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

古语说:“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

读书在我国古代是实现阶层跃迁的唯一途径,读书有成的人绝大多数都是当时的精英人士,是上流社会的人。而“屠狗辈”是有一些勇力的普通人,是普通人的代表。所以“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也可以说成重情义的多数是普通人,薄情寡义的多数是上流社会的精英人士。那么,为什么上流人士比下层普通人更加的无情无义呢?我们可以从历史中找到答案。

“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


在我国春秋时期,弑君夺权、罔顾亲情的人数不胜数,且多数都是贵族,当时的精英人士。其中,弑君夺权最有代表是晋国公室支脉曲沃一脉,即晋武公这一支晋国公室。

当初,晋穆侯生了两个儿子,一个继承了国君之位,史称晋文侯;一个被封与曲沃这个地方,史称曲沃桓叔。晋穆侯在位时曲沃桓叔比晋文侯更受宠爱,曲沃桓叔的封地曲沃也非常富庶,因此在晋穆侯死后,曲沃一脉渐渐壮大起来。曲沃一脉越强,晋国宗室主脉就越弱,渐渐的曲沃一脉便生出了取宗室主脉而代之的想法。于是,曲沃的三代封君处心积虑杀死了当时晋国五位国君,驱逐一位国君,于曲沃武公时期取代晋文侯一脉,成为晋国的公室主脉,曲沃武公后来也被称为晋武公。

“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


晋武公这一脉为了权势,竟然接连弑杀五位国君!这些行为不仅仅是违背君臣之义,还违背了人伦亲情,令人不齿。

同样在春秋时期,那些忠勇之士、重情之人同样有很多,只不过这些人大多是不名一文的普通人,少见记载于史书之上,能够在史书上一笔带过的也只是因为和历史大人物有关而已。

比如,“魏颗结草”中结草为绳帮助魏颗打败秦军的无名老人;被齐襄公鞭打却在叛军攻打齐襄公之时依然为齐襄公誓死奋战的徒人费;还有在秦晋交战秦穆公危急之时奋勇救援秦穆公的三百平民。这些都是小人物,却都忠诚勇敢、有恩必报。其中三百勇士救秦穆公的报恩之举颇具代表性。

“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


当初,秦穆公的牧场走脱了几匹好马,等他牧官找到的时候已经成了马骨头,牧官既害怕又气愤,就把吃马匹的三百平民全部判为死罪,交给秦穆公定夺。秦穆公知道后非但没有处死这些平民,反而赐给他们好酒以配被吃掉的好马。这些平民非常感动,于是在秦晋交战,秦穆公即将遇难的时候奋勇救援,终于把秦穆公救了回来。

这些平民为了报答秦穆公的恩情,不顾战场危险,毅然冲进包围圈救出秦穆公。这种为了报恩连生命都可以抛却的气概如何不让人肃然起敬?

“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


以上事例说明在上层社会中利益才是他们追求的东西,为了利益他们连亲情都可以背弃。而在下层社会中,感情才是人们追求的东西,有时候为了感情连生命都可以放弃。就如卢梭在他的书中所说:“在一般群众中,虽然强烈得感情只是间歇得流露出来,但是自然的感情却是随处可见到的。在上流社会中,则连这种感情也完全没有,他们在虚伪的感情掩盖之下,只受利益和虚荣的支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