十分深刻,日軍步兵聯隊陷入蘇軍裝甲部隊的合圍後仍然能夠嫻熟地運用步槍和擲彈筒殺傷蘇軍,這給蘇聯紅軍帶來了不小的傷亡。朱可夫曾這樣說,“被裝甲部隊合圍後仍然能頑強作戰的部隊是不多的”。多年地戰爭準備為日本培養了一支非常有戰鬥力的部隊,因此日軍無論是拼刺刀還是比槍法都非常專業。

從戰後統計可以看出,日軍精確的槍法、炮兵和拼刺刀,給蘇軍造成了不小的傷亡。而蘇軍主要打擊日軍的方式,則依靠裝甲部隊地衝擊和強大火力地炮擊,這說明蘇軍打敗日軍依靠的是實力上的絕對優勢。蘇軍指揮官朱可夫,在戰前集結了數倍於日軍的技術裝備和火力,在加上正確的戰略戰術,日軍失敗也就不難理解了。不過日軍依靠其頑強的戰鬥精神和嫻熟的戰術技巧也有效殺傷了蘇軍。

蘇聯軍隊損失大還有別的原因,其實最根本的原因還是由於斯大林的大清洗。斯大林在紅軍中捕殺了3000餘名中高級軍官,連大縱深理論的提出者圖哈切夫斯基元帥也未能倖免。此時,蘇軍的戰略戰術水平遭到了極大的削弱,這也嚴重影響了蘇軍在戰場上的作戰。由於缺乏有經驗的軍官,蘇軍蒙受了許多不應有的損失,這從日後德軍閃擊蘇聯,蘇聯紅軍一潰千里中也可以看出端倪。

或許會有人奇怪,華西列夫斯基元帥閃擊關東軍僅用7天就收復了中國東北,好像也沒看出日軍的戰鬥力有多強。這是因為到了1945年,與納粹德國血戰4年的蘇聯紅軍,其戰鬥力已經到達了無敵的狀態,裝甲部隊的配合和戰術水平已經爐火純青。而且,關東軍大部分精銳部隊已經在太平洋戰場上損失殆盡。事實上,蘇軍對關東軍的進攻也遇到了大量的阻礙,而且在東北戰場上蘇聯軍隊也沒有摧毀日本關東軍的主力,在日軍被殲滅前,裕仁天皇就已經頒佈了停戰詔書。從這可以看出,日軍的戰鬥力是不俗的,這也可以理解為什麼日軍能在諾門罕給蘇軍造成重大傷亡了。


戰情解碼


諾門罕戰役中,蘇軍的損失比日軍大,主要是由於蘇軍在步兵,炮兵,裝甲兵之間多兵種協同作戰上缺乏戰術素養,以及雙方刻意隱瞞傷亡數據造成的。

根據蘇聯解體後的解密檔案統計,蘇聯在諾門罕戰役中坦克和裝甲車輛損失超過350輛,飛機250架,死亡人數約為8000人,超過1000人失蹤,另外1.6萬人受傷。

關東軍第6軍的軍醫部提交給軍隊高層的報告顯示,日軍的傷亡人數為7696人,負傷8647人,下落不明的人數為1021人。另外還損失30輛坦克,180架飛機。

傷亡數字的爭議

蘇聯在諾門罕戰役後,對外公佈的損失為近4000人陣亡,而且蘇聯還宣稱日軍在此役有6萬人死傷,被俘3000人。蘇聯自己宣稱的陣亡數字明顯和解體後披露的資料有很大的出入,而且也無法查證孰是孰非,因為蘇聯曾經出現過全面否定斯大林的運動,不能排除解體後的資料被篡改過的可能。

而日軍傷亡並不是蘇聯宣稱的那麼大。日軍參戰兵力累計超過5.8萬人,但是實際參戰的只有以23師團為核心的2.5萬餘人,其餘的部隊都是在8月29日戰役末期以後才調來的。這些部隊並未怎麼打過仗,戰役就結束了。而蘇軍俘虜的日軍在1939年12月20日被釋放後,要麼被日軍勒令自殺,要麼就被趕到了偽滿洲國的深山老林裡,編入日本開拓團墾荒,與外界隔絕,造成石沉大海,無從考證確切的被俘虜人數。

(日軍戰俘)

日軍的傷亡也被人質疑作假,是由於日本主流媒體《朝日新聞》報道,在1966年10月12日,日本靖國神社舉行一場諾門罕時間戰沒者慰靈祭的活動中,宣稱諾門罕戰役日軍戰死人數為1.8萬人。對熱衷於掩蓋歷史真相的日本軍國主義份子來說,一般都是儘量把傷亡數字進行壓縮處理,但是對於用來招魂的靖國神社來說,出於宣傳目的卻完全有必要把數字誇張處理。這就造成了羅生門,到底哪個在撒謊也無從得知。可能也是《朝日新聞》把傷亡1.8萬人弄成死亡1.8萬人,而且靖國神社在戰後在進行戰死人數的統計口徑中,從未進行過把受傷和死亡樣本的隔離,如果真是這樣,那麼靖國神社公佈的數據和日本軍醫部的傷亡總和,也就基本能對得上號。

(靖國神社供奉的戰犯)

日軍醫部的傷亡數據中也是值得懷疑,這主要是由於日軍在諾門罕使用了細菌戰所引起的。據史料記載,諾門罕戰役中,日軍731部隊做了第一次實驗細菌武器部署。關東軍司令部在機密情況下,命令石井四郎大佐的細菌部隊在諾門罕地區開展細菌戰,派敢死隊在蘇軍取水源頭上游豪斯滕(Holsten)河投入了炭疽菌。然而這並沒有給蘇軍造成大量的傷亡,經過日軍的檢驗是由於細菌在水中失去了活性。但這卻反而造成對日軍的誤傷,軍醫部只承認有1名日本兵感染死亡。而從我國的資料中卻有造成1200名日軍病死的記載,然而這則史料的真實性需要日俄雙方史料的佐證才能成立。如果真的有1200名日軍病死,那麼諾門罕戰役日蘇雙方修正後的數據就幾乎持平,就不存在日軍傷亡比蘇軍少的情況。

大清洗使蘇軍戰鬥力落後日軍

朱可夫在1939年6月12日接手諾門罕的指揮權後,積極整頓軍備。日蘇雙方在哈拉哈河的進攻陷入僵持後,朱可夫在7月底下令軍團後撤30公里,讓蘇軍野戰部隊學習多兵種的協同作戰。這段時間蘇軍官兵通過惡補訓練,使得蘇軍在8月份的攻勢中,展現出了比7月份作戰時要更好的戰術素養。這也表明了,蘇軍其實只是表面上看起來強大,由於大清洗運動不僅使得軍官被大量撤換,接手的都是些沒經過戰爭洗禮的年輕軍官,而且士兵平時也疏於操練,連各兵種的配合也顯得生疏,只能臨時抱佛腳。

二戰後曾經有記者採訪朱可夫,當被問及一生中最艱難的時刻時,他的回答竟然是哈拉哈河戰役。朱可夫對日軍的評價非常高,他說日軍的下級軍官很優秀,戰鬥很狂熱。但是對於日軍的高層卻沒好評,他覺得日軍越往高層越爛,特別是含金湯匙出生的高級將領只能用無能形容。另外曾在GRU(蘇軍總參謀部情報總局)任職並且參加過該戰役的瓦西里·諾沃布拉涅茲上校也證實,蘇軍的戰鬥有很大缺陷,各兵種的銜接配合相當糟糕。可見這個時期的蘇軍,在單兵作戰實力上確實是比不上日軍。

蘇軍在裝備性能上不佔壓倒性優勢

很多人有先入為主的錯誤觀念,認為諾門罕戰役中蘇軍的坦克比日軍強大得很多,甚至還認為T-28坦克或T-34坦克都出現在了戰場上。然而戰役中出現的最重型的坦克是日本的97式坦克,慶幸的是數量沒超過10輛,且對扭轉戰局並沒有多大的影響。而實際上蘇軍參戰的坦克只有BT坦克和T-26坦克,裝甲十分單薄。BT-7,T-26的裝甲最厚處分別只有20mm和15mm。

在戰鬥中除了極少數蘇軍坦克被燃燒瓶和坦克擊毀,絕大多數蘇軍坦克是被日軍反坦克步槍和戰防炮擊毀。日軍還發現用7.7毫米裝甲彈進行集中射擊,或者是用車載13.2機關槍射擊,都能擊穿蘇軍BT坦克的側面或者後面裝甲,甚至95式坦克的37毫米炮都有機會擊穿蘇軍坦克的後方裝甲。

(日軍繳獲的蘇聯坦克)

蘇軍損失最嚴重的第11坦克旅,在7月23日-8月28日期間補充了155輛BT-7,8月20日再補充BT-5和BT-7總計155輛,然而到了8月30日只剩下38輛可以使用,損毀271輛(包括徹底報廢和損傷)。如果不論雙方冶金技術的高低,在坦克裝甲厚度基本一致的情況下,蘇軍坦克佔不了多大的便宜,而且蘇軍坦克此時用的汽油機在戰時的生存力遠不如日軍89式坦克的柴油機。

在空中對戰中,日軍的機型主要是97式戰鬥機,蘇軍的則為I-15和I-16戰鬥機。97式戰機的良好迴轉性在初期的戰鬥中獲得優勢,僅加筱原弘道一人就擊落蘇軍58架戰機。但是在戰役後期,蘇軍的I-16不再繼續與97式戰機纏鬥,使用打了就跑的戰術,用以剋制97式戰機的迴轉攻擊,才逐漸給日空軍造成傷亡。

蘇軍之所以在諾門罕戰役取勝,是靠巨量的傷亡和武器數量的優勢。根據中山隆志的文章《哈拉哈河戰役的教訓》中的數據,蘇軍動用了498輛坦克,809架飛機,而日軍只有135輛坦克,450架飛機;蘇軍的彈藥消耗達到了3.1萬噸,而日軍則只有2000噸不到。

在戰爭時期,交戰雙方都有個潛規則,把己方的傷亡儘量減少,而把己方的戰果進行誇大。這除了是前線的將領為了邀功或者減少罪責的有意為之外,還在上報給軍方後,官方在出於宣傳和防止影響士氣,都會再次對數據進行加工。在經過雙重修改後,原本真實的戰損數據已經有很大的失真,即使再怎麼挖掘資料,能夠獲取的只能是第二手數據。

歷史沒有絕對的真相,唯一可以確定的是諾門罕戰役引發了蝴蝶效應,戰敗後的日軍徹底斷絕了北上的念頭轉而南下,不但將美國拖入二戰,也解除了蘇聯在遠東的軍事壓力。也正是日本的威脅解除後,駐守在遠東地區來的蘇軍能夠抽身解了莫斯科之圍。沒有諾門罕戰役,二戰歷史都會被改寫。


梓蕤


鬼子的傷亡數據不可信啊!之前五雷看華北日軍打八路的統計,一場各自上千人的戰鬥,鬼子一共戰死六人,然後又說自己作戰艱苦,這不是精神分裂?

二戰結束時,日本官方統計死了兩百多萬,戰後幾十年年增加,最後居然加了近百萬,到310萬了。五雷一查,它這統計方法類似美帝,是找不到屍體就算失蹤,但死傷慘重的多數是敗仗,自己被人追著打,怎麼去收屍統計?

另外,鬼子還有一點也像美帝,只要不是在戰場上立刻斃命,哪怕重傷後拉到後方醫院嚥氣,也不算陣亡算傷病死。諾門坎戰役鬼子在河裡丟過細菌武器,結果把自己人毒倒了一大批,這麼丟臉的事,肯定不算戰場損失裡了。

還有,無論是美帝還是鬼子,都不把偽軍當人看,韓國在朝鮮戰爭中死亡103萬、皇協軍被殲滅一百多萬都是不提的。

據史料記載,諾門坎戰役中,偽蒙軍幾千人留下斷後全部打光,而偽滿軍死了幾萬,剩下的傷兵都沒人管,據說有個日本顧問就因此被偽滿士兵給一刀劈了。加上這些死亡數字,才是鬼子慘敗的真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