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新教育”的美好邂逅——临猗县临晋小学

在这个全民参与抗疫的特殊时期,除了网课,临猗县临晋小学还沉浸在“新教育”学习的浓厚氛围中。3月初,临晋小学的老师们就跟随朱雪晴老师走进了“新教育在银河”,聆听了十三场讲座,朱老师以银河教育为例,用理论与事例相结合的方法,深入浅出,娓娓道来,使老师们豁然开朗!一起来来看看临晋小学老师们的收获……

张腊娟老师:从接触《新教育实验》这本书,到今天听了朱雪晴老师的新教育实验概述,让我对新教育有了更深、更全面的了解。新教育理论的复现,依然深深触动着我的内心,尤其是朱老师与我们分享的银河实验小学的发展历程和新教育行动,更让我感到了新教育的魅力所在。虽说我校去年才有幸加入了新教育实验校的行列,我们刚刚起步,但我们一直在努力,用新教育的理论支撑自己,用新教育的理念创新教学。相信在临小所有教育人的努力下,我们也可以收获新教育人的梦想,过一种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

与“新教育”的美好邂逅——临猗县临晋小学

邓晓霞老师:学习了《再微小的个体,也可有自己的品牌》的讲座后,我陷入深深的思考中:我们都是普通的老师,我们都应该努力让自己与众不同,让自己有别人没有的光。当我们老了,回望现在,会感谢曾经努力的自己。苔花若米小,也学牡丹开。再微小的个体,也可有自己的品牌。我想我们要做的品牌就是逼自己做自己做不了的事。在有爱的教育之路上擦亮自己的品牌,照亮咱们的小星星!

与“新教育”的美好邂逅——临猗县临晋小学

王招弟老师:跟着朱雨晴老师学习了她眼中的银河,她眼中的新教育,进一步提高了我对新教育的认识,也更加坚定了我践行新教育的信心与决心!我对《 开学第一周,我们不上课》这一讲感触颇深,她们学校是这样做的:开学第一周,他们不上课!他们只做一件事,爱上新老师,爱上新同学,爱上大银河!用银河的课程,去消除学生心中的畏学情绪,为孩子创设一个“心理过渡期”,帮助他们顺利迈出求学之路的第一步。朱老师的讲座,让我看见了向新教育前进的方向,我愿与新教育来一场心灵的碰撞,让每一颗星星也在临小闪光!

与“新教育”的美好邂逅——临猗县临晋小学

孙晓慧老师:学校文化具有文化的一般特质,又具有自身的规定性。它是一种特殊的组织文化,是学校精神的活生生的体现,是学校进而也是学生与教师生存与发展的根本之道。在《文化,为学校立魂》中,朱雪晴老师从“使命、愿景、价值观”、“制度”、“师生行为”、“仪式、节日与庆典”、“建筑”、“故事”几个方面对新教育学校文化的表征做了具体阐述:学校文化具有稳定性、聚合性、亲和性,是培育师生学校意识的深层基础;学校文化,体现在教师与学生的一举手一投足,从教师与学生的各种行为表现中可以看出学校的文化品位。好的学校文化,是那种能够促进教师与学生的生命在学校中得到舒展、成长的文化。而我们也正在为创建好的学校文化而努力着!

与“新教育”的美好邂逅——临猗县临晋小学

陈小雨老师:学习了朱雪晴老师的关于《缔造完美教室》的讲座,让我受益匪浅!我觉得一个教室首先必须有自己的灵魂人物;其次必须有积极的文化朝向;第三,一个完美教室应该让学生享受阅读课程;第四,要进行晨诵、午读、暮省;第五,必须有家长与社区的参与。希望在以后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师生都行动起来,共同缔造一个真正属于我们自己的完美教室!

与“新教育”的美好邂逅——临猗县临晋小学

郝文娟老师:朱永新教授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个人的阋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決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由此可见,新教育提倡变阅读为悦读,让阅读变成孩子一生的习惯,让悦读成为孩子ー生的心灵港湾,是多么的重要。我们也将为每一位孩子寻找最适合他的书籍,让师生、亲子沉浸在民族乃至人类最伟大的作品之中。阅读之于师生的意义,恰似呼吸之于生命,这才是阅读真正的意义。愿新教育的学习在临小校园的每个角落中都闪闪发光。

与“新教育”的美好邂逅——临猗县临晋小学

张芬老师:德国哲学家雅思贝尔思说,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好的教育从来不是形式主义的。朱雪晴老师在《家校合作共育》这一讲里重点讲了家访和个案学生诊疗。家访能让家长和老师都能更好的了解孩子,能更好的去爱孩子,就像朱老师所说,家访就想爱你多一点。同时也提醒我们在家访时一定要注意: 1. 明确家访目的意义;2. 注重家访方式方法;3. 维护师德形象;4. 做好后续跟进。另外,我们要关注个案学生,用爱去培植每一个特殊的生命,让每一个偏移常态的孩子都能有尊严的成长。

与“新教育”的美好邂逅——临猗县临晋小学

吕婷老师:教室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地方,但是新教育,让我们重新去掂量这个词语的分量,重新去思考这小小的40平米的空间之于一个个生命的意义……朱雪晴老师的《课程,让教师站起来》给我们带来了两位老师的精彩分享:陈霞老师向我们分享了她的班级“蜗牛飞吧”,通过开设论语课程、生日课程、小先生课程、家校联盟课程……不仅拉进了教师与孩子和家长之间的距离,同时也拓宽了孩子们生命的长、宽、高。周彩萍老师的分享,让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了诗意、灵动的世界,同时也让我们明白“你不尝试着做些能力之外的事情,就永远无法成长”。新教育让我们每一位教师沉下心来,反思自己。新教育,是目光向内,重构生命质地的过程。新教育,是面朝岁月,绽放生命之花的过程。

与“新教育”的美好邂逅——临猗县临晋小学

孟晓萍老师:《食育课程:吃好,才能学好》让我感触颇深。食育课程,有用、有意思、更有意义。它不仅给孩子带来“食”的知识,更是让孩子具备了“食”的能力,这不是拿着教科书在学习而是让孩子的味觉、视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去体验。正如朱雪晴老师所说:“最好的教育是家庭教育,最好的教育场所是厨房和餐桌”,我们的教育要面向生活,取材生活,让学生在学校的教育中,感受生活的乐趣,感受生活的艰辛,感受生活的成功。我想:只要我们用心做教育,就会有更多的收获!

与“新教育”的美好邂逅——临猗县临晋小学

王婷老师:听了朱老师《晨诵 午读 暮省》这一讲我明白了:儿童时期的阅读是刻骨铭心的,是历久弥新的,更是深入骨髓的。童年的阅读是人生的底板,童年时的阅读决定着人生的未来。让孩子们亲近书、喜欢书、阅读书,这就是打通了他们走进更广阔的精神世界的通道。在新教育中我知道了,让孩子们选择最美好、最合适、最生动的书籍,在他们心中播撒这些美丽的种子,并且希望这些美丽的种子经过无数岁月,最终在他们漫长的人生历程中怒放出美丽的花儿来。会在这些花朵的童年,用心地浇水、施肥,陪他们走过这金色时光……

与“新教育”的美好邂逅——临猗县临晋小学

樊晓妮老师:有人说,世界上没有完全一样的一对树叶,人海茫茫、教海无边,我们既找不到两个完全相似的学生,也不会找到能适合任何学生的一种通用的教学方法。听了《多维立体评价》这讲,我深切体会到: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去关注、去研究学生的个性差异,找到个性化教学的科学依据,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所以说,无论什么样的学生、用什么方法、态度去对待学习,我们老师应该及时的、全面的、多形式的对学生进行评价与鼓励。在评价的同时,我们多一把尺子,就会多一批好学生。使我们的每一个学生在多维立体化的评价中变的更加自信、更加进步,对学习更加有兴趣。

与“新教育”的美好邂逅——临猗县临晋小学

春的脚步在风中蹁跹,新教育理念在老师们的心中蔓延……相信在未来的路上,新教育之树一定会在临晋小学枝繁叶茂,结出丰硕的果实!(责编 黄晶 通讯员 张江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