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昌能:3月下旬人民幣貶值幅度明顯小於歐元和英鎊等

3月22日,國新辦舉行應對國際疫情影響維護金融市場穩定發佈會。國家外匯局副局長宣昌能稱,今年以來,人民幣匯率總體保持穩定。截至3月20日,境內人民幣即期交易價貶值1.4%,同期美元指數上升5.2%。新興市場貨幣指數下跌13.4%,其中自2月下旬國際金融市場劇烈波動,2月21至3月20日,境內人民幣即期交易價貶值0.7%,而同期新興市場貨幣指數下跌10%,其中3月下旬人民幣貶值幅度也明顯小於同期的歐元和英鎊等貨幣的貶值幅度。

以下為國家外匯局副局長宣昌能發言。

總的來看,今年以來儘管受到疫情影響,我國跨境資金流動總體穩定,外匯市場供求基本平衡。

一是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區間內雙向波動。今年以來,人民幣匯率總體保持穩定。截至3月20日,境內人民幣即期交易價貶值1.4%,同期美元指數上升5.2%。新興市場貨幣指數下跌13.4%,其中自2月下旬國際金融市場劇烈波動,2月21至3月20日,境內人民幣即期交易價貶值0.7%,而同期新興市場貨幣指數下跌10%,其中3月下旬人民幣貶值幅度也明顯小於同期的歐元和英鎊等貨幣的貶值幅度。這些數據充分顯示人民幣匯率在全球外匯市場,尤其是在新興市場中的表現相對穩健。

二是外匯市場供求保持基本平衡。1-2月份,我國銀行結售匯順差206億美元,非銀行部門涉外收支順差187億美元。綜合考慮遠期、期權等其他供求因素後,外匯市場供求呈現基本平衡。

三是外匯儲備保持總體穩定。截至2月末,我國外匯儲備規模為31067億美元,總體保持穩定。

當然我們也看到,受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國際原油價格大幅下跌等因素影響,近期國際金融市場動盪加劇。對此,我們將加強監測,穩妥應對。

下一步,外匯局將繼續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加快推進各項跨境貿易投資便利化措施落地見效,持續優化外匯營商環境,更好服務實體經濟發展。同時,進一步完善外匯市場“宏觀審慎+微觀監管”兩位一體管理框架,以及防範跨境資金流動風險,維護國家經濟金融安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