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鹿之戰秦將章邯“從主動作戰到消極怠工”是嗅到兔死狗烹味道嗎?

大馬哈魚12


秦朝末年,群雄並起,各地紛紛起義,以圖推翻暴秦的統治。為了自保,秦二世胡亥只能臨時指派當時只是少府之職的章邯為將,來抵擋起義軍的腳步。

章邯臨危受命,沒想到卻真的被他闖出了一番天地。秦軍在章邯的指揮下,屢戰屢勝,眼看著就要消滅起義軍了。結果,在鉅鹿之戰中,章邯等人被項羽擊敗,秦朝也就此滅亡。

但是實際上,鉅鹿之戰中,章邯等人雖被擊敗,但是主動權依舊是掌握在章邯手中的。當時章邯手中的士兵在數量上,是佔據著絕對優勢的。那麼,是什麼讓章邯做出了投降的舉動,難道他真的聞到了“兔死狗烹”的味道了嗎?

鉅鹿之戰,王離戰敗,章邯帶領剩下的軍隊和項羽對峙

秦朝末年,以陳勝吳廣起義為開端,各地分封相應,揭開了推翻秦朝的帷幕。章邯臨危受命,率領大秦軍隊迎接起義軍。

本來屢屢勝利的起義軍,在章邯的手下卻屢戰屢敗。甚至連楚國原來的名將項梁也被章邯殺死。這樣的戰果使得章邯生出了起義軍不過如此的驕傲姿態。因此他決定乘勝追擊,圍困鉅鹿,攻打趙國。

我們都知道,古代行軍打仗,糧草是重中之重,章邯自然也懂得這個道理。於是,他決定兵分兩路,一路王離軍負責攻打鉅鹿,自己則率領剩下的軍隊負責維護糧道。

可以說,章邯的決策是十分正確的。然而,他遇到了項羽。史書上記載項羽只有數萬人,而章邯和王離軍加起來一共四十萬。如果這兩路軍隊合在一起,任你項羽在英勇也無可奈何。

可惜命運就是如此反覆無常,章邯兵分兩路的決策給了項羽機會。而項羽也沒有錯過這個機會,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打敗了王離軍,並和章邯形成了對峙。

不過此時的章邯其實依舊有獲勝的希望,因為項羽為了擊敗王離,採用的是破釜沉舟之策,也就是說他是沒有後路的。經過一番激烈的戰鬥,疲憊不堪的項羽軍是打不過章邯的,無論在數量上還是精神面貌上,章邯都佔據著優勢。

然而,這個時候,胡亥和趙高來了個神助攻。

胡亥斥責,趙高追殺,章邯投敵

正在章邯猶豫不決,項羽遲疑之際。胡亥來了,胡亥不滿章邯連連退卻的行為,對他進行了斥責。這樣的斥責如果放在別朝也就罷了,章邯或許還不會有太大的感觸,可偏偏如今是趙高掌權,胡亥為帝的時候。

此前那些惹怒趙高和胡亥等大臣的下場歷歷在目,章邯就算不為自己著想,也要為家人著想,所以他害怕了。但是章邯終歸還是秦朝的大臣,忠君的思想使得他還抱有一絲的希望,於是他就派了長史司馬欣去請示。

司馬欣到了咸陽以後,不僅受到了趙高的刁難,甚至在他回程的時候遇到了趙高的追殺。這樣的遭遇使得章邯確信自己不會有什麼好下場,於是就帶著幾十萬秦軍投敵了。

而項羽也樂意看見這樣的結果,於是就欣然接受了章邯,至此以後,秦朝便再也無力迴天,只能乖乖等待滅亡了。

結束語

章邯的投敵,並非是聞到了兔死狗烹的味道,而是趙高和胡亥的昏庸無能,使得他萬念俱灰,這才選擇了投降項羽。


品茗論史


作為一代名將,章邯在鉅鹿之戰中的表現確實匪夷所思,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和他內心有關:一是最秦王朝的失望;二是對自身安危的絕望。

章邯是秦朝兩朝老臣、國之重臣,在鉅鹿之戰前屢建戰功,可以說是所向披靡。既是鉅鹿之戰的統帥,也是唯一可以對抗項羽的人選。但在鉅鹿之戰,他拱手相讓大好局面,對項羽一退再退,特別是關鍵時刻不出兵援助另一統帥王離,最終導致王離被圍殲兵敗。

究其原因,章邯不是沒有能力和機會反擊,甚至抓住主動權,主因是他內心對當時的秦王朝暴政極度反感,特別是趙高殺李斯事件,讓章邯看到王朝統治風雨飄搖,內部卻還在爭權奪利,讓他失望透頂。另外,秦二世對章邯越來越不信任,加上趙高從中作梗,讓他感覺到鉅鹿之戰無論成敗,都是一死,最終選擇主動兵敗,並向項羽投降。

鉅鹿之戰,最終成為改變秦朝命運甚至中華歷史進程的一個重大事件。


孤本集


一是秦二世胡亥昏庸無道,二是對手項羽勢不可擋,章邯雖勇,奈何秦朝氣數已盡,無力迴天。


三人行必有我師


一開始皇帝信任他,他當然要積極出力,但是連續戰敗后皇帝不再信任他,甚至開始圖謀換掉他,他內外交困,六神無主。


分享到:


相關文章: