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華《許三觀賣血記》:身上的血是搖錢樹,小人物的悲涼一生


餘華《許三觀賣血記》:身上的血是搖錢樹,小人物的悲涼一生

至今還記得讀餘華的代表作《活著》時的那種不平靜的心情。如今讀完餘華小說《許三觀賣血記》,不自覺的會對比兩部小說看後的感受。這部小說,沒有《活著》那麼悲情,但同樣是揪著一顆心,看許三觀靠著一次又一次賣血度過一生中的一個又一個難關

許三觀是城裡絲廠的送繭工,在餘華的筆下,他活得很真實,有男人的驕傲,也有男人自私的一面。他的第一次賣血,純屬好奇。他在回鄉下看望他爺爺的時候,偶然聽到兩個女人的對話,說“沒有賣過血的男人都娶不到女人……”

許三觀不知道這是什麼規矩?

四叔告訴他:“身子骨結實的人都去賣血,賣一次血能掙35塊錢。在地裡幹半年的活兒也就掙那麼多。這人身上的血就跟井裡的水一樣,你不去打水,這井裡的水也不會多,你天天去打水,它還是那麼多……”

就這樣,許三觀認為身上的血是搖錢樹。他跟著村子裡的阿方和根龍去找李血頭賣血。

賣血還要給李血頭送禮,李血頭相當於管著身上血的村長,讓誰賣血,不讓誰賣血,都是他一個人說了算。


餘華《許三觀賣血記》:身上的血是搖錢樹,小人物的悲涼一生

許三觀第一次賣血得來的35塊錢,沒捨得給他爺爺花,也沒捨得給他四叔花。他學著阿方和根龍的樣子,去飯店點了一盤炒豬肝,二兩黃酒,並且很神氣地拍著桌子喊道“黃酒……溫一溫。”

許三觀用第一次賣血的錢娶了女人。這個女人就是許玉蘭,人稱油條西施。她是這座城鎮裡衣服最多的時髦姑娘。她每天要換三套衣服,四次鞋。其實,她只有三套衣服,四雙鞋。實在變換不出新花樣時,她會在脖子上增加一條絲巾。

許玉蘭有喜歡的男人,並不是許三觀。但是許三觀說服了許玉蘭的父親,說只有把女兒嫁給他,才不會斷後,因為都姓許。

餘華的小說故事敘事簡潔明快。在第四章,就寫到許玉蘭躺在產臺上等待醫生助產。在五年時間裡生下了三個兒子,許三觀分別取名為許一樂、許二樂、許三樂。


餘華《許三觀賣血記》:身上的血是搖錢樹,小人物的悲涼一生

小說的高潮部分,我認為是在許三觀知道了許一樂不是他和許玉蘭的親生兒子後,所做的一系列事情。這個時候,許三觀自私的一面就體現出來了,他不能忍受許玉蘭婚前和何小勇所生的兒子許一樂的存在。他替別人白白養了九年,這讓他心裡很不平衡。

許三觀先是對許玉蘭態度上的改變嘲諷,接著是逼許一樂去認親爹,再後來去找初戀林芬芳有過一次生活不檢點。後來的幾次賣血,替許一樂打架賠償人家醫藥費,給摔傷的林芬芳買肉骨頭,為生活困難的家提高補助。

“事情都是被逼出來的,人只有被逼上絕路了,才會有辦法,沒上絕路以前,不是沒想到辦法,就是想到了也不知道該不該去做。 ”

許三觀真是把自己身上的血當成搖錢樹,每當生活遇到困難,就靠賣血度過難關。許一樂生了很嚴重的肝病,他急著賣血救治,就算不是他的親生兒子,他也要賣血。這個時候,他已經60多歲了,頭髮全白,弓著背,邊抽菸邊咳嗦。可是這次,他的血沒有賣出去,他太老了,已經沒有人再願意要他的血。

“他的血連油漆匠都不會要。”

餘華在《許三多賣血記》中,把生活中的各種矛盾,困苦用簡潔的語句巧妙構思在作品中。讀來很輕鬆,故事情節很清晰。使讀者很容易產生共情,感受作品中人物的悲喜。他在自序中說:“在讀完這本書後,發現書中的人物做出的某個選擇,也是你內心的判斷時,那麼,我們已經共同品嚐了文學的美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