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虎抓獵物都會鎖喉,但它們看不到脖子裡有氣管和大動脈,如何知道脖子是要害部位的?

妙趣動物園


不要把動物想得太笨,它們也會總結經驗得失,並不斷去做出一些改善,讓自己在捕獵時,能夠用最小的付出得到最大的回報。

老虎、獅子類大型的食肉動物,在捕食獵物時,將獵物撲倒後,都是快速的咬住獵物的脖頸,通過強大的咬合力,使獵物的頸椎斷裂,或窒息而死。

捕獵知識代代相傳

老虎都是由母虎獨自撫養幼崽的,在撫養過程中,會讓小老虎品嚐獵物的滋味,並讓小老虎觀察整個捕獵的過程。畢竟動物們的表達方式和理解能力是有限的,並不是所有的幼崽都能學得很好。

只是在獨立生活捕獵以後,它們會根據當初母虎教給它們的捕獵知識,去進行捕獵。剛剛獨自開始捕獵的老虎,成功率是非常低的。就算它們知道去咬住獵物的脖子,但是也是需要一定技巧的,誰都不會伸著脖子等著老虎去咬。

因為它們埋伏的位置,它們的速度,它們選擇的時機,下口的位置不對,下口的力量不足等等原因,使得它們必須去面對一次次的失敗。

其實可以通過很多的視頻資料瞭解,剛剛開始獨自捕獵的食肉動物,無論是老虎,還是獅子,成功率都很低,有時會長時間的餓肚子。

在失敗中總結經驗

大自然是殘忍的,也是公平的。當老虎們付出了足夠多的努力,經歷了很多的失敗後,也收穫了豐富的經驗,什麼時候該出動,下口時該咬哪裡等等這些,都是在一次次失敗中總結出來的。

當老虎成長起來後,它們就是最精明的獵手,知道在什麼時候,什麼地點,什麼位置,什麼情況下發動進攻,能夠取得最大的收穫。

這是一個不斷從失敗中吸取教訓並不斷自我完善的過程。


喉子小青


以前打仗的時候也沒有解剖學,為啥知道要砍頭割喉刺心臟呢?都是試出來的啊……當年肯定有人沒斬頭,斬了頭髮,結果斬了一茬又長一茬,後來試試斬頭,一刀搞定,以後就知道斬頭了。老虎也是這樣的,咬了屁股,結果野牛回過頭來罵它:痛啊你這混蛋給老子等著!然後就跑了。老虎很懵逼。後來咬脖子後發現真心好使,就懂了。


第三根肋骨的門神


不單老虎,動物行為說不清,有些可能是天性。比如狗,《忠犬》裡那隻獵犬,為了一家人被血洗,掙斷主人的鐵鏈,嗅著血跡找到了那漁霸,時值漁霸酣睡,狗還有個天性是不做暗事,先將其吠醒,然後橫過一口咬斷他的喉管,一招斃命。再然後跳下床銜起一隻鞋子回家向主人稟報……。


蹉跎浪子270153


老虎:我哪裡知道什麼氣管動脈,脖子細好下嘴,我就在這咬了,結果它就死翹翹了...老虎也有代代相傳的知識,只不過不像人類的知識成體系,捕獵技能靠雌虎傳承。

站在人類的視角很容易誇大老虎的本領,我們知道動物頸部有粗大的動脈血管、頸椎、氣管等構造,是因為人類解剖學知識的研究,老虎哪裡知道去,它們是根據經驗和由雌虎教授的狩獵技巧,知道怎麼捕獵效率最高,但是卻不知道原因,經驗性地朝著獵物的脖子咬去。在幼虎隨著雌虎成長的幾年,幼虎需要學會怎麼識別危險,怎麼在野生動物口中保護自己,還要學會怎麼潛伏捕獵,老虎的大體型和毛色特徵比較適合潛行捕獵,而一些幼虎卻經常耐不住性子隨意撲出去,結果就是捕獵的成功率大大降低,而教授幼虎捕獵技能,是雌虎的責任。

現代野生老虎的數量已經遠遠下降,只有幾千頭,可人工飼養的確有一兩萬頭,為什麼不把它們全都放出去補充野外虎種群?因為它們從小生活在動物園,習慣了集體生活,缺乏領地意識,放歸野外容易闖入別的成年虎的領地,負傷的幾率高,也因為沒有雌虎的教養,因此野外生存能力較差。我國曾有放歸大熊貓,就是因為老闖入別的熊貓的領地,結果遍體鱗傷,最後墜崖死亡。

至於大型貓科動物為啥喜歡從脖子下口,一是因為陸地脊椎動物的構造特徵,它們有一個共同特點,一般脖子比胸腹的直徑細多了,對於老虎來說那裡是最好下嘴的,但它們可並不都是從這裡下嘴,在捕食牛或者其它大型食草動物的時候,一時半會難以咬到脖子,老虎獅子張開利爪,將自己掛在牛身上,嘴巴隨便挑個地方就開始撕咬,直到把獵物折騰累了,繞到前邊咬脖子,脖子中有大動脈血管、豐富的神經還有頸椎,一些動物被老虎咬到脖子就不動了,不是不想,而是不能,頸椎折斷動物自己就癱了;

二是因為雌虎教授的知識,它們學自於自己的母親,然後又傳遞下去,是一些經驗性的東西,但是由於三天兩頭要捕獵,這種技能就變得像本能一樣,看到一個獵物就知道咬哪裡效率最高。其實即便是老虎,在野外生存也很艱難,雖然捕獵本領高強,但是老虎捕獵成功的幾率也只有20%左右,很多時候咬餓肚子。

大型脊椎動物都有一定的智商,只不過沒有哪種動物比得過人類,人類由於語言和文字形成了龐大的知識體系,動物們的技能本領也很多,確實需要整天去做的那些經驗性的技能。


來看世界呀


貓科動物是現在進化最完美的動物之一,而在貓科動物之中,老虎是最具代表性的動物之一。它冷靜、睿智,往往在捕獵時都是一擊必殺。正如題主所說,老虎在外面是看不到獵物的氣管和大動脈的,那麼它是如何知道動物的脖子是要害的呢?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這個有意思的問題。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野生老虎的生活習性以及捕獵方式

在所有的貓科動物之中,除了獅子以外,大都是獨居動物,老虎也不例外。從現存的6種老虎的分佈看,它們主要分佈於亞洲一些國家的山林之地,除了東北虎是喜寒的動物外,其他的老虎大都生活在熱帶或亞熱帶地區。

作為食物鏈最頂端的食肉動物,老虎都有著自己專屬的領地。通常情況下,老虎的領地範圍是根據其棲息環境內食草動物的數量決定的。比如東北虎的棲息的環境中野豬和野鹿等主要食物的數量較少,所以一頭成年的東北虎需要400公里以上的領地範圍。(一般情況下一頭雄性東北虎的領地內不少於150頭野豬和180頭野鹿才能很好的生存)像孟加拉虎生活的領域裡食物眾多,所以,它的領地僅有10-30公里左右。

由於老虎是獨居的,而且它們的獵物以大型的動物為主。因此,在捕獵時,能夠儘快的解決戰鬥以及讓自己受傷的幾率降到最低,老虎一般會選擇偷襲的捕獵方式。

老虎一擊必殺的秘訣

老虎以偷襲的方式,往往能做到一擊必殺,而這種一擊必殺並不是通過鎖喉。由於老虎偷襲時大都是撲向對手,而且為了避免在捕獵時受傷,老虎通常不會選擇上去就咬住獵物的喉嚨,因為畢竟獵物都是大型動物,而且脖子在下方,如果冒然的進攻很可能會被獵物踢傷。所以,在捕獵是,老虎通常是先跳到獵物的背上,用尖利的爪子牢牢的抓住獵物,然後再用自己尖長的犬齒刺進獵物的背,最後直接咬斷獵物的脊椎。

咬斷脊椎後,獵物就完全喪失了逃跑或者反擊的能力,然後轟然倒地。倒地之後,老虎為了預防意外發生,通常是會對著獵物的喉嚨咬上一口,徹底的結束獵物的性命。

所以,老虎的一擊必殺並不是通過鎖喉,而是通過襲背。

那麼,老虎從肉眼根本無法判斷獵物的要害,它是怎麼知道脖子是獵物的要害的呢?

其實,這個問題很簡單。具體有兩個原因。

01 本能

捕獵是食肉動物的本能。就像哺乳動物生下來就知道吃奶一樣。老虎的祖先們在捕獵時,也是經過了千百次的失誤才總結出了現在的捕獵方式。所以說在捕獵時,如何快速的結束獵物的生命,也是它們的一種本能。換句話說,就像是遺傳的基因一樣,動物的捕獵和生存都受遺傳基因的影響。

02 耳濡目染

老虎和人一樣都是哺乳動物,剛生下來的小老虎會有半年左右的哺乳期,之後,它開始吃肉。而且小老虎會一直跟著母親直到2歲左右。在這期間,小老虎會從需要餵食到跟隨母親捕獵,最後與母親並肩作戰。

在這期間,小老虎幾乎每天都能看到母親捕獵時的場景,在這種耳濡目染下,小老虎自然會跟著母親學會捕獵的技巧,以及讓獵物迅速失去戰鬥力的方法。

總結

老虎捕獵的方式並非是直接鎖喉,而是襲背,在將獵物撲倒後,它才會適用鎖喉來結束獵物的生命。至於它為什麼會知道獵物的要害部位,簡單來說就是本能和從小的耳濡目染導致的。

任何一種動物,尤其是食肉動物,想要生存,一定要具有很強的快速獵殺獵物的能力,而一切的前提都是建立在最大程度的保障自己的安全之上的。


獵奇動物社


本能和經驗!

生物的本能就像哺乳動物一出生便會吮吸,小動物即使沒有經過訓練也會游泳,所有生物在遭遇危險時都會迅速躲避甚至還能激發自我潛能,一個為了躲避黑熊的人可以直接跳上高兩米的機翼,這些都是生物與生俱來的本領,老話說的好"野生動物的骨子裡都流著野性的血液,即使家養對它再好,也難以覆蓋它自身的野性"。

再者是經驗,在我們年幼的時候,大人們常常會告訴我們很多他們所知道的經驗,例如如何洗衣,如何過馬路,甚至在兩三歲的時候開始教我們如何使用筷子,至於老虎,只不過是它們不會說話罷了,否則我們很有可能聽到老虎們得意洋洋地說:"看到沒!只有咬這裡才好使,咬其他地方你們以後很有可能連飯都吃不飽,那種跑的快體型又小的,如果論持久力很有可能就讓他跑掉了,這個時候我們先咬斷他們的脊椎,讓他動彈不得,然後對著脖子上這根大血管就是一口,喏!今天的晚餐就有了"

這樣的經驗小老虎們需要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才能真正掌握,而這次之前,飢一頓飽一頓的生活將促使著它們不斷進步,在弱肉強食的自然界中,動物們也會不斷進化並且積攢經驗,那些笨的早已被淘汰,連飯都吃不飽更別提生存,留下聰明的基因不斷繁衍。

更多優質內容,請持續關注鎂客網~


鎂客網


鎖喉是哺乳性獵食動物的本能,當然,鯨類與蝙蝠除外,這種本能一部分來於血脈基因,一部分來於學習,還有一部分來於經驗,捕食者必須是經過了許多次撕咬獵物後才知道,只有咬住獵物喉部才不會受到反擊,要知道,有記憶力的不只是人類,動物們也有!



黑白繪


先直接回答這個問題。動物的行為,甚至包括古人的行為,只需要知其然,而不需要知其所以然。鳥不需要知道空氣動力學就能飛,蛇不需要知道冷血動物就會冬眠。同樣,老虎不需要知道血管動脈就知道如何高效捕獵。我們古人也一樣,不需要知道能量轉換新陳代謝也知道要飲食。

同樣,這個問題的進一步回答,可以用到進化論的知識。假設最初的老虎有用各種方式捕食的:咬脖子,咬尾巴,咬後腿等等。老虎都能捕到食,但是咬脖子的捕食效率高,身強力壯,遇到獵物不足是更能存活,也因為身強力壯膚色好有更多交配機會,有更多後代,其後代的基因也繼承了咬脖子的天性。因此,天性咬脖子的老虎的比例也越來越高。被老虎捕食的動物,隨著老虎捕食的效率逐步提高,哪些逃脫技巧不足的獵物就越來越少,只有哪些基因中帶有天性謹慎逃跑能力強的才留下更多後代,因此,技巧不高的老虎也越來越難以捕到食物。因此,哪些基因中捕食天性不咬脖子的老虎就被淘汰。最後的結果,只有效率最好的捕食者(咬脖子的方式)才生存下來。


明日Will


老虎心裡想:老子至少在自然界中傳承了幾千萬年,連這些都不知道靠什麼傳承下來?你們兩腳獸往多說也就能追溯到三五百萬年前的南方古猿,現在不也飛出地球踏上月球了?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不要忘了我可是叢林之王。

先拿我們人類文明來舉個例子,大約1500萬年前森林古猿的一支從樹上下來,學會了直立行走,那個時候還是自然界中的小可憐,在食物鏈中也是處於下部分,最多的就是靠著撿食野果度日。那麼問題就來了,野果中有的不能吃,吃了可能就要人命。那麼這些經驗知識我們靠著什麼來掌握?實際上還是要付出幾條性命的代價的,之後我們後知後覺這種果不能吃,吃了可能要命,這種經驗會一代代傳承下去。



這種學習傳承能力很多哺乳動物都有的,尤其是那些比較聰明的物種。人類自不必說,是這方面的贏家。而貓科動物也是很聰明的物種,在一次次捕獵中自然而然的能找到最成功的辦法。那些不會捕獵的,或者說捕獵能力不好的老虎被自然界淘汰掉了,而那些掌握了絕佳捕獵技能的老虎,自然生存幾率就會更大。

而肉食性動物它們通常都會把自己的捕獵技能傳遞給自己的下一代,老虎經常會捕獵回一些弱小的動物回來,讓小老虎鍛鍊捕獵技巧。老虎捕獵不喜歡長途追逐,比較喜歡伏擊,至少在近距離下發出追擊。它們會盡可能的一撲而上,把獵物撲倒,之後會進行鎖喉。但是那些體型較大的獵物,難以撲倒的時候,老虎會跳到它的身上咬斷它的脊椎,待獵物倒下後再會去鎖喉。



大多肉食性動物捕獵都是要確定獵物死亡後才會進食,這到比較人道,而非洲大草原上的鬣狗就不按套路出牌,那真的是咬到哪吃哪!這也是它們名聲不太好的原因。總之老虎掌握這樣的技能靠的是其老祖宗的捕獵嘗試,在靠著一代代的傳承,把這種捕獵技巧傳承下來。



科學黑洞


老虎是非常聰明的動物,它長期捕獵本身就練就了一身本領,如何以最快最輕鬆的方式殺死獵物已經代代相傳成為它的本能,貓科動物有鋒利尖銳的牙齒和敏捷矯健的身體,本身就是殺戮機器,簡單的說就是經驗和本能使它認識到獵物的脆弱部位,這個沒有什麼高深的科學研究,就是自然而然,即使是古老的恐龍也知道傷其要害事半功倍,每個動物都會利用自己的長處攻擊敵人的弱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