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聚焦| 海南:疫情下的“另类”楼市调控

区域聚焦| 海南:疫情下的“另类”楼市调控

受疫情影响,海南经济承受一定冲击。在多城相继放松房地产市场调控的背景下,多方人士此前都在观望,海南会不会成为下一个“楼市松绑者”?

然而3月7日晚间,海南印发《关于建立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城市主体责任制的通知》(下文简称《通知》),严令本省户籍和常住居民家庭限购2套住房,鼓励发展安居型商品住房,新出让土地建设的商品住房全部现房销售。

消息一出,有人欣喜有人忧愁,但更多的是惊讶:当前全国楼市整体放松的基调下,为何唯独海南调控升级?

而在很多业内人士看来,海南此番政策偏紧是一种自然而然。一方面是“打预防针”,防范炒房、炒地,减轻经济对房地产的依赖,向外界释放海南绝不当“房地产加工厂”的信号;另一方面是推进海南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更好服务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

首个省级现房销售

“海南本地人限购2套。”“新地块全现房销售。”“安居型商品住房将大力发展。”这三则重磅消息迅速引起广泛热议。对此有业内人士指出,近年来海南调控政策层层加码,体现了海南调控房地产的决心。

海南某文旅行业高管告诉记者,“这对于海南本地刚需来说是一个利好消息。而且安居型商品住房建设是海南首创,可以满足居民基本住房需求。”

最受关注的当属现售制度,自3月7日起,新出让土地建设的商品住房,实行现房销售制度。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指出,“此类规定可以认为是全国首个省级现房销售的政策,其对于房企的购地和项目开发会形成较大的影响。尤其是结合此前苏州松绑现房销售的政策,可以认为,海南此类政策更多地是为了约束炒地等行为,通过现房销售的模式,防范各类烂尾楼的出现,更好地保障购房者权益。”

克而瑞研究中心杨科伟分析称,对于购房者而言,现房销售意味着所见即所得,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偷工减料、货不对板甚至项目烂尾的风险。对于房企来说,现房销售将大幅延长项目开发周期,难免将加剧房企资金周转压力,那些一贯高杠杆、高负债经营的房企更将备受煎熬。

“海南此类政策更多地是为了约束炒地等行为,通过现房销售的模式,防范各类烂尾楼的出现。对于开发商来说,资金约束性更大,投资拿地等也会更加理性。”严跃进补充说。

区域聚焦| 海南:疫情下的“另类”楼市调控

经济转向消费拉动

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多年来,如何平衡好经济增长与房地产之间的关系,始终是一个难题。疫情期间海南“另类”升级调控的背后,是海南下大力气减轻经济对房地产依赖的决心。

据海南日报报道,《通知》明确指出海南将继续坚持全域限购的政策不改变,要保持合理的自住需求,坚决遏制投机炒房,避免将住房作为短期刺激经济增长的工具和手段。这向外界释放了明确信号:海南绝不当“房地产加工厂”。

据克而瑞监测,海南已然大幅降低经济对房地产的依赖,房地产投资占GDP的比重连续两年回落,从2017年46%降至2019年24.8%。与此同时,服务类消费发展方兴未艾,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75%,经济增长正由主要依靠投资拉动转向主要依靠消费拉动。

海南的历史教训表明,房地产需求端政策的细微松动,可能导致炒房和超地需求卷土重来。杨科伟指出,海南此番升级调控可谓是“打预防针”,既起到警示作用,又避免重蹈驻马店、广州放松调控随后紧急叫停的覆辙,尤其要避免房地产市场陷入“一放就涨”的怪圈,更好地将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长效调控机制落到实处。

为自贸港建设做铺垫

自由贸易港建设已成为2020年海南的热门事件。海南某区建设局局长告诉记者,“海南此番政策也是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做铺垫,留下更多的储备用地,后续建设自贸岛也会大力发展实体经济。”

2018年4月13日,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宣布设立海南自由贸易港,海南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根据规划,海南将在城乡融合发展、人才、财税金融、收入分配、国有企业等方面加快机制体制改革,设立国际能源、航运、大宗商品、产权、股权等交易场所,积极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和数字经济等。

“海南此次政策偏紧和全国当前放松的方向有所差异,其原因就在于海南自由港建设力度强化。”严跃进指出,“为了防范炒房和炒地,海南提前给予了政策管制。基于海南生态资源极具稀缺性,叠加政策发展红利加持等多方面因素,长期来看海南房地产市场前景依旧可期。”


记者:阳叶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