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的“群體免疫”,弊在當地,功在全球?

英國的“群體免疫”,弊在當地,功在全球?


因英國疫情緊迫,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近日已經暫時遷離白金漢宮,在倫敦以外的溫莎城堡躲避。


1


3月12日,在經過與內閣多位要員、相關專家數小時的討論後,英國首相鮑里斯在新聞發佈會上公佈了英國的防疫政策。


這個防疫政策我們通俗的翻譯一下:


——“英國抗疫已經進入拖延階段。”

——“英國對輕症患者停止檢測。”

——“做好失去親人的準備。”

——“拖,就硬拖。”


英國政府表示,希望國民獲得對新冠肺炎的“群體免疫”。就是在保護最易感人群的同時,讓病毒在人群中傳播,從而使足夠多的人對這種疾病產生免疫力,以便減緩並最終阻止病毒傳播。


——這一舉措不僅在英國引起軒然大波,也引起了中國網民的吐槽。


英國的“群體免疫”,弊在當地,功在全球?


2


群體免疫(也叫社區免疫)通常是為保護公眾免受從麻疹到流感等傳染病感染而採取的措施之一。


群體免疫的基本前提是,能攜帶病毒的人越少,病毒傳播所需時間就越長,而且也越困難。當一個社區中有比例足夠高的人群對導致某種疾病的病原體有免疫力,可能因為接種了疫苗,也可能因為以前接觸過這種病原體,那麼這個社區就獲得了針對這種傳染病的群體免疫。


據英國國家統計署統計,英國2018年的人口為6644萬人。為了達到群體免疫,將會有近4000萬人感染(60%),其中27~91萬人會因新冠而死亡。這其中大部分可能是有基礎疾病或高齡的人。


——因此,英國首相鮑里斯對公眾說:“要做好失去所愛之人的準備。”


英國的“群體免疫”,弊在當地,功在全球?


3


西方國家的國情與體制與我國差異很大,所以經常面對一些西方新聞我們會難以理解,但千萬不要覺得哪個政府是傻子。


同是歐洲國家的意大利,率先抄作業,卻依然沒能控制疫情。


——意大利是歐洲第一個宣佈切斷航班的國家,第一個模仿中國建造火神山醫院的,甚至是唯一一個”封國“的國家。


可以說,中國這份作業,並不是其他國家想抄就能抄的,得先掂量掂量有沒有這種執行效率、魄力、財力。況且體制、國情不同,意大利的封城,換來的是群眾遊行抗議,醫療體系癱瘓,物資搶購一空。


顯然英國不想走意大利的路,回頭來看看英國的策略,假如4000萬人集中感染,會出現什麼情況?


——醫療體系崩潰,大量的人得不到救治。


從各國每千人的醫院床位數可以略見一斑,澳大利亞是3.8,美國2.8,瑞典2.4。


——而中國每千人的床位數是5.3,是發達國家的1-2倍。


回顧一下疫情爆發的數據,早期武漢在病患床位緊張情況下,患者死亡率達到14%。即使在全國不計代價的供給下,死亡率仍達5%。在醫療資源充足的湖北省外,在國家無條件強制所有病人及早開始免費治療的情況下,死亡率可以降低到1%附近。


若英國政府置之不理,任由病毒爆發,英國的情況只會比武漢更糟糕。


相比我國的嚴防死守,舉國之力對抗病毒,我們的國情與體制決定了,在人民生命面前,掉點經濟那都不是事兒,但放在英國可就不一定了。


再說了,資本主義,私立醫院有限的床位為誰開放?


所以4000萬人感染的最終結果,恐怕是窮人得不到救治,而富人卻大概率高枕無憂。


——面對新冠肺炎,有無救治的死亡率相差幾十倍。


這在我們看來是很難理解的,畢竟中國的制度向來保護弱勢群體,而資本主義,當然是保護資本啦。


現在西方國家疫情爆發,甚至國家領導人都開始感染,資本主義的體制習慣使用最具效率的方式來解決問題,因此“群體免疫”的方案應運而生。


英國的“群體免疫”,弊在當地,功在全球?


假使方案成立,不用研發疫苗,不用補貼醫療,全民躺家裡自愈,私立醫院還能靠床位大賺一筆,最快1個月後就能正常開工。唯一的缺陷在於違反了人道主義,蔑視了生命。


——這點英國充分的發揮了老祖宗達爾文的理念: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英國冒著被世界人民臭罵的風險,親自驗證,說句玩笑話,也算是弊在當地,功在全球了。


說到這,不得不感慨祖國的強大和民族的團結,當各國疫情四起,而我們即將結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