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歲女寶寶,最近老是啃指甲是怎麼回事?

烤腸41


每個星期,我都會給孩子剪指甲,但是有段時間,我發現二寶的指甲總是被啃得慘不忍睹。有過來人說:你家孩子這是缺微量元素,要補。然而去醫院做過檢查,醫生說一切正常,並且提醒我:注意孩子的心理,剛開始我有些迷糊,直到後來才發現了二寶啃指甲的秘密。

不同年齡段寶寶啃指甲的原因

幼齡寶寶的生理需求

寶寶出生3不久,就會開始啃手指,準確來說是吸吮手指,這是寶寶的吮吸需求,是寶寶手口敏感期的正常表現。寶寶通過對手指的吸吮來認識自己的小手,讓自己的觸覺、味覺更好發育,並且,寶寶通過吮吸手指也能起到安定自己的作用,尤其是寶寶餓了或者是受到驚嚇、哭鬧之後。

這個時候,只要保持寶寶小手的乾淨,並不需要過多幹擾寶寶。一般到了

學齡前和學齡期兒童容易出現咬指甲現象

學齡前或者是學齡期兒童,會很容易出現啃手指的現象,主要是以下幾種原因:

1 寶寶入學,離開了媽媽和熟悉的環境,容易感到緊張、焦慮;

2 入學之後,寶寶的生活節奏發生改變,孩子不適應;

3 敏感、焦慮的寶寶到了新環境,會更加緊張焦慮。

這些改變讓寶寶心理上無法適應,會讓他通過一種方式去釋放內心的不安,而啃手指又是極為方便的事情,所以寶寶會通過啃手指來緩解內心的不適。

寶寶啃手指的危害

影響外觀:很多寶寶啃手指之後,指甲變得很難看,有些甚至無法補救,好好一雙小嫩手被啃得亂七八糟的指甲破壞了。

導致細菌感染:寶寶對周圍的環境充滿了好奇感,這裡摸摸,那裡摸摸,手上很容易沾染一些細菌、病毒,導致寶寶被感染,生病。

影響牙齒生長:寶寶經常啃手指,會影響牙齒的生長髮育,導致下頜前突、牙列不齊、妨礙咀嚼。

甲溝炎:一些寶寶手指被啃得厲害,手指受傷就會引起甲溝炎。

如何幫助寶寶戒掉啃指甲的習慣?

寶寶經常啃指甲危害大,媽媽要督促寶寶改掉這個壞習慣,可以試試下面的方法:

1 勤剪指甲

手指上含有很多細菌病毒,媽媽經常給寶寶剪指甲,就可以杜絕指甲上的細菌滋生,指甲短了,孩子沒得啃,自然會慢慢戒掉啃指甲的壞習慣。

2 多陪陪寶寶,更多瞭解寶寶

一些寶寶啃指甲,主要是內心緊張、焦慮導致的,家長可以多陪陪寶寶,跟他多進行溝通交流,找到寶寶啃指甲背後的原因,才能讓他更快改掉這個習慣。

二寶那段時間啃指甲,是因為幼兒園換了老師,孩子一時之間沒適應好新老師,就會讓他想辦法疏導自己的不安情緒。後來跟老師進行了溝通,隨著孩子與老師更多的接觸,二寶戒掉了啃手指的壞習慣。

3 轉移寶寶注意力

一些寶寶啃手指是一種無意識的行為,他啃手指只是覺得無聊,好玩。這個時候,媽媽可以適當轉移寶寶的注意力,比如在他啃手指的時候,輕輕拍一拍他的小手,讓他放下手,一起做遊戲。當孩子注意力被轉移,他就不會再去啃指甲,久而久之,壞習慣就會被改掉。

我是欣然育兒,每日與您分享育兒知識,歡迎關注,更多精彩等你來。


欣然育兒


我兒子四五歲的時候也有段時間咬指甲,咬指甲和吃手一樣,很多孩子最開始咬指甲是上幼兒園左右,幼兒園期間是高發期。我也給他補過鈣鋅,也威逼利誘的制止過,但作用不大。他們幼兒園的老師說

這是一種自我心理安慰,是孩子離開父母在尋求安全感,孩子在咬指甲的過程中,情緒上得到安撫,時間長了,就形成習慣了。

首先:首先不能打罵,老師說在他咬指甲的時候罵他、打他反而是一種意識的強化,孩子可能原來沒有意識到自己在做咬指甲這種“不該做的事”,父母說了之後他反而會在意。

其次:要轉移他的注意力,在他有這方面舉動的時候,趕緊把他叫過來做其他用到手事情,比如畫畫、剪紙、做遊戲。

再者:告訴他咬指甲的危害,給他看看細菌是什麼樣子,適當的給予獎勵,比如一天不咬手,獎勵小玩具,一週不咬手,獎勵去遊樂場玩。

儘量給孩子多些關心,疏導孩子緊張不安的情緒,慢慢的吃手的習慣就改正了。壞習慣不是一天養成的,所以也請耐心的給孩子改錯的時間。



五靈威力豆豆媽


3歲的孩子容易啃指甲,一般有以下三個原因,分別按重要程度列出如下

找到孩子啃指甲的原因,而最重要的莫過於,孩子過於孤單。

1:轉移注意力

我朋友的孩子2歲,發現這個問題之後,因為時間有點晚了,她出差了半年,回來來,發現孩子有點孤單,反應有點慢,喜歡吃手,再觀察婆婆帶孩子的習慣,除了喂完孩子,把孩子放在嬰兒車上,讓孩子自己玩,婆婆忙完早餐,忙打掃,忙完打掃還要推著小車去買菜,買完菜因來煮自己的午餐,吃完飯,得是孩子睡覺時間了,婆婆也累了,睡完一覺醒來,又忙著跟老家人電話視頻,然後自己看電視,孩子一直待在嬰兒車上,或者對著電視,婆婆也算沒有太多時間管孩子,從頭到尾,發現孩子孤獨的一個人在玩,一個人摸索,最後發現自己咬自己指甲這事挺好玩。

孩子小的時侯,家長最常做,也是最容易做的是轉移孩子注意力。不要精暴的直接打手,更不要給孩子的手指塗上動物的膽汁,辣椒等惡為。應該用一些孩子喜歡的圖書、玩具,甚至食物等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2:用愛陪伴

繼續我朋友的案例,她立刻請假了一個月,第一件事給家裡請了個阿姨,此後家務由阿姨打掃。而她帶著婆婆,帶著孩子出去玩。先從身邊的公園起,抱著孩子去認識接觸大自然,再帶孩子去逛逛五顏六色的商場,帶孩子出去吃飯,買書,買玩具,還給孩子報了益智的小興趣班。

終於,半個月過去了,孩子立刻改變了,愛笑,愛玩,愛說話,再也不咬指甲了。

去醫院檢查微量元素的缺少,根據醫生開的一堆藥,配合飲食合理,多吃青菜水果之類,實際上這個沒啥用(對於朋友的孩子)。

縱觀見過的留守兒童,和普通的兒童,基本上難以改好習慣的是留守兒童,而城裡有父母照顧的孩子會很快改正這個習慣。問題的核心在陪伴。


陪伴是永恆的愛與關懷,也是糾正不良習慣的最好的藥品。


陳俊昊的理想


有一朋友40多歲了還在啃指甲,她的指甲從來沒有長過,而且不整齊,都被咬得一塊塊的,指頭上的肉能完好就不錯了。可見,啃指甲這個習慣不是小孩子的專利,成人中也存在,當我們在思考問題的時候、很困頓的時候會不自覺的咬指甲。

寶寶咬指甲的願意

1、無意識

咬指甲的時候自己也不知道是為什麼,就是一種無意識的動作。小的時候吸吮手指,就是口腔敏感期的一種表現,稍大一些,有些習慣還沒有完全改變,會下意識地把手指甲送到嘴裡。

2、無聊

有的孩子可能感覺很無聊,缺少玩伴,啃指甲可以讓她感到心理上放鬆,獲得一些快樂,這是她的一種遊戲方式。

如何限制孩子啃指甲

1、不要大驚小怪

瞭解了孩子不是故意而是無意的行為,我們不要大驚小怪,看到孩子啃指甲,就大聲地訓斥她,或者很粗暴地拿出她的手,表現得情緒過於激烈,這樣容易嚇壞孩子,讓她變得不自信。

2、不要讓她手裡閒著

最好採用轉移注意力的方法,不要讓她手裡閒著,給她提供一些玩具,讓她用手去玩,把手佔起來,就沒有時間啃指甲了。平時多陪伴孩子,帶孩子找其他的寶寶一起玩,培養健康的玩伴關係,不要讓孩子感到無聊。不想讓地裡長草,就種上莊稼,孩子就沒有時間啃指甲,會慢慢忘記這個習慣。

總之,面對寶寶啃指甲的行為,不要太強化,讓她用手去做更多的事情,慢慢會緩解了。

二胎寶媽,高級育嬰師,個性化訓練指導師,多平臺原創作者。愛孩子、愛生活,願與萬千媽媽分享育兒經驗,關注我,獲取更多育兒知識。

凝媽悟語


孩子喜歡啃指甲是怎麼回事?

孩子喜歡咬指甲,其實不是簡單的一個行為問題,可能跟孩子內心的情緒是有很大的關係的。那到底是怎麼回事兒呢?讓我們聽一聽孩子的心聲:

“媽媽總說我喜歡咬指甲,我也確實是喜歡咬指甲,因為指甲是壞東西,是多餘的,而且是不應該留下來的。所以它在我身上,我就要把它們都給趕緊去除掉,這樣我身上就沒有不好的東西了,也沒有壞的,反正我就是覺得它是沒有必要存在的。我也不知道為什麼,但是我覺得咬指甲之後,我就心裡邊可輕鬆了,心裡邊就覺得可舒服了,就覺得我自己可乾淨了。”

家長朋友們即便聽完孩子的心聲,可能依然不是特別理解這到底是怎麼回事。那麼我們首先要說孩子咬指甲的行為,其實反應的是孩子內心的一種焦慮感,這種焦慮感有一部分可能是源於孩子受關注不夠,或者是嚴重缺乏安全感。那這時候孩子通過咬指甲,通過疼痛來感覺到自己的存在,然後感覺到自己在和自己在一起的體驗。還有一種可能就是,孩子會覺得總是被批評,總是被要求得很嚴格,然後覺得自己是不夠被媽媽爸爸所欣賞和喜歡,所以他就會覺得自己不夠好,就會去想要把自己身上不好的這一部分去除掉。因此孩子的潛意識會支配他去做一些去除他認為不夠好的身體的一部分,那就變成了咬指甲,我不知道這樣說家長朋友們能不能理解。


作為成年人,我想我們可能會有這樣的一個行為,就是當覺得環境很恐怖,或者很髒的時候,比如去醫院,尤其是去傳染病醫院探望病人,但是你回來之後就會覺得衣服很難受,很髒,然後你就會需要把它給徹底地洗一下,哪怕這個衣服,並沒有說沾染到那些傳染病的病菌,但是你也一定會去這樣做。這是為什麼呢?其實就是因為當我們對於缺乏安全感的時候,我們就會去希望通過自己的一定的行為來增加這種安全感的體驗。

那麼當孩子覺得缺少安全感,比如說家裡邊爸爸媽媽總吵架,或者爸爸媽媽總批評他,那麼他是不處在一個安全的狀態下的時候,他就會去希望能夠讓自己變得更完美、更完整,然後讓自己去去除一些他認為的壞細菌或者是傳染病的細菌,那麼對於孩子來說,就可能變成了指甲這一部分。


那孩子咬指甲,我們家長該怎麼做呢?

首先,我們要先尋找到孩子焦慮的一個原因,是不是因為家長太優秀。可能有的家長說,優秀也會成為孩子的一個原因嗎?確實是這樣的,因為你的優秀對於孩子來說,其實就是一個壓力,同時每一個孩子都是想要去超越父母,成為父母心目中的驕傲。如果你的優秀已經成了一個巨大的光環,那麼孩子就會覺得他非常非常的渺小,這就是那句話叫燈下黑,你燈光越明亮,你照出來的東西的影子,可能陰影也就會越大。所以如果讓我們的優秀,在孩子面前稍微弱化一些,而我們卻烘托孩子身上的一些優秀的話,能夠讓孩子產生一種比較安全的感覺,他覺得自己還不錯,還挺是個人物的,這個時候他就不會有太大的壓力。

再者,就是認真思量我們的夫妻關係是不是特別的良好。兩口子天天跟斗雞似的,還又吵又打又鬧,這個時候孩子無力去控制你們的行為,就會去控制其他的東西,比如控制他指甲的長度,控制他頭髮控制他,其他的一些我們認為沒有必要控制的東西。所以,這個時候我們要在家庭當中也儘量創造一種比較溫馨,比較溫暖的家庭氛圍,這樣的話,對孩子能夠有安全感的體驗也會非常的好。



最後,就是讓我們的孩子不要太過多地去關注到一些成績。我剛才說了,我們關注孩子的一些優點,所有的優點就是,“你主動幫助媽媽打掃衛生“,“你在那還能夠自覺地去練琴”,那麼這些都是關注孩子的一些優點。那什麼叫不關注孩子的成績呢?就是“你打掃衛生打掃得真乾淨”,“你的學琴都能夠考級考得特別的棒”,“你能夠拿到一等獎”。那麼這個時候,孩子就會變成他特別的希望能夠以好成績來獲得父母的認同,而不是通過努力的行為來獲得父母的認同。

這時候,孩子就會無形當中給自己增加很多的壓力,讓自己去必須得到好成績才能夠去讓父母滿意。要知道我們都會去做一些討好的行為,孩子也特別會願意去討好父母,因為只有討好了父母,他認為父母才會覺得他特別的乖,特別的聽話。

所以,我們要給予孩子更多的事情本身的關注,過程的關注,而不是結果的關注。總之,咬指甲或者是類似於揪頭髮這一類的行為,都是孩子焦慮的一個反應,而不單純的是孩子的一個行為反應。所以,親愛的家長朋友們,讓我們的孩子有一個放鬆的成長環境,尤其是讓一個溫馨的家庭環境,是非常關鍵的。

育兒經驗課堂,與你分享科學的育兒經驗,值得每一位寶爸寶媽的關注。

知否zhifou


為何孩子愛啃指甲?

1. 缺少陪伴

很多家長平時都忙於工作,白天將孩子送到幼兒園,晚上回家和孩子相處的時間也是有限的。缺乏父母陪伴的孩子,內心都沒有充足的安全感。在孩子孤單的時候,可能就會通過啃指甲來打發自己無聊的時間。這樣的孩子,真的讓人覺得很心酸。

2. 模仿行為

孩子們都處在模仿階段,和小朋友、同學們在一起的時候就會模仿其他孩子的一些行為。如果身邊有人經常啃指甲的話,孩子也會慢慢養成啃指甲的習慣。

3. 精神壓力大

當孩子學習的壓力太大、家庭關係比較壓抑,或者是遭受到父母打罵時,孩子就會出現緊張、焦慮或者是情緒低落的情況。這個時候,孩子就可能會通過啃指甲來緩解自己內心的這種不安。長此以往,孩子也就習慣了啃指甲。

孩子經常啃指甲有何危害?

啃指甲這種行為,雖然不會造成很大的危害,但是也會帶來不少的問題。如果孩子經常啃指甲的話,就會破壞指甲周圍的組織,引起甲溝炎,指甲也會變得又短又醜,甚至還可能會停止生長。而且指甲縫裡一般都藏有大量的細菌,長期咬指甲的話,也可能會讓孩子感染細菌。

如何糾正孩子啃指甲的行為?

1. 有效的陪伴對於孩子,

父母能夠給予充足的陪伴是很重要的。父母每天儘量抽出一定的時間陪孩子玩遊戲、讀繪本、參加戶外活動等,在陪伴孩子的同時也能增進親子之間的關係。

2. 轉移注意力

淘媽覺得,轉移注意力在很多時候都是特別管用的一種方法。對於那些愛啃指甲的孩子來講,想要改變這個習慣,就要讓他的手忙起來。家長平時可以給孩子安排一些鍛鍊手部精細動作的玩具,像拼圖、積木……讓孩子忙起來,暫時忘記掉啃指甲這件事。時間長了,這個習慣也就得到改善了。

3. 勤剪指甲

媽媽平時要勤給孩子剪指甲,但是不要剪的太短。給孩子剪指甲,最好是能使用寬口指甲刀,這樣更安全。溫馨提示:在糾正孩子啃指甲的這件事上,家長切忌訓斥、打罵,這樣做不光起不到任何的作用,反而會增加孩子的不安和焦慮。甚至有些孩子叛逆心比較重,你越是不讓他啃,他啃地越厲害。

寶寶三歲了也應該接觸過早教類的知識了吧,我給你分享下我家寶寶識字的經驗吧,

再跟你分享下我家寶寶識字的經驗吧,我家寶寶兩歲半的時候我就已經教他去認識簡單的漢字,但是自己教的又有點含糊,畢竟不是當老師的,之後我就在網上買了些帶圖的卡片和書本讓他認識,不過效果不明顯,花費大量時間,還容易損壞,而且寶寶什麼都想往嘴裡塞,有些比較小的拼圖什麼的,就怕寶寶吃了,後來發現了一款APP【 貓小帥識字】,真心推薦大家使用,裡面有很多的冒險故事,還有把漢字變成有趣的動畫和圖形,我家寶寶特別喜歡聽,平常特別好動的他,一看這個就安靜的聽故事。各種遊戲關卡讓寶寶重複學習漢字內容,加深記憶,

讓我這個陪寶寶玩的麻麻都覺得好玩有趣。所以極力推薦你去試試。


薯片話梅


寶寶啃指甲不會是無緣無故的,我們寶寶有一段時間也咬指甲。

咬指甲一般有以下幾個原因:

1.就是大家所說的焦慮,如果一個人在焦慮中,他會手腳無處安放,便會通過咬指甲不與人交流、不參加集體活動、與小盆友發生矛盾等形式來釋放自己焦慮緊張的情緒,如果小朋友伴有以上情況並咬指甲,那麼他焦慮的可能性比較大,這個時候家長要弄清他焦慮的原因,然後在有針對性地幫他緩解焦慮。

2、我看了一下,沒有人從這個方面回答,我就詳細說一下。我們寶寶在前年夏天咬過半個月的指甲,去年冬天又開始咬指甲,最近偶爾也咬指甲。我家寶寶四歲了,能回答一些問題了,他告訴我:

咬指甲是因為嘴裡不舒服

我家寶寶有過敏性鼻炎,他鼻子堵的厲害的時候,鼻涕倒流刺激嗓子,加上過敏造成嘴皮老是起小紅點,在這個時候他就會咬指甲,鼻子好一些,嘴裡舒服了就不咬,因此,建議你觀察一下寶寶嘴裡有沒有不舒服,多喝些水,嘴裡舒服了就不咬了。


媽媽娃娃


寶寶啃指甲這跟很多因素有關,危害也不小,父母早發現應該早糾正。啃指甲是個很不好的習慣,我們知道寶寶好動充滿好奇看到什麼東西都想去摸一下,可想而知指甲縫裡有多少細菌病毒,如果是蟲卵還可能存活數天之久。寶寶啃指甲會把大量的細菌病毒吃進嘴裡,可能造成牙齦發炎腫痛,吃到肚子裡可能引起腸道寄生蟲病,如蛔蟲病、蟯蟲病等。 經常啃指甲會破壞甲床,使甲床縮短甚至引起甲溝炎,還有可能引起鉛中毒。那麼該怎麼幫寶寶糾正這種壞習慣呢?

1. 到醫院檢查確認是否缺乏微量元素,比如缺鋅就會導致異食癖,建議補鋅並調整飲食結構。

2. 咬指甲是一種神經性習慣,是焦慮和沒有安全感、抑鬱沮喪的症狀表現,是孩子自我安慰方式. 。父母應該多關注孩子心理,多陪伴孩子,鼓勵和肯定孩子,用積極正面的方式轉移孩子注意力。切勿呵斥,強行把孩子的手從嘴裡拉出來,多用鼓勵的方式比如“寶寶堅持一天沒啃指甲,媽媽明天帶你去動物園玩”

3. 已經患有腸道寄生蟲,比如腸道里的鉤蟲會導致缺鐵性貧血,建議及時為寶寶驅蟲,同事補鐵劑。啃指甲的習慣也會慢慢糾正過來。

4. 通過一些卡通圖片或者動畫,告訴寶寶有肚子裡有蟲子的危害,讓寶寶有更加形象的意識。勤剪指甲勤洗手保持衛生,減少細菌病毒。

如果寶寶太小,啃指甲只是他們無意識的習慣,相信我們很多人曾經都有啃指甲的壞習慣。家長根據孩子的精神和飲食狀況大概能確定是否是無意識的行為習慣。如果太擔心可以去醫院做個微量元素檢查和糞檢,看看具體情況,並及時治療。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用。


超級小麗


這是一種自我心理安慰,是孩子離開父母在尋求安全感,孩子在咬指甲的過程中,情緒上得到安撫,時間長了,就形成習慣了。


仁愛堂客服


關於3歲女寶寶頻繁啃指甲的問題,作為一個曾經為此問題同樣困擾過的媽媽,我來說說自己的一點心得體會。

內心焦慮,缺乏安全感

一般小孩在嬰兒時期會啃吮自己的手指這些,那是口欲期的表現,而在三歲時早已不會再啃了,如果此階段老是啃指甲,首先我覺得是孩子內心焦慮並缺乏安全感的一種體現,為什麼這麼說呢?

我女兒三歲剛上幼兒園時就是這樣的,在她小班頭一個學期裡,我幾乎一次指甲都沒有給剪過,因為壓根無指甲可剪。我一開始發現她的指甲老是禿禿的,並且是那種參差不齊的,我就問女兒怎麼回事?她告訴我她在幼兒園午睡時候躺在床上啃的,我問她睡覺嗎?她搖頭,我大概明白了一些,因為女兒剛上幼兒園,由於換了個新的環境,又接觸了好多陌生的人,一下子不能適應,缺乏安全感,內心充滿了焦慮,所以也睡不著覺,只能啃指甲來緩解吧。我當時很為此著急,啃指甲既不衛生,又會傷著手指,就反覆安慰女兒,試圖緩解她的焦慮,但因為我女兒本來就屬於有點膽小內向的性格,所以這樣的情況一直持續了很長時間,直到下學期了才好轉了點。可能與本人性格也有極大關係,性格外向開朗的孩子是基本上不會存在這個現象的,即便是在陌生的環境下,也就一時半會。



身體方面的因素

除了情緒上的問題會啃指甲,還有可能就是純屬身體上的某方面原因,比如可能缺乏某種微量元素,象缺鋅呀這些,也會出現啃指甲的現象,這就需要我們家長仔細觀察孩子了,如果發現不是情緒焦慮引起的,就需要帶孩子上醫院檢查一下,如果有缺乏微量元素,那就及時補充補充,孩子自然就不會再啃指甲了。



習慣性的

還有一些孩子出現啃指甲既不是身體缺乏微量元素,也不是內心焦慮,就完全只是個習慣,一個壞習慣,或者是學別的小孩子呀,或者是不喜歡被剪指甲,長了就用牙齒去啃,去撕咬。因為手指甲裡殘留細菌很多,經常去啃就容易生病,所以這個習慣一定要家長監督及時改正哦。



不論屬於哪種原因,小孩子啃指甲都不是一個好的行為和習慣,為了孩子有一雙美麗的手,我們家長一定要及時糾正、細心呵護我們的寶貝,讓她們健康成長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