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储户减少,存款减少,钱哪去了?

浴火重生71258033


钱都没有,把什么存在银行呢?

01储户减少,存款不一定减少

其实我们看一下近几年公布出来的数据,就会发现储户可能有所减少,但是存款的总量却没有减少,甚至还有所上升。

这里储户主要讲的是存定期的人。那么为什么存定期的人减少了,但是存款的总量没有减少了,主要原因是货币增发、通货膨胀的存在,很多人手上的资金总量是上涨的,并且将其存在了银行。

但是实际上这些钱的购买力是不如以前储蓄总量的购买了的,从购买力的角度上来说,存款也确实是减少了。

02钱去哪了?

钱只会更多,不可能减少,那么其他的钱去了什么地方呢?主要有下面几个地方:

①货币基金

说是货币基金,其实主要还是在余额宝和零钱通里面,余额宝一度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货币基金,资金规模近2万亿。这是只有单只对接基金的时候,现在对接的货币基金数量多了,如果算总数,资金量更大。

除了余额宝,零钱通也是一样,两者属于同一类型的产品,区别在于对接的货币基金有所差异。不过这也算是钱的一个比较重要的去向。

②定期理财

定期存款基准利率一降再降,很多人都已经无法忍受这么低的利率了,正好这个时候各个金融机构(银行、保险公司、信托公司、证券公司)大力推出了定期理财。

定期理财的利率是要比定期存款高不少的,这个时候很大一批资金就涌进了定期理财之中。

③消费投资

现在的80、90后中很大一批人都是出于负债状态,钱主要用于消费投资。

主要原因就是高房价,导致大批的年轻人出于负债,哪还有钱存在银行呢?

除了房贷,还有车贷,已经现在大家都开始超前消费,信用卡花呗白条等等,手上的钱都不够花,借钱在花,哪有钱存呢?

综上:钱的去向主要是投向了不同的方向,以前大家都存银行,现在存余额宝、定期理财、基金定投、房市等等。


挣钱不易,将本求利。我是@易将学财,欢迎关注,一起解锁更多财经挣钱知识吧!

易将学财


中国人一向都有储蓄的传统,但是最近几年老百姓在银行的存款增速相比以前确实下降了,那么,老百姓的存款去了哪里呢?我认为可能流向了以下几个地方:

一、房贷、车贷:

可以说现在很多人都有房贷、车贷,据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末,我国住户部门债务余额40.5万亿元,同比增长21.4%,较2008年增长7.1倍。其中,2008—2017年,个人住房贷款余额从3.0万亿元增至21.9万亿元,短短十年时间增长了7倍!

除了房贷,车贷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据网上的数据显示,我国的车贷规模已从2014年的0.6万亿元增长到2018年的1.39万亿元,5年时间增长了2倍多,房贷、车贷吞噬了很多人的家庭存款!

二、教育支出增加:

2016年下学期和2017年上学期,全国基础教育阶段家庭教育支出总体规模约19042.6亿,2016年总的教育经费为3.89万亿,这还没算各种培训班、兴趣班的经费支出,2000年,我国城镇居民的教育支出为5000元左右,而到了2013年时已经上升到近2万元,现在2019年估计在教育方面的支出更高(具体数据不详)!

三、医疗支出:

据网上统计的数据显示:2003年我国卫生总费用为6584.1亿元,2014年卫生总费用为35378.9亿元,短短十多年时间,增长了近6倍,2018年的卫生医疗支出目前没找到数据,应该会更多!

四、投资理财分流了一部分资金:

我们以银行理财为例,2013年的时候,银行理财资金余额为10.24万亿元,而到了2017年的时候,银行理财资金已达28.88万亿,5年时间增长了2倍多,随着老百姓的理财意识越来越强,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家庭把存款用来做投资理财了,这还没算进入股市、黄金外汇等其他领域的资金!

以上是我的个人观点,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K涛资本


其实现在的人越来越了解一个道理,那就是钱不是用来存的,而是用来投资,换取相同价值物品的,所以说,越来越多的中青年人群,选择投资,换取食物,提前享受生活等方式增加财富的价值,而不是去存钱。

举个例子:

一个老人44年前存入银行1200元,44年后取出变为了2684.04元,其中利息1484.04元。

而当时的1200元堪称一笔“巨款”。上世纪70年代是计划经济,普通职工工资每月20多元钱。当年,好一点的大米约1角3分钱1斤,猪肉7角钱1斤。当年家里若有12口人,一天只需要1元钱左右的伙食费。

但是如今呢?可能还不够一个退休工人的一个月退休金!

试想一下,44年前,如果用1200元买入黄金,放到现在也价值百万了;

试想一下,44年前,如果用1200元买入可口可乐的股票,放到现在市值已经超过千万了;

试想一下,44年前,如果用1200元买入一套房子,现在大概已经大富大贵了吧;

然而,44年前,如果用1200元村人银行,现在拿出来,可能只是可以买一辆电动车;

所以说,当越来越多的人明白,钱不是用来存的这个道理之后,那么银行的储户自然就减少了很多!

那么钱都去哪里了呢?其实根据近五年的调查统计,中国70%以上的资金存量还有贷款流出都基本去了房地产市场。

目前国际上房地产和金融投资比例30比70.中国房地产和金融目前比例是77比23。但是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如果大量的资金囤积在地产时差上,其实是相当不健康的一种表现,但是我们相信,这种比例一定会改变。大家去想象一下。如果改变,未来会是什么样子的?

⭐点赞关注我⭐带你了解更多财经和投资背后的真正逻辑。谢谢您的支持,一家之言,欢迎批评指正。

琅琊榜首张大仙


大家都知道,现在银行吸收存款非常难,特别是到了年底的时候,各大银行更缺存款,所以为了吸收成本,各大银行都在推出各种手段来揽储。

看到银行这么卖力的去吸收存款,很多人都觉得当前银行储户在减少,存款也在减少,但事实果真如此吗?

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

根据央行相关数据统计显示,截至2019年6月末,我国本外币存款余额192.79万亿元,同比增长8.1%。月末人民币存款余额187.57万亿元,同比增长8.4%,增速与上月末和上年同期持平。

上半年人民币存款增加10.05万亿元,同比多增1.05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6.82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增加1.84万亿元,财政性存款增加6827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减少1.13万亿元。其中6月份人民币存款增加2.27万亿元,同比多增1710亿元。

从央行统计的这些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当前银行整体的存款并没有减少,总体的存款规模仍然在增长,只不过增速相对于前几年来说有所放缓而已。

因此我们常常听到的居民存款减少,更多的是指储蓄率的降低。比如2019年11月12日,前央行行长周小川在北京举行的“预测与战略”财经年会上就表示中国10年前的储蓄率达到50%,而目前只有45%,相当于10年时间,我国储蓄率下降了5个百分点。

不过即便我国储蓄率有所下降,但从全球范围来看,当前我国的居民储蓄率仍然是比较高的。

比如下图是截至2017年全球一些主要国家国民储蓄率排名情况,其中我国的居民储蓄率大概是46%左右,而英国,美国,加拿大,意大利,澳大利亚,法国这些发达国家居民储蓄率基本都低于25%。

那为什么过去10年我国的居民储蓄率一直处于下降趋势呢?这里面主要有几方面的原因:

第一、房价因素的影响。

10年之前我国大多数城市的房价都不是很高,比如当时深圳的房子均价也只不过是1.8万左右,但是从2010年之后,我国很多城市楼市都经历了一波快速发展的阶段,有些城市房价已经实现了一倍甚至两倍以上的增幅。比如截至2019年,深圳的房子均价已经达到5.4万左右下,这个均价相对于2010年已经上涨3.8万以上,涨幅超过200%。

类似深圳这种房价变化比较大的,在全国很多城市都存在,在高房价影响之下,很多居民的存款都拿出来买房,而且面临的月供也比较多,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家庭都没有存款,更多的是面临高额的房贷。所以更多的存款流向楼市,是我国居民储蓄率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第二、理财市场的竞争。

10年之前我国理财市场并不怎么完善,当时大家想要理财,基本上都去银行存款或者买银行理财产品或者购买国债。但是最近10年以来,我国理财市场经历了非常大的变化,特别是随着互联网科技的不断普及以及移动互联用户的不断增长,各大网络理财平台不断出现。

和10年前相比,现在用户理财的渠道更加多样化,理财也更加便利,只需要一部手机就可以理财,所以很多用户的存款都从银行流出来然后投资到其他理财渠道中去了,比如货币基金、P2P、股票、基金、外汇等等。

当理财市场变得更加激烈,而且其他理财渠道给到的收益率比银行存款更高,那么银行存款就不再有优势,所以现在各大银行越来越缺存款只不过是市场竞争的一种结果而已。


贷款教授


有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居民储蓄增速下滑幅度较大。从2010年以前的16%下降到了2017年的7.7%,增速降至历史最低。虽然2018年的居民储蓄增速数据尚未公布,不过多数专家表示并不乐观,未来居民储蓄增速仍将维持个位数增幅。

中国人爱存钱,这是世人皆知的秘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的国民储蓄率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一直居世界前列,到2005年更达到51%,高于全球平均储蓄率19.7%两倍不止。而近些年来,居民储蓄率持续下滑,引发了决策层的高度重视。

现在问题是,银行储户减少、存款也减少了,那这些钱都流到哪里去了呢?首先,,居民储蓄的下滑,是因为居民收入增速放缓。过去我国经济呈现两位数增长,居民收入也同步大幅提升。而现在GDP增速只达到6.4%,那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就会下降,收入增速放缓了,存款减少了,这也是很正常的。

同时,现在90后年轻人与其父辈习惯节约存钱不同,每个月拿来的工资,基本上都消费掉了,有的人还信用卡透支消费。在这些年轻人看来,人生苦短,应该及时享乐。而且90后这一代年轻人也越来越不爱存钱,即使有点结余的资金,都放在余额宝里面了。

再者,现在居民存钱的越来越少了,一些中年人喜欢买互金理财产品,甚至现在连一些老年人要把银行存款提出来,购买收益率更高的理财产品来对抗通胀。现在虽然P2P理财在经过几次暴雷之后,参与的人减少了,但是银行理财产品很少有违约现象发生,而且收益率也在4-5%之间,所以银行理财产品越来越成为中老年人青睐。

再次,货币基金也受到年轻人的喜爱。以余额宝为代表的货币基金规模不断走高,成为居民投资的热门选择。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底货币基金资产规模仍为7.1万亿元,到2018年8月其规模已达8.4万亿元,8个月增长18.31%。本来货币基金里的大部分资金都是银行存款,现在都转到货币基金里。银行存款增速肯定是大幅放缓。

最后,高房价也导致居民储蓄存款增速大幅放缓。自2015年以来,商品房销售额同比持续处于两位数的高增状态,同期居民储蓄存款增速也开始出现明显下降。也就是说,近年来居民家庭把存在银行里储蓄拿出来付了房贷首付,然后再每个月归还房款,已经没有太多的钱再去存银行了。所以,居民购房除了推高中国社会的负债水平,也是降低储蓄的主要因素之一。

那么,居民存款的大量流失,会带来什么不良后果呢?对此,我们认为有二个:一是,本来较高的居民储蓄率可以为居民提供应对突发事件的缓冲空间和较强的安全边际。而居民储蓄快速减少,居民负债水平骤然上升,这样会加大整个社会的债务的偿还压力。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2013年至2017年,家庭债务占GDP比重由33%升至49%。2018年超过50%以上已没有悬念。

另一方面,居民储蓄减少,会加大银行的融资成本,目前各种理财产品融资成本至少高出存款2%以上,而这些高出来的成本都要转嫁到实体经济之上。如今的实体经济又主要靠间接融资(银行贷款)获得资金,这会增加实体经济的负担。

虽然,居民存款增速在快速下滑,不过也并非没有一点利好消息,监管部门近期一直声称,银行理财产品要打破刚兑,到2020年就要实行不保本不保息,这样有可能使一部分厌恶风险的理财资金再回流到储蓄存款中来。未来投资者的收益高低应与风险挂钩,投资高风险的获取高收益,而投资低风险的则,则获取低收益。厌恶风险的资金可以有部分回流到银行储蓄中来。


不执著财经


钱都到哪去了?我认为存款减少,主要是因为花销大了。回到十年前,如果拥有一百万存款,那是相当有钱了。十年前2019年就是在深圳,房价也才每平1万元左右。那时80平左右的小三房,在很好的地段也才100万元左右,而且那是房子总价,你花个100万就可以在深圳全款买一套房子了。



可是现在呢?深圳房价现在每平6.5万元左右。那么一套80平左右的房子,哪怕房子所在地段不大好,也差不多每平5万元左右,那么总价就是400万元。要买这么一套房子,三成首付,首付款至少都得120万元。所以你说钱到哪去了?多数都是到楼市里去了。

就算你不买房,或者是房子早就买了,现在也没有房贷。那么随着物价上涨,我们的钱也是在不断贬值,日常的开销也会不断增加。每月赚的钱,扣除各项开销后,就没剩多少了。有时可能还得刷信用卡,才能满足日常开支。

比如一个家庭通常有如下几大项开销:

1、一个小孩各项支出一年得2万左右;

2、父母养老钱,一年1万左右;

3、家庭各项开销一年6万左右;

4、生病去医院各项检查费,医疗费1年1万左右,还是只是小毛病,要是涉及手术那就一年好几万的了。

以上4项加起来一年开支至少也得10万元,如果一年也只是赚个十来万,那么也只是够家庭开销,哪里还有钱存到银行呢?


月牙亮投


银行存款减少的部分,大的来说就两个去向:投资和消费。

投资类

这年头都知道钱放银行不值钱,存款利息赶不上通胀速度,所以人人都开始做投资,特别是互联网金融崛起之后,投资的方式更是层出不穷。

1. 房产投资

买房子依旧是中国人最热衷的事情,不论是自住还是投资,只要有好的地段、满意的价格,大家都抢着上车。但是对于绝大多数老百姓来说,现在的首付就能掏空银行存款,所以钱呢,有很大一部分进入了房地产。

2. 理财投资

各种理财产品也是五花八门,正规的不正规的,都是大把人抢着买,凡是打着理财旗号的,总有人觉得就是比存款高级,存款变成理财,也是存款减少的主要原因之一。

3. 股市、基金投资

每一轮大牛、小牛、谷底都会有新人入场,新人带着新的存款投入资本市场。而老股民呢,要么钱已经在股市中所剩无几,要么离开股市也会寻求别的投资,老老实实回到银行存款的不多。

4. 各种金融投资骗局

中老年人是银行存款的主力军,也是各种金融投资骗局攻击的群体,不得不说这几年确实有很多中老年人为了一点小小的利益,一不小心就被骗子把银行存款给骗走了。

消费类

消费升级是银行存款减少的另一大因素。

1. 买车

路上交通有多堵,就知道有多少人买了车,还有不少人两三年就换一次新车,由此可见有一部分存款也是流向了汽车行业。

2. 教育类消费

家里有娃的人,好像怎么也存不了钱,各种幼教、早教、兴趣班、补习班、冲刺班,感觉每一笔收入到手还没捂热就又要上交给各种老师,唉,说多都是泪,估计很多家庭把一个孩子养到大学的各类教育开支加起来都是可以买豪宅的金额了。

3. 大额消费

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存款的越来越少,大额透支消费的越来越多,还不会赚钱的年纪就习惯了要买各种奢侈大牌,等他们开始工作赚钱了,根本就留不下一分存款,只会更多的买买买。

总结

银行储户减少,存款减少,是因为一部分人把存款转走做了投资,另一部分人尽情消费,愿意老老实实存钱的人越来越少了。


读毒独310


首先,纠正题主一点,银行储户并没有减少。

1、这不是信口说的,比如工商银行2017年的年报显示,其个人客户数量为5.67亿,而2018年的年报则显示,工行的个人客户数量变为6.07亿,一年净增4000万人,考虑到存款和贷款的相对稳定和平衡关系,足以说明工行的储户数量并没有减少。

2、再选一家小银行,比如江阴农商行。2018年的储户数量和存款总额相比2017年也是增加的。

3、再选一家西部地区银行,贵阳银行。下图是他们客户存款的情况,大家可以看到其对私客户存款无论是活期还是定期都是大幅增加的,如果说银行储户数量还大幅减少的话,是很难取得这样的成绩的。

4、最后再看全国的总数。中国人民银行的报告显示:2018年12月末中国人民币存款余额177.52万亿元,同比增长8.2%,全年人民币存款增加13.4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7.2万亿元,全国人均存款5万+,尤其是2018年存钱的人明显又变多了。

其次,2018年为何存钱的人变多了?

余额宝的横空出世,的确让马云很大程度上改变了银行,人们的理财意识逐渐被唤醒,理财成了全民共识,存款是穷人补贴富人的观点也越来越被大家接受,后来P2P又开始野蛮生长,加上这些年物价尤其是房价涨得实在太猛了,钱放在银行里就在不断贬值。。。。

在以上这样的大背景之下,银行开始存款大搬家了,尤其是2014-2017年,的确有存款不断减少的趋势和迹象,但是2018年情况又不一样了。一方面是国家加大了金融去杠杆的力度,无论是股市、还是P2P,还是一般的理财产品,收益都不是很好,加上房住不炒,很多城市房价也开始有了调整的迹象,P2P不断暴雷的背景之下,存款开始回流了,最关键的是大家发现余额宝的利息好像也没之前那么搞了,而且还有这样那样的限制条件....

再次,未来,财富的配置会越来越多元化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加,中国人的投资理念也会越来越国际化,中国的资本市场最终也毕竟会和中国的经济实力相匹配,中国资本未来走向世界,到处收割的局面未尝不会出现。在这样的情况下,存款占国民财富比例也肯定会越来越小,最终达到一个平衡状态。


所以啊,钱并没有变少,钱也没有走,它们只是换了另外的存在方式而已。


投资和理财那些事儿


银行储户减少是必然的,银行作为最早的金融机构,一成不变,是要受到其他兴起的机构抢客户的。

马云就曾经说过如果银行不变,我们就改变银行

事实证明马云确实也会在这么干的,余额宝的用户占了年轻人很大的市场

开通余额宝不需要费用,也不收年费,钱存余额宝上利息还比银行要高,转账也非常方便,和支付宝绑定就行,余额宝被盗还能先理赔,服务态度都比银行好的多。而且还安全,很少有出现余额宝的负面新闻。银行的负面新闻倒是不少,什么钱刚存进去就不见了,被客户经理挪用亏空了拿不回来了,储户存了几十年最后本金都没了,各类负面新闻不断。

现在去外面消费基本都是用支付宝和微信扫码支付,很少有人用银行卡来支付了,这也是时代的改变。

银行霸权主义比较强,去银行办业务都是要排队,人也比较多,设置的VIP室只能对存款大的客户开放,小客户只能去排队处理,时间也非常长,往往办一个业务要等上半天,很多人都不愿去银行,还不如将钱存在支付宝和微信上,方便取出,利息也可观。

银行储户减少还有一个原因是现在年轻人的消费观不同了,现在的年轻人负债率比较高,尤其是90后的信用卡透支严重,为了满足自己的消费需求,常常刷爆信用卡,然后办理很多信用卡互相补缺口

本身就是负债了,哪里还有钱去存银行呢

就算不负债的也有各种的压力,房贷,车贷,日常开销,医疗,出行等等的各种费用的支出,大部分人是要靠工资收入来维持生计的,而工资的收入固定,现在的货币在贬值,同样的工资能买到的产品在变少了。

所以人们手里没有多少闲钱了,也就没有银行存款了

现在的金融投资也盛行,股票,期货,黄金等等的理财产品很多,大量的资金涌入了资本市场,在这里面博弈比利息要高的多

曾经的垄断行业,在未来肯定还是要被后起力量分一杯羹的


灵和睿


银行储户减少,存款减少,的确存在这些问题。其实这些问题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现象,不用过度解读。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居民储蓄率下降是正常的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研究表明,中国居民储蓄率70年代以来一直都是排在世界前列的,2010年中国储蓄率为57.9%,而美英德等发达国家均为10%以下,日本更是长期在5%以下,随着经济发展,我国2015年居民储蓄率降为37.6%。

据统计,2016年3月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同比增速为13%,而2018年3月增速度下降为9%,存款余额持续下降。

银行储户减少,直接原因有二个:

一是劳动人口减少

劳动人口(16-59岁年龄段)是银行开户的主力军。2018年我国劳动人口8.97亿,,比 2017 年年末减少 470 万人。

二是银行账户管理要求变化

自2016年12月1日开始,我国实行银行账户分类管理,个人银行账户分为Ⅰ类银行

账户、Ⅱ类银行账户和Ⅲ类银行账户。

市民在一家银行与只能开立一个Ⅰ类银行账户。这种分类管理,让居民有了更好的开

户观念,个人账户开户与使用更加规范。

存款余额减少,主要原因有三个:

一是消费意识发生变化

随着收入增加,保障提升,人们更愿意消费提升生活质量。并且在一些年轻人超前消费理念较重。

2008年信用卡期末应偿信贷总额不足1万亿,2018年达到7万亿。短期消费类贷款由2008年不足1万亿,增长到2018年8.3万亿元。各类网上金融、P2P等信贷业务发展,也刺激了消费增长。

二是住房支出快速增长

一方面是人们对改善性住房的需求在加大,另一方面是房价的快速上涨,购房是居民存款消耗的大户,这已是不争的事实。

三是投资理财意识增强

由于投资渠道增多,居民投资理财需求旺盛,已不满足于将钱存在银行吃利息,而投入股市、期货、基金、信托等市场的资金量。

2018年末,银行理财产品余额达22.17万亿元;证券公司、公募和私募基金等资管业务总规模保持在50.36万亿元。

居民投入经营资金逐步增加,2008年居民经营贷款为1.3万亿,增长到2018年5万亿元。

因此,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银行储户减少,存款减少是正常现象,我们不必过度解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