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9成餐飲恢復堂食,報復性消費卻沒來

這次疫情影響最大的餐飲業,近期已逐漸開放了堂食。

不過,從深圳多個購物中心和街邊大排檔所瞭解的情況來看,儘管各大餐飲店已經做好消毒清潔和疫情防控工作,但堂食依然少有人問津,客流量仍不足平日的一半。

業內人士曾預言的報復性消費遲遲未曾出現,對此,受訪業內人士表示,本國疫情尚未結束,加上外圍形勢越發嚴峻,料報復性消費會緩慢釋放。

客流僅恢復不到40%

作為購物中心的客流擔當,餐飲業的客流量對購物中心的整體人氣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為了恢復人氣,購物中心和餐飲店一起做起了“促銷”活動。

深圳寶安一家購物中心,餐飲在3月14-15日期間全部不同程度的打折,折扣從5折至7折不等,力度不可謂不大,但效果卻不太明顯。

總體來看,該商場整層的餐飲店依然門可羅雀。

從恢復堂食的餐飲店的防護措施來看,顧客信息登記表、測溫儀、酒精消毒液、上崗員工體溫測量記錄基本成為每家店的標配。

基本上每家店都是隔桌而坐,桌子上還擺放著“安心卡”,告知消費者店裡的消毒清潔信息,讓消費者安心進餐,有部分餐飲店則表示超過4人聚餐不接待。

而從堂食的人氣來看,幾個人氣稍旺一點的店,客人可坐滿店內三分之一的座位,而更多的店只有零星的三兩桌客人。

在店內看到,前來堂食的客人基本都是2人出行,有少部分是一家三口,也有少部分消費者前來點餐打包帶走。

商場內一家麵食館當天僅接待了不到30名堂食消費者,且該店只開放了一半的區域:“今天已經算多人了,昨天更少。”客流量恢復大概只在20%-40%左右。

此外,受疫情影響,部分餐飲店的部分食材供應不足,因此菜品較往常少。

在麵食館的菜單上看到,有一半的菜品都被撤掉。是因為有部分廠家沒有復工,食材供應不上,只好撤銷這些相關的菜品。

網紅店“回血”較快

雖說整體堂食恢復後人氣寡淡,但有小部分“網紅店”卻走出了“獨立行情”。

“我們週六那天排隊都排了80多個人。”蛙小俠一家門店工作人員表示,雖然不能恢復以前的人氣,但已經比很多餐飲店強了

喜茶和奈雪同樣不遜。奈雪門店看到,店內座位基本被坐滿,每桌坐2人,服務檯還有人排隊點餐。

而位於卓越匯的奈雪,也同樣客流量大,該店下單全部通過小程序,休息區也坐滿了顧客。

此外,喜茶店內和門口同樣坐滿了顧客,消費者也只能通過小程序下單,登記信息測完體溫才能進入店內。

在業內人士看來,夫妻檔的小店在此次疫情中受影響應該較小,因為成本不高,扛一段時間應該問題不大。事實如何?

寶安西鄉的一些食街大排檔,雖然大部分都已經正常營業,外賣的同時也已經恢復堂食,但照樣門庭冷落,門外停放的外賣電單車比店內的顧客還多。

“我們每個月租金2萬左右,開業一週了,每天做得最多的就是掃地拖地,接待的顧客只有十幾個,主要靠外賣。”一家經營砂鍋粥的大排檔店主表示。

未見報復性消費

多家餐飲店店員表示,他們只在週六日進行堂食打折,非堂食還是原價,目的是為了吸引堂食的人氣,平時工作日還是以線上外賣為主。

然而,外賣對他們來說,杯水車薪。“平時我們每天至少要有1.5萬的營業額,才可能達到收支平衡,可是這兩個月,每天的外賣才幾千塊,連發工資都很勉強。”一家川菜館店員說。

疫情下,外賣成了許多餐飲企業的自救方式,但即使是外賣,也比平時少了許多。

西貝莜麵村稱:“外賣業務量和之前相差很大,堂食開了幾天食客也不多,每天就幾十人左右。”西貝莜麵村創始人賈國龍在今年2月份時曾表示。

疫情下西貝400家線下門店基本停業,只保留100多家門店的外賣業務,預計春節前後一個月時間,將損失營收7億~8億元。

對於另一家餐飲界龐然大物海底撈來說,也有差不多的遭遇。

作為一家以服務著稱的火鍋店,堂食一直是其最關鍵的收入來源,如今雖然已逐漸恢復堂食,但停了整整46天對海底撈來說也是元氣大傷。

據中信建投此前發佈研報,其判斷疫情估計為海底撈2020年的營收帶來損失約50.4億元,歸母淨利潤損失約為5.8億元。

此前,業界曾預計疫情過後會有一波報復性消費,可如今看來並不樂觀。

“報復性增長,原本認為會有的,從現在來看,很大程度上應該不會有了。而且真正恢復到之前的水平,大概率要到幾年之後了。”木屋燒烤創始人隋政軍表示。

合力紓困共跨三道坎

重創下的餐飲業,還需走過三道坎,期待有關部門提供精準扶持。

第一道坎:警惕資金斷流關。

多家餐飲企業反映,目前經營形勢一時難以好轉,企業資金流是個大問題。

希望有關部門能加大支持力度,保障銀行不抽貸斷貸,降低餐飲業銀行貸款上浮利率;適當延後企業還本付息時間或給予免息貼息支持;

給予一般餐飲企業特定的銀行工資薪金信貸等。同時,希望能給予餐飲企業一定時間期限內的稅收、水電費、垃圾處理費等減免政策支持。

為了支持餐飲企業渡過難關,一些地方已經出臺了專門政策,延期緩繳稅費、落實稅費優惠、減免租金等。

但有受訪企業反映,還希望通過行業協會協調撮合企業與私人業主協商減免房租,與企業共渡時艱。

“目前租金減免政策,仍僅限於國有資產這一塊,租私人業主房子經營的餐飲企業,享受不到租金優惠。”深圳一家海鮮酒樓負責人說。

第二道坎:開拓新市場仍有難度。

為減少損失,一些中高檔酒樓開始試水外賣配送業務,增加配送能力、研發新菜品、拓展新業務。

在深圳,政府和當地餐飲烹飪協會推動餐飲企業以“移動餐吧”形式,進駐小區、寫字樓和工業園區。

但一些餐飲企業的外賣業務開展得並不理想。

深圳烹飪行業協會近期倡議餐飲企業與外賣平臺合作,希望企業改變經營方式減少損失,但部分大型餐飲企業並不積極。

“堂食和包廂業務佔餐廳營收大頭,外賣附加值低,大型餐飲企業難以僅靠外賣模式維持貸款、房租、員工工資,以及外賣平臺的高佣金。”

深圳一家酒店餐飲部負責人說,目前能通過外賣方式恢復一定活力的,還是那些原本就適應外賣模式而生的小型餐飲企業。

對此,中國餐飲烹飪協會提出,各地可考慮通過地方政策鼓勵或招募餐飲企業與社區、居委會進行合作,設立便民供餐點,幫助企業開拓社區市場。

也有受訪企業說,目前外賣外送平臺佣金費率沒有優惠甚至有所提高,建議有關部門能引導其階段性逐步降低佣金費率,或出臺相應的幫扶措施等,合力幫助餐飲企業開拓新市場。

例如,深圳市已提出,對利用網絡營業超過60萬元的餐飲企業,按網絡營業額的2%給予不超過25萬元獎勵。

第三道坎:防護物資仍捉襟見肘。

有受訪餐飲企業反映,目前企業恢復營業仍面臨著口罩、防護服、消殺用品等防護物資緊缺等問題。

姚酸菜魚、金戈戈創始人姚渂汐表示,尋購防疫物資困難,成為業內部分企業復工難的原因之一。

多位受訪者建議,希望通過行業協會呼籲,對餐飲業復工所需的防護物資調配上予以統一安排,發揮幫扶作用。

“民以食為天,消費終會復甦。作為受疫情影響最大的行業之一,現在餐飲企業需要各界支持,幫助它們撐到春暖花開。”姚渂汐說。(來源:餐飲O2O)

青島金企通

小微企業融資信息一鍵抵達金融機構,

有融資需求,

上金企通平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