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案例:命题“邂逅”导写与佳作选评


命题“邂逅”导写与佳作选评

文|冯汝汉

【新题展示】

《诗经·国风·郑风·野有蔓草》:“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野有蔓草,零露瀼瀼。有美一人,婉如清扬。邂逅相遇,与子偕臧。”“邂逅”来源于此诗。

请以“邂逅”为题写一篇记叙文,立意自定,不少于600字。

【思路点拨】

“邂逅”这个词主要是指偶然的、不期而遇的,它主要指相遇的偶然性,可以用作对事件、人物的相遇。以“邂逅”为题作文应写成记叙文。一般写过去相识的人在偶然情况下的一次相遇,文章应重在描述相遇的场面和人物的感受。选材要避免陈旧和一般化,要力求表达一个积极、新颖的主题。可从不同角度选材、组材,从而确定文章的主旨,思路一:“我”遇到早已退休的某老师,他(她)正忙于筹办或管理“外出打工子女校外活动基地”等,以此表现退休教师发挥“余热”这一新的社会现象,反映老年人幸福舒畅的心境。思路二:偶然遇见了多年不见的老同学,他们佩戴上了重点大学的校徽,或者他(她)帮助父母操办起个体摊位,种种现象使“我”思考“知识”的价值。思路三:在某一场合邂逅老友,他(她)国外留学回到故乡,或者他(她)当上了干部,或者成了人人唾骂的窃贼……以此表现人们的不同心态。动笔时,重点不应停留在“邂逅”场景的描写上,而应有“邂逅”的心理描写,从中引发某些看法和观点,力求挖掘深意。

【佳作选评】

邂逅

文|李 涵

火辣辣的太阳照得人们眼冒金星,我匆匆跑进大商场享受空调的清凉。商场里,应有尽有。我看看这儿,瞧瞧那儿,最后把目光锁定在饰品柜中的一只红发夹上。

“小姐,请把这只红发夹拿给我看看。”

“咦!佳!”

我抬头一看,这不是老同学琳嘛!顿时,脸像火烧一样,思绪不禁回到了一年前——

那时候,我们正读初三,琳的父母都下岗了,家中经济比较拮据。一天,琳低着头对我说:“佳,有一件事麻烦你。”

“什么事?”

“这件事比较难,不知道你愿不愿帮我。”

什么事?都是老同学了,还有什么事不能说?”

“可以借——借我1000元吗?”她把头越埋越深,支支吾吾地说:“你可——可不——可以借——借我1000元?”

“什么?”我以为自己听错了,“1000元?你要这么多钱干什么?”我惊奇地问。琳一向很节俭,一下子要这么多钱,我觉得很奇怪。

“佳,你知道我被一所重点中学提前录取了,但要交1000元的培养费,还有伙食费、住宿费什么的,我家一下子拿不出这么多钱,所以……”

“这个,没问题!”我话刚要出口,突然想起爸爸要买电脑,也急需钱,“这个,好像数目太大了一点。”

“那么,算了,我再想办法。”她有点失望了。

“我不是这个意思。”我心里很矛盾,不知该如何说。

“没关系,我不会为难你。”她笑了笑。

后来,我听说她没借到钱,与那所重点中学也就“再见”了。为了早点赚钱养家,她只好去了一所职校。

“佳,佳,你没事吧?”琳打断了我的思绪。

“哦,没事,琳。不,有件事我想对你说,初三时,你向我借1000元,其实……”

“不用说了,佳!”她打断我的话,“条条大路通罗马嘛,我现在边工作边充实自己,不是挺好吗?”

我苦笑了一下,心中充满了内疚。走出商场,外面的太阳依旧火辣辣的……

点评:商场里,老同学不期而遇,勾起了“我”对往事的回忆,写出了自己心中的“内疚”,有真情实感。文章在人物描写上较有特色,这就是通过描写人物个性化的语言来刻画人物的性格。

邂逅

文|黄 颖

我和月来自穷山沟,走在国际大都市宽阔的公路上,心中不由得一阵慌乱。

“月,咱们可要装作大人。听说,这车站‘盛产’人贩子。”我和月嘀咕着,拎着大包,走出车站。

我们是希望小学的学生,几年前,得到一位好心人的资助,重新回到了课堂。今天,电视台请我们去做节目,听说还能见到他。

“月,你说他长得啥样子?”我又谈起这位好心人。

“不知道,应该是位大款吧,长得肯定帅。”月眉飞色舞地说道。

“嘎——”所有的汽车戛然而止。

“月……”我指着一辆汽车说道。

只见那辆汽车前面,一个盲人拄着拐杖,慢慢地踱着。汽车的声音,好像吓到了他似的。我想,此时他多么需要帮助啊!

“咱们帮帮他吧!”我对月说道。

“小心,说不定是个陷阱。”月神秘地说,“没听老师讲吗,有的人装成盲人实际上引小孩子上钩给卖了。”

“看他那样不会。一个人不会拿自己的性命开玩笑的。”我一本正经地说。

于是,我和月帮助盲人穿过了公路。

“叔叔,你去哪儿?”佳问道。

“哦,不麻烦你们了,我去电视台。”他和蔼地说道。

“我们去同一个地方?!”我和月惊喜地说道。

我们的高兴却引来了一个又一个莫名其妙的眼光,周围的人不屑一顾地看着我们:两个乡巴佬加上一个盲人。

他好像感觉到了什么,让我们先走。可我们却执意要搀扶他,小心翼翼地走好每一步。

“你是电视台的职工吗?”月问。

他微笑着,摇了摇头说:“那你们呢?”

我正准备张口,月拉了拉我的衣角,对我摇了摇头,接上去一句:“我们是电视台的神秘人物。”

“你们是希望小学的两位同学吗?”他的声音依然是那么亲切。奇怪,这盲人怎么知道我们的“底细”的?

到了电视台。“你们怎么一起来的?”电视台的叔叔阿姨们惊讶地问道。

“什么?”我和月摸着脑袋,百思不得其解。

“这就是你们的大恩人。”

我惊呆了,眼前的这位盲人竟是我和月的恩人?这世界真是太小了。太巧了,居然在公路上与大恩人不期而遇;太意外了,眼前这位盲人,竟是我们的大“恩人”……

点评:这篇文章构思较精巧,运用“应该是位大款吧,长得肯定帅”等句子,设置了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文中的人物对话尚能切合其个性,文末结句写得好,既点明题目,又深化了题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