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ARM架構,還有其他的嗎?有沒有可能開發出比ARM架構還好的?

親情樹89565842


每一種構架都有在自己的行業裡有很大的優勢,ARM主要就是在移動終端,最大的就是手機行業。

現在世界上芯片構架技術比較好的有四種,也是主流的構架技術,分別是X86、ARM、RiSC-V和MIPS,而手機行業主要的就是ARM公司。


ARM

ARM架構是一個32位精簡指令集處理器架構,其廣泛地使用在許多嵌入式系統設計。它主要從事低費用、低功耗、高性能芯片研發,所以ARM處理器非常適用於移動通訊領域,所以全世界99%的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都採用ARM架構。ARM家族佔了所有32位嵌入式處理器75%的比例,使它成為佔全世界最多數的32位架構之一。ARM主要是面向移動、低功耗領域,因此在設計上更偏重節能、能效方面。

在智能手機、智能電視、可穿戴設備、移動基站、企業服務器、醫療器械、智能駕駛以及物聯網等其他科技領域基本上都適用ARM架構。從操作系統到上層應用軟件都是基於arm架構開發的,所以它在移動設備上基本上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產業鏈。現在很多的CPU都是基於ARM Cortex A5、A8、A9,A15微架構的。

在手機芯片設計領域,就拿華為來說。華為設計芯片通常先從ARM取得芯片設計構架然後再進行設計,設計完成之後再最終交給臺積電進行代工,這才是一個完整芯品的設計流程。就像建造一棟房子,先有基本的構架,然後才有設計師的設計,製造。而且不止華為,例如蘋果,三星,英特爾都是基於ARM構架的。





X85

X86主要面對的是計算機行業的。它是微處理器執行的計算機語言指令集,指一個intel通用計算機系列的標準編號縮寫,也標識一套通用的計算機指令集合。1978年6月8日,x86架構誕生。它的CPU基本上是1G以上、雙核、四核大行其道,通常使用45nm甚至更高級製程的工藝進行生產。X86結構的電腦採用“橋”的方式與擴展設備進行連接,所以可以使電腦更容易進行性能拓展。

它在近三十年基本上壟斷了個人電腦的操作系統行業,同時也擁有著大量的用戶。它有著成熟用戶應用、軟件配套、軟件開發工具的配套及兼容等工作,還有許多第三方軟件和軟件編程工具來幫助用戶去使用。

RISC-V

RiSC-V架構是基於精簡指令集計算原理建立的開放指令集架構,它在指令集不斷髮展和成熟的基礎上建立的全新指令。這種指令集不會壟斷或者盈利,它架構簡單,完全開源,允許任何人設計、製造和銷售RISC-V芯片和軟件。它可以根據需要,來設計基於它的一些處理器,例如服務器CPU,家用電器cpu,工控cpu和總在傳感器中的CPU。

MIPS


MIPS架構是一種採取精簡指令集的處理器架構,1981年被開發出來。可以說它是RISC的一個小的分支,但是又不同於RISC。畢竟RISC是開源的,MIPS是在它的基礎上發展的比較好,比較成功的。

基於MIPS的MCU的應用涉及了很多的行業之中,在工業、辦公自動化、汽車、消費電子系統和先進技術中都有很大的應用。
在2007年8月16日,MIPS科技宣佈,中科院計算機研究所的龍芯中央處理器獲得其處理器IP的全部專利和總線、指令集授權。
如果有什麼自己的想法和意見,請在下方評論中指出,謝謝觀看。


情深物遂


ARM架構的成功,不是技術有多牛逼,而是商業策略出色。論絕對性能,ARM架構處理器被英特爾的X86架構處理器吊著打,論能源效率,ARM也不是全佔優秀。曾有人做過對比評測,ARM的A8處理器是低性能高能耗,A9在能耗和性能間取得平衡,表現不錯,i7則是高能耗高性能。

圖片/知乎“老狼”


正因為ARM架構處理器不是個個表現優秀,業界才有其A系列處理器“單數的是學霸,偶數的大都是學渣”的說法。

ARM為了生存和發展,採取了很聰明的商業策略:你英特爾CPU不是能吃又能跑(高性能高能耗)嗎?我就專攻低能耗的嵌入式市場,避開你桌面電腦的鋒芒。同時,ARM為減少成本,採用IP授權的商業模式,這樣節省了建設晶圓廠的龐大支出,進一步降低了經營的風險。

靠著這種和英特爾完全不同的商業策略,ARM最終站上移動處理器的山巔。

同樣道理,要開發出比ARM架構更好的處理器,僅僅靠性能牌是不行的,還是要從商業策略上做文章。

現在設計SOC芯片的門檻還是太高了。設計一款28nm製程工藝的SOC芯片,開支如下:

  • CPU內核、內存控制器等IP費用500——1000萬元;

  • 流片費用1000萬元;

  • 封裝費用50萬元;

  • 一年工資開銷1000萬元。

這樣一款老舊的SOC芯片,設計門檻最高可達4000萬元,不是巨頭根本玩不轉。如果能把設計門檻降到上百萬元,玩家多了,開發出優於ARM架構的處理器是沒有問題的。

重點來了。ARM的商業模式不是賣IP核嗎?類似於Windows收取授權費。如果誰像安卓一樣玩免費授權,妥妥的讓ARM無計可施。RISC-V (全稱是第五代精簡指令集計算機)基金會幹的就是這個事,用開源策略(收費授權策略相對)打造全新芯片設計生態。目前,參加這個基金會的公司不少,全是大佬級企業(具體見下圖)。

因此,過幾年,能抗衡ARM的處理器架構出現是大概率事件。之所以說能抗衡,是因為RISC-V指令集處理器已經出現,它就是MIPS處理器,只是還未強大到和ARM掰手腕的地步。



魔鐵的世界


    目前,常用的處理器架構有ARM、x86、MIPS、RISC-V等,按照指令集分為CISC和RISC兩種。不同的架構應用場合不同,下文具體說一說。


    1、x86架構

    我們使用的電腦以及公司的服務器,大部分採用了x86架構的處理器,以intel和AMD的處理器為主。

    x86架構的處理器採用了CISC指令集(複雜指令集計算機),x86架構的CPU分為x86和x86-64兩類,目前主流的是x86-64,即64位的處理器。


    2、ARM架構

    我們的手機幾乎全部使用了ARM架構,採用了RISC指令集(精簡指令集),ARM的優勢在於低功耗,因此非常適合手機等終端使用,x86架構的處理器無法解決低功耗的問題,所以移動終端很少使用x86架構的處理器。


    華為麒麟處理器、蘋果的A系列處理器、高通驍龍處理器無一例外的採用了ARM架構,此外大部分的工控系統、智能家居的控制系統、家庭的機頂盒等也採用了ARM架構。

    隨著美國“禁售令”的影響,ARM中斷了與華為的業務往來,ARM這家公司走進了人們的視野,ARM公司成立於1991年,是一家英國的公司,後來被日本軟銀收購。ARM公司只出售IP(技術知識產權),不設計和製造自己的芯片,位於ARM架構的最頂端。如果ARM不再給華為授權,那麼華為的麒麟處理器、凌霄處理器等均會受到一定的影響,無法使用最新的架構。


    3、MIPS架構

    MIPS架構同樣是一種RISC(精簡指令集)的處理器架構,1981年由MIPS科技公司開發並授權,廣泛用於電子產品、網絡設備、個人娛樂設備等。比如家庭使用的無線路由器如果是MTK芯片,那麼大部分是MIPS架構的處理器。


    這裡說一下我國自主的“龍芯”處理器,中科院計算所購買了MIPS的永久性結構授權,兼容MIPS架構的處理器,也就是可以貼上“兼容MIPS指令集”的商標,所有核心的架構都是自己研發的。

    4、RISC-V架構

    RISC-V架構是基於精簡指令集(RISC)的開源架構,可以自由地用於任何目的,允許任何容人設計、製造和銷售RISC-V芯片和軟件,並不需要ARM、MIPS那樣需要經過授權,受到各種使用的限制。


    相比x86、arm架構,RISC-V比較“年輕”,RISC-V誕生於2010年,由加州大學伯克萊分校發佈。

    RISC-V架構可以說是解決國產民用處理器困局的終極方案。從長遠利益來看,基於各種x86、arm等架構的處理器屬於“假自主”,仍然受到intel、arm等授權的限制,比如最近由於“禁售令”影響,arm中斷與華為的業務往來,停止相關授權服務,長遠來看,對華為的麒麟處理器可能會造成比較大的影響。

    目前,國內很多廠商參與了RISC-V生態系統,建立了RISC-V產業聯盟,包括了原微電子、紫光展銳、安徽華米等,去年小米發佈了基於RISC-V指令集的可穿戴芯片黃山1號。RISC-V是ARM架構最大的威脅,前景雖好,但是畢竟還在起步階段,隨著技術的迭代,相信一定會推動RISC-V建立強大的生態系統。



    以上就是目前常見的CPU架構,x86是PC和服務器的主流,ARM是移動設備的主流,RISC-V可能是未來的主流。


Geek視界


CPU的框架從我們熟悉的X86,ARM,到不比較陌生的MIPS,IA64,它們之間的差距都非常大。藉機也和大家簡答探討下目前這幾種CPU框架的情況。

X86

先說個小故事關於為什麼叫X86架構

1978年6月8日,Intel發佈第一款16位微處理器:8086(亦稱之為iAPX 86)。隨後於1979年,又推出了Intel 8088,並用在IBM PC的原始設計中(IBM PC XT)而被人知曉。8086是Intel最成功的處理器系列x86架構的開端,該系列較早期的處理器名稱是以數字來表示80x86。由於以“86”作為結尾,包括Intel 8086、80186、80286、80386以及80486(我小學接觸過的電腦286,386,486大家是不是很熟悉,啊呀暴露小編的年齡了),因此成為X86

我們熟知的X86的主要玩家intel ,另外intel也是授權過AMD,X86也是全球商用化最好的框架之一,在全球PC市場上獨霸多年,地位不可撼動;當時X86的歷史包袱及複雜的架構也造成了一些發展問題,x86架構是CISC複雜指令集典型代表

x86的優勢:

性能高速度快:在性能和生產工藝方面,X86優勢很明顯,單條指令功能強大,指令數相對少;

擴展能力: 這麼多年以來,配套擴展的設備種類多;

帶寬要求不高:還是因為指令數相對少,即使高頻率運行也不需要很大的帶寬往CPU傳輸指令;

兼容性配配套好:操作系統的兼容性應用軟件配套、軟件開發工具的配套及兼容性很好。X86上跑的系統linux ,mac,window。

應用領域:PC 服務器

國內用X86的玩家:兆芯,海光 (但是由於授權的限制,兩個國內玩家只能內銷,不能出口)

ARM

ARM公司就不多介紹,之前小編有一篇介紹ARM史的文章,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

ARM架構(進階精簡指令集機器(AdvancedRISC Machine),較早稱作Acorn RISCMachine)是一個32位元精簡指令集(RISC) 處理器架構,其廣泛地使用在許多嵌入式系統設計。由於節能的特點,ARM處理器非常適用於移動通訊領域,符合其主要設計目標為低耗電的特性,ARM也是RISC精簡指令集的代表。

應用領域:移動端和便捷設備

從設計的完成度是由低到高可以分為:軟核、固核、硬核,對芯片設計公司的要求也是從高到低,而發揮的空間也是從高到低:軟核發揮的空間最大,硬核發揮的空間最小。

買ARM硬核的芯片設計公司,用通俗的話說就是,使用ARM公版架構。這種情況下,芯片設計公司對外宣傳必須帶上ARM公司的品牌:CPU的品牌是Cortex-AXX(XX代表兩位阿拉伯數字,第一個數字表示架構是第幾代,第二個表示架構微調),GPU則是Mali-GXX(XX含義同上)。

主要國內玩家:華為海思,紫光展銳等等很多啦,這裡就不一一展開

IA64(Intel Architecture 64,英特爾架構64)

這個也是來自Intel。當年X86過渡到64位指令集時,AMD彎道超車,最intel 聯合惠普推出了屬於自己的IA64指令集,但這也僅限於服務器上,也是Itanium安騰處理器的來歷(不過這是一個悲傷的故事,故事後期有機會展開結局就是2018年intel正式宣佈轉入停產退市進程)。

MIPS

(Microprocessor without interlockedpipedstages,無內部互鎖流水級的微處理器)

MIPS是世界上很流行的一種RISC處理器。其機制是儘量利用軟件辦法避免流水線中的數據相關問題。它最早是在80年代初期由斯坦福(Stanford)大學Hennessy教授領導的研究小組研製出來的。它採用精簡指令系統計算結構(RISC)來設計芯片,和Intel採用的複雜指令系統計算結構(CISC)相比,RISC具有設計更簡單、設計週期更短等優點,並可以應用更多先進的技術,開發更快的下一代處理器。MIPS是出現最早的商業RISC架構芯片之一,新的架構集成了所有原來MIPS指令集,並增加了許多更強大的功能

知名的事件:在2007年,中科院計算機研究所的龍芯處理器獲得了MIPS的全部專利、指令集授權,這個也是個憂傷的故事,當年intel的X86授權很嚴,能不能拿到是一回事,拿到了也要在intel給的框架下研發,談不上自主可控,這個背景下就放棄了,和MIPS能夠合作也是另一個故事了。

國內玩家:龍芯,

另外最近比較多的是RSiC-V

基本上目前不太會有新的框架出現了,生態很重要

有興趣進一步溝通的朋友可以關注我,留言交流



老扎古


目前的芯片架構有很多,主流的、大家熟悉的有幾種:

1、X86,目前的代表芯片有intel、AMD、上海兆芯,還有海光CPU。

這樣的芯片主要用於PC,也就是筆記本電腦、臺式機,服務等等,是intel的專利為主,AMD也有一些,現在雙方專利有交叉授權,至於國內的兆芯、海光還差得遠。

2、ARM架構,這個主要是用於移動設備

ARM之所以這幾年這麼火,是因為手機發展太迅速,且手機的數量遠高於PC機,換機的頻率也遠高於PC機,而ARM架構的芯片主要用於手機、平板這樣的設備,所以火得不要不要的,並不代表ARM就是最好的架構,和X86相比,只是應用的方向不一樣。

3、龍芯用MIPS

前段時間龍芯發佈了3A4000/3B4000,龍芯一直採用的是MIPS架構,這個架構也是美國的,不過被龍芯買了下來,擁有完全的自主權。

另外龍芯基於MIPS架構,還做了很多指令集的擴展,也是一個好架構,龍芯不行,並不會代表MIPS架構就一定比ARM差。

4、開源的RISC-V架構

目前還有開源的RISC-V架構,前段時間倪光南院士還說RSIC-V架構是中國芯崛起的好機會,抓住機會了,可以和X86、ARM架構並列。

當然信與不信,怎麼與X86、ARM架構,就不是靠打打嘴炮就行的,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明顯想在移動端、PC端與X86、ARM架構PK,是不可能的,至於其它領域,比如物聯網,誰知道呢。

5、太湖之光超算系統用的alpha架構

另外國產超級計算機原來使用的是intel的芯片,後來美國禁運,英特爾的芯片不能賣給我們了,於是我們也只有自力更新。

申威使用了alpha架構,研發自己的芯片,現在申威芯片裝在太湖之光上,多次讓這臺超算排名世界第一。

我舉這麼多例子其實是告訴大家,每一種架構,其實都有其適應的地方,比如X86用於PC,ARM用於移動設備,alpha用於超算。那麼未來隨著科技的發展,在不同的領域,或能產生出不同的架構,取代ARM,甚至超過ARM都有可能的,但在移動設備芯片領域要打敗ARM,估計很難了。


互聯網亂侃秀


題主問的應該是手機cpu的架構吧。

架構是cpu設計的基礎,對於cpu的整體性能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不同架構的cpu在同樣芯片面積,同樣頻率下甚至可以出現幾倍的差距,所以可以說cpu架構決定了cpu產品的性能。

  要更好的解釋架構,可以建築架構作為比喻,架構就像是一座建築的結構設計,而cpu就相當於一個完整的建築,只有具備了穩定可靠的結構設計作為基礎,才能建造出各式各樣不同功能需求的房子。簡單地說,架構決定了一座建築的框架和主要建築指標,例如你的樓可以蓋多少層,每層可以有多大面積這些。而最後建造出來的房子長什麼樣,舒適度如何,就是由cpu廠商自己決定了。同樣,架構設計也決定了建築物的建設的上限,例如架構設計設計指標是100層,那麼最後建好的房子也不能超過100層。也就是說,採用相同架構的cpu,性能基本上已經鎖定在一定的範圍之內,不會有本質的區別。例如,採用同樣架構設計的樓房,最終層數和麵積都是一樣的,但是,具體內部空間怎麼優化,是傾向於多住人,還是傾向大型空間,舒適度如何,這就看cpu廠商自己的設計能力和使用需求了,當然某些技術好的廠商可以適當地對架構進行優化擴大面積或者多蓋個一兩層,這就是平時所謂的魔改。所以通過比較cpu的架構基本可以判斷cpu的大體性能。

我們想要蓋100層的樓可以有很多種設計方法,同樣,cpu的架構方式也一樣有很多。但cpu設計中有一個重要問題就是,操作系統生態,就像你蓋出了房子卻買不到合適的傢俱和設備,同樣無法居住使用。cpu設計也要對應的考慮操作系統的軟件生態環境。

同時和建築機構一樣,cpu架構設計也有不同的基礎類型,例如你不可能採用木結構建築去設計100層的摩天大樓,也不可能用磚混結構去設計100米大跨度的歌劇院。

cpu架構按基礎類型可以分為CISC(複雜指令集計算機)和RISC(精簡指令集計算機)是當前cpu的兩種主要架構。雖然它們都是試圖在體系結構、操作運行、軟件硬件、編譯時間和運行時間等諸多因素中做出某種平衡,以求達到高效的目的,但採用的方法不同,因此,在很多方面差異很大。x86架構採用CISC,而ARM、MIPS、POWER、SPARC採用RISC。

因為複雜指令集cpu硬件設計複雜,功耗大,所以現在的手機廠商一般都使用ARM架構。

ARM架構的特點就是大幅簡化架構,僅保留所需要的指令,可以讓整個cpu更為簡化,擁有小體積、高效能的特性。 另外,ARM的架構很早就可以做到高密度整合,由於ARM授權的彈性以及核心架構的單純,ARM架構可以很容易與其它專職的特殊核心,像GPU、多媒體譯碼核心、基頻調制解調器、I/O控制等架構整合,透過SoC(System On a Chip,系統單芯片)的方式組成一個完整的處理器系統,來實現各種不同的核心分工各司其職。

同時ARM架構應用的核心負擔相較傳統架構低了許多,並且因為早前應用處理器的需求就是以低功耗為重點,即便如今效能不斷提升,仍是以保有省電的特性為前提發展條件。 ARM架構的另一個優點是自由性,只要向ARM買下核心授權,就可以與其它IP公司的方案以及這家授權客戶本身的優勢技術整合,雖同為同一世代的ARM核心架構,即便頻率相同,結果也不同,自由度和靈活度也很高。

因為以上的各種,所以在移動cpu領域,ARM得到大面積應用,基本淘汰了X86架構。同時也得到了廣大硬件和軟件廠商的支持。生態系統已經完全處於領先地位。

另外在cpu架構領域RISC-V被認為是具備取代ARM架構潛力的一種開源架構。RISC-V是一種開源指令集架構,同時在靈活性和功耗上面也超過ARM架構,但是因為起步太晚,現階段RISC-V 依舊缺乏完整生態系統支持,要取代ARM 架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不過我國現在已經加大了RISC-V芯片的研發投入,在全球RISC-V芯片的開發中處於主體地位,畢竟自主可控的芯片是我們的戰略需求,相信在未來的時間裡,隨著不斷地優化和深入,RISC-V一定可以得到長足的發展。

但是RISC-V畢竟也是源於美國的開源項目,未來是否會永遠開源並不可知,所以,開發完全自主的cpu架構同樣是一個艱鉅而迫切的任務。


瓜皮不香


芯片的架構就好比建房子的框架結構,框架是設計房子的關鍵,造芯片也是類似的道理,設計前就要先選擇好架構。目前除了ARM架構,還有X86、RISC-V和MIPS。

四大架構的基本介紹與特點

1、X86主要使用在PC端的CPU,1978年發明,目前是英特爾公司運營,主要應用在Inter、AMD的CPU,它的特點是性能高、速度快、兼容性好。

2、ARM架構是32位指令集,由英國Acorn公司1983年發明,它的特點是成本低、功耗低,被蘋果、三星、華為、高通等客戶廣泛應用在移動通訊和嵌入式系統中。

3、RISC-V架構是開源的指令集,起步比較晚,由RISC-V基金會在2014年發明。它的特點是模塊化、簡化、可擴展,可以根據場景設計合適的指令集,使用者有三星、英偉達、西部數據等,用在工控,電器,服務器,傳感器等產品的CPU。

4、MIPS架構是精簡指令集,1971年MIPS公司發明,特點是簡潔、優化方便、高擴展性,主要代表的產品是龍芯。



ARM架構在芯片市場佔95%的份額,已經形成了完整的生態鏈

ARM公司在移動芯片市場有95%的份額,通過授權賺取專利費,去年的營收達到16億美元。採用ARM架構必須授權才可以,目前全球設計的芯片都是按ARM公司的方案,開發的軟件也是按照這個方案來設計,所以各種各樣的手機都不會有兼容性的問題,經過好多年的積累,已經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架構體系。



除了ARM架構,還在開發的RISC-V架構有望可以發起挑戰,但有很大的難度

除了ARM架構,目前還在開發的RISC-V架構有望展開競爭。因為ARM授權費不斷上漲,印度政府大力協助開發RISC-V,我國也在上海將其列入研究的對象,中科院在內的160多家企業加入到科研中。這個開源的指令集受到大家的關注,令ARM公司感到了很大壓力。ARM是封閉的指令集,不能隨意進行更改,架構不夠靈活,而開源的RISC-V設計者可以根據不同的需求自由定製,更改指令集。RISC-V架構是後起之秀,目前還在開發階段沒有正式投入使用,無法建立完善的生態圈,缺乏大型公司的支持,要想與ARM競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星河方舟


有,但是目前來說,在移動端比較好用的就是ARM架構。

我們目前使用比較多的架構有:ARM、RISC-V、MIPS,X86等等。其實還有一些指令的,但是其他的指令都是比較小眾,只在專業的領域使用,所以我們就沒說了。上面的幾個是比較常見的指令了。

為什麼說ARM比較合適在移動端

並不是說ARM最好用的,什麼從開發的角度來看,ARM架構本身的效率並沒有多高。

ARM屬於精簡指令的一種,精簡指令的特點就是它的產品的耗能比較低,發熱不高,適合在移動端使用。

Intel此前都做過移動端的處理器,但是這是X86架構的。它的發熱真的太高了,功耗也高。裝在手機上性能很強,但是過會兒就發熱導致降頻,同時電能耗得很快,還缺乏生態支持,所以英特爾的一直搞不起來。

ARM的功耗控制算是不錯,這是發展起來的基礎之一。同時,ARM一直在大力推動它的生態發展。什麼叫生態,那就是硬件生態是這個架構的,大家都根據這個架構來做;軟件生態也是架構的,大家都在這個架構上開發。

ARM架構很早就推出了,1983年就推出了,那個時候的ARM授權費用並不高,能吸引到很多廠商。而且ARM不像其他的廠商,還願意砸錢下去繼續開發,推出新的公辦架構,所以慢慢就發展起來了。

到了目前為止,ARM的架構應用在:手機、平板、主打長續航的筆記本電腦、ARM架構的服務器上,非常廣泛。所以說,這是比較合適的架構了。

我們自主之路

目前,X86和ARM都是把握在外國手上的,X86的授權更加嚴格,ARM雖然授權,但是美國這麼一搞,馬上就不授權了。

所以,可能會需要轉向RISC-V,這個平臺上是開放和免費的,小米的澎湃芯片也在開發這個平臺了。

當然,自己建立自己的架構也不是不行,但是難度就非常高了。


太平洋電腦網


目前常見的有ARM架構和X86架構。

ARM架構採用RISC精簡指令集,X86架構採用CISC複雜指令集。ARM架構通過數據接口使CPU與數據存儲設備連接,而X86架構剛通過“橋”的方式與外設連接。ARM架構處理器適配的系統採用Linux(包括Andriod),嵌入式系統(如FreeRTOS,uc/OS等)。X86架構處理器適配的系統為Windows。

X64是X86的一種延伸,X86是32位架構,X64是64位架構。X64同樣採用CISC,兼容X86,將原X86有的寄存器擴展到32位,並增加了一些新的寄存器。

ARM架構系列從ARM11之後,改名叫Cortex,有M,R,A,S四大子系列。M系列針對微控制器,R系列針對實時系統,A系列針對高端的基於虛擬內存的操作系統和應用。ARMv8推出了64位處理器ARM64,採用了兩種執行模式,AArch32和AArch64,後者不兼容前者,但可以切換到前者。

還有沒有可能開發出比ARM架構更好的?

目前沒有看到量產的可能。OpenRISC,SPARC,RISC-V中,最有前途的就是RISC-V了,嚴格來講,它只是指令集架構,離處理器還有很遠的距離。RISC-V是開源的,設計目的是適用於現代計算設備,比如雲計算機,手機,嵌入式系統。

科技的發展除了技術因素之外,還要考慮商業利益,用戶生態。X86為Intel公司及PC廠商陣營,ARM為ARM公司及移動廠商陣營。


嵌入式宏思微想


有啊!國內有一個比arm更好的架構,那就是華為的,,吹NB,,架構。老厲害了,唯一的遺憾就是,沒有人見過。。[捂臉][捂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